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美育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研究

2023-09-16 03:18王梦洋
家长·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器乐乐曲乐器

王梦洋

美育对学生的成长及未来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我国对美育日益重视。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器乐教学也成为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创造能力。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审美价值、提高综合素养的最佳时期,同时器乐教学具有丰富的艺术美资源,能高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美学创造能力。小学音乐器乐教学有助于学生近距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等审美思想,可培养学生发现、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能力。

一、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的美育特征

课堂器乐教学是利用乐器作为教具,联结学生身体的多重器官调动起身体的知觉力,帮助学生获取音乐演奏中的新鲜体验,让学生感知到音乐的魅力,深入音乐的内核去培养审美的想象力,使其可以通过演奏乐器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发掘自身的潜力。

演奏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可以以多种演奏方式来呈现,如合奏、独奏、齐奏等。融合合奏与合唱,学生的合唱与合奏能力会逐渐互通,合唱二声部的问题也能使用合奏解决。多数音准不好的学生易出现跑调的问题,恰好可以用器乐合奏来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美育围绕“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开展教学,美育要求培养学生认识、体验、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美育的内核是要提高学生内在的精神力,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为关键。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器乐深度感受音乐的魅力,感受到音乐的审美体验,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掌握了乐器的演奏方法,增加了音乐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二、基于美育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理念

(一)注重培养个人审美能力

要想有效开展美育教学活动的首要条件是需要确定好美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方式。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器乐教学,需要学生具备灵敏的音乐感知能力、对外在音乐信息的接收能力、身体运动神经的反应能力等。要想将器乐演奏得更具美感,离不开肉体、精神及心理方面的协调,是仅通过肢体的运动就能给人心理和精神上带来积极影响的表现形式。通过国外艺术家的研究结果得出,3至7岁的儿童对演奏器乐的技巧与艺术体验感受浮于表面,这也是小学音乐教师应注意的教学重点。

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较少围绕“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教学目的,更多是表面性认知与教学模式,所以在整个器乐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多是对演奏器乐有所认识,难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器乐演奏对其内心产生的审美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器乐,还应引导学生从单一的器乐出发学习更多的音乐知识,提升学生审美的同时引导学生真正爱上器乐演奏。

小学器乐教学从教授学生认识器乐、聆听器乐、赏析器乐,是在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进而在结合音乐教材进行器乐演奏的过程中,使学生能从熟悉乐器的演奏技巧开始,对所学习的曲子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有助于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力,进而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积极的推动效果,提升其音乐学习、音乐理解及音乐感受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童年时期是促进学生自身创造性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更易将接收到的外界素材及新鲜事物转变为其后期个人创造的原始积累,创造出自由、丰富、具爆发性的优秀作品。就小学生而言,低年级学龄段的学生仍具备丰富的创造性,这一点也是教师应予以重视的。

美育是释放内心情感的过程,开展器乐教学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自身创造性的过程。学生的独立创造性离不开敏锐的观察力和内心敏感度。在刚开始认识器乐时,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聆听、去体验,也可以给学生做演奏示例,让学生自己摸索演奏,使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不同器乐音色的变化,在自我观察、体验的过程中形成乐器演奏的雏形。教师不应强加干涉,应尊重学生本身,不需要强制灌输给学生教科书上的音乐解读,而是应尊重学生个体独创性,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自身的创新思维,这是音乐教学的初衷。

三、基于美育视域下的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策略

(一)增强音乐审美体验

教师完整且富有感染力的表演即为范奏。在教授学生学习曲子之前,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演奏的方式给学生示例,带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学乐器的演奏方法有基础的了解,还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把乐曲分段落进行演奏教授,不仅能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方便教师系统地了解学生的演奏技能掌握程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学着看乐谱、弹奏乐器,之后再系统性地将学生遇到的问题整理出来进行解答或多次示范,最后让学生进行多次练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当中会加深对乐曲和乐器的使用和音乐理解,收获更深层次的音乐审美体验。

以五年级下册《红蜻蜓》乐曲教学为例,首先,教师给学生进行范奏,加深学生对乐曲和乐器的了解,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沉浸在竖笛吹奏中,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竖笛吹奏姿势、吹奏气息、节奏和音调,在针对学生薄弱的吹奏部分进行多次示范,先达到学生能够完整吹奏完一曲,之后再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感情地吹奏,使其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演奏技巧。其次,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专屬的演奏风格,演奏学习则不能趋向单一模仿,而应引导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摸索、创新。当学生已有了足够的乐器演奏经验后,教师更应尊重学生自己的创造、创新力,不“扼杀”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其审美体验,进而顺利完整地演奏出乐曲的美感。

(二)创设美育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可以建立音乐知识与审美体验的联系,让单一枯燥的演奏、听力练习更富趣味性,同时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专注力,之后再根据演奏学习的要求加入乐器演奏,提高学生对“聆听”的兴趣。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所选取的素材,应满足发挥乐器的音色和多样化的演奏方式,以营造好最佳的音乐学习氛围,丰富音乐情绪色彩,让演奏更有深度与美感。在选择演奏乐曲时,教师可以以较经典的音乐片段或较为流行朗朗上口的歌曲为主,将其改编成器乐演奏曲,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演奏的兴趣。

以一年级上册《小拜年》为例,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抛出问题:“说一说你們印象中的新年,在冬天的时候你们会做哪些游戏呢?”让学生在脑海中回忆有关冬天、新年的事情,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之后再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整首曲子,让学生认真听其中锣、鼓、镲的敲击节奏。教师还可在旁为学生演示民族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同时将班级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进行演奏,营造恰当的音乐氛围,使其使用打击乐器搭配身体节奏演奏出乐曲。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乐器敲击力度强弱,不要夸大追求新年时的热烈氛围,应追求恰到好处的幸福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外或在家自制乐器来代替模拟锣鼓镲的声音进行练习,使其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对这首作品演奏技巧的掌握,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和作品表现效果。总之,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明确将陶冶内心情感作为重点,还要符合小学生的审美范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美感的体验,能更快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三)创造音乐美

1.学会聆听声音。

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强、充满想象力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静下心多聆听不一样的声音,通过对不同乐器的观察与摸索总结出不同乐器不同演奏法会产生的不同声音。教师可以多采用引导或鼓励的方式,让学生留心日常生活中和音乐有关的活动,探索生活中的音乐,让学生养成和音乐做伴的良好习惯。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还要不断积累音乐素材,引导学生建立音乐要素库,将不同声音的发声原理、演奏特点记下来。

以一年级《三个和尚》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音频资料,让学生边观看边注意聆听,重点应注意剧情、人物和音乐情绪三者间的变化,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当中物品会发出哪些不同声响,不断从各个方面激发学生对音乐聆听及对不同乐器音色差异的敏感度,在音乐环境当中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总之,学会聆听也是演奏中创造美、传递美不可或缺的部分。

2.提升音乐创造力。

善用生活当中的物品,选择现有材料自制简易的乐器进行乐曲演奏。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模仿的方式促使学生感受到创造声音的乐趣,引导学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创造乐器,进而创造出不同的声音,使其在演奏的过程中将积累的声音素材用在特定的音乐场景当中,还可以用生活材料模仿出不同乐器演奏的声音,如打击乐。这一点在《义务教育艺术标准(2022年版)》中有明确说明,即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生活中的材料自制些许乐器,以打击乐器为例,可以用常见的玻璃杯、铅笔盒、易拉罐、搪瓷碗等制作简易的打击乐器。在自制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以二年级上册《海上风暴》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片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创编出自己内心当中能代表大海的声音。学生可以选择自制乐器、人声伴奏等方式来呈现出大海的声音,如随音乐的律动利用纸片摩擦声模仿海浪的声音。另外,关于在聆听的时候感受汹涌的大海之声,学生还可以用三角铁、串铃等乐器做出声音模拟,在创编声音与自制乐器演奏当中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四)提升节奏创编能力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音乐综合素养,教师可对其进行节奏创编教学。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使用奥尔夫打击乐器让学生找到并掌握节奏感,如设置拍一拍、敲一敲之类的节奏接龙游戏,帮助学生快速找到乐感和乐器演奏节奏感。为了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选择趣味性的奥尔夫打击乐器指导学生进行演奏。首先,留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进行摸索,观察其声音,以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辨识度;其次,选择节奏较强的经典乐曲为学生进行范奏,让学生仔细聆听之后模仿教师来演奏,以帮助学生快速熟悉不同节奏类型的音乐;最后,进行打击乐的演奏,以巩固学生自身的音乐知识。

以六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为例,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管弦乐曲,让学生聆听后辨别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对此类民族乐器音乐的记忆。其次,在第一段旋律当中重音出现时候,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出敲打擂鼓的动作;当铃鼓音乐出现时,应引导学生和着节奏进行模拟演奏。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会体会到不同乐器演奏时音色之间的变化,能自主选择适合的打击类乐器进行模拟演奏。随歌曲的强弱变化不断变换节奏,学生对乐曲有了更深的体会,音乐素养得以培育。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聆听关于彝族火把节经典的乐曲,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进行二次创编,并鼓励学生进行演奏,既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还可以提高乐器演奏的熟练度,让学生享受音乐乐趣的同时不断发掘自身的闪光点。

(五)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人对美的欣赏与品位即为审美能力。就音乐教学而言,审美能力则为学生对于音乐的评价和判断的能力。基于小学生的自身情况,在没学习五线谱、不了解器乐演奏方法的情况下也可以欣赏音乐。学会音乐欣赏也是音乐教师不应忽视的部分,更是提升学生自身音乐审美能力的关键点。

相同的音乐作品在不同演奏方法与技巧下所呈现出的音乐效果有很大的区别,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以六年级下册《海德薇格主题》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将同样的电影片段分为有声和无声两段播放出来进行对比,为后面的歌曲讲解做铺垫。播放完电影片段后抛出问题:“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之间的区别大吗?”等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为学生讲解音乐对烘托气氛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继续提出问题:“影片当中播放的片段给你们怎样的感受呢?为什么会有如此体验呢?”此时给学生讲解欣赏音乐的要点,如乐器音色、旋律、演奏力度、节奏以及节拍等。教师可再次提出问题:“刚才的音乐片段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以问题再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辨别乐器的音色,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并介绍铜管乐器、片琴和木管,弹奏电子琴让学生欣赏三段音乐的不同音色,引导学生以“ding、wu、beng”替代乐器的声音,学习模唱旋律。

再次,教师接着将班级内学生分为舞蹈和乐器两组,鼓励学生跟随乐曲做出律动,让学生模仿乐器发出的声音来模唱,更近距离地感受乐曲旋律走向、变化的规律等,认识到的音乐的重要性,以将乐器演奏和律动二者结合,加深对这首乐曲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对不同音乐的审美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聆听优秀的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欣赏音乐作品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感受培养更高的审美情趣,美育作用也显而易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美育视域下小学音乐器乐教学时,教师应该明确美育目标,把美育的内容与器乐教学相结合,通过器乐教学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其音乐的综合素养。就现阶段音乐教材而言,教师应深入剖析器乐教学内容,基于器乐教学的理念开展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以欣赏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以聆听为切入点,提升学生自身的音乐创造能力;以演奏为切入点,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满足学生对美的需求,缩小学生与美之间的距离,达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器乐乐曲乐器
始乱
学乐器
民族器乐的传统与当代演释
乐器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悲伤的乐曲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