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菊
历史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历史常识、历史逻辑和历史观念是历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教师须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将培养核心素养当作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合理设计课堂,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而不是在教学时只向学生灌输历史知识点。本文简要叙述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说明其必要性,并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论述基于核心素养的具体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基本内涵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旨在让学生能够运用客观辩证的唯物史观思想看待历史,理解历史,能从矛盾运动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辨析历史,理性地认知历史事件;时空观念旨在让学生能跳出当下的现实环境,将自己代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以相应的框架感受特定的历史事件;史料实证旨在让学生能对史料进行分析,辨析史料的准确性,并立足于史料认识历史;历史解释旨在让学生能在史料的基础上剖析历史,解释历史;家国情怀旨在让学生能联系客观生活,热爱自己的祖国,坚定理想信念。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核心素养的课程目标不够明确
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目标,但是有的教师并未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其教学落脚点仍在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上,未认识到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才是根本性教育目标,而学生历史成绩的提升只是顺理成章的结果。这样的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浮于表面,不能对历史产生深刻的理解,更不能结合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未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部分教师虽然重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所采用的方式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教学时,教师仍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为主,只是偶尔在讲解知识点的间隙中强调历史核心素养,向学生陈述时空观念或史料实证的重要意义,但却没有基于这些素养对学生展开点对点的素养培养,没能将历史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因而难以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许多课时过去后仍起不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不够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部分初中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赋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权利,没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表达对历史事件的个人看法,只是让学生一味记忆知识点。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较低,难以根据史料对相应的历史事件進行分析,无法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历史教学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难以培育历史素养。
三、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使学生在理解历史时能拥有明确的分析框架,能运用唯物史观客观分析历史,能基于真实可靠的史料对历史事件做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历史,形成自己的见解,深度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辩证联系以及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继而深化学生对历史的理解,使学生对历史形成更清晰、更正确的观点,而不是盲目地跟从教师或教科书的既定结论,毫无主见。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初中历史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可以使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取得显著提升,促使其在分析史料时能客观分析史料中所含有的重要信息,将其提炼成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思维素材,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可靠的史料和分明的逻辑有效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分析历史事物时能更冷静、更客观,而不是只知道复制答案或单纯以现代人的片面视角给历史下定论。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首先,其在处理学习材料时能秉持更加严谨认真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不会轻易知难而退,而是能巨细无遗地探析历史材料的真实性,基于正确的素材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的学习品质将取得提升,学习态度也会更加积极。其次,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将更加浓郁。因为学生能够从历史中发现更深层的意义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巧妙关联,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增强终身学习意识。
四、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有效教学策略
(一)加强理论指引,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教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思想观念下看待历史,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客观物质在人类生存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指引,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使学生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产生深刻认识,并能在此认知基础上看待历史,能够从阶级斗争的角度阐述历史等。为此,教师需结合具体的内容向学生渗透唯物史观,并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对历史进行阐述,以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秦统一中国》为例,为了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教师在给学生讲述“秦灭六国”知识时可以渗透唯物史观的思想,提问学生秦统一六国是否仅仅为偶然事件,如果不是,继续提问学生秦统一六国的客观社会条件。在讲到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实施的措施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秦始皇要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并引导学生从当代国际社会的货币结算方式来对之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客观物质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更深入地理解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强化学生的唯物史观。
(二)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考察历史
为了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观察相应的历史事物,使学生能够暂时脱离当下的现实情境,站在历史的角度审视历史事物;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条件和空间条件下完成的,而不可能脱离时空;使学生明白,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看待历史,才能准确认识相应的历史事件。为此,初中历史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如利用多媒体设备、实物或者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在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强化学生对特定历史时空框架的感官体验。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为了让学生从历史角度来分析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以及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纪录片《河西走廊》片段,借助该纪录片所叙述的历史情景为学生创设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情境,將汉朝时张骞对丝绸之路所作贡献的特定历史时空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会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历史知识,会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能设身处地地观察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得到强化,并逐渐掌握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考察分析历史的思路。
(三)丰富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辨析史料
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时,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所能获取到的史料进行客观辨析,并能秉持客观和严谨的态度、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基于可靠的史料来“还原历史真相”。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历史材料,即为学生提供更为翔实的、广泛的历史材料,并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辨析史料,使其深度了解和认识相应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史料进行分析,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对史料及其所指涉的历史事件产生更明确、更清楚的认识。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几幅有关洋务运动时期所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图片,如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以及安庆内军械所等,让学生基于这些历史材料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在洋务运动期间所兴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的价值,并根据这些史料图片还原当时的历史境况,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学生利用这些史料阐释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对当时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借此提升史料实证能力。
(四)基于史料提问,引导学生评判历史
核心素养视域下,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以史料为依据来对相应的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客观地对历史作出评判,能接近本质地对历史进行叙述,并阐明自己对相应历史事件的主观看法。为此,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以历史资料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提问,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表达出来,并及时纠正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错误观念,帮助学生追溯原因。教师需将课堂教学评价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立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在正确思路的指引下结合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更为客观准确的分析,揭示暗藏于历史表象之后的深层逻辑链和因果链,使学生能够用历史逻辑解释历史。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为例,为了让学生对百日维新的历史产生更准确、更接近本质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关于百日维新的历史资料,以文字、图文或视频的形式给学生揭示一些重要的史料,比如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皇帝,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1898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等。其次,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些事件对戊戌变法的开始和失败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何会失败,从当时的整体社会环境或时下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最后,重新阐述百日维新历史观点,以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五)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学教育中最根本的任务,教师必须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道德品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将课本上的历史知识与栩栩如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中的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家国情怀,树立报效祖国的坚定决心,助力学生树立民族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理念,使学生能够忆苦思甜,懂得感恩祖国和报效祖国。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对外开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我国通过对外开放政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剪辑视频的形式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对外开放上的一次次现实成果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也可以穿插当今的社会热点,如我国所主导的经济组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我国对一些西亚国家的铁路建设所给予的帮扶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有效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紧紧围绕课程目标,加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以期达到新课标的基本教学要求。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理论指引,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客观考察历史,丰富历史材料,引导学生辨析史料。同时,教师需基于史料对学生进行提问,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评判历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