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路径

2023-09-16 03:18:05刘雅斌
家长·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熊猫中华

刘雅斌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基于英语知识学习提升自身跨文化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和素养,这与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所以,小学英语教师需综合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有效路径,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提炼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其渗透于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为透彻,扎实他们的文化底蕴和基础,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发展,以此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英语课堂。基于此,本文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高效融入为目标,从教学资源的丰富与整合、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导向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探究,细化相应的教学活动,旨在达成素材创新及学习活动优化的协同统一,助力学生理解与感知传统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一、丰富并整合教学资源,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挖掘课内教材内容,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程教学的前提与基础。为了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需重新审视教材内容,尝试从教材中提炼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要素,并将其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完善并优化学生的知识内容感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其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达成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以外研版小学英语课本教材为例,在“Pandas love bamboo”教学时,本单元主要针对一般现在时句型的扩展和练习,要求学生运用自身所学讨论动物习性,了解动物与人的关系,培养热爱动物的情感及自觉保护动物的意识。这是传统教学中的重点所在。而为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上得到有效渗透及落实,教师需基于“熊猫”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动物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熊猫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其形象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化产品之中,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十分深远。同时,熊猫也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代表中国的和平、友谊和幸福,并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被视为吉祥物,代表吉祥、幸福和长寿。教师除了向给学生讲述熊猫的历史之外,还要向学生讲解熊猫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展示熊猫形象被广泛运用于各种文化产品中,如中国的年画、剪纸、绣品等,让学生能够明白熊猫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以此为基础,学生可以了解并认知丰富的中华熊猫文化,也能够基于自身的文化感知,体会熊猫的生存环境,能够做到爱护熊猫,爱护国宝,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并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扩充课外教材内容,感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小学英语课本教材来看,教材中涵盖大量与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进而由文化多元导致学生的思想多元化。為了更好地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免受外来不良思想的影响,教师需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扩充课外教材资源,辅助学生基于课内所学的知识内容拓展并认知更为丰富的文化知识,全方面地感知并对比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在两种文化的对比中增强文化融合意识,以辩证统一的观点审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尊重外来文化,传承并弘扬本土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例如,在“Pandas love bamboo”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需基于课内讲解的中华熊猫文化继续向学生推送课外阅读资源。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看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让学生通过观看国外拍摄的有关于熊猫的电影的方式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功夫熊猫》是一部富有童趣的励志影片,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积极展现了中国“邪不压正”的传统道德价值观。学生在观看的时候也能够从中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影子。此时,教师可以基于这一视频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思考说出自己理解的或者发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中国武术源远流长且讲究神似,于是创作了著名的象形拳——鹤虎双形、猴拳、蛇拳、螳螂拳。而《功夫熊猫》中的五侠虎、鹤、猴、蛇、螳螂将中国武术赋予了直观形象的实体,这其实也是西方人独特的形象思维。学生在直观的观感认知中,能够体会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能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必要性,更能从中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以自身力量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二、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导,深层解读传统文化内核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言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应该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导向,设计一系列整合性、渐进性的学习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贯彻并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下文以外研版小学英语课本教材中《Our favourite festival is the Spring Festival》为例,综合探究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深层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核。

(一)学习理解阶段:激活已有文化知识,搭建文化思维框架

在学习理解阶段,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对应的主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认知,丰富课程教学的内容。同时,教师还需帮助学生在深入细致的文化感知中提升自身的文化感知力,体现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在教学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中华传统节目的相关图片,如中秋节、端午节、春节、重阳节等。在向学生展示图片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关于中国人庆祝传统节日的动态图片,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让学生观看,激活学生的生活化认知。随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针对某一个中华传统节日展开多维度交流,表达自身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与理解。

这一个环节可有效地渗透与本单元相关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认知。学生在自主交流中不仅能够论述中国传统节日,还能够仔细探究这一传统节日所蕴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饮食及装饰文化,这些文化既有精神文化,也有物质文化,丰富自身的多元化认知。

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本教材,基于课本教材中的相关图片,猜测阅读部分讲述的是什么传统节日,并结合自身真实的生活经验提出、思考以下问题:

1.What do people do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2.Why does mom like the Mid-Autumn Festival?

3.What does the Spring Festival mean for a family?

4.What do people do when celebrating the Lantern Festival?

這几个问题一一对应了文章的阅读部分。学生在提出、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基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来描述相关的传统节日习俗,能够搭建较为完整的文化思维框架。而后,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也能够展开自主表达、品读并获取相应的信息,整合语言和文化知识,提升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基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完善知识建构,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应用实践阶段:内化语言文化知识,加深文化内涵理解

在应用实践阶段,教师需更加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加深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所以,教师可尝试从两个方面着手加以落实:

一方面,教师可通过问题引领的方式,帮助学生内化语言文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聚焦单元的第四部分“Listen and learn to say”,让学生能够从中西方传统节日的角度着手展开自主表达与交流。为了让学生的交流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效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仔细阅读,总结得出美国传统节日感恩节的主要形式。

比如,美国人在庆祝感恩节的时候做一顿特别的饭菜,是丰富的家庭晚餐。他们也将对食物、家人和朋友说“谢谢”。学生在总结得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就中国人传统节日中独特的“团圆”形式展开多维度交流,如在中秋节的时候,中国人通过吃月饼、赏月亮的形式和家人聚在一起;在元宵节的时候,中国人通过包饺子、吃饺子、看春晚的形式和家人聚在一起;在端午节的时候,中国人通过包粽子、制作香囊、划龙舟等形式和家人聚在一起等。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抓住关键点进行自主表达,既能够将习得的语言知识加以运用,也能够加深对传统节日主题意义下文化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聚焦学生传统文化的生长点,引领学生积极地探索传统文化的内涵。比如,在让学生探究文章的第二部分“Listen and read”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抓住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中独特的饮食文化,使其能够基于自身真实的生活经验探究这一传统文化,了解独特的节日文化,丰富学生的感悟与思考。而学生在探究这四个传统节日独特的饮食文化时,能够实现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能够针对某一个饮食文化的英文表达进行探究,意识到中国独特的传统节日及传统食物往往以中文拼音的方式命名,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明白这些名字背后所承载的丰富且深厚的中华文化传统底蕴及文化内涵。此外,学生也能够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展开多元思考,围绕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交流展开多方表达,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这样一来,既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

(三)迁移创新阶段:设计自主探究活动,增强传统文化意识

在迁移创新阶段,教师应为学生设计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就自己在本单元中学习并领悟到的知识点进行创新,彰显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在本单元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传统节日展开描述与总结,将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饮食、活动及文化史一一描述出来,展现自身创新语用的过程。这一学习活动具有开放性质,学生将结合自身领悟到的传统节日进行多维度思考,基于自主表达的主题,针对传统节日,建构整的认知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时间、活动、饮食及文化史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并根据自身搭建的知识框架进行创新、迁移及运用。学生得以在单元大主题的引领下有效建构知识内容。这正是本单元教学的最终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演讲比赛的方式加以展现,让学生挖掘本单元中所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以自己的话语加以描述,强化他们的感知觉思维。当学生完成了自主表达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小组成员内部互相评价及组与组之间互相评价的过程。学生在评价的时候,可以综合思考自身的语用基础及自身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针对某一个传统节日文化知识点展开深入、细致地分析。这样一来,教师便能引领学生展开下一轮的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激活学生的文化感知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组建研学小组,走访大街小巷,让人们阐述自己过传统节日的方式方法,通过vlog的方式记录下来,展现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活动。当学生完成了街头采访之后,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制作绘本、绘制手抄报等方式展现自己的实践调研结果,完善学生的语用思维知识框架,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感知能力,使其能聚焦传统文化内核进行深层解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英语课程教学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和理念。教师基于具体的英语课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学习与传承,提升学生的文化感知能力、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贯彻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选材,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感知;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导向,通过科学设计相应教学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层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感知能力,让他们得以在高质量的英语学习活动中拓宽文化视野,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接班人!

注:本文系福建省南安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G1453-189)阶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熊猫中华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家教世界(2022年7期)2022-04-12 02:49:32
我爱“熊猫”
萌萌哒熊猫等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我与熊猫的二十年
金色年华(2017年10期)2017-06-21 09: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