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艳
【摘要】 目的 分析对重症脑创伤手术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京山仁和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创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康复指标。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脑创伤手术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神经功能,亦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同时缩短住院及康复所需时间,避免患者长期住院增加患者心理及经济压力,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重症脑创伤手术;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并发症率; 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T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4-003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4.011
脑创伤是直接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脑组织引起的昏迷,若昏迷时间>6 h或出现再次昏迷情况可判定为重症脑创伤[1]。脑创伤以失语、感觉障碍、意识障碍等为临床症状,为解除疾病对患者生命的威胁,需尽早展开手术治疗,以清除脑组织内血肿,但临床证实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会丧失部分肢体及神经功能,且在负面情绪影响下患者身体恢复能力逐渐下降,因此需在手術治疗同时护理干预,通过优质、针对性护理对潜在并发症进行预防,继而促进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为深入了解预见性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120例重症脑创伤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京山仁和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脑创伤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1.25±10.11)岁;病程1~8 h,平均(4.05±1.25)h;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高空坠落18例、暴力打击20例。对照组患者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6~79岁,平均(51.44±10.18)岁;病程1~9 h,平均(4.11±1.28)h;损伤原因交通事故24例、高空坠落17例、暴力打击19例。2组患者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为重症脑创伤者;满足手术指征者;存在明显创伤者;精神及心理状态正常者;知晓研究并自愿入组者[2]。
排除标准:严重脏器组织损伤者;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者;认知、精神或交流障碍;合并恶性肿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血液系统疾病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3]。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并在手术治疗后加强饮食、用药指导工作,若护理中发现异常情况需及时上报医师,并协助医师进行处理,避免影响患者预后效果。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1)成立护理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护理小组,结合预见性护理理念、自身工作经验、患者实际情况等制定全面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随时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护理有效性。对护理人员加强培训,促使其掌握颅脑创伤重症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告知手术必要性、治疗过程、康复措施等,稳定其情绪;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根据其生活、工作背景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治疗信心及依从性。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及交流过程中要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语气和蔼,指导患者自我放松、深呼吸方法,提高患者呼吸肌耐力,防止呼吸肌疲劳;若患者病情较重,加之长期缺乏与家属的有效沟通,导致其护理安全感持续下降,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需提高重视程度,在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的同时每日播放适量音乐、视频等,达到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目的。(3)健康教育。通过浅显易懂语言为患者讲解疾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以赢得其信任、支持,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顾虑;护理人员可通过PPT演示、图片、小视频等方法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正确的翻身姿势,每隔2 h协助其翻身1次,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出血、脑脊液漏等情况,若发现异常需及时上报医师处理。(4)饮食护理。针对术后昏迷或无法自主吞咽者,护理人员可给予营养支持,鼻饲前指导患者选择左侧卧位,提高床头30°,避免鼻饲液反流引起误吸;患者意识及吞咽功能恢复后,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食物,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发生呛咳。(5)身体护理。患者病情相对危重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导致其自理能力较差,护理人员可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采用局部按摩等方式预防压疮;针对机械通气者,护理人员需做好口腔清洁、消毒工作,以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并通过翻身、拍背、雾化吸入等方式清除痰液,保持气道通畅。(6)镇痛镇静护理。采取预见性镇静护理方式,依据Ramsay评分标准调节患者镇静药物使用量,通过丙泊酚静脉推注方式、持续泵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予以预见性镇痛治疗,每隔4 h进行Ramsay评分1次,同时结合评分结果对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如果患者意识清醒且处于烦躁状态则需重新评分,同时做好镇静处理,避免影响治疗效果及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1)根据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后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分值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参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量表评价,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越理想]评价2组患者护理效果[4]。(2)记录2组肺部感染、记忆损伤、脑疝、头痛等并发症发生率。(3)参考该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从方案制定、护理针对性、护理态度等维度评价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值0~100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4)参考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改善情况,临界值分别为53分、50分,得分越高心理状态越差。(5)康复情况,指标包括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涉及数据以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较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心理状态对比 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NIAS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康复情况对比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3 讨论
有研究发现,重症脑创伤患者发病期间存在神经功能障碍,且致残率、病死率较高,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道阻塞等情况[5]。为快速缓解重症脑创伤患者不适感,改善其预后效果,多在手术同时展开优质护理干预,通过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可提高患者配合程度,在强化病情处理及治疗的同时,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预见性护理在改善患者预后及康复效果中有常规护理患有优势。分析其原因,预见性护理为新型护理方案,在护理实施前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康复过程中潜在并发症,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整体护理质量;该措施可提前预知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该方案可激发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为患者提供丰富、安全的护理服务,在改善护患关系的同时,提高整体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预见性护理后患者对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提升。分析其原因,重症脑创伤患者具有病情严重、进展速度快等特点,在入院后需积极接受临床有效治疗及护理以确保生命安全,避免病情过重危及患者生命[7-8]。常规护理服务比较被动,在患者住院治療及护理过程中,虽可为其提供护理服务,但各项措施的开展以确保治疗工作顺利进行为主,对改善其心理状态、康复及预后无显著效果。预见性护理实施过程中,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避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9-10]。预见性护理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主要针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情变化规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危险问题,对患者的身心状况、病情严重程度作出评估,从而制定预见性护理措施。脑创伤作为危重症,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病史资料进行评估,判断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意外创伤的危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变化,如果降低的血压水平可耐受且临床情况稳定,在24~48 h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并严密监护生命体征和神志,及时发现高血压急症等临床表现。当血压>180/120 mmHg即将发生进行性靶器官损害,需立即卧床休息,严密观察病情,持续监测血压,尽快应用适合的降压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应用降压药后若出现晕厥、恶心、乏力等情况,需协助患者选择头高脚低卧位,以增加脑组织血流量,继而缓解不适感。若出现头晕等症状需及时协助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出现意外。此外在护理中需加强生活护理及指导,合理规避潜在危险因素,确保整体治疗及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改善重症脑创伤手术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更具优势,亦可降低潜在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预后,值得借鉴。工作人员在护理中要充分发挥护士的主体作用,首先应对护士护理工作技能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护理工作的精准性和熟练性;其次对护士进行综合素质教育也很有必要,要增强护士作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对每一位患者都能做到有耐心、尽职尽责的护理,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更优质的护理,感受医院这个大环境的温暖,给此时脆弱的他们一丝安慰;最后需要着重强调是,要培养护士的临床思维,使其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求调整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周玉霞.基于医护一体化的护理在ICU重症脑创伤患者安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7):1295-1297.
[2] 林瑞端,王伦,华美芳.量化评估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在重症脑创伤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6):855-858.
[3] 张宇.早期分级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创伤昏迷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6):165-167.
[4] 张阿玲.系统护理对急性重症脑创伤手术患者康复后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6):163-165.
[5] 李芳芳,王芳梅.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创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9):3588-3590.
[6] 贾爱红,乔春婷,陈莺飞.预见性护理在重症脑创伤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河北医药,2020,42(1):140-143.
[7] 郑纯翠,马国祥,陈银娟.基于奥马哈系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鼻饲患者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0,31(15):2038-2040.
[8] 张缨.重度颅脑创伤患者实施外科整体护理的干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1):2143-2144.
[9] 高彩萍,施娟,王凤霞,等.医院-社区-家庭延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创伤患者康复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8):561-567.
[10] 张茹茹,念婷婷.综合护理模式对重症脑创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治疗作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8):140-143.
(收稿日期:202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