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023-09-16 13:23郑婷
新楚文化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华裔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从物质方面到精神方面再到整个社会层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与传播。本文通过描写美国华裔文学中包含的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挖掘了美国华裔文学中蕴含的中国民族精神,展示了美国华裔作家寻找文化归属感的艰难历程,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的传播力度。

【关键词】华裔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美国华裔作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2-0023-04

【基金项目】2020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FWW005)。

一、引言

中国几千年的古代文明对华夏儿女的思想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华人遍布世界各地,无论他们身在何地,都不忘把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给子女。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现象,这些传统文化从物质到精神再到整个社会对中国文化进行广泛传播。这些作品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节描写深深吸引着西方读者。华裔作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努力寻找能打动西方读者的因素,这些元素都包含在文学作品中。美国华裔作家之所以能在主流文化中立足,是由他们的特殊身份决定,形成了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华裔美国文学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描写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华人身上留下深刻的民族烙印。本文从物质和精神层面分析美国华裔作品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现象,充分说明了华裔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眷恋。

二、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

中國文化和民间传说在华裔文学中广泛存在。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对华裔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华裔美国作家通过在华裔作品中描写神话与民间传说,不仅反映了美国华裔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而且体现了它具有的标志性文化的作用。在谭恩美的《喜福会》中,大量渲染中国古代神话气氛。作为新生代华裔,她对中国的了解几乎都来源于父母的回忆故事,她对母亲讲述的中国故事非常感兴趣,非常迷恋故事的结局。书中的主人公苏安梅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有个片段是妈妈为了救临死前的外婆,从胳膊上割下一片肉,放进锅里煮成药给外婆喝,这种药方是当时老一辈家传秘方中“起死回生”的神药。

美国华裔作家一直难以忘怀中国传统文化,汤亭亭的文学作品的根源和中国文学有着深刻的渊源,从小她就读中国四大名著,潜移默化之下了解了很多中国神话故事。她的小说创作不但具有西方的思维方式,还包含了许多中国元素。大多数华裔作家在文学作品中运用中国神话,充分说明华裔文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汤亭亭在她的小说《女勇士》中这样写道:“关羽,这位战争文学之神总是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最终会获胜。”[1]在美国的唐人街,华人剧团经常定期表演三国关公戏,关公为人正直清白,很多商人崇拜敬重他,因此很多华人把它悬挂在家中。对于常年生活在外的华人来说,关羽因其“忠、义、礼、智、仁、勇、信”的人格受到大家的推崇和尊重。关羽精神是中华民族日月璀璨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华裔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描写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华裔文学根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在国外的传播。

三、中国饮食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特色而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是华裔身份的完美体现,饮食不仅仅是日常生活的必要,也是人们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由于华裔常年生活在国外,随着异国饮食文化的不断融入,逐渐形成了融合两个国家的独一无二的饮食文化。华裔美国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对饮食文化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华裔的双重身份。《喜福会》中的母亲们精通中国传统烹饪之道,她们深知烹饪带给她们的精神乐趣。她们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给移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喜福会创立初衷就是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给人们带来生活的希望。“像银锭一样的饺子,寓意长寿的面条,象征早生贵子的花生”[2]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黄玉雪的小说《华女阿五》中,对中国传统节日、婚丧嫁娶的传统风俗特别是对中餐的食材和制作进行了详尽的描写。主人公玉雪向读者展示了各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美食,呈现了万花筒般的绚烂的唐人街,小说中食物是中美文化交流的媒介,是女主人公玉雪联结自身和外部的桥梁,是女主人公展现建立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通过对食物和厨艺的观察和体验,玉雪思考和对比中美文化,发现中美文化的差异,帮助不同文化的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小说中玉雪最先接触和自己生活习惯相似的亚裔后代,后来在学院领导的鼓励下,玉雪主动邀请了同学和一些有共同饮食爱好的同学与她共享中国美食。中国美食不仅促进了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相互沟通和了解,而且让主人公扩大朋友圈,让她更好地融入美国社会。

四、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思想源泉,是炎黄子孙的智慧结晶,是海外华裔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它深刻体现着华人的文化价值属性。文化凝聚着人类的情感,是人们向往理想生活和实现目标的方式。美国华裔作家身上打下了深深的中国烙印,因此他们的作品一定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来自中国文明,是一种反映民族精神风貌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各种传统思想的融合,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后来又继承和发展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结晶。儒释道文化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这三种文化,它们在历史前进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艰苦奋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这些精神是各种已存在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和整合,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思维方式、社会审美等方面内在气质的基本风貌。”[3]

(一)艰苦奋斗

“奋斗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努力斗争。不畏一切艰难困苦,坚定不移,积极向上的一种精神状态。”[4]奋斗的精神是自强不息,是勇于拼搏的斗志,是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山海经》是一部深刻反映奋斗精神的传统作品。它包含了中国广大地域的自然资源、地理、民俗文化以及神话传说,是一部庞杂而丰富的作品。它的神话故事虽然没有希腊神话那样完整的体系,也没有封建等级制的谱级,但是它更贴近中国自然资源,表现出各个地域的自然风貌,尤其是华夏祖先敢于改造自然、探索世界不屈不挠的精神。山海经中记载的耳熟能详的故事精卫填海,表现的正是先民不屈地与大海搏斗以赢得生存之地的故事,精卫填海的韧性和坚持,正是先民努力改造自然的奋斗精神的写照。大禹治水的故事虽然有着神话的形式,但这是一场与洪水的搏斗,是先民艰苦的生存之战。伟大的先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最后以一场卓绝的胜利奠定了华夏民族的地域基础。后羿射日的故事,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古代崇拜神灵盛行的时代,他以独特的勇敢独立精神,毅然射下了太阳,令人惊叹。此种精神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开疆拓土,克服千难万险屹立不倒。

华裔作家张岚小说《渴望》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民族精神中的奋斗精神。小说《渴望》讲述了敏(Min)在30年代从台湾到纽约谋生计,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从台湾孤身到异国他乡,强烈的孤冷感包围着她,因此她极度渴望温暖感。这时男主角天(Tian)的出现使她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天和敏来自同样的地方,怀着成为音乐家的梦想来到纽约,追求梦想使他没有任何退路。当他的音乐家梦想遭受现实打击后,他一度陷入绝望的空虚。但是他不甘心自己的梦想就此破灭,便把自己的意愿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希望女儿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他的这种强制实现梦想引起女儿们的强烈反感。露丝(Ruth)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在父亲的强压之下“努力奋斗”,最终获得音乐领域的奖项后离家出走。宋天彻底明白自己的梦想无法实现,在绝望中死去。而女儿安娜(Anna)放弃弹琴,因此受到父亲的忽视,但她内心的渴望没有停止过,她渴望父亲的爱,渴望家庭温暖,最终她通过自身努力攻读博士,建立了家庭,通过自身奋斗获得幸福。小说的敏为避开战乱来到美国,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整部小说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奋斗精神。

张岚的另外一篇短篇小说《难忘》,主人公明一家为了尽早融入西方社会,忘却本土文化,在美国艰苦奋斗地生活。他们努力学习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明的妻子学做西餐带到办公室分享给同事,明不再阅读中国古典书籍,开始学习打印机的操作。日常生活中一家人尽量少说中文,尽可能多看英语节目,通过艰苦奋斗给主人公带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企图忘记却又难以忘怀的中国文化,妻子在生气时砸碎的碗和脱口而出的中文,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突出的体现。虽然他们想努力融入西方社会,摆脱中国传统文化,但他们在美国的奋斗历程完美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艰苦奋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勤劳勇敢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根基,是中华民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的精神,从古至今中国人在自己长期的奋斗历程中,只有把勤劳勇敢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业绩。华裔作家黄玉雪写的小说《华女阿五》,以她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树立了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国华裔女性形象,黄玉雪的故事是一个女性自我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女性艰苦奋斗的故事,完全和小说标题第五个华人女儿(即华女阿五)低人一等的概念不一样。

小说主人公是以作者黄玉雪为原型,在主人公身上深深体现了中国人勤劳勇敢的精神。黄玉雪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父母要求她尊敬师长、团结友爱,严格遵守封建礼数,要诚实、守信,善待他人。黄玉雪儿时的生活虽无忧无虑,但却恪守封建道德礼数,童年生活是庄重严肃和洒脱快乐的结合。当父亲拒绝让黄玉雪上大学却全力支持哥哥上大学时,黄玉雪心里开始抗议。她为了上学,只能自己去勤工俭学[5]。黄玉雪在七个不同的美国家庭打工,不但解决了学费问题,更增加了生活阅历。大学毕业时,黄玉雪在专科学校的毕业典礼是她成长的一个见证仪式,她的发言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掌声,也赢得了黄家和学校老师共进晚餐的机会,这是中美文化求同存异的体现。工作后,黄玉雪从未停息探寻的脚步。在一次征文比赛中,她打败对手并获奖,她的文章被编成一份国会会议报告呈送美国总统,她的成绩不仅让她得到了中国家人的认同,而且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她在唐人街开陶艺店得到了家人和美国政府的认可,她成为模范华裔代表,这是她成长中勤劳勇敢精神的体现。

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记载了很多中国传统神话故事和传说,巧妙地将中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与主人公感人事迹联系起来,“女性的高风亮节完美地展现出来”。小说的主人公五位华裔女性靠着自己艰苦奋斗和勤劳勇敢,不断和传统封建文化作斗争,揭露了在生活中受到歧视的现实。

(三)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中,自强不息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成为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把文化大体划分为高背景文化和低背景文化。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形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着极大的差异。不管是高背景文化还是低背景文化,尊老爱幼,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中,父母具有绝对的权威。子女对父母必须服从。低背景文化的人崇尚自由、民主、平等。高背景文化中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他们非常重视集体的力量。一个人的能力往往不是体现其个人价值,而是代表着其所属的那个集体价值。而低背景文化环境中,强调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鼓励个人努力奋斗。自强不息这一点在《女勇士》中的低背景文化得到了很好的阐释。

《女勇士》中的母亲来自高文化背景,女儿来自低文化背景,母女文化背景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主人公的故事非常明显地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出于对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的反抗,年幼的主人公一听到父母说重男轻女就悲愤不已;当她得知学好功课完成学业是为自己的家族增添光彩,就决定不拿高分。她拒绝洗衣做饭,拒绝母亲把她培养成家庭主妇。因为这样会加深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当母亲强迫她去药店索要糖果以去除家庭的妇女晦气时,她感到荒唐,难以忍受;女儿种种叛逆精神说明她开始在异国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织中痛苦地挣扎。中国对于主人公来讲是一个遥远陌生又神秘的国度,是年幼的主人公无法企及又难以割舍的国度。对于中国,主人公只能通过母亲讲述的故事耳濡目染,靠着充满神秘色彩的神话故事、花木兰的故事等想象出来。女儿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挣扎、困惑、在痛苦和矛盾中苦苦思索自己的身份和文化根源,并与母亲强烈对抗,体现了对封建社会强有力的反抗。主人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每天接触到美国文化的差异感到深深的困惑。这正是高背景文化与低背景文化之间冲突的体现,这样的文化冲突要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感同身受。女主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冲突中,寻求身份认同感,克服各种苦难,忍受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找到自己独特的文化归属感。这是女主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

五、结语

美国华裔文学植根于美国,传播于西方,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从本文的论述中我们能够体会到美国华裔文学的各个层面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异国,尤其是在西方文学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6]。“文学是有根的,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文化传统,根不深,则叶不茂。”尽管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于美国,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美籍华裔作家要取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在吸收美国及西方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不断改进自身的文学作品,才能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树立正面积极的形象。

参考文献:

[1]汤亭亭.女勇士[M].李剑波,陆承毅,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

[2]胡勇.论美国华裔文学对中国神话与民间传说的利用[J].外国文学,2003.

[3]薛玉凤.美国华裔文学之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4]程爱民.美国华裔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5]裴新南.华裔女性文学创作中的中国元素——以《喜福会》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

[6]张子清.与亚裔美国文学共生共荣的华裔美国文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1.

[7]廖洪中,陈红霞.美国华裔文学的文化渊源初探[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

[8]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魏全凤.在象征中触摸原乡—评美国华裔女作家张岚小说集《饥饿》[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0]陈江风.中国文化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郑婷(1983-),女,桂林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意义初探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