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探讨

2023-09-16 17:48:40徐国珍
家长·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文本内容

徐国珍

预习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初步认知,降低课堂学习新知的压力,从而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知识积累情况和综合能力发展情况,应用多样性教学方法和趣味性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在语文自主预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速实现学习目标。

一、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自主预习和学生学习效率具有直接影响,自主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形成初步感知,也可以使其依据自身认知能力及时发现不理解的知识内容,从而在语文知识学习中实现针对性提升。通过自主预习的方式发现知识难点,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依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及时解答疑惑,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语文知识内容,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创新便利条件。此外,自主预习的方式可以明显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以提升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心,为激发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热情和积极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的方式给予学生自主预习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增强探究意识,在知识探究和分析中提升综合能力,而且该活动还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同时,自主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自主预习习惯影响下可以形成自觉学习和主动学习的意识,并且在多种实践学习活动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辅助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预习是保障各个教学环节有序开展的重要内容,所以预习和课堂教学环节存在密切關联。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全面分析学生的预习情况,从中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应用点拨性问题了解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的分析情况,确定学生对该知识存在的误解,并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该章节知识内容,为提升语文教学实效性奠定坚实基础。

(四)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利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可以形成对知识内容的初步感知,同时也会自觉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掌握重难点内容。比如,陌生字词会对学生的理解造成明显阻碍,学生可以通过自主翻阅字典的方式突破障碍束缚,对该章节知识内容产生深刻理解。而且学生也会带着疑问有目的地深入课堂学习,在求知欲望驱动下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的现状

(一)预习积极性匮乏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表现情况,应用趣味性内容和多样性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语文预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自主预习的驱动力,为提升自主预习的深度和广度创造便利条件。但就目前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的思想依然处于传统应试教育思想阶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学实效性的主要表现,习惯凭借自身教学经验判断重难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难点知识内容延伸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难以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内容的关键点和疑惑点,其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会降低学生在语文学习和预习方面的积极性。

(二)预习方法不合理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较为薄弱,因此自主预习还需要教师悉心指导。但就目前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已经形成固定的教学方案,习惯应用固定的教学方案开展语文教学,教学方案设计中缺乏对学生引导和指导的重视,导致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难以得到有效指导。此外,尽管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认识到自主预习的重要性,但是在指导过程中只是引导学生提前阅读课文。这种指导方法难以发挥自主预习的作用,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以认识到自主预习的意义。

(三)预习目标不清晰

清晰的预习目标是提高学生主动性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需要依据知识内容特点为学生科学设计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在预习目标驱动下学习更多知识内容。但就目前实践教学情况来看,预习目标不清晰已经成为影响学生预习质量的重要内容。虽然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在预习目标设计时并没有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合理设计预习任务,导致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很容易失去方向,而且模糊的预习目标很容易对学生的预习效率造成影响。

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预习任务设计时习惯应用传统笼统的方式,部分超出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预习目标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对自主预习产生排斥、抵触心理。

三、小学语文自主预习的常见方法

(一)阅读法

阅读是小学语文自主预习的常见方法,通过阅读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提取其中重要内容,并且帮助学生建立对该知识内容的初步感知。同时,部分自主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实现知识内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掌握多种自主预习技巧。比如,部分学生习惯应用重复阅读和重点标记的方式了解知识内容难于理解的地方,为课堂学习创造便利条件。

(二)设问法

设问法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的方法,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快速提取重要信息,然后依据自身认知能力和知识经验对重点信息进行提问,再通过自己回答的方式巩固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预习指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展开自主预习,也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应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情况。比如,当发现难于理解的内容时,学生可以通过查找相关资源、询问教师、与其他同学探讨的方式攻克难点。教师可以围绕难点知识内容的本质设计相似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为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创造条件。

(三)笔记法

阅读法和设问法是浅层次思考语文知识内容的常见方法,而笔记法是深度思考的主要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书写记录自己的感受,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询问教师等方式攻克不理解的内容,将自己理解到的知识内容写在纸上,通过知识整理的方式整合成完整的预习笔记。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预习笔记中难理解的内容延伸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也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理解语文知识内容,为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和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提供助力。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策略

(一)合理选择教学材料,激发学生预习兴趣

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时,教师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客观发展特点,围绕学生的好奇心创新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好奇心驱动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在兴趣驱动下提高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需要挖掘文字的价值和趣味性表现形式,避免学生因为大量文字而产生枯燥厌烦心理。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田忌赛马》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田忌赛马”的视频,应用动态性、直观性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不同渠道理解该文本内容,使其根据自身习惯和认知选择不同的方式丰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如部分学生从文本背景视角出发理解文本内容,部分学生从人物特点方面理解文本内容。为了营造欢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还可以为学生组织“故事交换”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故事,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独特见解。应用该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在自主预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观点的方式了解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创新预习指导方法,科学培养预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思维意识影响,自主预习的意识、能力较为薄弱,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容易表现出目标模糊的情况,对预习质量和学习效率造成直接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关注方法指导,围绕学生认知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预习任务,促使学生在清晰的预习目标指导下明确预习内容。

小学语文包含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等丰富的知识内容,不同知识内容的预习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教师需要提高预习指导的科学性,在预习指导的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通读文本、整理资料、梳理文本脉络以及质疑反思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在完整的预习活动中收获丰富的知识内容。

例如,在部编人教版《观潮》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该文本由几个自然段组成”、“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尝试应用一句话概述文本内容”等进行自主预习,应用这类层次性问题给予学生由浅入深理解的过程。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读全文,鼓励学生在重要信息、生词和难点问题划线;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画线部分查阅资料。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阐述查找资料的方法和搜集到的内容,为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创造条件;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上述三个问题进行自主思考,通过整理文本脉络的方式理解文本的思想和内容表达的逻辑,促使学生在文本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文本主题;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顾文章,围绕自身实际情况找寻其中优美的句子、段落,促使学生在句子和段落深层次思考中形成情感共鸣。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阐述对文本内容的质疑和批注,通过由质疑反思到思维优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全面理解。

(三)提升专业教学能力,创新预习教学思路

教师的专业能力对预习教学思路具有直接影响,而预习教学思路对学生预习方法和预习质量具有明显影响。所以,在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教学内容特点,围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科学设计预习内容,同时教师需要明确语文预习的目标,给予学生足够的预习思考空间。预习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提前发现错误,引导学生将理解偏差作为下一阶段学习的切入点。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黄继光》教学时,教师可以从本文背景、人物品质等多个层面思考预习方法。小学生因为思想意识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习惯从表面文字层面理解文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对文本的理解相对粗浅。因此,教师需要围绕学生理解欠缺之处调整预习思路,引导学生分析写作背景、社会背景、人物思想情感等深刻感受人物的品质,以丰富教学资源,促使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对文本基调和人物品质形成感性认识。学生通过预习可以将知识内容分为懂与不懂两部分。教师需要围绕学生不懂的部分创新预习思路,引导学生围绕“作者埋下的伏笔”“铺垫内容”“关键问题”等内容自主创新预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预习成果,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总结和优化的方式提升预习质量,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为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助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工具已经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媒介,教师需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工具的功能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多样性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辅助教学,通过音频、动画等直观表现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呈现直观性、真实性内容,为学生播放有关课本内容的影视作品或动画,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丰富学习体验,为学生预习创造便利条件,从而实现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和增强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目标。

例如,在人教部编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时,由于这一章节知识内容属于历史事件,与学生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该章节的认识,教师可以应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搜集与此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其剪辑成影视作品或动画作品,以视听结合和趣味性表现形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影片观看中全面了解圆明园毁坏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对我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和课本结合的方式进行自主预习,运用生动性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见解,而且通过影片呈现知识内容的方式渲染历史文化氛围和情感态度,为营造课堂学习氛围创造便利条件。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可以对这段沉痛的历史产生深刻认识,并且在深层次挖掘文本內容中形成爱国主义情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自主预习习惯是调动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内容,可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语文知识内容形成初步感知,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供支撑作用。从小学生视角来看,小学生并没有形成固化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培养其自主预习习惯,应用多样性的活动丰富学生自主预习的体验,使学生在成就感驱动下提高自主预习的主观能动性。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文本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科学大众(2022年11期)2022-06-21 09:20:52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主要内容
台声(2016年2期)2016-09-16 01:06:53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0:53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2014年1期)2014-02-28 21:5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