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片段
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大喜欢。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蜇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喝着这样的好蜜,你会觉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我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欢的蜜蜂。
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温泉公社的养蜂场,却起了个有趣的名儿,叫“养蜂大厦”。一走近“大厦”,只见成群结队的蜜蜂出出进进,飞去飞来,那沸沸扬扬的情景,会使你想,说不定蜜蜂也在赶着建设什么新生活呢……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这天夜里,我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节选杨朔《荔枝蜜》)
[指导][技法]
刘熙载在《艺概》里说:“扬抑之法有四: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扬先扬,欲抑先抑。”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是前两种手法。“抑”就是抑制、下压,指对人、事、物的贬低,情调低沉;“扬”就是褒奖、抬高,指对人、事、物的褒赏,情调高昂。抑与扬是辩证统一的。运用扬抑法,需要注意:一是明确抑扬的辩证关系,无论是欲扬先抑,还是欲抑先扬,或者抑扬交错,总有一个主次之分,写作时要把重心放在抑或扬的行文意图上,不可平均用力。二是应有较强的“落差”。抑要抑得足,扬要扬得高。只有抑够,才能扬高;只有扬重,才能抑狠。三是要找出抑与扬的内在联系。不论是先抑还是先扬,“抑”与“扬”都是现象,因此必须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相通的桥梁,才能完成由抑到扬或由扬到抑的艺术转化。以上面片段为例,作者从最开始对蜜蜂的“不喜欢”“反感”,到参观养蜂场后,认识到蜜蜂为人类贡献蜂蜜、自己却索取很少,懂得了蜜蜂的“高尚”“可爱”。这其中的感情色彩变化:从“不喜欢”“反感”到喜欢、赞叹,甚至“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就是典型的抑扬手法。第一段,从因为“我”被蜇不喜欢蜜蜂,到喝到好蜜而对其感兴趣,作者完成了“抑”的铺陈与转变。第二段目睹蜜蜂的勤劳无私,抑扬对比,完成“扬”的目的。第三段,利用自己梦见化身为蜜蜂,以扬胜抑,完成升华。
[展示][文题]
学习了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文中描写的托尔斯泰长相“粗劣”,却有“天才灵魂”,我们被这巨大反差所震撼!托尔斯泰“朝天的狮子鼻”“乱蓬蓬的头发”“难看的招风耳”“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但却把“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把“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外形的丑是“抑”,智慧的眼睛是“扬”。
请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技法,写一则片段,描写你身边的一位同学,300字左右。
小气却大方的他
我的同桌是个奇葩,他很小气,平常花钱非常节省,多一分钱都不会乱花,我们常笑他“视钱如命”。他吝啬的程度令我们惊叹不已。大家一起出去聚会、游玩,其他同学都是带足了零用钱,到了游乐场,肆意地买自己喜欢的零食。而他呢,两块钱的矿泉水都舍不得买,自带保温壶,美其名曰“喝热水健康”!
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出乎我的意料。学校团委号召为一位白血病同学捐款,他竟然把攒的钱都拿出来上交了!顿时,我们对他如此巨大的反差感到好奇。那么大家说一说,我的这位同桌,到底是小气,还是大方呢?
升格建議初稿表现了同桌“他”矛盾的一面,他对自己“吝啬”,对有困难的同学却很“大方”。看的出,他是一位乐善好施却很节俭的好同学。初稿叙述过多,缺少必要的动作、行为等细节描写来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另外,结尾处需要给同桌“他”节俭、乐于助人的精神做一个“画龙点睛”的点题。
我们班的“葛朗台”
我的同桌是个奇葩,人送外号“葛朗台”。因为他总是抠抠搜搜,一毛硬币也能让他“眉开眼笑”,大家看他那副没出息的样子,总是笑他“视钱如命”。
他既贪嘴又抠搜,常常给大家带来点“笑料”。有一次在小卖店,他一动不动地盯着冰柜里包装精美、种类繁多的雪糕,那神情严肃认真,似乎要选择的不是一根雪糕,而是在慎重抉择一件人生大事。同学阿明忍不住了,“买根一元钱的绿豆冰棒,纠结什么?没有比一块更便宜的了?”“葛朗台”仍旧在那掐算着,最后,还是决定不买。“你懂什么,一块钱不是钱啊?”他那庄重的神情逗得大家一阵哄笑。
昨天,他的行为却震惊了我们!学校团委号召为一位白血病同学捐款,他竟毫不犹豫地第一个上台,把身上抠搜费力积攒的五十多块一分不剩地都掏了出来!惊讶过后,大家无一例外的为他长久地鼓掌致意。
升格点评这个微片段是想表达同桌具有爱心的特点,小作者巧妙地在文章开头采用“抑”的手法,用买雪糕一件小事凸显其“抠搜”的特点,为此小作者还用了一连串的描写极尽能事,达到了“抑”的效果。之后笔锋一转,写同桌的大方和无私,一个“掏”字尽显其高尚品格。小作者可谓“抑”得充分,“扬”得干脆!
[演练][实战]
中学阶段,我们会遇到很多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各个学科的老师,也会因为性别、学科、性格等差异,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请你留心观察其中一位老师,并将他(她)与众不同的一面,运用“抑扬结合”的写作技法叙写出来,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