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民 王锦飞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是一所既具有深厚底蕴又十分年轻的学校,其前身是由革命先烈陆自成于1942 年创办的三余中学,2015年更名为通州湾中学,并于2017 年8 月迁入紧靠南黄海的新校区。近年来,学校凭借靠海优势,向海图强,借海发力,全力打造以海洋文化为标识的办学特色,将“培塑有大海气质的人”作为办学理念与目标,坚定地走在追求学校品质提升与高质量发展的路上。学校着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了以“课标引航、问题导航、活动探航、评价续航(简称‘四航’)”为主要环节的“航程课堂”教学范式。
“航程课堂”教学范式是学校基于海洋文化办学特色,汲取南通“立学课堂”课改范式的精髓建构而成,是南通“立学课堂”的校本实践。
“航程课堂”以“立德树人,学为中心”为理念引领,把课堂比作航船,教学比作航行,教师以舟航渡人,引领学生探索畅游于学海,师生教学相长,乘风破浪,一同驶向成功的彼岸。作为“航程课堂”教学范式首要环节的“课标引航”,将新课标强调的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作为课堂教学的目标,并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航程”中起到“引航”作用。“问题导航”“活动探航”“评价续航”等环节,始终以“航”为主线,将“航程课堂”的四段“航程”有机衔接,最终完成课堂教学的整个“航程”的“航行”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习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涵育了素养,使得核心素养培育得以真正落实,从而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最终实现。
多年来学校致力打造海洋文化的办学特色,结合当下课堂教学的素养导向,学校将“培塑有大海气质的人”作为办学理念与目标。那么“航程课堂”究竟可以培塑学生哪些方面的大海气质呢?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洋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于它的包容与多元。在“航程课堂”的教学实施中,我们可以在“课标引航、问题导航、活动探航、评价续航”等环节,具体落实“以学定教、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等实施策略,结合具体课程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包容”这一大海气质的培塑。
因为包容,所以渊博。故而与包容相连的渊博,也是大海的又一重要特质。在“航程课堂”中,我们带领学生探索畅游于知识的海洋,不断朝着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前进,进而习得大海般渊博的学识。
大海之水,汹涌澎湃,大气磅礴。大气,无疑就是大海之神韵与气度。大气之于人,表现为人的一种胸襟,一种宏阔的气度与气魄。“航程课堂”教学范式下的课堂教学同样需要培塑学生“大气”这一大海般的非凡气质。在“航程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接受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涵育大气品格,练就大气气质:于己,则胸怀阔达,视野宽广,乐观自信,充满阳光;待人,则与人为善,乐善好施,谦让和悦,成人之美;做事,则公而忘私,不贪小利,格局高远,不慕虚荣。
因为大气,故而弘毅。古今中外,凡大气之人多具有远大的抱负,而要实现远大的抱负就必须有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毅力。所以我们提出了“弘毅教育,泽润人生”的学校特色文化品牌,以“弘毅”这一在大海中破浪而行时展示的品格与气质,来泽润与启迪学生的人生旅程。
如果说“大”是海的形态,“大气”是海的仪态,那么“专注”就是海的姿态。而“专注”之于学生的学习及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航程课堂”上,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必须一以贯之地保持好专注度。就学生的学而言,必须专注于问题、专注于倾听、专注于思考、专注于阅读、专注于练习等。
因为专注,成就创新。专注是创新的必要前提。培育学生创新意识,让更多的学生拥有创新品格与创新气质,是“航程课堂”所重点关注的。
为实现“培塑有大海气质的人”这一育人目标,经过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学校提炼并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学校将“情境体验”作为“航程课堂”首要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任务导向型的形象以及生动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情中有境”“境中有情”“情境交融”中进行深度体验,解决情境中的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科融合是实现各课程协同育人及跨学科综合育人的必然要求。“航程课堂”理应积极回应这一学科发展趋势,在课程协同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中体现课堂教学的价值。教师围绕一个大单元、大概念或大项目,通过学科间的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统整各学科知识,从而建构全新的学习系统。
“航程课堂”贯彻“知行合一”的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度体验、理解、掌握知识内涵,并借助情境中的任务导向,整合过往习得的各学科知识与课堂中新获得的知识去整体、系统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作为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课堂教学的直接依据。“航程课堂”的教学流程必须以课程标准为纲,用课程标准引领整个教学流程。从事教学的各学科教师首先必须吃透并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尤其是要深入理解作为学科育人价值集中体现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要义。从一定意义上说,这里的“课标引航”主要是指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引领学科教学流程,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科教学的“航标”。
教学中我们常把问题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导航仪”,在“航程课堂”的教学流程中,同样要发挥问题的“导航”功能。但这里的问题不是简单地把知识转化成问题,而是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将与知识相关的问题放在一个个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围绕情境问题展开思维活动,以此让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并自主求得问题的答案。
课堂教学中,除了问题导航,教师还必须通过多种方式采取各种手段引领学生在学海中进一步探航,常见的就是通过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采取任务驱动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广泛参与,驱使学生深度思考。如果说问题导航是在活动情境中达成了对问题的一般解决,那么活动探航是在活动情境中基于问题的一般解决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其思维层级相对要高一些。
学海中遨游,一为驶向彼岸,二为满载而归,三为意犹未尽,带着新的任务再出发。而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或许也体现在这三个维度上。一是看有没有基本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即是否到达了“彼岸”;二是要看这节课教学产生了多大的“附加值”,如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学的教育意义,多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深层的思想问题,等等,即是否“满载而归”;三是要看是否激发了学生对教学问题作进一步探究的浓厚兴趣与强烈欲望,既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又有继续探究的欲望,带着新任务再次出发。
“航程课堂”从提出到现在已有多年实践历程,该范式有助于课堂教学落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近年来,学校师生在南通市级以上各类比赛中的获奖人次明显增多,学校多次承办市级以上现场教学活动,“航程课堂”在活动中作为学校课改典范予以推介。但该范式有许多地方还有待进一步改进与提升,需要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不断求索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