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麟婷
摘要:學业自我效能感是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变量之一。从个体、学校及家庭三个方面归纳出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并从个体、教师及父母三个角度阐述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提供了多种途径,对于提升中小学生学业成就及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团体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23)26-0010-06
一、引言
2021年教育部出台“双减” 政策,致力于减轻小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之所以课外学业负担重,很多是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投入不够和学习拖延等问题。学业问题会引发家长的教育焦虑,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系列情绪和行为问题,给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负面影响[1]。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业领域的自我效能感能帮助个体积极面对学业问题,增强其学习信心,提升学习成绩[2]。
学业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指个体在学业领域对自身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项学业任务的主观判断[3]。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发现,中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学业表现有密切关系。具体而言,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这为其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奠定了基础。他们所形成的有关自己能力强的信念也会驱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从而提高其学习投入;与其相反,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中对自己缺乏自信,这会降低其学习投入,导致学习拖延[4]。此外,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学生还能将这种积极的情感泛化到生活中,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从而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生命意义感和生活满意度等[5-6]。
回顾现有的研究可以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中间变量作用于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的同时,其本身也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然而,目前研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时大多借用班杜拉所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四种影响因素,鲜有人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梳理。因此,本文汇总了近几年关于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类,并阐述了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在教育中的应用,以期能够阐明提升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多种途径,为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学业成就及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实践上的指导。
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相关因素
学业自我效能感源于个体对自身的判断与信念,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3]。已有的研究中,很多研究者从个体的角度进行探究,发现个体的心理品质和个人情绪都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有着密切的关系[7-8]。
1.心理品质
心理品质指人在知、情、意过程中展现出的性格和品质等特征。其中,积极的性格和良好的特质能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国外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积极教育引擎模型(the engine model of positive schooling)发现,积极的性格与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9]。拥有积极乐观性格的学生在学业上也持相应的积极态度,他们倾向于相信自己的能力,也更容易从学习中体验到满足与成功,获得信心,从而学业自我效能感随之提高。
在个人特质方面,研究者发现,青少年的自尊可以正向预测其学业自我效能感[10];毅力可以通过提升中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来正向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8];自我控制力也与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11]。拥有这些良好特质的学生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习专注力更强。同时,他们有更强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这使他们在学业上不怕困难,勇于克服挫折,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这也有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产生。
2.情绪
个体在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状态伴随着个体的行为活动。青少年情绪调节可以通过影响自我效能感影响其学业表现[7]。小学高年级学生负性情绪越强,如孤独感,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越低,学习拖延的程度也就越高[12];而主观幸福感这一积极情绪越高,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也相应更强,在学习中更加自信[11]。在面对学业压力时,个体的消极情绪会迁移到其对待学业的态度上,而积极的情绪有助于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那些拥有积极情绪的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应对学业问题,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学业自我效能感随之提升。
3.学习动机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不再只关注中小学生的学业成绩,而是更加重视其个人能力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学习动机领域的能力观以及成就目标定向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13-14]。能力观是指个体对自身智力和能力是否可变的认知或信念,可分为能力实体观和能力增长观。持有不同能力观的个体倾向于给自身设置不同的成就目标,通过影响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其学习投入和学业成绩[4,15]。具体来说,持有能力实体观的学生会更倾向于设定表现目标,过度在意成绩而非学习本身。一旦失败,就会感到焦虑和恐慌,这种挫败感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使其学业自我效能感降低,在学业上表现更加消极。而持有能力增长观的学生往往会给自己设置掌握目标,他们致力于发展自己的能力,不害怕遇见困难,也不怕犯错。即使失败,也能更加积极地进行归因,不会怀疑自己的能力,有着积极的自我概念,因此拥有较高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二)学校因素
个体的成长与外部环境密不可分。中小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对自身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前人研究发现,学校氛围、学校课余活动和教师的影响都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着重要的联系。
1.学校氛围
学校作为青少年所处的重要环境,其氛围能很大程度上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活动。在一项关于学校氛围与青少年社会和情感健康的纵向关系研究中发现,组织性和纪律性更强的学校,学生往往会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学校氛围对中小学生有着熏陶和约束作用,能够促进个体的学业表现,增强其学业自我效能感[16]。
同伴关系也是学校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同伴关系在中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抑郁症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个体与同学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协作的氛围,使青少年感受到被接受和支持;相反,糟糕的同伴关系会造成一种竞争和敌对的气氛,无形中增加其心理压力,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容易打击个体的自信,使其情绪持续低落,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17]。此外,同伴关系还能通过影响初中生的自我效能感预测其学习参与度[18]。当个体在学校遇到学业问题时,同学的鼓励与陪伴能增加其自信,使其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因此学业自我效能感随之升高。
2.學校课余活动
学校课余活动可分为发展闲暇活动和娱乐闲暇活动。发展闲暇活动是指发展个体某项能力的活动,如运动、艺术、阅读等;娱乐闲暇活动是指放松身心的活动,如上网、看电视、打游戏等。徐晟[19]在研究闲暇活动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时发现,无论是在上学日还是周末,适度时长的发展性闲暇活动都能有效降低青少年对学业困难的感知程度,有助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绩的提高。此外,发展闲暇活动能发展青少年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使其更认可自我,增强自信。自信心也可以迁移到学业上,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其相对的是,在上学日进行娱乐闲暇活动会增加青少年学业自感困难程度,显著降低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并且,相比发展闲暇活动,娱乐闲暇活动会降低青少年的思维活跃度,使其较少进行深入思考,只是获得即刻满足,从而使其产生依赖性。由此,学习时更容易感觉到困难,难以坚持与付出,导致个体学业表现较差,久而久之就对自己丧失信心,学业自我效能感自然慢慢降低。
3.教师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心中权威的象征,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往研究显示,学校里师生关系、教师的教学风格及教师支持都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有很大的联系。
在师生关系方面,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正向预测中小学生的自我效能,从而提升其学业成绩[20-21]。师生关系融洽能给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教师支持方面,李维[22]指出,相比父母支持、同伴支持,教师支持在增加初中生学习投入方面发挥着更有效的作用。感知到较高教师支持的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水平往往更高,其学业表现也往往更好,例如,学生的学业投入和参与增加,学业成绩提升,学业倦怠减轻[23-26]。教师能给予学生学业上的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能帮助他们解决在学业上遇到的实际问题,降低学生学业上的感知困难;教师情感上的支持能使学生感受到关心与鼓励,更加相信自己能完成学习任务,形成更强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也是个体最开始接受教育的地方[27]。众多研究发现,在家庭中,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及教育卷入都有助于孩子自信的形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业发展。
1.父母教养方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起着引导作用,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龚沁宜和曹华[27]在研究中发现,积极的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问题解决技能。积极的家庭教养方式能给孩子信任与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被爱,有足够的安全感去面对未知的挑战。另外,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还有利于发展积极的亲子关系,其中良好的亲子沟通能促进孩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业成绩[28]。根据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只有当孩子爱的需要满足之后,他们才有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
相应地,父母的消极教养方式会降低孩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29]。当个体面对学业任务时,会持有悲观消极的态度,不相信自身的能力,难以面对挫折和挑战。而当学生在学业上缺乏自信时,就会试图从其他方面寻求安慰,但此时他们的身心发展还没有完全成熟,就可能会导致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出现[1]。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甚至伤害孩子的自尊心[30]。父母过度的心理和行为控制也会限制孩子的自主性发展,降低孩子的自我评价,其学业自我效能感自然降低[31]。
2.父母教育卷入
研究显示,父母对子女学业的卷入不仅能够通过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正向影响子女对学习的看法和生活满意度,还能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业表现,比如提升学生的数学兴趣、数学成就和阅读水平[6,32-33]。
此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也能对其子女产生影响。郭筱琳、何苏日那和秦欢等[34]在研究中发现,亲子之间感知教育期望差异能够通过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作用于小学生的情感幸福感。与此同时,国外有研究指出,高中生感知家庭学业期望也能够作用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从而影响考试焦虑[35]。
父母的教育卷入能给予孩子更多支持,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学习动机,降低孩子对学业的消极情绪及学业感知困难,以此能提升孩子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但父母过高的教育期望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导致其在学习时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三、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教育中的应用
如上文所述,学业自我效能感有很多影响因素,可以正向影响中小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来促进其学业成就及心理健康水平。根据上文所总结的影响因素,可以从个体、教师及父母三个角度提升中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一)个体
自我价值理论认为,个体天生就有维护自我价值的倾向,他持有的消极评价会损害自身价值[36]。据此,可以从个体因素着手,帮助个体认识到自身价值,形成对自身的积极评价,从而提升其学业自我效能感。团体心理辅导是目前教育实践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提高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方法,教育工作者通常以自我效能感理论、归因理论及情绪ABC理论作为理论依据设置多种辅导活动,例如,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37];训练他们合理归因,积极面对挫折[38];学会调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39]。经过团体辅导后,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提升,考试焦虑水平降低,学习适应性变强。由此可见,从个体因素出发,能有效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促进其学业表现。
(二)教师
根据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人、行为及环境三者密切关联、相互影响[40]。也就是说,环境会影响个体的认知与行为。中小学生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價值观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所感知到的教师期望和教师支持会正向影响他们的学习活动。当教师能给予中小学生学术及情感上的支持时,他们会对自己更加自信。比如,教师的鼓励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完成任务,教师的积极反馈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精力[22,26]。由此可见,教师支持能很好地提升学生在学业上的胜任感,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业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找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帮助其学业成绩上升。
(三)父母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个体的健康成长涉及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分别是归属感、自主感及胜任感[41]。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满足的个体,能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并追求自我成长。参考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这三种基本心理需要主要在儿童时期被满足,而儿童时期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家庭。有研究指出,父母温暖的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需要的满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2]。父母耐心陪伴孩子,增加教育参与,能增加孩子在学业上的自主感和胜任感,从而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感,正向作用于学业成绩。
四、研究展望
当前,大量研究揭示了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然而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善和进一步探讨。
在被试群体上,需要扩大样本代表性。大多数研究的被试群体只集中于某一个地域且大部分在中国东部和中部省市,研究缺乏普适性。不同地域经济发展、教育资源和水平都不同,未来研究可以考虑综合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此外,过往研究的样本年龄阶段多集中于大学生与中学生,而以小学生为被试群体的研究较少。小学是正式学习生涯的开始,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逐渐形成,此时他们处于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更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刺激和影响,因而更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与引导,需要未来更多的研究加以关注[21,33-34]。
在中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上,过往研究主要考察了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致力于研究个体内在因素影响的研究较少。学业自我效能感来自个体的主观判断,个体自身有怎样的心理品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在学业上看待事物、处理问题的方式[4,11]。在研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外部影响因素时,个体内在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变量[15,43]。同时,关于个体内在因素的研究也涉及一些理论,比如自我决定理论、认同控制理论及自我价值理论,等等。如果研究个体内在影响因素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能丰富这些理论的内容,增加这些理论在学业自我效能感层面的应用。
在目前的研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更多作为中间变量,将其作为核心变量进行探究的研究很少。未来研究或许可以考虑将学业自我效能感作为核心变量进行研究,以探究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更多影响因素及这些因素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作用机制,探寻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更多可能性,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的学业表现及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亚兵,胡晶晶,周丽华,等.父母教育焦虑和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父母消极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 应用心理学,2023 (1):80-88.
[2]吕美娟,侯金芹,何筱荷,等.小学生内化问题对学业成绩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 教育生物学杂志,2022 (3):224-228.
[3]刁春婷,周文倩,黄臻.小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与学业成绩、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20 (4):524-529.
[4]刘在花.成就目标定向对中学生学习满意度的影响机制——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投入的链式中介作用[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 (5):98-103.
[5]杨青松.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链式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22 (2):414-420.
[6]周晓慧,刘妍希,陈欣,等.父母教育卷入对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校内人际关系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 (5):691-701.
[7]Usan Supervia P,Quilez Robres A.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academic performance in the academic context: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fficacy in secondary education students[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1,18(11).
[8]Usher E L,Li C R,Butz A R,et al. Perseverant grit and self-efficacy:Are both essential for children's academic success?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19,111(5):877-902.
[9]Harzer C,Weber M,Huebner E S. 788 school as a positive learning and working environment[M]. In C R Snyder,S J Lopez,L M Edwards,et al (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 0):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21.
[10]Zhao Y,Zheng Z,Pan C,et al. Self-esteem and academic engagement among adolescents:A moderated mediation model[J]. Front Psychol,2021(12):690828.
[11]陈达辉,李国利,段永恒,等. 高中生自我控制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10):1574-1580.
[12]冯文珍,刘亚平,罗增让. 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拖延、孤独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J]. 职业与健康,2020 (12):1679-1682.
[13]Dweck C S,Chiu C-y,Hong Y-y. Implicit theories and their role in judgments and reactions:A word from two perspectives[J]. Psychological Inquiry,2009,6(4): 267-285.
[14]Elliot A J. Approach and avoidance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goals[J].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1999,34(3):169-189.
[15]王帅. 高中生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及教学模式的调节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22,10(9):530-542.
[16]Wong M D,Dosanjh K K,Jackson N J,et al. The longitudinal relationship of school climate with adolescent social and emotional health[J]. BMC Public Health,2021,21(1):207.
[17]Cattelino E,Chirumbolo A,Baiocco R,et al. School achieve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ce:The role of self-efficacy and peer relationships at school[J]. Child Psychiatry Hum Dev,2021,52(4):571-578.
[18]Shao Y,Kang,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er relationship and learning engagement among adolescents:The chain mediating roles of self-efficacy and academic resilience[J]. Front Psychol,2022(13):938756.
[19]徐晟. 闲暇活动对青少年学业成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4):25-38.
[20]何声清,綦春霞. 师生关系和数学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及数学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J]. 教育科学研究,2018(12):47-54.
[21]Zhen R,Liu R-D,Ding Y,et al. Gratitude and academic engagement among primary students:Examining a multiple mediating model[J]. Current Psychology,2019,40(5):2543-2551.
[22]李维. 谁的支持对促进初中生学习投入更有效——基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及交叉效度分析[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1(6):84-90.
[23]贾绪计,蔡林,林琳,等. 高中生感知教师支持与学习投入的关系: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链式中介作用[J]. 心理發展与教育,2020 (6):700-707.
[24]Kitsantas A,Cleary T J,Whitehead A,et al. Relations among classroom context,student motivation,and mathematics literacy:a social cognitive perspective[J]. Metacognition and Learning,2020,16(2):255-273.
[25]纪春梅,赵慧. 教师支持、学业自我效能感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J]. 教师教育研究,2021(6):106-113.
[26]李晓玉,乔红晓,刘云,等. 中学生领悟教师情感支持对学习倦怠的影响:有中介的调节效应[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9 (2):414-417.
[27]龚沁宜,曹华.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社会问题解决技能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8 (2):25-30.
[28]陈依婷,杨向东.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亲子沟通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模型[J]. 应用心理学,2020 (1):66-74.
[29]高峰,白学军,章鹏,等. 中国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的元分析[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23 (1):97-108.
[30]Van Der Bruggen C O,Stams G J J,Bgels S M. Research review:The relation between child and parent anxiety and parental control:A meta‐analytic review[J].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2008,49(12):1257-1269.
[31]王歆逸,刘思含,伍新春. 父母过度教养和亲子冲突与青少年抑郁的关系及发展性差异[J]. 应用心理学,2023 (1):71-79.
[32]Dong Y,Wang H,Zhu L,et al. How parental involvement influences adolescents' academic emotions from control-value theory[J]. Journal of Child and Family Studies,2019,29(2):282-291.
[33]Huang F,Huang Z,Li Z,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involvement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of chinese early adolescents:Multiple mediating roles of mental health and mathematics self-efficacy[J].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1,18(18).
[34]郭筱琳,何苏日那,秦欢,等. 亲子间教育期望差异对小学生情感幸福感的影响: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19 (4):467-477.
[35]Brandmo C,Brten I,Schewe O. Social and personal predictors of test anxiety among Norwegian secondary and postsecondary students[J]. Social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8,22(1): 43-61.
[36]Covington M V. Goal theory,motivation,and school achievement:An integrative review[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0,51(1):171-200.
[37]吴日晖,刘伟方,高敏. 团体辅导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效果[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7,5(12):762-768.
[38]汤舒俊. 基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团体辅导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干预实验[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 (2):92-96.
[39]邓利军. 初中生学业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适应性的关系及干预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0]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M].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86.
[41]Ryan R M,Deci E L.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rinsic motivation,social development,and well-being[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68-78.
[42]Sun Y,Liu R-D,Oei T-P,et al. Perceived parental warmth and adolescents' math engagement in China:The mediating roles of need satisfaction and math self-efficacy[J]. 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20(78).
[43]Wang M,Hu J. Perceived teacher autonomy support for adolescents' reading achievement:The mediation roles of control-value appraisals and emotions[J]. Front Psychol,2022(13):959461.
編辑/张国宪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