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2016-12-03 20:07买春雨
人间 2016年30期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二十世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以及中国国内的军阀论战、自然灾害等,使中国的乡村遭受巨大破坏,社会上掀起乡村建设的风潮,梁漱溟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梁漱溟试图通过改造乡村来改变中国社会,以期达到救国。本文拟从梁漱溟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以及其个人成长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这几个方面来探讨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梁漱溟;乡村;中国传统文化;乡村建设思想

中图分类号:K2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 064 -01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状况

中国一直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问题是中国近代社会中不能忽视的问题之一。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与西方列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倾销市场和资本输入场所。尤其是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这次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各资本主义国家为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对中国进行农产品向中国倾销,导致了中国农业生产全面下降,整个农村经济急剧衰退,农民几乎破产。

这一时期使中国农村的经济严重倒退,除了中国的农民受到西方列强经济入侵的影响,还有国内封建统治者的疯狂掠夺。其次的原因是自然灾害的频发。尤其是1931年的大水灾,“皖、鄂、湘、苏、浙、赣、豫、鲁等八省624县中有382县受灾,占总县数的60%之多,受灾人口达5311万人,占八省总人口24.89%,受灾农田达16662万亩,占八省农田总面积的30%,死亡人员949224人,经济损失达228349万元,而当时国民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为4.11亿元。”[1]再者,频繁的军阀混战、匪灾等人为灾害也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使农村经济雪上加霜,加速了农村的破产。

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地主阶级的压榨和天灾人祸的打击,使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落,很多农民一贫如洗。面对“乡村破坏”,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把目光投向农村,加入“救济乡村运动”,使“救济农村已成为普遍的呼声,声浪一天一天的高上去——好多乡村运动是从这里来的”。[2]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就是其中代表之一。

民国时期许多人都投身到乡村建设运动中来,这对梁漱溟无不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清末民国有米迪刚在定县翟城村的村治自治,而后又有晏阳初的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此的乡村实验。梁漱溟虽然不赞同晏阳初对农民和中国农村现状的分析,但他在山东的乡村建设中,还是就把乡学村学作为乡村建设的中心活动和主要手段。王朝俊则是对梁漱溟产生重要影响的又一人。1921年王朝俊与梁漱溟在山东济南相识,他对梁漱溟关于东西方文化认识、用传统文化救中国的思想、以及其乡治主张十分佩服,不仅介绍梁漱溟到山东讲学,还把梁介绍给冯玉祥等人认识,还让梁漱溟参办曹州高中、百泉河南村治学院并成为《村治月刊》的主编。[3]可见,王朝俊对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实践给了许多帮助。1928 年,梁漱溟两次访问了陶行知主办的晓庄师范。梁漱溟在 1929 年还到过江苏昆山县徐公桥,参观了黄炎培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新农民”的实验[4]和山西阎锡山搞的“村治实验”[5]。这些乡村建设模式引起了梁漱溟的深深思考,结合他在多地的实践,逐步创造了他自己的乡村建设思想。

二、梁漱溟个人的成长经历及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梁漱溟一生经历坎坷,思想波动很大,从早期的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知识,拥护并参加革命到信奉佛学再到后来用捍卫儒学、维护正统,他一生都在苦苦挣扎着,他的这种挣扎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新旧社会两种二者力量的较量,也可以看做儒学与现代化的较量。其父梁济对他乡村建设思想产生有重要影响。梁济认为中国的经典不能解决西方的侵略所产生的问题,但又坚定不移地维护着传统道德。[6]这种矛盾也造成了梁漱溟对中西文化的矛盾心理。面对社会道德风尚的日益下滑,出于对社会的绝望和对儒家道统的维护,梁济在他60岁生日前愤然走向静业湖自杀。父亲的自杀对梁漱溟本人是一个巨大打击,一心向佛的他后来终于弃佛转向儒学,想用自己的实践继承父亲的遗愿。

梁漱溟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矛盾。他是一位文化保守主义者,但又对其他文化保守主义者进行批评,认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维护好传统文化,只能从事古典学术文化的研究,堆积一些陈旧的古董而己,并把这些古董视为中国文化,所以他们在西化派的抨击面前软弱无力。[7]因此,梁漱溟主张对西方文化根本改过,融合到中国文化中。故此,梁漱溟非常推崇中国文化,努力使儒学现代化,而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文化,使其现代化,梁漱溟认为必须从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入手。而这种正是认识促使其乡村建设思想的产生。随着日军侵华的不断扩大,梁漱溟等人所从事的乡村建设运动也就破产。但是,他们对中国乡村建设任做出许多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李文海:《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30-231页。

[2]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梁漱溟全集》第2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57页。

[3]梁漱溟:《追忆王柄程先生》,《梁漱溟全集》第5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32-936页。

[4]祝彦:《“救活乡村”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回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5-22页。

[5]祝彦:《“救活乡村”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回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50-152页。

[6]梁漱溟:《桂林梁先生遗书》,《梁漱溟全集》第1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593-594页。

[7]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梁漱溟全集》第1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50-352页。

作者简介:买春雨(1992—),男,汉,甘肃,新疆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中国近代史方向。

猜你喜欢
梁漱溟乡村中国传统文化
《铮铮铁骨——梁漱溟先生》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民间美术在高校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