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龙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人才优势,就没有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新时代新征程要实现新目标,必须要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近年来,陕西太白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坚持做到倾心引才、悉心育才、诚心融才、真心用才、精心励才,全县人才队伍结构日趋合理、作用发挥更加充分、整体工作推进有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调优政策倾心“引才”。结合县情实际,出台全面系统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健全引才制度,畅通人才绿色通道,完善编制、职称、岗位、薪酬、住房、落户、家属随调、子女入学、保险、就医、科研经费资助、发放安家补助费等系列优惠政策,通过政策“红利”引进一批高层次、紧缺型人才。不断深化校地合作交流,与高校联合培养、订单式引进,重点围绕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用人方向,对口培养人才、提前预订人才,源源不断接收专业技术人才。探索创新人才引进实践,积极构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的培养开发模式,使农业、林业、交通、水利等领域的人才成长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科技攻关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人才能量,努力形成“人才洼地”,成就“发展高地”。
激活内能悉心“育才”。挖掘培育乡土人才,围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中心工作,采取有效激励措施,把木匠瓦工、裁缝绣娘、说唱艺人、乡土医生等“土专家”和“田秀才”组织起来,集中培训提升技能,引导他们发挥特长,充分利用技术、管理、资源优势,示范带动技术革新、产业转型,逐步壮大农村人才队伍。加大储备精专人才,通过定向培训、指派交流、外出学习等方式,让本土教育、医疗、旅游、科研等领域人才快速成长起来,不断充实人才储备,形成人才梯队,实现有序接替。激发创新创造活力,鼓励支持技术创新,扶持推动人才创业,真正激活本土人才资源,实现“培育一个人才、打造一支团队、繁荣一项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
灵活方式诚心“融才”。引导人脉聚才,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立足人脉资源,把熟识的潜才挖掘出来,把友好的高才邀请过来,把关联的智慧引用进来,把上级的关注支持落实下来,凝聚起各方参与的发展“才力”。依托产业访才,随着乡村旅游和养老事业的快速发展,在农村定居度假、休闲养老的城市游客越来越多,他们中间有许多是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的精专人才,积极主动对其走访、关心、帮助,听取意见建议,邀请他们把脉决策、科技攻关、助力发展。招商引资借才,通过招商企业,引入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比如,依托省级以上赛事平台,引进体育运动培训机构,借助他们的团队优势,补齐“旅游+体育”产业人才短板,带动关联业态高效发展。
阔宽平台真心“用才”。搭建平台用才,树立“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用人理念,充分发挥岗位优势吸引力和重点产业项目吸附效益,搭建起适合人才发展的工作平台和科研平台,比如,探索成立縣级“国土空间布局规划人才中心”“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中心”“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基地”“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医疗服务特色科室”等,拓宽施展才华的舞台空间,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解放思想稳才,突出问题导向,为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破除陈规“紧箍咒”,开辟晋升发展的“快车道”,将人才放在关键位置上、重大任务中锻炼,确保用当其时、用当其锐,开辟稳定的人才成长渠道。强化保障留才,不断优化工作环境、生活保障,最大限度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使他们心无旁骛服务发展、繁荣事业、建功基层,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蓄积厚重的资源底蕴。
完善机制精心“励才”。深化人才工作制度改革,分类推进健全职称制度体系,贯通省标、市标、县标和单位标准协调联动,优化调整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消除层级设置差异,实现职称与职业资格制度并轨。完善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建立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评价模式,激发各类人才活力。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将优秀人才纳入拔尖人才库实施统一管理,优先评选职称、提拔任用,推动人才在科研进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服务发展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关心关爱人才,尊重尊崇人才,打造良好的安才、成才环境,努力形成人才涌聚、人才辈出、人才兴业的生动局面。
此外,太白县还加急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专才”。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撑,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土人才培育要抓住“农业型”“医务型”“民间艺术型”的特点,在挖潜培强趋专上下功夫,让“田秀才”更专业、“巧工匠”更艺术,重点培育一批农村水电、电子商务、庭院规划、农经园艺、集体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