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雪
(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 264005)
在林长制改革推行下发展林下经济,将自然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林农结合,带动农民实现收入增长,对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积极推进林业改革,大力扶持林业产业发展,以及2020 年《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的下发,开展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意义。郭思源[1]从广义视角将林下经济的概念界定为在生态资源和地理优势环境下,主要经营活动包括林下种植业、林下养殖业、休闲服务业等,各产业间相互融合以此能够最大发挥出森林资源的潜在价值;吴娟等[2]将林下经济视为一种经济产业,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景观和森林旅游为主的立体复合型经济。朱培林等[3]也强调了林下经济与传统林业经济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林下经济是不以木材利用为主的经济产业,在多种形式的复合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和生态效益。此外,从宏观层面分析,吴春国等[4]采用DEA 分析方法,研究林下经济效率水平。王姿燕等[5]从林下经营主体入手,以组织外部环境视角分析组织生态对组织运行效率的影响。李俊等[6]基于能值分析法,从生态、社会、经济角度对林下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分析林农、林药、林菌模式的投入产出状况和经济发展类型。从微观层面,张良实等[7]通过解读政策、部门调研、实地调查、企业座谈、走访农户、样地采样等方式对云南全省的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成蓥等[8]以计划行为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农户参与林下经济的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国外学者的研究中,并没有对“林下经济”进行确切的定义,而是使用“农林复合经营系统”或“生态林业”等相似概念进行深入研究,且更倾向于理论研究[9-10]。国内学者不仅从基础理论方面对林下经济展开研究,还从不同角度对林业及林下经济的内涵与实质进行界定,从微观和宏观层面研究影响林下经济发展的因素、意愿等,但很少有学者将林长制与林下经济的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该文基于林下经济研究基础,结合桃墟镇在林长制下的林业及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其当前发展成效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为促进桃墟镇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桃墟镇总面积170.50 km2,公益林面积2 815.9 hm2,森林覆盖率达61%,林木覆盖率高达76%,依托于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生态资源和5A 景区的带动,2018 年桃墟镇成为“山东省森林乡镇”,2021 年被山东省文旅厅纳入省级旅游民宿集聚区创建名单。桃墟镇率先实行林长制改革,合理规划原有林业及森林资源,将桃墟镇林区划分为6 片林区进行分区管理,设有镇级林长2 人,镇级副林长15 人,村级林长39 人,村级副林长61 人。在林长制改革制度实行过程中,桃墟镇明确划分林长制办公室工作责任制度、部门协作制度、工作督查制度、信息报送制度以及林长制会议制度,设有镇级林长、常务副林长、副林长、村级林长、村级副林长职务,并对桃墟镇各级林长的工作实行考核制,各级之间相互配合,履行各自职责,成效显著。通过“林长制+生态旅游”、“林长制+党支部合作社”、“林长制+林业碳汇交易”等途径,将林长制试点成果与生态产品价值相结合。目前全镇从事乡村旅游个体户135户,高端民宿6 家,从业人员超3 000 人,为当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推动桃墟镇林业及林下经济发展。
桃墟镇地处蒙阴县南部,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有天蒙顶、富家寨、龙头崮、青崖、长山等50 座较大山头,海拔差较大,最高点位于蒙山山脉天蒙顶,海拔1 108.3 m,最低点位于桃墟村东河道中间,海拔172 m,是典型的山区。桃墟镇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2.9℃,年平均降水量831.8 mm,境域内有阎庄河、金水河、王庄河三大河流,丰富的水资源、适宜的气候等自然优势条件为林业及林下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桃墟镇有多个村庄已申报为森林村庄,各村森林资源丰富(表1)。其中松林子村林木绿化率最高,达89%,前城村和安康村的森林覆盖率也达80%以上,百花峪村公益林面积为197.0 hm2,是全镇各村公益林面积最大的村庄。各村根据林木树种及丰富的森林资源,充分发挥其潜在价值,创新林业及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为当地农户增收拓宽途径,深入挖掘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潜力。
表1 2020 年桃墟镇主要村庄森林资源统计
桃墟镇属于典型的山区镇,其产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相较于其他地区普遍偏低。在林长制制度下,桃墟镇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迅速,在政府及社会资本帮助下引入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经营发展模式,目前主要有林产品采集加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休闲旅游、森林康养服务等方式。通过高效利用公益林和经济林资源,缓解土地资源紧张,使林区农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可观的报酬,解决林木收益慢的问题。同时,提供木材、林果等有形的林产品,提高林副产品的附加值,优化林业发展结构,促进林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桃墟镇充分发挥林长制“全行业、全区域、全覆盖”的制度优势,由林长牵头动员当地农民加入到党支部领办的林产品合作社中,构建“林长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形式,由合作社对接林产品加工企业,联结农户,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于丰富的经济林资源,桃墟镇因地制宜发展品牌产品,对蜜桃、板栗、香椿、山楂等林产品加大产品营销和品牌宣传力度,形成地区特色产业,积极促进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保证林区农民收入。
桃墟镇前城村林果资源丰富,其中蜜桃86.7 hm2,石榴40 hm2,枣13.3 hm2,花椒26.7 hm2,楸树1.4 万棵,香椿93.3 hm2。该村充分发挥林长带头作用,优化生产组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整合土地和林业资源,深入贯彻实施林长制,落实资源管护,同时发挥上海世博会专供产品的优势,重点培育香椿这一特色产业。村集体成立香椿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大力发展香椿种植,鼓励村民以资金或林地资源等多种形式入股,进行统一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销售、统一决算、统一加工。合作社无偿提供优质苗木引进、绿色无公害生产、温室大棚栽培等技术服务,大力发展大棚香椿种植,比市场上的香椿提前1 个月上市,抢占市场份额,每年全村香椿总产量超过10万kg,仅此一项每户林区农民可有效增收1 000 元。
桃墟镇林下种植形式主要有林—药模式、林—果模式、林—菌模式,都是在林长制改革制度下依托于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统一由林长规划整合资源,积极动员当地农民参与生态保护,合理利用林下、林中空间,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使农民从中获得收益。
桃墟镇依托康泰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建立中药材康养基地,鼓励林区农户发展林药种植,通过发挥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龙头带动作用,现已引导20 余个林区农村发展中药材种植,由合作社向种植户免费发放丹参种苗和化肥补贴,进行统一培训和技术指导,并与种植户签订种植合同,对于参社人员将按照保护价进行收购,降低了药材种植户在市场上的交易风险,减少交易成本,保障农户基本收益。据统计,2021 年药材播种面积增加44 hm2,全镇发展林下种植药材200 hm2,林药模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林木生长,还有效增加农户收入,拓宽农民致富渠道,使得每户增收4.5 万元/hm2。除林药模式外,桃墟镇发展林果种植成效显著,在开阔的林下种植葡萄,建设生态果园,强化科技支撑,以“提质增效,促进农户增收”为目标,自发成立葡萄种植销售协会,种植技术、种植管理、销售价格等统一由协会根据市场行情制定实行,现安康村已种植66.7 hm2葡萄,总产值约900 多万元,种植户户均年增收1 500 多元。为增加林区农户年收入,对适宜种植菌菇的农村,引入林—菌种植模式,菌棒由当地栗树枝加工而成,每年中秋节前种植栗菇,采摘完后种植香菇,实现接茬种植,采摘完成后的菌棒粉碎后可当肥料,形成“林果—菌—肥”循环绿色发展体系,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保护生态环境。
桃墟镇在森林生态资源以及林果资源优势下,因地制宜开展林下养殖产业,规模化养殖牛、羊、鸡、蜜蜂等,林业与养殖业形成生态友好型经济。牛、羊、鸡等以林果资源作为粮食,其产生的粪便又滋养林木的生长。蜜蜂具有很强的正向外部性,可以给果树授粉,增强果品质量,桃树、山楂树、板栗等经济林资源可以为蜜蜂提供充足的蜜源,酿造成熟的有机蜂蜜。其中安康村林下养殖的蒙山山羊直接对接当地景区的饭店、农家乐或民宿,制作成传统特色美食,注册“蒙山生态篝火式烤全羊”商标,以此作为景区一个招牌,每年吸引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
桃墟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森林资源相结合,大力推进林旅融合发展模式,构建“林长制+生态旅游”形式,主要通过林下休闲旅游、森林康养服务、林下采摘等形式将森林生态资源与旅游资源融合发展,带动林区农民积极参与发展林下经济,有效解决山区耕地资源短缺问题,引导和扶持山区农民发展林旅融合模式,实现农林资源优势互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实力,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
桃墟镇百泉峪社区林长结合当地发展需要,首先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并通过招商引资助力推动旅游景区农家乐的发展,依托板栗、蜜桃特色种植,与乡村特色旅游相结合,发展特色农家乐及民宿产业、林果种植及采摘产业,实现林业及旅游产业升级转型,不仅带动全村农户增收,还吸引当地农民回乡创业发展。2020 年村集体收入21 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4 万元。
安康村依托于百年栗园独特的资源优势,努力推行林长制,充分利用林上空间,在树上建造木屋,打造“树上鸟巢”,发展特色民宿产业,并成为全省首例村级GEP 核算报告探索的“生态贷”模式,将生态资源变为资产财富,构建“林长制+林业碳汇交易”形式,助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初步核算,安康村生态产品总价值近1 亿元,单位面积生态产品价值为24.26 万元/hm2,其中安康村源泉山庄通过质押7 棵百年栗树,贷款300 万元用于提升旅游生态资源,继续深化打造“树上村庄”这一特色民宿品牌,每年接待游客约50 万人次。
由于农民受教育水平有限以及当地政府对林下经济发展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完全开发森林资源潜在价值,乡村经济发展落后,一些林区农村开始出现空心化,人才缺失造成乡村产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一些地区林产品采集加工、林旅民宿产业、生态康养服务业等产业发展迅速,但是相较于整体来说,各片区之间存在“单打独斗”现象,在服务标准以及价格上相差太大,产品结构单一,未能够实现全镇统一规划发展和全域经济联动发展。
林业及林下经济长远发展要立足于科技赋能、人才引进,当前桃墟镇从事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的农民多为普通农户,在乡村产业发展上大多依赖于合作社或企业所提供的技术培训指导,有学历背景的技术农户短缺。
各级林长要充分发挥作用,保护原有森林生态资源,增强森林资源管护的责任,优化发展环境,统筹安排管辖区域,将各级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全镇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同时政府各部门相互协调,完善政策扶持力度,灵活运作社会资本与政府支持资金,投入到有需要的林区,用于硬化道路、灌溉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各媒体网站和培训会议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的宣传,提高政府以及农民对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重视力度,鼓励各地积极主动参与林下经济产业新模式发展,带动林区农民在家门口创造就业岗位,拓宽收入途径。
需壮大新型经营组织,发挥主体连带作用,充当中间媒体,将农民与市场连接起来,更好地将分散的经营农户整合起来,发展“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丰富利益联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技术支持,进行集约化管理,促进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扩大就业。
加强对桃墟镇普通农户经营者的培训,下派科技指导员对各林区经济产业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户在参与林业及林下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技术问题,合理规范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森林康养服务、森林旅游、农家乐民宿等技术标准和服务标准,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自有品牌,确保林业及林下经济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人才在林下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设立驻村研发基地、实验室等,聘请专家开设讲座现场指导等。注重培养乡村人才和新兴职业农民,提升经营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发挥能人带头作用,带动当地农户有效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增强发展活力,促进林业及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