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和免疫功能改善效果的影响

2023-09-16 10:00陈少婷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24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艾滋病

陈少婷

【摘要】  目的    探究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和免疫功能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护理方式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参照组(25例),接受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研究组(25例)。记录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情绪、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2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2组患者CD3+、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均多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多于参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中的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领域的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且症状领域的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艾滋病患者中实施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抑郁情绪与免疫功能的显著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艾滋病;心理护理;全程化护理干预; CD3+;CD4+; CD8+; HAMD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4-009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4.031

艾滋病是一种可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危害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由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引起,患者发病后免疫系统功能会随之下降,甚至会导致免疫功能丧失,从而增加各类疾病的感染风险[1]。高效抗逆转录病毒(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治疗是临床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有效手段,虽然该手段能够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机会性感染发生率,但大部分患者缺乏对艾滋病的认知,在治疗过程中时刻处于消极的心理状态,导致抗病毒药物疗效下降。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时,仅将改善患者病情作为重点,干预内容不够全面,无法全面兼顾患者的机体状况,而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是以消除不良情绪为目标,同时结合有效的措施提升患者的依从性,使患者积极接受治疗后身心状况得到改善[2]。鉴于此情况,回顾性分析研究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探讨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实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厦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护理方式的不同作为分组依据,将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参照组(25例),接受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研究组(25例)。参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8.51±3.20)岁;感染方式,血源性感染10例,异性接触感染6例,同性接触感染3例,不明原因感染6例。研究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23~59岁之间,平均年龄(38.62±3.16)岁;感染方式,血源性感染9例,异性接触感染5例,同性接触感染4例,不明原因感染7例。2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已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患者符合《艾滋病诊断标准》[3]中的相关标准;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合并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合并认知障碍者;(4)合并其他免疫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护理人员提醒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治疗,简单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叮嘱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若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及时协助患者进行调节。

研究组接受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入院护理。入院时,由护理人员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后建立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各情况,并且评估患者情绪,通过安慰与支持帮助患者稳定情绪,适应医院环境。(2)对症护理。观察患者症状,予以对症护理,如针对发热患者定时进行物理、药物降温,并补充足够的营养;针对皮肤损害患者,做好皮肤清洁工作,避免褥疮发生。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注意了解患者心理、生理2个方面的问题,针对患者表现的情绪予以针对性疏导,如针对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建议通过放松疗法改善情绪,即聆听舒缓、安静的音乐,以此放松身心;针对存在恐惧情绪的患者,为患者深入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接受治疗,调节情绪。(3)休息指导。叮嘱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尽可能卧床休息,减少能量及体力消耗。在患者休息时保持病房安静,并且适时进行观察,若患者难以入睡且产生焦虑情绪,可播放愉悦、轻松的音乐,帮助患者入眠,或与患者交流,了解影响入睡的原因,帮助患者尽可能调节情绪。(4)呼吸道护理。部分患者会因为肺部感染或其他疾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护理人员需加大观察力度,在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时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如吸氧、改变体位等,并讲解发生不适症状的原因,叮嘱患者保持稳定情绪,避免情绪起伏波动大而加重不适感。(5)健康宣教。出院前1天,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图文并茂的艾滋病健康手册,其中包括艾滋病的治疗、护理、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结合健康手册为患者进行讲解,并提供生活指导,如提示患者做好个人防护工作,尽量避免接触感染性疾病以及合并免疫缺陷患者;在进食前保证食物已经洗净与煮熟等。此外,出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情绪再次进行评估,通过开展座谈会向患者传授出院后缓解不良情绪的技巧,或是鼓励患者之间相互交流,树立信心。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情绪、免疫功能变化情况和生活质量评分。抑郁情绪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该量表包含抑郁情绪、有罪恶感与害怕等14个项目,评分标准<7分为正常,7~17分为可能存在抑郁症,18~24分为肯定存在抑郁症,>24分为存在严重抑郁症[4]。免疫功能主要检测患者CD3+、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方法是于空腹状态下取患者静脉血3 mL,应用流式细胞仪(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 型号CytoFLEX)进行检测。使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5]对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量表共30个条目,主要包括5个功能領域、3个症状领域、1个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及6个单一领域,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领域得分越高、症状领域得分越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情绪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HAMD评分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2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CD3+、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均多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多于参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QLQ-C30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功能领域及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与常规护理干预区别在于,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注重解决患者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协助患者坚定治疗信念,改善消极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疗效的提升。此外,艾滋病患者病情相对特殊,大部分患者知晓自己病情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良情绪,若不采取措施进行心理疏导,必将影响到临床治疗,因此做好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干预前,2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干预前,研究组HAMD评分为(15.48±2.11)分,低于参照组的(22.5±2.07)分(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李娟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即研究组干预6个月后HAMD评分为(15.64±3.17)分。以上结果说明,实施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抑郁情绪的改善。分析原因是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关注程度高于常规护理干预,再加上护理人员对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所表现的情绪针对性地提供疏导,可引导患者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例如,在患者休息时,护理人员保持病房安静,与难以入睡且产生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交流,能够改善他们的情绪,达到助眠的目的。部分患者因为合并其他疾病而出现咳嗽与呼吸困难等症状,护理人员在做好呼吸道护理工作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疏导,能够稳定其情绪,减轻不适症状对患者身心造成的影响。同时,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前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结合艾滋病健康手册为患者讲解相关知识,并开展座谈会,传授改善负面情绪的技巧。以上措施均有助于改善患者情绪,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有效维持其良好的心理状态[7]。

干预前,2组患者CD3+、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CD3+、CD4+、CD8+淋巴细胞计数均多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多于参照组(P<0.05),说明实施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在T淋巴细胞中,CD4+具有反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尤其是HIV会附着于CD4+细胞,同时进入CD4+细胞并造成感染,患者CD4+细胞计数越低,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概率则越高。因此CD4+细胞被作为判断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研究组接受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后免疫功能增强,原因是患者情绪状态与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患者情绪低落也会降低治疗积极性。此次研究表明,患者经心理护理后不良情绪得到显著改善,治疗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有助于充分发挥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改善自身免疫功能,促进CD4+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8]。此外,免疫系统重建需要经历缓慢的过程,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悲观,抗拒接受治疗,导致病情恶化。随着护理工作的开展,患者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坚持进行抗病毒治疗,能够不断改善机体状态,提高免疫功能[9]。

2组患者干预前QLQ-C30各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功能领域及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实施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为护理人员给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休息指导,通过保持病房安静、播放轻松音乐等方式帮助患者入眠,有利于保证患者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患者机体的各项功能,改善患者整体的健康状况[10-11]。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情况,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呼吸道护理干预,既能有效减轻患者呼吸道的不适感,又能降低患者的症状领域评分。出院前的健康宣教能帮助患者树立对该病症的正确认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出院后的生活,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2]。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患者中实施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亚萍.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辽宁医学杂志,2020,34(2):70-72.

[2] 蒲爱玲,杨小荣.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8):159-160.

[3] 本刊编辑部.艾滋病诊断标准[J].疑难病杂志,2004(6):338.

[4] 张艳华.认知行为疗法对焦虑抑郁患者HAMA、HAMD評分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20,52(8):967-968.

[5] 毛智军,普彦淞,王建华,等.EORTC QLQ-C30量表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评价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3):12-14.

[6] 李娟,任亮,黄丽,等.以心理护理为核心的全程化护理对艾滋病患者临床效果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4):149-151.

[7] 刘佳.心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3):234-235.

[8] 陈建凤.人性化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2019,26(18):63-64.

[8] 丁志军,张海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4):57.

[9] 杨小娇.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5):2722-2723.

[10] 牛辉.基于“功能性健康型态”的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弹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10):2407-2413.

[11] 朱华清.艾滋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宣教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256-257.

[12] 李照霞.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药物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J].系统医学,2020,5(16):132-134,150.

(收稿日期:2023-05-16)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艾滋病
世界艾滋病日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输血感染艾滋病 医院该担责吗?
关于艾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