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素芳
随着当前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推出与落实,学生的学习更注重于知识的转化。初中生物课程作为起源于生命、服务于生命的课程,应当落实在健康教育之上。健康并不仅仅指代身体健康,同时其也包含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因此健康教育不仅仅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学生的精神发展以及今后的社会融入。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初中阶段,初中生物教师更应当着重开展健康教育,并与具体学科融合。但如何利用初中生物教学开展健康教育渗透,成为当前初中生物教师以及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的现状
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下的初中生物教学也十分注重相关健康教育的设计环节。但是,由于許多传统理念以及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当前初中生物渗透健康教育的现状并不理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点。首先,从精神方面来看,传统教育思想的固化让许多教师对于核心素养培育的了解与认知并不够深入,导致其相关健康教育的渗透也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真正作用。既浪费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也无法达到有效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因为教师对于学科的理解不够深入,也导致学生家长以及学生个人对于该学科存在刻板印象,很难调动起学生以及环境中的主观学习意识,造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低,且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当前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也较为固化,课堂形式与课堂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健康教育也无法有效展开。同时,还会造成学生对初中生物课程产生消极影响以及刻板认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固化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基础环境也限制了课堂的广度与宽度,使得初中生物很难有效、自然地与健康教育融合,进而带给学生更好的健康教育体验。这种局限性,也产生了初中生物课程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的问题;学生很难真正将自身健康教育与初中生物课程相结合,并且有效认知。以上这些现状,是当前初中生物课堂渗透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也是亟待初中生物教师解决的课堂设计问题。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意义与依据
(一)意义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来看,以初中生物课程渗透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构建以及整体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途径。其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整体教育环境而言,都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以生物课程强调健康教育,既能够凸显生物课程的学科特点,又能有效助力学生提升自身的生物核心素养。因此,这一教学模式首先对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以及学科教育的深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进而从学生来看,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认知生物学科,并有效应用生物知识内容。能够真正助力学生的能力成长以及视野开阔,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影响。教师视角来看,这种教育模式既是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也是对于其教育水平能力提升的促进。既转变了教师传统教育理念的固化,又能够帮助教师寻找新的教学思路。从整体教育环境视角来看,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也是构建未来健康社会的有效方案。既为参与课程的初中生提供良好的途径,构建良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健康行为习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打下坚实基础,也是为我国新一代人才的发展进行良好的铺垫与引导。同时,这一教学方式的应用,也能够为更多教育模式以及教育主题提供设计思路与模板。
(二)依据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科自身特点、学生自身需求以及整体教育时代发展导向为依据开展相关设计。首先生物学科起源于人类对生命的探究,健康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以生物学科的特点融合健康教育,是对于生物学科自身知识内容的最好体现。所以在具体课程设计依据的选择时,也应当依据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进行健康教育进行结合。既能够更好体现生物课程与健康教育的内在关联,也能够有效构建具有教学意义的健康教学内容。其次在课堂构建中,学生的基础年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也是构建课程的主要依据之一。只有依据学生的能力、特点以及需求开展课程设计,才能够真正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自我能力,并且提升学习效果。在当前的教育时代背景中,课程设计的依据也应当基于时代教育背景的导向。契合教育时代发展的课程设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有效化的知识内容,助力学生今后的成长以及社会的融入。并且能够以发展的视角为学生、教师构建新的思维模式,助力我国教育以及文化建设。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健康教育策略
(一)情境教学,营造应用氛围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构建初中生物课堂并渗透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展开课程设计。通过更具象化的情景内容,能够有效凸显生物学科的学习目的以及深度内涵,落实核心素养培育。并且可以直观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理解与吸收。更重要的是,其应用氛围的营造,能够助力学生有效的意识到生物学科与健康教育的内在关系,并有效渗透。具体课程设计中,教师可以挖掘教材,涉及明确的学习目的,并依托于学习目的构建课堂情境。进而带领学生通过对于情境的体验与探究,自主发现学习的目标,并且有效投入学习状态之中,进而通过这种氛围与探究渗透健康教育。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应当首先挖掘教材,将课程的主要学习目标进行总结,进而在以了解建设保护自然环境,认知自然重要性为目的的单元目标出发,构建情境。
比如,教师可以运用视频以及图片,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构建50年前与今日环境变化巨大的“塞罕坝”。并且可以通过便利的数字媒体如“谷歌地图”等,与学生共同进行线上情景游览,打造更为全息化的情境体验。基于在情境中的感悟,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环境对人民生活的意义。从而能够引入本单元的教学主题,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的方式认知自然的重要性,并且有意识的通过课程学习为今后的建设、保护自然环境进行知识储备。情境中的深度内涵,能够让学生从另一个视角探究绿色植物与生活的关系,进而能够自然而然的通过应用氛围融入健康教育。如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养分与营养。强调绿色自然环境重要性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带来相应的健康饮食以及健康生活内容,有效融入相应的健康教育。
(二)丰富形式,发觉感悟健康
传统初中生物课堂较为枯燥死板,也削弱了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因此无论是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还是融入健康教育,教师都应当从课程形式上进一步丰富,通过更多元化的感悟以及体验帮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内容并且有效感悟吸收健康教育。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预习、导入、具体授课以及课程结尾,以不同的教学环节结合不同的教学形式进行课程形式的创新与改革。如预习可以不仅仅基于课本,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纪录片的观看以及生活观察等方式展开预习,借助多媒体的辅助,进行课程导入创新。具体授课中,教师更应当转变传统的师生主被动关系,构建以生为主导的课堂形式。课程收尾,教师更应当将实践练习以及体会感悟等形式进行融入,优化课程的整体结构。进而教師可以借助丰富的课程形式,帮助学生以不同的视角感悟健康教育。
以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人体的营养》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首先将预习环节设计为家庭食谱收集活动。由学生收集自己的日常家庭食谱,并将其进行总结,并且可以结合课本探究其中所蕴含的营养同时分享。以此形式的预习结合了现实中所遇到的健康问题,并与课程融合进行预习,提升学生对于生物课程学习的目的性。同时,实践以及合作分享等教学形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提升心理健康。进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探究的形式,通过预习课程内容结合课本知识对应讲解授课。在这一过程中,同样可以融入相应的健康知识内容。并且以知识驱动学生感悟健康生活的内在原理,培养健康习惯的同时,也能够挖掘其背后的知识。课程的结尾,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创作的形式进行设计,由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进行健康食谱设计,以体验感悟的方式进行课程应用,同时落实健康教育的能力转化,强化核心素养。
(三)多元内容,有机结合联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在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因此,基于这一目标构建的初中生物课堂并融入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多元化课程内容,有机化的联动更多健康教育知识点。丰富课程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打开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认知以及健康意识的培养。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生活中所接触的兴趣点以及其思维模式进行内容发散思维的构建,进而打造学生感兴趣且能够锻炼思维能力的多元化内容。同时,为了融入健康教育,该内容也应当与健康生活习惯、健康生活态度以及相关心理健康相关联。让生物课程更具实用性,也让健康教育更全面化。
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7章《生物圈中的动物》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喜爱或了解的动物出发,进行课程引入,并且可以通过相应的调查预习,提升起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兴趣。如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喜爱的狐狸,引入相关肉食动物的知识内容,并且可以借助可爱的图片以及丰富的视频提升学生注意力,为学生带来与狐狸相关更多的知识内容,并借此展开相关肉食动物的具体教学。借助更有实体感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融入健康的生活态度,如介绍人类过多干预肉食类动物捕食造成的环境生态问题,进而倡导遵循自然、尊重自然等健康的生活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意识。以多元化的内容带动知识内容之间的有机结合,并且联动相关的健康知识内容。提升学生课程参与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落实了核心素养的教育基础条件。
(四)生活实践,着眼应用视角
生物课程基于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究与挖掘,其知识内容也将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之中。以此为落脚点在核心素养培育的生物课程教学时,教师还应当融入相应的生活实践,着眼于应用视角进行教学。同时,结合生活实践的课程内容,也能够助力健康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更多课程内容与生活链接,并且可以将作业设计与生活实践融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更多课程内容与生活链接,并且可以将作业设计与生活实践融合。
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3 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生活中的生态系统入手展开教学。如应用校园中的绿地并进行实践探究的方式,既丰富课程形式,也加强与生活的链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相应的家庭作业以实践的形式进行设计,落实应用。如由学生选择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并进行实地探究,同时要进行相应的拍照、视频录制,进而分析其稳定性。通过实践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同时结合生活的视角,也能够让学生看到在日常生活中生物学科的作用,助力学生能力转化,落实生物核心素养。进而结合生活的生态系统教学,教师还可以将人类在整体生态系统中的问题以及位置进行课程讨论。尊重自然生态系统的方式,带领学生感悟生活的规律,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生活习惯。平时通过生态系统中的优胜劣汰,也可以带入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能力,接受自己的平凡,也要不断拼搏努力寻求最好的自己。
(五)合理拓展,构建整体观念
生物课程的内容不仅仅基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因此在构建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拓展学生对于生物整体学科的认知。课程拓展也能够完善教育构架,同时也能够有机地融入健康教育。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还应当在其具体教学中融入相应的合作拓展环节,帮助学生构建生物意识,同时整体性地理解学科,进而也形成更整体化的健康管理意识。
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4章《人与环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应用课本案例的教学之外,融入更多与学生感兴趣且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案例进行拓展。如家居环境与健康的教学部分时,就不适合室内种植的植物案例教师可以结合绿植与环境净化的话题,为学生展示不同植物在净化环境中的作用,拓展课程内容。进而还可以根据不同植物的不同作用,挖掘其成长环境,结合不同的地区环境知识,分析其生态链。此通过合理的科学拓展,将生物课程知识进行链接,构建培养更为整体化的生态学习理念以及能力。同时,在环境污染的角度之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科普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环保意识。并且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建筑污染等案例,进行更为直观地体验与吸收。既能够以小小的课堂打开学生对于初中生物课程的认知窗口,同时也能够构建整体意识与能力,并有效融入健康教育,以生物学科特点完善生物学科教学过程,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更应当注重课程的特点,培育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并以此渗透健康教育,既达成生物教学目的,也提升学生的健康生活态度与意识。通过本文的相关理论分析结合实践探究,当下的初中生物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丰富课程形式、多元课程内容、结合生活实践以及合理课程拓展五个视角,全面构建渗透健康教育的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希望通过本文的策略分析以及实践探究,能够给予新时期初中生物课程设计的新方向,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