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德
“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目的是切实减輕中小学生的作业负担、学习负担,达到提质、增效、减负目标。而想要落实这一理念,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作业的优化设计,想方设法地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基于此,本文基于“双减”政策理念指导,阐述“双减”下初中数字作业设计的必要性以及基本要求,结合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从设计“有温度”的作业,注重趣味性,激发兴趣;设计“有梯度”的作业,注重层次性,因材施教;设计“有维度”的作业,注重实践性,结合生活;设计“有深度”的作业,注重拓展性,全面提升这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初中数学作业的优化设计策略。
一、“双减”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优化完善教学设计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小学阶段不同,既是小学数学的提升,又是高中数学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能够听懂数学知识”向“全面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形成缜密数学逻辑思维”“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转变体现,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课后作业的设计、布置十分重要。初中数学教师基于“双减”理念将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掌握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明确学生能否主动分析作业题目,进而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节奏,让教学模式更契合学生的发展特征。
(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活化数学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无论是在自我约束能力方面,还是在自我管理方面均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够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任务,但这并不能代表学生实现了对知识的系统化认识,也不能代表学生对作业“感兴趣”。而初中数学教师基于“双减”政策理念进行作业设计,会在实施过程中主动探究各种趣味、多元、高效的作业设计模式,促使作业能够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从而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活化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深化学生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前文提到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较于小学来说有了更大的难度,而作业作为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重要形式,其设计质量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会更为关注数字学科的教学本质,更为关注如何让学生通过作业掌握不同的解题技巧,促使学生在高效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化体验,实现发展。
二、“双减”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控“量”,落实减负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既会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也会发生心态上的改变。对于学习来说,由于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学生对统一性的作业内容完成的时间也不同,如部分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会耗时较长,部分学生则会迅速而高效地完成。耗时较长的学生易产生消极情绪,而高效完成作业的学生久而久之会对作业产生“不在乎”认识。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需尽可能地缩短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在作业设计时严格控制作业的“量”,在全面考虑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让作业适应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地落实“减负”。
(二)供“需”,多元设计
兴趣永远都是内驱动力的产生元素,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基于“双减”政策进行作业设计时,需让作业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究性、拓展性和实践性,让学生在多元作业设计形式的加持下深入探索相应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让学生对作业“感兴趣”。
(三)分“层”,把握难度
“双减”政策不仅要求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的“量”,实现对作业设计形式的多元化设计,还要求教师精准把握好作业的设计难度,让作业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作业的“层次性”,激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完成符合自己能力的作业当中产生学习信心,实现进步。
(四)重“判”,强化指导
在传统的初中作业完成过程中,往往是学生完成教师布置好的作业之后,在第二天将作业上交,教师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讲解共性问题。这种作业形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学生所获取的指导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同时对于一些有“个别问题”的学生来说,这种针对“共性问题”的讲解方式没有太大意义。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会主动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作业设计,通过设计“网络化”作业的形式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当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仅能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也能在提高指导针对性的同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双减”下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方法策略
(一)设计“有温度”的作业,注重趣味性,激发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基于“双减”政策进行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的重要性。而想要从根本上让学生“爱”上作业,则需转变传统作业形式的枯燥性设计模式,让作业变得“有温度”“有内涵”“有意思”。一则教师可以在“作业内容”上下功夫,二则教师可以让作业形式变得更为多元。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直观认识、区分规则的立体图形,初步体验立体图形的抽象和形成过程。由于此部分知识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前置性”作业,即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建筑物”照片,并根据自己的搜集的实物照片,分析其所包含的“立体图形”,同时将其中的“立体图形”画出来,在正式上课时给大家进行展示分享。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立体图形”并不陌生,且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而通过为学生布置趣味性十足的“搜集”作业,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作业完成热情,也有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设计“有温度”的趣味性作业,目的是让“趣味”成為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催化剂”,培养学生的“作业情感”,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除了上述“搜集型”“绘画型”作业形式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作业内容给学生设计不同的趣味作业,如在完成“有理数”教学后,可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完成“整式的加减”教学后,可让学生绘制手抄报等。
(二)设计“有梯度”的作业,注重层次性,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初中作业设计中,教师往往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完成统一的课后练习题或者完成相应的测试卷,导致学生在这种集统一化、固定化、模式化于一体的单一性作业中降低了学习热情,也影响了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对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意识不利。而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会更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作业设计时会主动基于学生的个体特征设计层次性作业,让作业更有“梯度”,既落实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符合自己的能力的作业完成过程中获得发展,实现进步。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教学时,教学重点是要让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探究过程,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作业设计的层次性,在进行作业设计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即将学习能力较弱、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分为A层次;将学习能力一般、思维能力一般的学生分为B层次;将学习能力较强、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分为C层次。在作业设计时,为A层次学生设计基础性作业,即选择题、判断题类型,如图1所示;为B层次的学生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即填空题,如图2所示;为C层次的学生设计拔高性题目,即简答题,如图3所示。以此让不同层次学生在完成符合自身能力特点的作业当中实现自我超越,实现切实发展。
如图1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则图中平行四边形的个数是( )。
A.2B.3C.4 D.5
图1 A层作业
如图2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CD,且AB=CD=16cm,AC=18 cm,则BD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图2 B层作业
如图3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D,BC上,点M,N在对角线AC上,且AE=CF,AM=CN,求证:四边形EMFN是平行四边形。
图3 C层作业
设计“有梯度”的层次性作业,目的是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符合自身能力的作业完成过程中感知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不能将“一次层次划分”作为唯一的作业布置依据,需在实践中鼓励学生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内容,帮助学生搭建好学习平台,在提升学生学习信心的同时,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孕育、获得发展。
(三)设计“有维度”的作业,注重实践性,结合生活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中,“写”是“作业”的标配,“写”的作业形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影响学生的素养发展。而在“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会想方设法地让作业调动学生的每一处神经,每一个感官,让作业和实践相结合、和生活相联系,在提升作业“维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知识。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数据的收集”教学时,“统计与概率”知识开篇中所涉及的知识点和方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经历统计的过程,感受数据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理性思维。因此,在教学完此部分知识内容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为学生布置充满生活化的实践性作业。教师依旧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兴趣所在分别领取不同的作业任务:
任务一:收集本班学生的身高、体重资料,并根据具体的数据为学生的校服选择提供建议。
任务二:统计本年级学生上学乘坐的交通工具,并利用科学方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绿色出行的重要性。
任务三:了解学校上一年度的用水、用电情况,分析用水、用电的高频期,总结节水、节电的有效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在提升学生搜集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设计“有维度”的实践性作业,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感知到数字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能力的发展。
(四)设计“有深度”的作业,注重拓展性,全面提升
在基于“双减”政策展开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即认为“减负”除了要减少作业的“量”以外,还要减轻作业的难度,认为学生在完成难度较低作业的过程中会产生学习信心,在之后的学习中会表现得更为积极。然而从实践中可知,这种错误的观念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素养发展。因此,在实际的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充分认识到“双减”的根本内涵,注重对作业“深度”的控制,让学生在完成充满拓展性、针对性、探究性作业的过程中,真正掌握规律、真正产生兴趣、真正获得发展。
例如,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二次根式”单元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拓展性”作业,即让学生根据本单元知识内容自己“出试卷”。想要完成这一作业任务,学生会对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加减等知识进行再次回顾与温习,“设计试卷”的过程,不仅是知识巩固的过程,也是培养反向思维过程。这种作业设计形式相较于让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试卷作业来说,不仅更有趣味,也让作业更有深度、更有内涵。
设计“有深度”的拓展性作业,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让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活化,让学生的学习意识得到培养,从而更进一步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从“单一的作业完成形式”走向“多元的思维锻炼”,在切实落实“双减”政策理念的同时,让作业真正地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力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实现素养发展的重要一环。初中数学教师需在充分研读“双减”政策理念的基础上,认识到作业设计的本质,主动从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中跳出来,明确作业设计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从多个方面优化作业,让作业有温度、有梯度、有维度、有深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的知识认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凸显“双减”政策优势价值的同时,彰显作业本质,让其真正地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切实进步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