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呈现有方法 景物描写有效果

2023-09-16 17:15
关键词:那拉提升格景物

多感官+动静结合微写作

片段展示

清晨的那拉提很凉,这时候最引人注目的是太阳还没出来的天空,那种昨夜水洗过的蓝色,似乎水分刚刚沥干,被挂在了头顶上。我们从忽隐忽现的羊肠小道中走过去,翠绿的青草和鲜艳的百花上全都长满了剔透玲珑的露珠,柔和清凉的晨光给饱满的露珠渗进一层亮亮的水晶色,那些露珠便像一颗颗小太阳一般耀眼起来。小道很静,我们听到了双脚踏着草地的轻微声音。偶尔也会从身后走来一匹马,哈萨克族的马主人主动与我们打招呼。牧民和马走远之后,小路又静下来,这时有两只早起的山雀从草丛花丛中跳出路边,偶尔啄一下草叶花枝,又不时抬起小脑袋对着我们叫上两声,非常动听。蹚过一段草地之后,我们的裤脚也被露水沾湿了,但是我们乐意这种行走的方式,我们因为融入了清晨的那拉提内心感到从未有过的清凉和宁静。

傍晚到来的时候我们进入那拉提,夕阳的影子正在斜斜地飘进草原,草原的颜色便有了轻柔的明暗之分,在那拉提山的山腰上能够沐浴到软软的斜阳,同时伴随着沁凉晚风的抚摩。向东面看过去,深浅不一的绿色团块正在平滑地交叉着,斑驳着,约过了一刻钟的时候,眼前的颜色便只能分出两类了,一类是远山高耸的林带和林带下边山梁的三分之一以上都笼罩在褪了色的斜阳里,而另一类则是山梁的三分之二和它下面的三五座正在升腾起淡淡炊烟的毡房却笼罩在朦朦胧胧的暗影中。这时鼻孔正在被一种浓烈的气味所填满,那是哈萨克族大婶搅拌木桶溢出的奶香味,一种纯粹的草原黄昏的味道如无所不在的空气一般充盈着整个那拉提。

(节选自梁晓阳《那拉提》)

技法指导

文段选自梁晓阳的《那拉提》,那拉提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河谷东端、天山腹地的一处旅游风景区,自然生态景观独具特色,被誉为“天山绿岛”“绿色家园”“五彩家园”。作家梁晓阳被这里的美景深深吸引,醉心其间,写下了优美的文字,带给读者一幅美丽的画卷。

那么,作家梁晓阳是怎样实现用优美传神的妙笔,成功展现那拉提的美丽景象,并带给读者生动鲜活的阅读体验的呢?

这得益于两个过程,一是观察欣赏过程,二是描写表达过程。

在观察欣赏过程中,作家梁晓阳被美景打动,调动起强烈的审美意愿,并在此意愿的驱动下,对景物特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敏感深入的品味。可以说,这是一个全身心投入的过程。

有了这样充分的观察体验和欣赏感受,作家梁晓阳再运用高超的写作技巧,将这些景物特征成功地描绘出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其中,尤以调动多种感官和动静结合两种描写方法最为突出。具体分析如下:

1.调动多种感官,细描景物特征

作者多感官、全方位感受那拉提的魅力:天空、露珠等呈现的丰富色彩带来视觉享受,马蹄、山雀等发出的不同声响带来听觉享受,还有晚风抚摩的触觉享受,还有奶香满溢的嗅觉享受,这些不同感官的强烈体验,将那拉提的景物特征展现得丰满而立体、细腻而鲜活,打通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文本的界限,使读者在联想与想象之中仿若置身其间。

2.动静美感结合,丰富画面层次

摆脱尘世喧嚣的浮躁心态,那拉提清晨的小径清凉又宁静,眼前的静景让人内心恬淡舒适。而偶遇牧民骑马路过,和路边跳出鸣叫的山雀,偶发的动景让人意外欣喜。作者将那拉提美景的动静变化,运用动景静景相结合的写法,进行充分描写,因此画面不单调,且极富灵动之感。

综合以上两点,调动多种感官,充分展现景物特征,并将这些特征,在动静转换之间,呈现多层次、多形态的美感,是描写景物的重要方法,应加以学习利用。

文题展示

学校到家,家到学校,日常两点一线的忙碌,让我们忽略了身边太多的风景。如果我们能调整状态,放慢脚步,睁开发现美的眼睛,释放感受美的心灵,相信升学路上、回家途中,日升月落,云起风吹,都会成为美景,都会令人陶醉。

请写一段微写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你看到的路上的美景。

写作要求:1.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2.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3.字数300字左右。

初下水

沉重的步履拖着困乏的身躯,迟缓地移动在灰土色方砖铺成的人行道上。一心想要急驰呼啸的车流,妄图冷酷无情地想要把时间甩在身后,结果却只能在拥堵的街道上愤怒地长鸣,让焦急的人更添烦躁。我在与眼皮的战斗中挣扎,大脑力求必胜,身体却随时想要缴械投降。恹恹欲睡!忽然,眼前蓦地明亮起来,我在惊诧中惊醒,抬头看见一幅神异的景象。面前一座摩天大楼的巨型玻璃外墙,映衬着清晨初升的太阳,将明亮耀眼的晨光,反射出万道霞光,明晃晃的,让人无法直视。迷了眼细瞧,霞光的中间隐约有朝阳的倒影,光晕模糊,却自有一份绰约的风姿。顺着辐射状的光线向周遭看去,灰的大楼青的塔,绿的古树红的墙,全都被镀上了一层金光,就连车流中蒸腾的尾气,都在金色晨光的渗透下,生发出了一种袅袅的气息。原本困顿浮躁的早高峰,就这样平添了一份活力与浪漫。我渴睡的感觉瞬间消散,不由得就扬起了唇角,为崭新的一天,送上一个愉悦的微笑。

升格建议

这个语段能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展现出晨光中城市的高楼大厦不同寻常的奇妙景象。应该说,小作者的观察视角是独特的,特征表现是准确的,景物形象是鲜明的。但是结合最终写作效果来看,却又有明显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来讲,应针对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升格:

1.内容材料庞杂,景物特征不足

题目要求写出上下学路上被忽略的风景,但是初稿中有大量关于“我”的心理状态的描写,与文题无关,应该删减。同时,对清晨的景物特征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在升格过程中调整、补充内容材料,力求将清晨风景描写得鲜明生动。

2.描写方法不当,景物风貌不明

写景意在传达特征,让读者充分理解景物的“形”与“神”,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展开联想和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就要求小作者充分調动感官体验,多角度呈现景物特征,给读者充分的感受空间。同时如果能够再进一步展现景物不同的风貌特征,借助动静结合等写景方法,就能呈现出景物多层次的美感,以丰富感受。

相信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升格,微写作片段会有极大改进。

写作训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隐匿的美丽风景,墙角的一朵花,砖缝的一蓬草,柏油公路边的一带细水,熙攘路口旁的一座小亭,有了它们的点缀,生活中便有了随处可见的风景。请写一段话,描写你发现的一处风景。

写作要求:1.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2.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3.字数300字左右。

升格后

清晨,当我尚未苏醒的身体被早高峰的车水马龙裹挟,眼前是一片昏暗狰狞的景象:远处的高楼仿佛是在黑夜残留的阴影里无处潜伏的怪兽,被鸣笛的喧嚣激怒,回荡着阵阵低吼。我的鼻腔充斥着尾气的污浊,伸出手,随秋风浮动的凉露里,似乎夹杂着颗粒状的尘霾,我仿佛触摸到人间的混沌。可是,猝不及防地,第一缕晨光从山那边喷薄而出,倾泻而下,扑面而来。几乎就在一瞬间,蒸发了经夜的露,消散了弥漫的雾,阴暗、寒冷、潮湿,连同黑夜一起,被白昼驱散,世界只在一瞬间就明晃晃、亮堂堂了。高楼被唤醒,玻璃外墙反射着刺眼的阳光,静默中显出几分辉煌的威严。蓦地,几声哨音划破天际而来,循声望去,一大群鸽子正在畅享飞翔的自由快乐,聚拢又分散,翱翔又盘旋,宽广的天空便多了几分浪漫和惬意。上学路上,新的一天以最精神抖擞、充满希望的姿态开始了!

升格总评

升格后的微写作片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整体来讲,小作者以晨光出现前后的变化,将清晨景象分成两个阶段,在对比中,使景物特征更加鲜明可感,特征呈现更加形象具体。具体来看,晨光出现之前,黑夜将尽但还残留夜色,小作者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面呈现这一阶段的景物特征,具体而充分。晨光出现之后,又调动视觉感官写出昼夜明暗交替的巨大变化,并通过听觉和视觉写出鸽子的晨飞景象,赋予清晨以朝气。这样的感官体验将清晨的自然规律变化与人的感受相结合,为读者呈现出充实易感的写作效果。同时,小作者还将晨光中高楼的静态美和飞鸽的动态美相结合,清晨之美因此而别具一格。

写景的层次

微写作

片段示例

我站在海岸边,看茫茫大海。远处,天连着海,海连着天,海天一色,一望无际,分不清是海还是天,正如唐代诗人王勃描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象。近处,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拍打着海岸,溅起无数朵浪花,一遍又一遍抚摩着柔和的沙滩,又依依不舍地退了回去,金色的沙滩上,留下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水纹。浪涛拍打着岸边礁石,发出“哗哗”的响声,绽放出无数纷飞的“礼花”。点点帆船在大海里行驶,忽高忽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海鸥无拘无束,时而冲向蓝天,时而落入水面。那涛声,那浪花,那帆船,那海鸥,好似大自然用豪壮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一个关于海的故事。

阳光洒在海面上,像是泼了一层金子,波光粼粼。一阵清风吹来,一排排浪花涌动着,像翻滚的雪浪扑打在金山上。海水好蓝,蓝得像一块硕大无瑕的蓝宝石。海水好清,清得仿佛可以看到海底的童话世界。海面好宽,站在这边望不见那边。

沙滩上,晶莹的贝壳、奇异的海螺、细滑的沙粒在阳光照射下闪着点点光斑,鲜艳夺目,令人陶醉。沙滩上的人越来越多,有情侣走来,有老人走来,有大人带着小孩走来,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美丽倩影成为永恒,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我情不自禁地漫步在松软的沙滩上,走进大海,触摸大海,与大海亲吻,与大海畅谈。海风凉凉的,缓缓地沁入我的肺腑,滋润着我的视野,荡漾着我的心灵。海水跳跃着,一波又一波向我涌来,顽皮地捉弄着我的脚丫,顿时有一種舒心、一种坦然、一种宁静的感觉。我在细品慢读中已走了一段路程,海滩上留下一串串脚印,一个浪花打过来,那脚印居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选自《美文》2023年2期,杜清湘《遇见台湾》)

写作任务情境

走过四季,走过山河,怎样的风景曾让你驻足停留、陶醉其中?请你用手中的妙笔,写一篇微写作,描绘烙印你心中的美景,抒发涌动胸间的情感。

写作要求:1.合理安排写景层次。2.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3.字数300字左右。

初下水

密林深处

我沿着密林中曲曲弯弯的小路,渐渐走进密不透光的昏暗与清凉之中,原来树与树重重叠叠,真的可以隔绝尘世的喧嚣,让周遭的世界重归生命最原始的宁静,即使这生命一刻不停地生长着,但却始终沉稳而温柔、夯实而静谧。这些参天的大树,从不自满于岁久年长,也不炫耀于高大强悍,那些岁月中积淀的沧桑,在从容与淡定中,恒久成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我不禁心动,不禁沉醉,不禁驻足屏息,不禁畅快呼吸,密林新鲜氧气的味道,让人耳聪目明,我隐约听见泉音,瞬间整个心神便被牵住,侧耳聆听,仿佛在深处,可回声不断,实在无法确定。我误打误撞地四处冒进却始终不得其踪、不见其形,无奈只能放弃,索性坐在古树厚重粗壮的盘根之上,闭了眼睛,任凭感官的原始本能,去捕捉周遭的声响,在弥漫的游丝中,升腾出一曲生命的壮歌。

升格建议

这段微写作,显示出小作者高出同龄人的深刻见解。能够在原始密林的葱郁茂盛之中,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不息,并从中领悟到生命在亘古繁衍中蕴蓄沉淀的原始强大、无法压抑的力量。这样的思想见解是深刻的,这样的哲理体悟是感人的。可以说,从主题思想的角度来看,语段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如果综合整体写作效果来看,这段微写作有明显的欠缺,导致最终曲高和寡,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具体来讲,欠缺在于以下两点:

1.缺乏具体充分的景物特征

初稿中虽有一些对古树的描写,但是更倾向于宏观感受,而缺乏具体特征,因此很难帮助读者形成对密林深处景象的准确认识,读者也就无法理解深刻的主旨。在升格过程中,建议小作者描写更加全面细腻,可对密林古树的色彩、态势、味道、质感等外形特征展开描写,力求多角度、全方位,将景物描写落在实处。

2.欠缺层层递进的描写层次

描写密林古树时,应合理安排景物描写的层次,想一想密林的宏观特征是什么,自己的整体感受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古树的哪些具体特征能够进一步呈现这个宏观特征,这些具体特征之间存在怎样的层次结构,是空间方位的转移,还是多角度特征并列,抑或是从整体到局部,又或是从主到次。理清层次,保证景物描写得流畅自然。

如果对以上两点成功升格,语段一定会大放异彩。

升格后

密林深处

坦坦荡荡的平原,重重叠叠的密林,踩着铺满厚厚苔藓的柔软湿滑的曲径,清晨的静谧中,一群人漫步徐行。眼前是根根笔直伫立、高大魁梧的树干,仿佛顶天立地的盘古后代,向天延伸着铁的脊梁。没有一处盘曲,没有一点倾斜,露水只能浸湿到脚踝,云雾只能缭绕在腰间,独立坚毅的身躯,以绝不软弱屈服的姿态,挺拔着,伟岸着。向下看,巨人的脚是粗重壮硕的根,深扎大地,紧握厚土,以最强有力的支撑,向树干输送营养;向上看,巨人的臂是夯实有力的枝,高高举起,横向扩张,以最渴望生长的姿态,迎接太阳的光芒。从上而下放眼望去,这整个一大片的原始密林,空气里满溢着、甚至几乎是流淌着饱含汁液的绿色,绿色里蕴蓄的是不知道多么久远的原始生命力。我们全都被这景象惊呆了、震撼了、鼓动了,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只任凭感官的原始本能,恣情地享受着包裹全部身心的最天然、最纯粹的清凉,然后深吸一口气,长长地吐出一个“啊——”

升格总评

升格后的微写作,与初稿相比,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从侧重抽象的感受抒发,转向具体景物的特征描写,应该说,比起初稿的故作高深,升格稿显示出小作者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写好景物特征,这样务实的写作态度帮助小作者彻底扭转了这篇微写作的风貌,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小作者在升格过程中做到了观察景物特征细致,整合景物特征有序,提取景物特征精炼,描写景物特征充分。原始森林古树密匝、参天而立,小作者抓住最让人惊叹的树干作为描写重点,实际上是抓住了景物最鲜明、最核心的特征。然后再写树根,溯源树干的形成;写树枝,呈现树干的成果。整体按照由中间到两边、由主到次的顺序安排结构,合理有序。层次分明的描写将对生命的思考感悟逐层推向更深更纯,达到良好的写作效果。

写作训练

在每个人的心中,家乡都有它最美的样子,请用一段景物描写,将你的家乡最动人的美景描绘出来。

写作要求:1.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2.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3.字数300字左右。

任务情境

有一些风景,让人眼中有光,心中动情,一旦相遇,便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请写一篇作文,将这样的景物描绘出来,将这样的情感抒发出来。

写作要求:1.景物描写生动鲜活;2.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3.不少于600字。

初下水

踏雪寻梅

冬天来了,白雪皑皑,寒冷的风里,梅花开了,我怀着雀跃的心情,踏雪寻梅。

北国的雪,总是逞着威风,铺天盖地,不给任何一种植物生存的幻想。唯独梅花,凌厉果决地开放了。这盛开在寒冬腊月的花,虽然没有其他花朵竞相开放、蜂蝶相伴的热闹,但却有比其他花朵更加坚强的品格。

我独自走在小路上,感受着雪后温暖的阳光!整个世界白茫茫一片。乍一看,惊叹!可是看得多了,单调!突然,一树耀眼的粉红色映入眼帘,我好奇地走过去,原来是一株小梅树。它没有古梅的遒劲,还只是弱小的一株。可是,这是多么坚强的一株小梅树啊!它的枝被积雪压弯了,有的枝条几乎快要被压断了,还有一些已经断裂的细枝,落在树下,被厚厚的积雪掩埋着。

树上,枝头,是一簇一簇盛开的梅花,有的粉红,有的深红,细看去,深红的花里粉红的花蕊,粉红的花里淡粉的花蕊,深深浅浅,映衬着白白净净的雪,别提有多好看了!

我看着看着,就看呆了。这样的梅花着实让人惊叹于它的

美——外表的美、内在的美!它的外表让我深爱,它的品质令我感动。它不在温暖的春天盛开,却选择在冬天的酷寒中对抗大风大雪。花朵被吹落了,没关系,努力再开出新花!枝条被压折了,没关系,努力再长出新枝。

我不禁想到,这不就是人生的写照吗?即使困难重重、伤痕累累,也不愿放弃坚持,情愿努力对抗,直至取得最后的成功。如果中途放弃,当回看为这件事所付出的努力时,定会后悔不已。我们都应该学习梅花的精神,哪怕最终失败,又有什么关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長时间伫立在小梅树的身旁,不愿离去,环顾四周的白雪,闻着梅花的清香,赞一句:

“好雪!好梅!”

升格建议

这篇作文题目包含四个要素:“踏”“雪”“寻”“梅”。其中,“踏”和“寻”是动词,发出这两个动作行为的主体是“我”,而“雪”和“梅”是景物,是需要通过描写来展现其特征、呈现其意境的。结合四个要素来看,这篇作文应该以“我”的“踏”“寻”行踪为线索,以沿途所见所闻为内容,以心中所感为抒情点,是一篇写景抒情入理的作文。但是,很明显,作文内容材料更多涉及“梅”,少量关联“雪”,“踏”和“寻”则只字未提。文不对题,使得作文的表达效果大打折扣。建议升格时,充分考虑题目“文眼”的作用,缩减对梅花的描写,而加入在“寻梅”过程中所见雪景的画面描绘,从多个角度全面展开,进行充分呈现。

升格后

踏雪寻梅

雪为梅起舞,梅在雪中歌!踏雪寻梅,收获一路美景、满怀赞叹!

落雪的清晨,套件厚衣服,迈过外公外婆家斑驳沧桑的门槛,走出为外公外婆遮挡了大半生风雪的老屋,我来到翻修不久的檐廊。

檐廊满是积雪,每一步都会留下一枚脚印,清晰而醒目。深深吸口气,清凉得感觉直达肺腑,精神陡然抖擞。舒爽!我不禁继续贪婪地大口呼吸着,这清凉是雪花的芬芳!

不禁近观,不禁远眺,眼光流转间,我被这乡村雪景震撼!

风紧雪舞,经夜未停,晨光熹微,天地间一片纯素,整个一个干干净净、粉雕玉砌的世界。

隐约间,风雪中似乎夹杂着一丝香气,若有若无地,时隐时现地,悠悠地勾着人的心魂。我按捺不住好奇心去问外婆,得知香味来自后园里的那株梅花树,我深受诱惑,踏雪而行,寻香访梅。

庭院中的积雪比廊下厚许多,松松的,软软的,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得人心里痒痒的。不由自主地,莫名其妙地,就生发出欢呼雀跃的快乐,扭转身向后看,一串清晰的脚印,从堂前绕到屋后,转身回来向前,白净无痕的雪地,迎接着飞舞而至的雪花,烘托着雪花间浮动的暗香。暗香浅淡悠远,就像在天地间自由挥洒的雪花,以风为翼,用最轻盈灵动的姿态,渲染最曼妙婉约的芳华,这样绝美的意境,分明是仙境,“何似在人间”?引得人无限向往,醉心追寻。

脚印在雪地延伸,蜿蜒绕过堂屋,径直通向后园。外婆的老宅,有一处很大的后园,春夏时节,园里各种蔬菜瓜果、时令花卉常得到精心的照料,旺盛而可爱,可此刻,这里是白雪的天下,凋零的枯枝上,頹败的藤条上,落雪厚积,仿佛美人垂暮,鬓染霜花,而纷纷扬扬的漫天飞絮,大概便是它内心的惆怅。我轻叹一声,踩着绵软的雪毯,继续走向银装素裹的深处。清冽的寒意中,流淌在空气中的暗香,令人摆脱悲情愁绪,头脑瞬间清醒、身心登时澄澈。暗香仿佛会歌唱,袅袅歌声缭绕着一段又一段暗香。

脚印在院墙前转弯,眼前,那株梅树倚墙而立,不算粗壮的干伸展出稀疏曲折的枝,但它却毫不畏惧严酷的寒冷、呼啸的风雪,只是静默地立在墙角,衬着灰的墙,映着白的雪,凌寒独自盛开。一朵一朵、一簇一簇,小巧玲珑的花,有的粉红,有的深红,细看去,深红的花里粉红的花蕊,粉红的花里淡粉的花蕊,深深浅浅,分外妖娆!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古人诚不我欺,踏雪寻梅,我收获了一份香气缭绕的美丽!

升格总评

升格后的作文,做到了选材紧扣文题,特征集中鲜明。作文题目是“踏雪寻梅”,小作者精准理解题目,合理选择材料。“踏雪”是过程,“雪”是主要景物,“寻梅”是目的,“梅”是次要景物,小作者准确把握主次,合理安排详略。而在描写中,又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雪和梅的特点。如“松松的,软软的,踩上去‘咯吱咯吱的”一句,通过触觉、听觉写出雪的厚密绵软;如“流淌在空气中的暗香”通过嗅觉描写梅花的香气特征。同时,小作者也做到了写作顺序清晰合理,廊檐——堂前——屋后——后园——墙角,雪上留下的脚印将整个寻梅的路线展示得清清楚楚,并为梅树营造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写作效果。

猜你喜欢
那拉提升格景物
那拉提的新娘
四时景物皆成趣
美丽的那拉提草原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写写冬天的景物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那拉提
景物描写要准确
那拉提草原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