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艳
随着课程游戏化理念的不断落实与推进,我园借助园本教研的形式,以大班户外美术区“露天画室”为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融合课程发展,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等方式,不断优化美术区活动质量,实现师幼的共同成长。
一、全面调研,直击真问题
“露天画室”是大班幼儿们经过构思、讨论,合作打造的户外美术游戏区。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常态化的使用后,教师们发现孩子们在该区域内的游戏质量及活动效果不太乐观。基于此,教师通过实地考察、记录活动过程等方式,寻找并总结真实存在的典型问题。比如“露天畫室”的场地较大,每一块区域的资源各有不同;比如孩子们在开展游戏时没有充分发挥该区域资源的价值等。教师们将调研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进行汇总,组织大家开展交流与分析,由此拉开了沉浸式园本教研活动的序幕。
二、理论学习,探寻新路径
“露天画室”户外美术活动的优化与调整主要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推进。比如园所开展“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让全园教师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运用“5W2H”的分析法作为理论支持。其中,“5W”即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Who(谁来做)、Where(地点)、When(什么时候开始、结束,最佳时机),“2H”即How(怎么做)、How much(做到什么程度)。通过这些方法,教师们共同商量“露天画室”户外美术区活动开展的具体实施方案与细则,为后续的实践和探究做好重要理论支撑。
三、体会真实情境,建立资源库
高效的园本教研需要实践与研究的深度融合,形成教研促进实践、实践反哺教研的良好循环。回归游戏真实情景是教研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沉浸在真实教学场景中开展观察和分析,才能了解幼儿的潜在需求,并体会当前活动的方式方法是否真实有效。
为了充分挖掘与利用“露天画室”的户外资源,园所还开展了“盘点资源,绘制资源地图”的活动。教师们先针对“露天画室”的以往活动进行回顾与交流,再重新走进“露天画室”开展游戏,借此对该区域的整体环境资源重新建立认知,同时选择感兴趣的小板块区域进行分组观察,通过看一看、摆一摆、玩一玩的方式,以幼儿视角体验“寻找资源、梳理资源、利用资源”的全过程。通过这种亲身体验,教师们发现仍有许多资源未被利用和开发。紧接着,教师们根据这次的亲身体验绘制了新的该区域资源地图,用标签记录其相对应可以开展的活动,将之贴在资源地图中。最后,每个教研小组教师再围绕新资源和新玩法进行研讨和分享。这样基于真实情景的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每处资源的利用率,还为后续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
四、扎根现场,梳理经验链
高质量的教研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其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分析幼儿的原有经验以及获得的经验,将其生成经验链,结合自己的教学设置与实施方案,不断完善游戏环节,提升活动质量与效果。
根据前期对“露天画室”户外美术活动区资源的盘点、整合与调整,园所重新组织教师从“观察重点”“幼儿的言行描述”“幼儿言行背后的经验本质”“经验本质背后引发的支持”四个方面,重点观察幼儿在美术区的游戏环节。结束后,教师们进行现场研讨,基于该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探究活动的后续优化与提升,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与学习支持。
五、学习分享,推广新举措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园本教研已经初步完成,接下来需要教师们及时地将教研过程中的经验进行分享与推广,让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它的价值与作用。教师将户外美术区中的真问题提炼总结成“盘点资源,绘制资源地图”“关注幼儿,优化资源”“聚焦活动,记录幼儿发展”这三个要点,让全园教师一同学习与思考,将沉浸式园本教研的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有效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专业能力的发展,开展更加符合幼儿年龄发展特征及需求的优质美术活动。
基于“露天画室”游戏现场的沉浸式园本教研,教师们直面户外美术游戏中的真问题进行研讨,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并以此不断优化户外美术区的活动质量,助力幼儿多种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