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2023-09-14 10:44:02
学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业院校思政

张 霓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300)

一、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1)参加高考的考生。(2)参加“三校生”考试的考生。(3)中职学校一部分优秀的学生通过推荐免试的方式直接进入高职院校学习。因此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文化课基础比较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参差不齐。根据对我院新生问卷调查的结果,66.27%的学生认为能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问题,29.9%的学生认为处理不好,而认知模糊的占2.83%[1]。这说明大部分新生经过高考的洗礼能正确对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能保持一颗平常心,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投入新的学习环境。但是有少数学生还没有走出高考的阴影,过不去心里这道坎,还有极少数学生不在乎怎样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问题,认知极其模糊。通过调查发现,思想积极向上、对人生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占主流,但是也不能忽略占29.9%的这部分群体,他们由于过不了心里这道坎,平时表现得自尊心、自信心略显不足,容易产生自卑、压抑、迷茫、焦虑等情绪,对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有影响。因此对这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思想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延续,它不同于本科院校的教育模式,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培养具有从事某种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学校以职业为导向安排教学,专业课会增加实训课课时,以便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会表现出明显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但是对学习理论性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热情就不高了。要想改变这种现象,除了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之外,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和思想引领作用也尤为重要。根据本院的问卷调查,学生认为辅导员对他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影响的占77.7%[2],这说明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水平、政治水平、理论水平的教师引导学生实现积极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为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职业院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压力传导不强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普遍存在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的现象。以XX 职业学院为例,该校是一所由多所中专学校整合而成的职业院校,延续了中专管理机制、师资力量、办学经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弱的情况,很难真正承担起较高层次地教育、引导、培养人才的职责。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学生关注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的程度低,缺乏学习思政课的兴趣。本校问卷调查显示平时关注时政热点的学生占51.56%,非常关注时政热点问题的学生只占38.27%[3],这说明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够深入关注社会生活,不能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他们尚未形成敏锐的观察力和有效的判断力,导致极少数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第二,不够重视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他们进修培训的机会少,虽然现在网上学习的机会较多,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第三,教材的理论性强,高职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二)教育方法陈旧老套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课程教学为主要形式,教学仅限于课堂,实践教学虽然也在做,但是参与的学生有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的效果大打折扣。问卷调查发现,学生认为思政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且还有以下弊端:第一,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依赖PPT,导致上课的局限性较大,不够结合实事,因此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本校问卷调查显示,46.87%的学生偶尔阅读文史哲著作,31.85%的学生经常阅读,21.28%的学生经常主动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4]。第二,依旧采用空洞的说教和填鸭式教学,缺少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不能让学生切实体会政治理论教育的趣味性,没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用所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理解现实问题,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践行培养能力。这种教法缺陷未能把理论知识与校园文化、时事政治、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导致政治理论教学空洞、乏味,缺乏感染力,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和抵制情绪。

(三)校园文化影响力弱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沉淀和办学特色,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大部分院校曾经一度忽略了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校园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引导力不强。校园文化平时只简单以报刊架、宣传栏、文化墙的形式表现,意识形态的中心不突出、宣传不到位,导致学生对其形成肤浅、概念化的认知。第二,没有自己的特色,各个学校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雷同,没有体现职业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校园环境的特征,没有反映学校专业特色的文化沉淀,影响力有限,学生关注度低。第三,校园文化缺乏系统谋划,没有持续性和延续性。

(四)没有紧密结合职业意识、职业规划教育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其实就是重视就业教育。但是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职业指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密切,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就业的重要影响。学校就业教育的普遍做法是完成学生的就业理论知识教育,而大多只教授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矫正、就业形势分析等相关内容,认为就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工作,并没有结合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改革发展成就、学生的个人愿望等开展全面、融合性的教育,忽视了树人、育人的功能。这集中表现为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和奉献的精神,过于看重物质,不利于他们首次就业,更不利于未来职场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一)加强职业院校党委的政治领导

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职业院校党委的政治领导,建立健全学校思想政治和意识形态刚性约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教育保障机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强化学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检视解决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充分、意识形态责任心不强、学生思想管理效果不良等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组织保证;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党的思想理论、意识形态在学校内蔚然成风、后劲十足、活力充沛。

(二)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

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还要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督促自己成为一名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育工作者[5],牢牢掌握“三尺讲台”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主导权。思政课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必须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勤于实践,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法律社会、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知识,开阔新视野,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喜爱的人。

(三)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八个统一”,为新时代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八个统一”的目的就是要推动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在灌输和启发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6],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形成正确选择和判断。而灌输思政知识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必须准确真实,讲真话、讲实话;第二,必须讲究艺术性,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以教师自身的高素质增强灌输的感染力;第三,必须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由课堂到社会;第四,必须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班级、思想实际的学生有的放矢地灌输。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灌输政治理论,这尤为重要。

(四)坚持深层次建设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根之所在,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只有拥有优质的校园文化,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7]。如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合大学,其校园文化将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都融入其中。这所只存在了8 年的“最穷大学”,却被誉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西南联大虽然8 年里只毕业了3882 名学生,但是却走出了2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72 位院士、8 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 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9 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00 多位人文大师。由此可见,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其办学宗旨和树人、育人氛围的灵魂,是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精神风貌、道德行为等综合素养的高度统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校园文化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但激励着有志青年发奋读书、报效祖国[8],而且关系着国家事业的发展。校园文化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因此,建设校园文化自然就成了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影响最大、最长远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的文化[9]。”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品性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影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性格和思想品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每一所学校不仅要注重建设校园文化,而且还要在深层次建设校园文化上做文章。职业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教学理念不一样,因此职业院校建设校园文化要注重塑造和传承敬业精神、精益求精、淡泊名利等工匠精神。学校在教给学生技能技术的同时,还要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志向、锤炼他们的意志、塑造他们的理想,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特色。

(五)思想政治教育要紧紧围绕教育中心

职业院校狠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紧紧围绕教育这个中心,做到四个结合。第一,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课程思政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思想进步,以课程思政推进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严格纪律相结合,强化学生学习法律法规,职业院校学生毕业之后会走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对党纪国法产生敬畏之心,强化约束学生的纪律,有利于他们在未来的人生道路、职业路途上不迷失方向;第三,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思政课教师课后要注重调查研究,为困难学生排忧解难,坚持实施教师与学生互动活动,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第四,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结合每年的宪法日对学生进行普法教育,通过法制讲座、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方式对广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学法、懂法、尊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10]。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在解疑释惑的过程中不断启迪学生的思想。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增强理论的现实性、针对性,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信心,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在当前的形势下,讲好思想政治课的条件非常有利:第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并发表讲话,充分表明了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第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焕发出强大的理论指导力,为讲好思想政治课提供了理论底气;第三,中国共产党建党100 年、新中国成立73 年、改革开放40 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学生通过自己家乡甚至是自己家庭发生的变化,改变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积极参加“诵读红色经典诗词”“红色剪纸”“大学生讲思政课”“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等活动,实现了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走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职业院校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3:12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