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统筹谋划和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引领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新时代新征程,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加速演进,面对复杂动荡的国内国际环境以及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加速,网络强国建设不仅是世界之变背景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更是应对数字时代新的安全威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要保障。统筹发展与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
以网络强国建设助力推进新发展格局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就敏锐地指出,我国正处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已成为网络大国,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对此,党中央提出了要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成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将其纳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部署:“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在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指引下,面对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冲击,我国仍然在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向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十年,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从“3G突破”“4G同步”到“5G引领”,截至2023年3月底,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64万个;信息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取得突破,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加快推进;网信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取得丰硕成果。
加快构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引领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面向未来,网络强国建设将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推进我国经济实现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网络化进程,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的增长引擎;有助于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发展物联网以实现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两大基础”“五位一体”“两个能力”“两个环境”的整体布局,这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网络强国战略落地实施的重要举措。
数字时代,网络强国建设是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方面,无论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还是安全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都需要大量的经济资源投入和支撑,否则构筑的所谓“高水平安全”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持续。另一方面,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发展成果作为保障,失业、犯罪等诸多社会问题都会出现,民族复兴和国家强盛的根基也必然会被动摇,进而威胁到国家安全。换言之,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而网络强国建设助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国家高水平安全的必要前提。
以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
伴随数字技术创新发展的加速,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对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日益凸显。一是网络攻击活动持续肆虐,攻击手段不断翻新,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还可能与网络攻击技术融合催生出新型攻击手段;二是网络空间军备竞赛不断加剧,信息和数据被武器化,以国家为主导、多种行为体参与、智能算法驱动、利用政治机器人散播虚假信息的计算政治宣传,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地缘政治冲突中;三是人工智能等顛覆性技术发展及应用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尤其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强人工智能在赋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在生成虚假信息、政治化或军事化应用等方面对国家社会和政治稳定带来极大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与此同时,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围绕网络空间发展主导权、制网权的争夺日趋激烈。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一方面,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等安全威胁持续肆虐,是各国面临的共同安全威胁。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为谋求一己私利,滥用信息技术对他国实施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加剧网络空间军事化和军备竞赛,并且大搞“小圈子”“脱钩断链”,制造网络空间的分裂与对抗。网络空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网络空间的安全形势和风险挑战日趋严峻。
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是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一方面,互联网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依法管网、依法办网是国家网络主权的重要体现;另一方面,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等安全威胁持续肆虐,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事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科技强军、提升国家军事力量的智能化水平,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是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此外,数字时代,数据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型生产要素和基础性战略资源,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确保国家数据安全和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对国家安全而言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
有效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必须要明晰网络空间安全的特点,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这正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只有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网络强国建设对内可以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对外将助力我积极参与网络空间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度融入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迈进,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是网络强国建设的应有之义。早在网络强国战略提出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新时代十年,网络空间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特别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快速创新发展,成为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的新引擎,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安全风险和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升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不仅将其写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而且强调应对此发扬斗争精神,将其看作迎难而上攻克的难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推进国家安全的能力现代化建设。
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是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平衡。其核心逻辑在于:一方面,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另一方面,安全的目的是促发展,发展是安全的目标,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中,推进信息化建设时要兼顾安全水平的提升,同时,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应该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安全需求相匹配;换言之,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越高,它需要的安全水平也越高,反之亦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安全水平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具备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安全能力,否则要么发展成果得不到安全保障,要么导致国家安全资源的过多投入,延滞国家发展进程。
在网络强国建设中,数字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与创新发展总是相伴相生。技术的快速迭代创新在提高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产出的同时,也在短期内导致安全能力的不足和不安全感增加,从而促使国家不断增加安全投入,增加了追求绝对安全的倾向,也提示出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要性: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数字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也要妥善应对数字技术应用对国家安全带来的重大风险和挑战。然而,统筹发展和安全之间往往存在着张力,这在数字经济治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以数据治理为例,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的核心要素,具有无限性、共享性、开放性的特征,共享性和开放性越高,它所体现的价值就越大;但是,大规模数据的共享和开放也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风险,事关个人信息保护和国家经济政治安全,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安全治理的举措一方面加大了安全维护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产业创新的约束条件。近年来,世界各地实施的数据本地化措施数量翻倍,然而,限制数据流动对一个国家的经济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例如贸易总量急剧减少,生产效率降低,强数据依赖型下游行业的价格上涨。ITIF基于OECD市场监管数据的尺度分析发现,一个国家的数据限制每增加1%,其贸易总产出将减少7%,生产率会降低2.9%,并且下游行业价格会在五年内上涨1.5%。可见,数字经济治理的初衷是为了规制技术发展带来的安全外部性,但其最终目标还是要在安全与发展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统筹发展和安全就成为网络强国建设中国家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从理论上讲,由于安全是有成本的,并且绝对安全无法实现,那么相对安全的最佳平衡点应是安全水平与发展成果恰好匹配。在实践中,尽管我们很难精准地用数字计算出安全成本和发展收益的水平,但是可以在不确定中锚定某些确定性的路径,从而确保最终效果尽可能接近最优平衡:第一,尽管安全成本不可能无限投入,但是安全生产效率的提高不设上限,安全生产效率越高,同等的安全投入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安全水平,或者以更少的安全投入来实现同等的安全水平;第二,须在安全风险分类评估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重大的安全风险应以绝对遏阻为政策目标,一般无意的安全风险则宜采取适当防范和事后救济,避免过多阻碍创新发展;第三,发展是安全的目的,无论是增加安全投入还是提升安全水平,都应以能否促进该领域的健康发展作为检验标准,没有健康的发展不可持续,没有发展的“健康”则失去了根本的意义;第四,高水平开放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最有效对外合作路徑,无论是组建以维护一国霸权为目的而不顾他国国家利益的“小圈子”,还是以“脱钩断链”的方式遏压竞争对手、制造网络空间的分裂与对抗,都会对相关各方的福利损失造成损害。简言之,各国只有在共享共治的基础上,以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基础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才能最终实现多方共赢,共享数字红利,造福全人类。
郎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安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任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未来理事会网络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互联网治理论坛多方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网络空间安全与数字时代的国家安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