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英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3-09-16 18:55宁文菲
英语教师 2023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课堂育人

宁文菲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2019)。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路径,是以具体学科课程为重要渠道,充分挖掘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价值引导、思想引领、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使知识技能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凌春光、于少杰2023)。在中职英语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中职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辩证的学科思维,提高文化甄别能力,坚定文化自信,逐步成长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马鼎2021)。

一、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下的中职英语教学现状

在中职英语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的贯彻和落实往往出现以下两种现象:第一,课程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对于思政育人的元素难以以英语的形式展开,忽视了语言教学的育人功能;第二,课程思政形式枯燥,为了思政而思政,把思政内容当作独立的授课内容进行单纯说教,甚至把与教学主题无关的思政内容强行植入,导致英语课堂散发出浓浓的思政味,加之脱离学生兴趣点、实际生活,生硬的呈现方式无法使课程思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作用。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类学科,更是思想和文化的载体,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育人功能没有充分体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教学资源渠道单一,思政目标难以实现

中职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所呈现的显性教学内容围绕英语语法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展开。中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弱,能掌握显性知识已经具有一定难度,同时渗透思政元素则难上加难。英语教材更多展示的是国外的思想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思政元素的体现需要教师具备挖掘意愿和融合能力,并且教材更新迭代的速度较慢,难以保证思政内容的时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因此,教学资源的获取渠道单一,导致中职英语教学难以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

(二)教学模式传统固定,思政元素难以融入

中职英语课程由基础、职业和拓展三个模块构成(教育部2020),无论是哪个模块,都按主题组织教学,教材单元设置均按照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展开,大多数围绕单元主题采用任务教学法,通过任务的逐步完成达成语言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学模式的固定导致思政元素难以在刻板的技能任务中进行深度渗透,无法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评价机制缺乏创新,思政效果难以考核

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以学生成绩为主,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形成。即便是在大力提倡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能够重视思政融入与教学设计,也未必都能及时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作出调整,导致评价过程中难以将隐性的思政效果显性化。同时,评价主体单一导致学校与家庭、社会脱节,无法发挥不同主体协同育人的作用,评价后反馈与反思机制的缺失也导致评价过程缺乏全面性和鼓励性,难以健全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育体系。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项目教学法的内涵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以英语学科知识为载体,充分挖掘英语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在中职英语课堂中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两个步骤:首先,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兴趣、专业实践、未来职业相联系,确定项目主题;其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自主制订并执行项目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项目分析、自我调控与检查评估。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对项目的主动参与和设计实施,把“完成项目”作为中职英语课堂的驱动力,而课程思政元素应贯穿始终,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政育人的统一,促进中职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思政视域下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孕育期:挖掘项目思政内涵力的“浅识渗透”策略

1.学科协同整合资源,实现知识与育人同频

中职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顺应职业教育特点,在确定教学项目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将与项目成果所契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统筹其中,使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增强知识学习的全面性和道德情感的体验性,从而坚定成长方向,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英语》基础模块2 中Unit 10 Why was it built?为例,教师结合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将建筑材料、建筑结构、手工木工等专业知识与中职英语教材进行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和重组,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教学目标与培育学生理解古建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工匠精神等育人目标高度契合。

2.语言先知话题初感,激发兴趣与情感共鸣

整合项目资源后,课前发布先知内容,布置话题讨论,作为项目启动的铺垫。先知内容应以学生兴趣为根本出发点,激活他们的参与体验,引发其情感共鸣。开放式学习环境可促进学生对学习资源的自主探索,对项目任务等有预先了解(孙禹2023)。同时,课前的初步探索给予教师及时的学情反馈,使其能够据此作出调整,提高课程育人目标的针对性。例如,Unit 10 Why was it built?的Reading 部分,是以美国国会图书馆为题材的一篇阅读理解文本,教师在课前向学生推送英文视频,介绍位于我国浙江省宁波市的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图书馆之一“天一阁”,让学生在课前思考:“为什么我国古建筑多为木材建造,而国外则多使用石材?”并布置讨论话题:“你认为图书馆最害怕什么?”让其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思维差异感知能力。

(二)课中深化期:增强项目思政影响力的“研学浸润”策略

1.结合时政创设情境,明确语言项目任务

情境的创设有助于思政氛围的营造,应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学习生活焦点、职业行业重点展开;项目的选择应紧扣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三大主题类型,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在切实的项目任务中探索。以上述建筑装饰专业学生木工手工专业课程为例,结合所在学校历年国际化交流研学活动任务,将英语学科与专业课程、职业特色和社会需求相结合,确定语言项目任务是制订一份鲁班锁制作的英文说明书。

2.基于目标收集资料,制订方案可行计划

项目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是否有合理的计划,因此,学生要明确项目任务即学习目标,并能够根据任务目标运用自己的所学知识、实践经验,借助线上线下多种学习资源,制订项目计划,并能够根据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调控。以上述语言项目任务为例,制作一份英文说明书,首先需要学生具备制作鲁班锁需要的工具的英文名称,以及了解制作鲁班锁的步骤。在此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工具的英文词汇,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鲁班锁制作步骤化繁为简成“准备木材—精准画线—固定切割—表面打磨—拼装完成”五大步骤,再逐步将每一个步骤化简为繁,补充细节。

3.多元交互生成资源,自主摸索合作探究

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理论知识,而是项目执行的主动探究者,在与教师和同伴不断交互的过程中形成生成性资源,如经验、感受、方法、态度等,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知识、实践经验与项目任务充分融合。以上述语言项目的计划中较难的步骤“精准画线”为例,在进行细节补充时,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就如何实现“精准”进行讨论,将木工手工课程的经验迁移到英语课堂中,共同探究并确定如何使用英语表述、表述哪些重点等。而在不断交互的过程中,对词汇的选择和对句型的推敲,都是工匠精神的切实体验与践行。

4.活用语言诊改完善,多元展示项目成果

项目成果的展示过程是隐性课程显性化的最佳呈现方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项目成果,以口头、书面、视频等多种途径进行汇报展示,通过对语言知识的活用提升语言技能和学科核心素养。以上述制作鲁班锁的英文说明书为例,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教师鼓励其口头展示,并拍摄制作鲁班锁的英文视频,将书面的英文说明书立体化展示。在进行英文讲解和制作步骤相匹配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进行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5.总结项目多维评价,升华项目情感体验

摒弃结果导向的评价机制,健全包括课程思政考核在内的评价模式。评价内容不应局限于语言知识和技能,而应基于真实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实践任务的情感态度、参与主动性、分工协作能力等,进行表现性和形成性的动态定量评价。同时,丰富评价视角,多角度的反馈可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思政的主动性,从而提升中职英语课堂育人成效。可针对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的任务量、达成度、合作能力进行自评和组内互评;对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师评;对上述鲁班锁制作的英文视频也可邀请英语组教师、专业课教师进行语言规范性和操作专业性评价,并推送至网络平台展示,邀请家长、企业、社会等参与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助于项目成果不断完善。

(三)课后传承期:提升项目思政感召力的“践行弘扬”策略

1.优化成果延伸平台,拓展语言育人实践

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项目成果评价作进一步反思、优化,并尝试为其搭建更广阔的展示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课后拓展路径,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和语言价值认同感。而语言实践的拓展过程也是思政育人践行的过程,有助于提升思政育人亲和力。上述制作鲁班锁的英文视频在评价后,取得最高分的视频可作为接待国际化交流制作鲁班锁这一环节的展示视频,同时,得分最高的小组可直接参与接待工作,全程陪同留学生进行英文指导鲁班锁的制作。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工作项目,将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实践,能使其感受学习英语对自身专业及未来工作的实用性,在真正的语言实践中升华情感体验。

2.依托专业激发活力,传承语言育人价值

为提升课程思政的感召力,可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课后开展多种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英语活动,如文化活动、演讲比赛、社会实践等,激活课程思政生命力,使英语学科知识更具现实意义。同时,可把握不同专业学生对英语学科的不同需求,借助专业平台,让其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将思政价值与自身职业发展和未来规划相匹配。针对上述鲁班锁制作的英文流程,可结合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其他专业能力对该项目进行进一步创新,如对鲁班锁进行中国元素的装饰,可在原木锁上绘制牡丹、脸谱、中国结等能够凸显中国特色的图案,并对作品进行展览和英文宣讲,解释绘制图案的意义。由此,依托学生专业,将中华传统文化赋予生命力,让其在创新中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四、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的实践意义

(一)深化三教改革,打造中职英语课堂育人范本

思政是目的,课程是途径。在中职英语学科中实施课程思政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而且是中职英语课程自我发展与完善的重要举措。改变中职英语课堂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主的现状,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在中职英语课堂中,采用多种策略提升中职英语与课程思政的契合度,在语言知识技能目标达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思政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中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不仅是教法的改革,而且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改革,能为一线教师有效开展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参考。

(二)推进三全育人,提升中职英语课程育人水平

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授课方式,提升了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的契合度,融入项目整体,使学生能够在“确定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展示”的全过程浸润其中,从而实现全程育人;项目任务与生活、职业的结合提升了课程思政的亲和力,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语言实践中获得全方位感受,实现全方位育人;项目成果的延伸促进学科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多视角的评价主体和评价维度提升了课程思政的参与性,实现全员育人。由此,切实推进三全育人,让中职英语课堂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阵地。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英语课堂的运用和推进有助于课程思政的融入和契合、实践和达成,中职英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帮助学生甄别和扩充有意义的思政元素,结合专业特色和未来职业重组教学内容,构建真实、有效的教学项目,让其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提升中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切实发挥中职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中职英语课程思政效果。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课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