王坤良 丁自娟
失眠症指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条件,但仍持续出现睡眠启动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并引发日间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失眠症的根本病机在于机体阴阳失衡,追溯根源与心、肝、脑等脏器密切相关,心肝为精神互济的脏腑,脑为元神之府。心肝等脏腑受损,气血津液亦出现阻碍,积劳日久,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进而心神受到影响,神不守位而失眠。中医认为,任何体质人群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症,其症状与调体用药皆不相同[1]。丁自娟主任系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治未病学”学科带头人,宁波市名中医、市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在亚健康失眠状态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对于失眠症的治疗以辨体、辨证为主,通过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药进行干预治疗。中医耳穴疗法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络、行气醒神的作用,辅助治疗失眠症可提高疗效,为临床失眠症的辨证诊疗提供了新思路。笔者有幸师从丁自娟主任,现将其采用中药配合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症临床经验归纳如下:
耳穴疗法是中医学传统的辅助疗法之一,操作部位主要在耳廓,通过刺激各个应激点达到治疗效果。中医认为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十分密切,《黄帝内经》中提到:“耳者,肾之官;肾气通于耳。南方赤色,人通于心,开窍于耳。”可见心与肾的通路皆与耳有关,针灸学说中小肠、胆、三焦的循行也与耳密切相关,耳是五脏六腑各经脉流通的关键器官。耳部具有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面神经、副迷走神经等,是调节神志及精神的关键神经组织[2]。耳穴疗法的原理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变大脑及五脏六腑的气血阴阳运行,进一步对疾病加以干预。耳穴疗法主要包括压豆贴敷、埋籽贴压等,临床常根据疾病的差异性和个体的接受程度进行选择。
国医大师王琦认为,体质一共分为9种,分别为平和质与8种偏颇体质[3]。每种体质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失眠,治疗方法也大不相同。失眠症的体质分型以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为主,而伴随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常见痰湿质和气虚质[4]。
1.2.1 平和质的失眠人群
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偶尔生活作息的改变或异常、饮食的偏嗜等因素,仅需常规的辨证论治,实则泄之,虚则补之。耳穴的选取以神门、三焦等调神安眠的穴位为主。
1.2.2 阴虚质的失眠人群
素体阴液亏虚,阴阳失衡,阳气无法受到阴液的滋润而亢盛于上灼伤心阴,心肾阴阳失调,心神失养进而出现入睡困难、烦躁不安、心悸等症状。临床常用交泰丸治疗,其中黄连肉桂相辅相成,滋阴的同时,泄其虚火,补其亏损。配合耳穴疗法选取心、肾、神门、膀胱等部位加强刺激,辅助滋阴,通过刺激心、肾等部位加强心肾阴阳的交通,阴阳相交,得以安眠[5]。
1.2.3 阳虚质的失眠人群
素体阳气不足,脏腑气血津液运化失常,心、肝、肾之阳气的温煦作用失常而致功能受阻,进一步导致全身阴阳的失和,出现入睡困难、善恐易惊、畏寒怕冷等表现。临床常用附子理中丸、潜阳丹等药物进行干预,以温阳为主维持全身阴阳的平衡,进而改善睡眠情况。耳穴疗法以心、肾、脾、交感等穴为主,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人体阳气的亏虚,主要是脾肾两脏的功能出现异常,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濡养都会造成阳气的亏损。耳穴疗法通过穴位刺激加强脾肾二脏的生理功能,药穴同调,以达温补全身阳气之效。
1.2.4 气虚质的失眠人群
素体疲乏无力,少气懒言。气不足,全身机能都会受到影响,首先影响的就是神。气与神密切相关,气的作用主要是推动、濡养,气不足,津血无法正常运行,精神无法正常濡养,出现入睡困难、易醒、多汗、神疲乏力等表现。临床常用补中益气汤与归脾汤等进行治疗,以补脾气益心气为关键,调节心肾,平衡气血阴阳。耳穴疗法以心、脾、肺、十二指肠、耳轮等为主,其中耳轮血可起到明显的调气作用,且脾为气机的枢纽、肺为一身之气的统帅,刺激脾肺穴可加强其脏腑气的生成、运行,从根本上改善气虚不足的体质[6]。
1.2.5 气郁质的失眠人群
素体因长期生活工作压力大而致情志输泄异常,气机失调、日久肝郁化火、火热上攻心神与大脑,出现彻夜难眠、辗转反侧、急躁易怒等表现,随病情进展亦会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超过半数的失眠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气郁表现,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因素[7]。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等疏肝解郁的药物,肝气疏散、气血通调,才能调节睡眠。耳穴疗法的辅助干预也至关重要,肝、胆、皮质下、胸等穴位是耳穴中疏肝解郁的要穴。耳穴刺激可起到调节肝气的作用,疏肝的同时通畅体内气机的通路,使气血运行不受阻碍,进而使阴阳的交感、互藏作用得以正常。
1.2.6 痰湿质及其余偏颇体质导致的失眠
通过辨证论治选方治疗,并选择相应的耳穴,如痰湿瘀滞选脾、大肠、三焦等燥湿化痰;过敏体质选内鼻、风溪、肺等增强免疫力、改善特禀体质。通过耳穴对相应部位的刺激配合中药治疗,进一步提高药物疗效。
失眠的发生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异常所致,在药物的治疗过程中,根据个体性差异及体质差异辨证选方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异常的发展,如阴虚失眠的患者过度服用苦寒滋阴之药,使机体出现寒凉之证(腹泻、腹痛、食欲缺乏等症状),进一步加重失眠症状。丁师配合耳穴疗法辅助干预,选择健脾、保阴、护阳的穴位,防止苦寒药物伤及人体正气或寒邪停滞于机体。阳虚失眠的患者过度服用温补之品,机体虚不受补而出现燥热、便秘、长痘等热性症状,此时再用苦寒之药泄其虚火只会加重患者阳虚的体质,适当配合耳穴疗法选取清泄虚火、滋阴补阳的穴位,可调节机体阴阳的失和及虚不受补的情况,如内分泌穴的应用,可起到调节机体内分泌紊乱、阴阳消长交感异常的病症。失眠的发展是阴阳消长、交感、互藏的过程,治疗也是阴阳相合的调节。耳穴的皮肤刺激可明显改善患者阴阳的水平[8],通过刺激不同脏腑对应点,激活脏腑对气血阴阳的调节功能;耳穴疗法中存在诸多调节心神、调节睡眠的穴位,如心、神门、交感穴等穴位,其中心与神门是针对心神及心脏功能的干预选穴,而交感穴具有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可用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诸证,是中医辅助调节治疗神志的关键穴位[9]。
失眠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且难治的一类疾病,失眠症极易受情绪波动的影响而病情反复,难以根治。失眠症的病位主要与心、肝有关[10]。心主藏神,主宰五脏六腑,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神劳则眠差,肝主疏泄,是维持人体气机通畅的关键脏腑,气机运行受阻,气血则出现紊乱,心神便会被困扰。情绪的调节是治疗失眠的重要环节,情绪畅达、心情愉悦才能有效的保障机体气血津液正常运行,气机阴阳正常运动,经络脏腑正常发挥功能与作用,故疏肝理气是治疗失眠的重要干预之一。丁师给予患者疏肝解郁药物的治疗,还强调对患者及家属情绪调节的重要性,充分了解患者情绪异常的原因、程度,结合具体情况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与疏导。耳穴疗法也可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耳穴疗法辅助治疗对情绪病症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药物对情绪病症的干预[11]。通过耳穴的刺激可有效疏通患者气机的运行,对于焦虑、抑郁、癔症的调节均有显著的作用。
患者,女,69岁,2022年8月8日初诊。主诉:睡眠差,肢酸乏力3月余。现病史:夜寐欠安,口干,四肢酸软,偶有心慌,胃纳可,夜寐欠安,大便秘结,小便正常。既往史:人乳头瘤病毒53阳性,甲状腺结节,右乳腺结节,左侧颈动脉内中膜略显增厚,盆腔少量积液,肺结节。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其他重大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家族性遗传病、精神病、肿瘤等类似病史。查体:舌红,苔薄,舌下脉瘀,脉象弦;血压130/80 mm H g。初步诊断:虚劳,失眠,肝郁气滞证。治拟中医耳穴疗法联合汤药治疗。汤药处方:柴胡10 g,炒白芍15 g,生白术15 g,醋香附10 g,当归15 g,首乌藤15 g,合欢皮15 g,柏子仁15 g,珍珠母10 g(先煎),钩藤15 g(后下),夏枯草15 g,灯芯草3 g,茯神15 g,淮小麦30 g,丹参15 g。7剂,水煎服,餐后服用。耳穴疗法:选取神门、皮质下、交感、心、肝、三焦、脾等穴位辅助治疗。患者服药7剂后,睡眠明显改善,身体乏力症状减轻;续服3剂后,睡眠改善,身体轻松,大便正常。
按语:丁师认为,本例患者肢酸乏力、心慌、大便秘结、失眠,舌淡红、舌下脉瘀、脉弦,可知其体质类型为气郁质型。机体肝郁气滞,气血运行受阻,气血难行于肢体,出现四肢酸软症状;心神受气机失常的影响而出现心慌、夜寐欠安,当气机郁滞到一定程度则郁而化热,出现大便秘结、舌红、口渴等热性症状。采用疏肝解郁药物为主加减安神清热药物共同治疗,辅以耳穴疗法治疗,神门、心、肝等穴位均可疏肝解郁、调畅气机、调养心神,配合药物治疗可增强疗效。
人体的一切运动、发展、生长都需要充足的睡眠提供基础,失眠与人体脏腑气血相互对应、相互影响,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出现问题会导致失眠,而失眠的不断进展也会加重脏腑、气血的功能障碍。常规药物可对失眠患者进行调体干预治疗,但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且患者难以坚持而反复发作。丁师辅助耳穴疗法干预可提高治疗效果,通过耳部皮肤穴位的刺激改善机体气机运行,气血运化、阴阳运动,改善患者失眠症状的同时,配合疏肝解郁药物共同调情绪、调气机。通过临证验案中失眠患者的诊疗干预过程,可见耳穴疗法辅助治疗在药物治疗失眠中的作用,通过辨体、辨证论治选穴达到药穴同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