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有伟 张少颖 徐建国 卫永华 崔美林 张亮亮
基金项目: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新工科背景下基于应用创新导向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模式探索”(2021YJJG144);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课题“问题导向模式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探索与应用”(2020YJJG156);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新工科背景下专创融合协同柔性分课堂在《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2021274);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对分课堂模式下案例教学在《软饮料工艺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2020125);山西师范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项目“食品微生物学”(2022KCSZ-13)
摘 要:根据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在食品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实施“悉学思用”四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是以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参照行业榜样、学好理论知识、参加学术会议、认真进行科研实验、组会开展汇报讨论和进行归纳总结等措施,培养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模式下,所培养的研究生能够有效掌握理论知识,爱岗敬业,产出符合行业需求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食品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协同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6-0043-04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he four-in-on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ode of "surveying, learning, thinking and applicating" is implemented in the train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food engineering. Oriented by the needs of the social industry, this training mode cultivates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of postgraduates through actively conducting market survey, referring to the industry example, lear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attending academic conferences, conscientiously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group meeting report and discussion, making summary, and so on. In this mode, the graduates might effectively mast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love their jobs, and produce research resul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dustry.
Keywords: food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training; application ability; innovation ability; cooperative cultivation model
近年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对工程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力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同时,市场格局变化促使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转向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并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工科高学历培养人群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对助力新工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在国内,许多高校探索开展了大量关于研究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可观成就。在国外,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可以为我国研究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借鉴。国内外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都在努力激发研究生创新潜质,力求形成人才—成果—发展的良性循环[2]。这些国内外相关经验值得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进行借鉴和学习,以提高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是应用性强,能解决行业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了提高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许多高校在建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許多不同层面的探索和改革[3]。食品工程是食品贮藏保鲜、食品加工制造、发酵工程和食品检测等工程技术领域的总称。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农副牧业资源的优化和发展,更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安全、营养、方便的食品。食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培养研究生掌握食品工程领域坚实的食品专业基础理论和宽广的食品工程专业知识,使其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承担食品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或管理工作,最终为食品工业企业、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4]。
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食品工程硕士研究生必须对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其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必备的要素。目前,虽然高校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如供需脱节问题,即高校根据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导师的业务能力培养出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培养思路固化、导师工程经验不足、专业研究生培养易学术化等诸多问题。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不突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环节薄弱。因此,在食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上,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和改革[5]。针对当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新工科背景下对食品高级人才的目标需求,本文结合山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提出了“悉学思用”四位一体模式基于应用创新导向的培养思路,以期全面提升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备实践性和创新性的食品专业高级人才。
一 “悉学思用”四位一体说明
“悉学思用”在培养食品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方面是相互协调、内在统一的,不是孤立存在的。由图1可知,“悉”是充分了解当前相关食品产业发展状况,尤其要洞悉产业发展的趋势或当前存在的瓶颈问题。“学”是在“悉”的基础上,充实自己的理论和技能,为解决问题练就本领。“思”是认知产业状况的问题原因,同时谋划如何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解决产业实际问题的策略。“用”是最终的目的,解决实际问题,体现知识价值,同时也是在检验策略的合理性。达到目的了,则继续向更高水平迈进;如果未能实现目标,则分析原因,进行下一轮的“悉学思用”,环环相扣,直至达到目标。具体说明如下。
悉,进行充分观察调研。了解课题研究内容的市场需求情况,熟悉课题的研究价值;了解所要研究内容的前沿进展情况。研究生对自己将要开展的课题的背景、发展脉络有大概的了解,通过查阅资料等追踪本课题的国内外发展历史进程,了解正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研单位和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6]。特别要归纳分析出当前该领域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研究生开展科研的目的所在。
学,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需要具备的价值素养。学生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掌握所要解决问题的理论知识,练就解决问题的技能本领。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认真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仪器设备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生物与医药专业(食品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开设有现代食品微生物学、现代仪器分析实验、高级生化实验和食品工程高新技术与设备等课程,为研究生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同时,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学生的价值素养也润物无声地得到熏陶和训练。
思,潜心思考,开发设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通过调研和学习,能够分析所研究课题的发展趋势,或者分析当前产业所存在问题的原因[7],同时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创新能力。
用,知识和技能落到实处,有的放矢、创造性地加以应用。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做课题研究,探索解决食品产业中的实际问题。研究生做课题研究的实验时,一方面使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实践检验和应用,达到内化于心;另一方面,在针对具体问题创造性地解决过程中,能够提高认识程度,達到升华知识和改进技能的目的[8]。
二 具体实施措施
(一) 积极进行产品市场调研,了解某类产品的市场应用需求,为开发应用打好基础
以果蔬贮藏保鲜与加工的课题组方向为例,许多研究生研究冬枣的保鲜。冬枣皮薄多汁,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冬枣贮藏过程中易发生失水萎缩、腐烂变质等问题,给种植户和物流仓储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9]。山西师范大学所在地的周边地区种植了大量的冬枣,具有开展冬枣的贮藏保鲜研究的便利条件。在课题组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们对果蔬保鲜方面的企业和种植合作社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充分掌握了冬枣在贮藏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与生产一线人员进行协商,探讨切实可行的冬枣贮藏方法。
(二) 关注自己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学习大师大家的风范,从榜样中汲取力量
果蔬行业从事贮藏保鲜的知名专家非常多,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单扬就是从事柑橘加工研究的专家,其在柑橘深加工与产业化推广方面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作为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领域的食品工程专家,他带领团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产品市场垄断,用自有技术支撑企业产品走向欧洲、美日等国际市场,为我国食品品质在国际市场树立了良好的形象[10]。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田世平研究员主要从事果蔬采后生理病理学的研究,是果蔬贮藏领域的知名专家。通过从实验室到保鲜库房的系统研究,田世平与她的团队研发出了成套的果蔬采后绿色防病保鲜技术,并在多种水果上得到了应用[11]。这些科研专家身上有许多值得称颂之处,深深地激励着研究生练好本领,培养其报效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 学好理论知识,为科研实验打好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在学好高级食品化学和现代微生物学等通识课程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课题研究所需要学习的专业知识。山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学院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有食品贮藏保鲜技术课程,这门课程基本满足了采后贮藏保鲜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果蔬贮藏保鲜的理论知识。研究生经过生产实践调研后,了解了生产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研究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使其学习兴趣浓厚,有效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 参加学术会议,阅读文献,关注前沿进展,开拓学术视野
果蔬贮藏保鲜课题组派人参加了与果蔬贮藏加工相关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中国植物病理学会产后病理学专业委员会两个学会的历届学术年会[12-13],同时还有选择地参加一些专题型科研学术会议。最近几年,由于疫情原因,虽然有时无法参加现场的会议,但课题组会选择线上方式参会。导师团队带领研究生们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与果蔬贮藏与加工的同行开展交流研讨,确保研究内容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使研究方法最大程度上与相关科研领域进展保持同步。
(五) 勤于动手,用心做科研实验,并与课题组师生交流
实验方案设计好后,经过论证,开展相关实验。食品学院果蔬贮藏与加工课题组有专门的果蔬保鲜研究的仪器和设备,供研究生们开展实验[14]。在实验进行中,可能一帆风顺,按照既定方案,获得相关实验数据。但有时也会困难重重,如试剂配制出问题了,仪器设备不能正常工作了,或者得到的结果与设想出入太大。遇到这些问题时,一方面需要研究生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勇于正视困难,坚持把实验做下去;另一方面,深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调整方案思路,再次进行实验。我们果蔬贮藏加工课题组有每月至少2次例行的组会安排,研究生在做实验过程中,有关实验的进展情况、实验的经验或需要解决的问题,随时都可以在组会上与课题组的相关老师们、学生们畅所欲言地交流实验心得体会,大家群策群力,争取把课题实验做好[15]。
(六) 潜心总结,内化于心,练就本领
在整理数据和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将实验中的认知加以归纳总结,发现相关规律性的认识,将知识进行升华。同时,也总结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特别是解决实验困难的过程,为下一步的实验克服类似困难提供借鉴。如此,在知识和技能上,达到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在价值塑造方面,研究生也得到了一番历练,培养研究生具有团结协作和攻坚克难的精神。
三 讨论
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属于食品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重要培养目标,学生通过“悉学思用”四个方面的培养,能够充分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历史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然后有针对性地去学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随后在设计方案时,把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融入到方案中;通过科研实践检验方案的可行性,达到了因需而学和学以致用的目的。在这四个方面的训练过程中,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了有效融合。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六个环节来完成。调研是有目的性的调研,重点是有效把握产业中的瓶颈问题或者未来发展方向。在调研环节,不必过多地强调原因,只是发现现象,或者说发现瓶颈问题即可。当然,调研环节可以适当地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法,但是解决方法在这个环节不是重点工作。问题发现了,先不必急于求解,导师引导学生看看行业大拿是如何解决类似问题的,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行业的知名专家学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通过了解专家学者的事迹,在对专家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勇气,自己也想尝试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需要付出汗水的,要解决问题,就得拿知识本领干活。行业瓶颈问题和专家学者的事迹很自然地成为研究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动力,有了动力,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效率大大提高。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学好知识和技能,要以专家学者作为榜样,更要与时代同步。因此,研究生们要通过多种渠道熟悉自己所研究的课题在整个行业的位置。通过参加学术会议、阅读文献等方式关注前沿进展,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在行业时代的大背景下踏踏实实开展自己的小范围课题研究。进行课题试验设计,开展可行性论证,然后实施实验。通常而言,每个研究生在实验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何克服困难不仅是对实验过程的探索,更是对研究生迎难而上毅力的训练。坚韧不拔的毅力是食品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后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是应用创新能力的坚强后盾。食品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属于工科高学历的食品科技人才,在食品行业的科技创新上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实验过程中的经验认知只有经过归纳总结,才能得到凝练升华,内化于心,在解决食品产业相关问题时才有可能挥洒自如。这六个环节,把食品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落到了实处。
四 实施效果
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检验和发展了理论知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研究生常璐璐针对在学期间的研究课题实验内容已发表两篇关于枣的保鲜贮藏相关的科研论文,一篇刊发在中文核心期刊《食品工业科技》上[16],另一篇发表在SCI收录的期刊《Food Quality and Safety》上[17]。
研究成果契合时代要求,便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研究生张静茹做的是枣的保鲜实验。晋南的临汾、运城种植的冬枣比较多,因此一些冬枣种植合作社表达了在冬枣保鲜方面进行技术合作的意向。
研究生个人价值与社会奉献契合统一,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研究生程晓雯研究的是红枣的加工,毕业后应聘到山西一果食品有限公司从事核桃系列休闲食品的研发工作。她将研究生期间掌握的农产品加工知识非常好地用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才能,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 胡海龙,张帆,岳建岭.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52):149-152.
[2] 张永吉,李树平,邓慧萍.国内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与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79-80.
[3] 徐乐中,吴鹏,沈耀良,等.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與实践——以市政工程方向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29):14-17,61.
[4] 王周利,蔡瑞,岳田利,等.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0):268-270,274.
[5] 张敏,王子元,王振华,等.食品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工程专业为例[J].现代食品,2020(24):65-67.
[6] 刘延峰,张娟,李江华,等.研究生工程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探索——课题从工业中来,成果回到生产中去[J].中国轻工教育,2020(4):5-8.
[7] 毕金峰,易建勇,陈芹芹,等.国内外休闲食品产业与科技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学报,2020,20(12):320-328.
[8] 石增敏,戴雷,刘文俊,等.以工程应用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法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8(12):64-66.
[9] YOUWEI Y, SHAOYING Z, YINZHE R, et al. Jujube preservation using chitosan film with nano-silicon dioxide[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12,113(3):408-414.
[10] 单杨院士:从鲜食到吃干榨尽解决柑橘加工难题[EB/OL].https://m.voc.com.cn/wxhn/article/202111/202111180825144854.html.
[11] 果蔬守护者——田世平[EB/OL].http://zmkxj.cas.cn/zpzs/bjfy/201711/t20171107_4532463.html.
[12]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在西安召开[EB/OL].https://www.cfsn.cn/front/web/site.newshow?newsid=40438.
[13]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顺利举办[EB/OL].http://news.gzu.edu.cn/2021/1217/c11066a164458/page.htm.
[14] 高弘建,洪振强,李楠,等.研究生实验技能提升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21):166-168.
[15] 张冠茂,王志爽.组会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8):27-31.
[16] 常璐璐,张乐乐,于有伟,等.精氨酸处理对采后冬枣黑斑病的抗病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2):321-326.
[17] YOUWEI Y, LELE Z, XIAOJIA W, et al. Arginine induces the resistance of postharvest jujube fruit against Alternariarot[J].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2022,6:1-10.
第一作者简介:于有伟(1977-),男,汉族,山东平度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果蔬加工与贮藏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