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探究

2023-09-16 03:20陈学栋
考试周刊 2023年35期
关键词:情景模拟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摘 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重要课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是情景模拟法。基于此,文章介绍了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并探讨了具体的实施方法。笔者认为基于情景模拟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理论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促进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

关键词:情景模拟;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5-0120-06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难以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原则。因此,寻找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和思考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因其强调实践、互动和体验,已被广泛应用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将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之中,可以使学生更加客观地分析问题、权衡利弊,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教师的合理设计和引导下,基于情景模拟的教学策略将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带来新的可能性。

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局限与挑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们陆续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的操作途径也有很多,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与挑战。

第一,基于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可能受到教学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为了实施情景模拟教学,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案例、角色扮演和互动活动等教学材料。然而,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可能因为资源不足等问题无法提供充足的情景模拟教学所需的素材和设备。并且在进行课堂内容安排时,情景模拟教学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组织和实施,这可能会与课程进度和时间限制产生冲突,教师需要在合理安排课程时间的同时,寻找创新的方式来利用有限的资源,确保情景模拟教学的有效实施。

第二,基于情景模拟的教学策略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情景模拟教学强调实践和互动,但在评估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时,往往难以使用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并且在情景模拟活动中,因为这种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用定量的分数来评估,必须依据不同的教学活动进行多方面的学习效果评估。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以确保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准确评价。

第三,情景模拟法在应对多样性和复杂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情景模拟需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相匹配,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其中。教师需要在情境设置中找到平衡点,既要保持足够的挑战性,又要避免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而且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背景、兴趣和经验,可能对道德与法治问题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因此情景模拟教学难以覆盖所有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且一些复杂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可能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教师需要在情景模拟中适度简化问题,以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尽管面临上述局限与挑战,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小学道德與法治教学中的作用依旧不容小觑。它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与沟通能力。为了克服局限性,我们可以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并制订更全面和更适用的评价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深入和实践性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和法治意识的培养。

二、 道德与法治课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意义

第一,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通过将学生置身于真实或虚拟的情景中,使其更加准确地把握原本模糊不清的教材概念,并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知识内容的理解,随即明确“如何做”的问题,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扩散,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使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

第二,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当下的教学已经不再是只停留在简单讲解知识层面了,而是需要教学学生如何利用知识解决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更加深入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所以在情景模拟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道德和法治困境,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为了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围绕学生的活动主体来开展,加强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能力。在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法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情景模拟中,学生常常需要以小组形式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尊重他人意见,并通过集思广益找到最佳解决方案。这种合作与沟通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情境教学法还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和价值观培养。情景模拟中的情景和角色扮演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真实性和紧迫性,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相关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建立换位思考的情感,这种情感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直、公正、宽容等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 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

(一)通过创设情境环境,加强课前导入效果

1. 采用多媒体创设主题情境

在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环节至关重要,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影响着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理解吸收程度。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只有通过创设合理巧妙的教学环境,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中,进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中,为了减少学生的陌生感,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进行教学环境的创设。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中的主题曲“小邋遢”,并让学生捕捉关键信息,即“最后歌曲中唱到‘我们大家喜欢他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会意识到是因为“邋遢大王不邋遢”。教学就可以由此导入,告诉学生我们要爱整洁,并书写板书,为之后的内容讲解打下基础,以加强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兴趣。

2. 以讲故事方式创设趣味情境

在创设课前情境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用播放歌曲、视频等方式,还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前导入。依旧以《我们爱整洁》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篇小故事——《小猪皮皮的故事》,请同学看多媒体呈现的内容,讲述这个故事,之后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一开始不喜欢和皮皮玩,后来皮皮为什么又变成了讨人喜欢的孩子呢?这个童话故事可以有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导入活动,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内容之前已经对“整洁”这个主题有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他们的学习将会更加投入。可见,通过引入相关的故事、展示图片、视频、歌曲等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思考,并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奠定了基础。

(二)融入生活环境内容,理解教材知识内容

1. 走出课堂感受教材内容

道德与法治内容是根植于生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连接,从而赋予课堂生机与灵魂。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主题收集相关的德育、道德、法治的生活元素,并恰到好处地将其融入课堂中,进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

我们以一年级下册《风儿轻轻吹》这课为例。本课的教学对象为低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更喜欢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且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接触大自然、走近大自然,建立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与良好关系,最终在自然生活中收获快乐、感恩自然。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让学生到生活实际中来接触“风”,感受“风”,明确“风”的特性与作用。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环境中理解教材中讲述的内容。首先,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杯热水,并问学生:“可以用什么方法让这杯水快点凉下来?”学生回答后并进行相关实践,这样会让学生有关于“风”的初步认识。之后继续回归生活,鼓励学生思考,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记忆想一想:“在生活中,哪些现象能够证明风的存在?”在本环节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看、听、身体感受来感知风的存在。之后,我们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制作感受风的工具,如“气球、扇子、自行车打气筒、风车”等,并带领学生在校园中与“风”一起玩。

2. 通过生活问题明确“怎么做”

依旧以《风儿轻轻吹》这一课为例,对学生来说,在了解了“风”之后,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要明白“风”的作用,也就是在刮大风时,如何保护好自己。此时,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刮大风时的一些现象,并问学生:“当风儿生气时,该怎么做?”学生通过讨论与思考,会明白植物在防风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而明白植树造林的意义,由此使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并思考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采取行动来改善环境状况。

通过融入生活环境内容和理解教材知识内容的对策,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意义和应用。他们通过情景模拟活动深入体验环境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此外,有效地结合生活内容,还可以使学生的感受更深,从而更好地从实际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

(三)通过案例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讨论思考

1. 使用生活案例反思行为

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虽然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内容并不难,但是学生所积累的生活内容有限,所以对教材中的一些原则理念理解有一定难度。由此,通过提供具体案例和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要注意在选取案例时,多采用具有文明行为规范的例子,并且案例中要注重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这一课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对比展示礼貌排队与不文明排队的图片,并提出“哪一种排队行为更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插队这类不文明现象带来的影响,进而使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与反思,从而选择更加文明的行为。

2. 列举优秀案例助推思考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内容难度也会加深,六年级的学生会学到政治方面的内容,此类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不大,所以学生学习起来存在较大难度,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展示政治內容与生活相关联的案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人民代表为人民》一课时,涉及“人大代表的职责”内容,学生通过教材提供的知识点与图片分析了解人大代表的职责信息,但是很明显学生此时只能处于浅层的理解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官网的“代表风采”栏目内容,通过浏览不同人大代表的人物事迹,再一一对照教材所概括的人大代表职责,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由此一来,枯燥的概念变为可感知的现实,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也会生出对优秀人物的崇拜之情,进而建立向榜样学习的意识。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另外,学生通过参与案例讨论,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

(四)设计情景模拟任务,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1. 通过情境任务规范学生行为

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通过设计情景模拟任务,能够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情境任务的有效指导不但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还可以以此为基础规范学生的行为。

比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张纸》这一课内容时,依托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出发,关注学生的未知内容。对本课,学生已经了解了关于“纸”的信息,他们知道纸的类别,但是对纸是如何产生的、生活的纸张浪费等问题并没有多少了解,并且学生也缺乏节约用纸的意识。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合理用纸,我们可以设置一个真实的任务情境——制订“纸张减负”方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寻纸张的身影,明确纸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之后以播放视频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造纸术,了解纸张的由来,尤其要让学生将纸与树木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加辩证地看待纸张的使用问题,以设计“纸张减负”方案,使学生建立节约用纸的意识,让学生经历实践、探究与体验后真正从思想上指导行动。

2. 以情境任务延伸课堂教学

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学习干巴巴的教材知识,而是要能够使用教材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课堂以外的生活对补充课堂内容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模拟情景任务就是情境教学法在课堂外的延伸,笔者以三年下册《生活离不开规则》这节课为例,来分析如何通过任务情境延伸课堂教学。

在进行完教材知识的授课后,教师让学生扮演一天学校的规则监察员。他们的任务是观察班级内同学的各种行为是否遵循各项规则。如上课铃响起后是否第一时间回到座位;下课走出教室后是否推搡拥挤;在操场做广播体操时是否有序排队,上下楼时是否轻声慢步靠右行等。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第一时间监督提醒本班同学要依据规则做事。在完成自己的观察任务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行为,并就其中涉及的规则问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并讨论如何号召学校全体学生自觉遵守规则。通过设计情景模拟任务,学生亲身体验到了规则的概念,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他们通过观察、讨论与实践,加深了对规则的理解,并学会了运用规则来约束改正自己的不正确行为。

通过设计情景模拟任务是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中的重要对策。学生通过参与情景模拟任务,能够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种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培养了道德与法治意识。通过设计情景模拟任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的原则,促进其道德素养的发展。

(五)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1. 通过角色扮演解决生活小事

在当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角色情境表演的方法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体系中常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策略的使用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会深入思考和理解道德与法治的概念,体验课程主题下的內涵,并通过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来实践所学知识,进而加强对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从而引起角色共鸣,更加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比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表演《这不是我的纸屑》,之后让同学们交流说一说对表演中两位同学做法的评价。之后找同学回顾自己生活中的冲突事件,并带领学生归纳冲突发生的原因,寻找化解冲突的办法。为了帮助学生深化本节课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还原冲突,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冲突矛盾。以学生在操场上不小心被另外一名同学撞倒这件事情为场景,学生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撞人者、摔倒者、目击者、老师等。他们需要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化解本次矛盾危机。在这个情景中,学生要思考和讨论问题,如:撞人者在犯了错误的第一时间应该做什么?摔倒者在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要怎么处理这个矛盾?目击者可以做些什么?如果你是老师,当学生中出现该矛盾,你要如何处理?在提出这些问题后,学生站在自己各自饰演的角色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 通过角色扮演明确公民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共社会中的一分子,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上必须要告知学生明确自己身为一名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以五年级下册的“公共生活靠大家”这一单元内容为例,布置角色扮演活动来说明如何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与责任问题。在讲解完相关教材知识点后,学生会清晰自己在公共生活中的定位。接下来,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模拟,告诉学生将扮演一个虚拟社区的成员,并且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社区中的公共垃圾桶经常被人乱扔垃圾,导致环境脏乱。学生自由组合,分别扮演社区居民、环卫工人、社区领导等不同角色,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每个小组首先进行角色分配,并讨论各自的职责。然后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需要考虑如何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改善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制定相关法规等。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的观点、协商解决方案、权衡利益和责任,并制订出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角色扮演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他们在虚拟社区中面对真实的问题,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行思考和行动。他们通过角色扮演的互动和讨论,培养了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角色扮演学会维护权益

当学生升入高年级后,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明确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但要教会如何遵守道德,更要学会如何遵守法律,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但对学生来说,他们受到来自家庭、学校与社会的保护,很少有机会使用法律来维护权益,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并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感受法律对公民的保护与对违法者的惩治。

比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由于涉及法律的教学,大多会使用本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使学生明确道德、规矩、法律等区别,并培养学生维护自己权益和他人权益的能力。在引入环节,与学生讨论一些常见的权益问题,例如欺凌、偷窃等,引发学生对维护权益的思考。之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或场景,模拟场景可以是校园欺凌、偷窃事件等。在此过程中,通过加深错误行为的程度来帮助学生理解违反纪律与违法犯罪的区别。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角色,表演相应的行为和对话。教师需要注意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维护权益的过程,理解不同角色的立场和责任。所以在活动结束后,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讨论不同角色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进而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自己的权益,勇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提醒学生要遵守法律、尊重他人,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这样的问题深化的情景模拟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法律原则和责任,还锻炼了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以及通过协商和合作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的原则,促进其道德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六)鼓励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合作提升素养

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通过鼓励学生探究合作和交流合作,可以提升他们的素养。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情景模拟中的问题,能够培养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的交流技巧。文章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案例分析,探讨如何通过鼓励学生探究合作和交流合作提升他们的素养。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与班级共成长”这一单元内容时,教师要把握好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学生能够建立班集体意识,树立团结本班同学的意识,这恰恰就是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体现。所以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教师要更多地设计班级合作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比如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班徽设计大赛”,小组成员之间群策群力,提供宝贵的意见,学生在活动中在同一个目标的带领下明确合作与奋斗的意义。此外,在“我们的班规我们订”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订班规,而且每位同学都要提出意见,之后展开讨论、辩论和协商,最终达成一个共识并制订出一个合理的班规。通过这个情景模拟任务,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班集体概念的理解,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团队合作能力和有效的交流技巧。他们学会了在合作中互相支持和倾听,尊重他人的观点,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这样的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耐心倾听他人觀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获得回答后,整理自己的看法与他人的意见,从而学会多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 情景模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评估

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与效果反馈,笔者认为情景模拟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具有以下价值:首先,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实际情境中,使他们能够直接体验法治原则的应用。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法治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其次,培养思辨能力。情景模拟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从不同角度和利益出发进行思考。学生需要理解并分析情景中的复杂关系,培养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再次,增强合作与沟通能力。情景模拟需要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和协商。学生需要相互倾听、尊重他人观点,并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合作与沟通的过程提升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最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景模拟中的案例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并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法治知识和道德价值观,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培养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正符合当下主流教育观念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法治教育的理解和记忆,也促进了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五、 结论

基于情景模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生动、实践性的体验和思考方式。通过将学生置身于具体情境中,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解决道德与法治问题,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这种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道德与法治问题时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为了有效实施本策略,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应确保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关,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和工具,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引导学生成为具有正确价值观和法治意识的社会公民。

参考文献:

[1]孙佳敏.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道法情境化教学实效性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0(11):52.

[2]陈白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21(35):137-138.

[3]李雅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22(5):94-96.

[4]沈海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开展情境教学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2(27):52-54.

[5]倪锋英.运用情境教学法 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新教育,2022(23):74-76.

[6]何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境化教学思考[J].智力,2023(12):127-130.

作者简介:陈学栋(1969~),男,汉族,福建南平人,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猜你喜欢
情景模拟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情景模拟在“公共关系学”礼仪与技巧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