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23-09-16 14:26涂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产科

涂丽

【摘要】  目的    观察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50例,提供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照组(纳入50例,提供常规护理管理),评价组间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产后出血量、护理综合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产妇满意率。结果    干预前,组间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更低,且产后出血量更少(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基础护理、服务态度、病房管理、实际操作)更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2.00%)低于对照组(14.00%)(P<0.05);产妇满意率方面,观察组(96.00%)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    在产科对产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综合能力,减轻产妇焦虑情绪,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不良事件,赢得产妇认可,值得推广。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 产科;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4-012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4.041

产科是临床中的特殊科室,容易发生产妇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羊水栓塞等特殊事件。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启动,孕产妇数量激增,尤其是高龄孕妇、瘢痕子宫孕产妇等高危人群增加[1],导致产科人力资源紧张,护理风险较高。护理风险主要是指护理过程中可能会伤害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护理风险管理则是通过识别、分析、科学处置潜在或现存护理风险,减少经济损失以及减轻风险危害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及人员综合素质。有报道指出[2],加强产科护理风险管理,能够识别早期风险因素,减少护理差错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保障产妇安全。以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100例产妇为例,就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展开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接诊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纳入50例)与对照组(纳入50例)。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30.9±1.6)岁,初产妇25例(50.00%)、经产妇25例(50.00%);观察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1.4±1.8)岁,初产妇23例(46.00%)、经产妇27例(54.00%)。纳入标准:单胎;足月分娩;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排除标准:精神异常者;配合度较差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2组基本病例资料(产次、年龄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如查看病例、准备床位、交代产妇注意事项、指导日常饮食及母乳喂养等。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1)增强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学习护理风险技能、法律知识(如《母婴保健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管理制度等相关培训活动,学习护理风险管理理念及操作方法,提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2)完善防控制度。由责任护士、组长以及护士长组成三级风险防控体系,并严格负责及把关,高效落实病区管理制度、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及程度等各项护理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意外、风险事件的发生。(3)提高综合素养。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提供优质、高效护理服务,树立高度职业责任感、自豪感,端正思想,增强服务主动性,对产妇高度负责,为产妇排忧解难,以熟练的操作技能取得产妇及其家属信任。对护理人员展开分层培训,如医护配合能力、产程观察、新生儿窒息抢救等。每季度组织1次护理大查房,评估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水平,提高护理人员应急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4)优化资源配置。由于母婴同室、产妇病情变化快等特殊性,产科护士极为短缺,严重影响产科护理质量,在此情况下,需要结合产科特点及患者需求,合理设定护理层级及岗位,科学测算护理工作量,精确划分各层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与任职资格,保障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也需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有效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增强职业发展自信心,加强护理队伍建设。(5)规范文书书写。护理文书是具体护理活动的记载文件,也是出现护理纠纷时的重要法律依据,故必须提高护理人员文书书写能力,且通过强化医护沟通,确保医护记录一致,以便减少护理纠纷事件。(6)构建和谐关系。以相互信任、配合、尊重、理解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妇精神、心理、生理上的需求,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7)环境风险管理。于产妇入院时进行跌倒等风险因素相关知识教育,增强产妇安全意识,且嘱咐其家属全程陪伴;铺设防滑地砖,保持卫生间、病房地面干爽,及时修补不平整、缺损地面,浴室、病房走廊设置扶手;将物品、呼叫铃置于產妇随手可及的地方,设施、电线摆放整齐,锁好轮椅、病床轮轴;针对高危产妇,增加巡视次数,保持通道通畅;外出检查时准备防滑鞋,且由医护人员、产妇家属陪同。(8)分娩风险管理。分娩前介绍常见风险,且签署知情同意书;产前全面检查,按照产后出血预测表评估产妇出血风险,制定预防方案;加强健康宣传,提前告知产妇分娩流程及知识,增强分娩信心,增加信任感,减少恐惧感,若是产妇存在严重焦虑情绪,还需指导其调整心态技巧,告知不良情绪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叮嘱其家属多陪伴,提高产妇幸福感;待胎儿娩出后,提供腹部按摩护理,加速子宫血块排出,且谨遵医嘱使用缩宫素,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恢复,期间测量出血量。

1.3    观察指标    将焦虑自评量表(SAS)、产后出血量、护理综合能力、不良事件发生率、产妇满意率作为观察指标。(1)SAS,含有心悸、静坐不能、焦虑、手足颤抖等评估内容[3],临界值50分,评分高则焦虑程度重。(2)产后出血量,以称重法计算。(3)护理综合能力,评估基础护理、服务态度、病房管理、实际操作,单项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则护理综合能力越强。(4)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医嘱错漏、产后感染、胸牌或手环丢失。(5)产妇满意率,调查产妇在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住院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程度,分为十分满意(≥90分)、较为满意(70~89分)、不满意(≤69分)。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SAS评分、产后出血量比较    干预前组间S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更低,且产后出血量更少(P<0.05),见表1。

2.2    2组产妇护理综合能力比较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更高(P<0.05),见表2。

2.3    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观察组(2.00%)低于对照组(14.00%)(P<0.05),见表3。

2.4    2组产妇满意率比较    在产妇满意率方面,观察组(96.00%)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4。

3    讨论

风险是指遭受伤害、毁灭、损失、不利的可能性[4],广泛存在于疾病诊断、治疗及康复等整个医疗服务过程。护理活动作为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促进患者康复,但是只要有护理活动,便可能存在护理风险,尤其是护理模式出现较大转变、运用护理新技术、护理工作职能扩大等,护理风险随之增加。有报道指出[5],产科因具有工作预见性难、产妇病情变化快等特点,所以护理风险较高。产科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如下。(1)环境因素。医院重在向患者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其环境设计必须满足患者行为、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要在防控医院交叉感染、符合医疗流程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人性化、多样化支持,例如病区办公室、洗手间、病房均是孕产妇可能跌倒的重要风险环境,所以必须注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以便改善就医环境,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2)患者因素。部分产妇及其家属缺乏分娩知识,期望值过高,一旦未达到自己期望值,便会将责任归咎于医护人员,或出现过激行为。(3)护理人员因素。工作制度方面,完善的母婴同室管理、产科差错防范、高危妊娠管理等制度,以及从入院至出院的全部流程,是护理工作顺利、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一旦上述制度与流程存在缺失,或不能严格落实,均容易造成护理差错事故。业务技术水平方面,包括有效观察产程、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判断胎儿窘迫情况、处理产后并发症等。法律意识薄弱,如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未及时记录护理操作、不尊重产妇隐私等,均易引起护患纠纷,降低护理质量。风险意识薄弱,若欠缺风险防范意识,容易出现产妇跌倒、产后出血等不良事件。服务意识淡薄,存在不耐心听取产妇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缺乏护患沟通等情况,容易使护患关系更加紧张。职业工作态度方面,容易因散漫、消极工作态度而增加护理风险。有报道指出[6],常规护理管理因被动性强、措施不完善等,难以有效规避上述产科风险因素,而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增强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等,可以减少产科不良事件发生。

本次研究表明,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提高产科护理管理质量有较好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综合能力评分更高(P<0.05)。分析原因,我国产妇护理风险管理起步较晚,現阶段初步形成风险管理意识,国内学者通过一些定量、定性调查分析[7],正在探索产科护理风险的特点及规律,旨在找出风险隐患的成因,从而彻底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本次在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建立3级防控制度以及定期教育、培训等,既能提供制度化、系统化、程序化护理风险管理标准[8],也能丰富护理人员产科护理基本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基本技能、设备维护及使用能力等,提高异常情况发现、处理水平,提升产科感染防控效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包括合理设定护理层级及岗位、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等,能够减轻产科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使护理人员以饱满的精神、热情的态度投身于护理事业,保障护理质量;通过规范文书书写,能够进一步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与责任意识,尽职尽责为产妇服务,且科学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主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取得产妇及其家属信任,能够培养护患沟通协调能力[9],展现人文关怀理念,使护理服务更具人性化。因此,较之常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更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同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SAS评分、产后出血量、产妇满意率更佳,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分析原因,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防控制度等内容,能够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保障护理服务质量;通过环境风险管理,包括铺设防滑地砖、设置扶手、锁好轮椅轮轴等,能够减少跌倒等意外事件发生,给予产妇安全感;通过加强分娩风险管理,如心理疏导、预防产后出血、分娩指导等,既能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也能增强分娩信心,减轻焦虑情绪,赢得产妇认可[10]。因此,与常规护理管理相较而言,护理风险管理更能减轻焦虑心理,提高满意度,减少产后出血量及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由于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护理效果显著,能够缓解产妇焦虑心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提高产妇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能力,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东梅,李海涛,刘艳妮.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急危重症产妇中的应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1,45(2):310-311.

[2] 殷艳艳,刘培燕.品管圈结合护理风险管理对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3):531-533.

[3] 廖燕文,梁领华,朱树芳.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194-196.

[4] 周睿恒,梅琼芳,林双宏.柔性管理方案用于产科护理管理中对产妇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及护理风险防控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319-2322.

[5] 张玲.产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与护理措施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2):134-135.

[6] 朱春亚,郑志琴.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4):40-42.

[7] 薛丽嫚,衡丽慧,李斌.护理风险管理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8):29-30.

[8] 王燕,贾桂玲.柔性管理方案对产科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26):114-116.

[9] 黄懿,田喜平.妇产科护理中开展风险管理对产妇满意度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93-1095.

[10]    漆艳霞.关于护理风险管理运用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30):85-88.

(收稿日期:2023-05-19)

猜你喜欢
护理风险管理护理管理产科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