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研究

2023-09-14 02:28:46赵生玲
科学咨询 2023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思政中职

赵生玲

(甘南藏族自治州中等职业学校,甘肃合作 747000)

一、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关系

中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课程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侧重点不一致,心理健康教育以思政教育为理论延伸,重视培养学生明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消除心理障碍。思政教育侧重培养学生道德观念、政治态度以及思想意识。但是,两者教学本质具有相通性,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正向思维人格,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可行性

(一)人才培养目标一致

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目标都是在校学生。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增强心理健康素质,丰富学生情感与社会认知,提高学生分辨是非与环境适应能力,实现综合素质提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而逐渐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二)教育内容交叉性

对于中职学生学习与发展而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具有交叉性。虽然其教学课程设置有所不同,但是整体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实质指向具有一致性,都是以正确思想为基础理论指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程辅导,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学习与成长。

(三)教育方法相似性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思想品质与心理素质培养提升的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两者都是以教材课程开展为教学基础,以校园实践探究活动为参考辅助,从而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培养,促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更加深刻理解思政教育理念对中职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在当前经济教育压力巨大的环境中起到的现实作用,最终通过相似教学方法将两者教育相互融合,更好地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教学,推动整体教育事业发展。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对于当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而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导,促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人格。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对于学生发展来说,融合是其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必然结果,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两者相互融合,才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从而逐渐向培养国家有用人才方向靠拢。因此,在当前教育形势与社会环境压力十分严峻的背景之下,中职学校坚持开展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必要性十分凸显。

(一)实现新课改素质教育目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课程教学理念的推行与实施,学校教学方式发生改变,教学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由传统知识理论教学逐渐向素质能力教学转变,对学生心理发展与思政教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更加注重。在教学中,学校要促使教师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进行知识渗透,并开展相关针对性课程教学,从而使中职教育过程中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新课改素质教育发展需要。促使其发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还能引导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增强自身心理抗压素质,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领悟思政教育与健康教育内涵,提高学习期待值,更好地进行学习与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

在中职学生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一部分学生还会出现极端行为。因此,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迫切想要改变当前严峻形势。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条件,二者相互渗透、互相作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中职教育基本理念,提高心理素质,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明确、定位准确,课程内容丰富、达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效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完成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配合

在教育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还需要心理健康课程教育配合,二者缺一不可。而当前社会教育教学形势下,一部分学生是整个家庭的掌中宝,家长从小对其过分关爱、顺从,从而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意识有所偏差,缺少集体与分享精神,心理素质较差。学校教师教学中侧重于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容易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学下,才能够更好改变学生思想政治观点,促使其能够通过学习与教师引导,树立正确的三观思想,最终适应当前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环境,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建立健康健全的思想人格。

四、当前中职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消极、教师对学生差异性关注度低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身心发展与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烦恼,只不过有些学生能够表现出来,而有些学生则将一切不愉快埋藏在内心深处,不和同学倾诉、不表现也不发泄,经年累月进行情绪堆积,最后会由于不起眼的小事爆发,严重者会出现自杀、抑郁、精神分裂等情况。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程度较低,认为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引导,积极努力学习,不违法乱纪即可。因此在教育中,教师思想观念存在偏差,没有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与差异性,忽视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个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认知与理解程度不一致,对学生心理状态缺乏关注,没有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异常与心理变化。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教师才会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二)思政与心理健康融合教育课程设置单一,忽视实用性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教学实践中,学校融合课程设置单一,教学内容理论概念居多,缺少课程开展的应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思考,没有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特征转变教学思想,依然受到传统应试理念影响比较严重,重理论,轻实用。在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后,学生除了能够进行课程了解与理论知识学习,其整体思想政治变化,心理健康状况并不能够得到改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融合内容存在很大问题,需要尽快得到改进。

(三)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灵活性低,课程开发力度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推行,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由理论教学向技能教学转变,教学思想定位也逐渐发生转变。但是,仍然有大部分教师墨守成规,没有对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教学课程进行创新研究,从而导致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呆板,缺少灵活性,既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不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直白深刻对当前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学融合重要性进行分析探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认知。在当前中职学校教学中,一部分学校已经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但是课时少重视程度不够,没有严格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开展教育教学,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课程开发力度不足,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感受和体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学的真实效果[1]。

(四)教师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欠缺,融合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机制待完善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融合教学教师专业性欠缺,一部分教师由于岗位调剂被分配到心理健康课程,实际教学中对于课程内容与专业知识接触少,综合能力不足,只能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概念学习,无法针对学生思想政治理念以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安慰与指导。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会导致教学质量不佳。另外,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教师教学质量无法及时得到反馈,不利于教师及时调整课程节奏,会对整个教育教学造成不良影响。

五、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

(一)重视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职学校要能够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打破应试教育理念束缚,减少学生学习压力与心理压力,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该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队伍建设,提高二者融合程度,对学生进行专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开设心理健康座谈,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学生思想政治内容理解差异性,实行分层次、多角度课程教学,调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深度,促使学生增强知识掌握程度。另外,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要能够改变学生消极思想意识,提高其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美好,提升生活期待,减少不良情绪。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能够及时发现异常,对学生心理情绪进行引导与调节,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促使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建立健全思想人格,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二)开展多元化课程教学,强化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融合度

在中职教育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要能够结合《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课本知识,立足教材本身,多元化进行教学融合,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环境氛围中感受并深刻体验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学,加强两者融合,从而提升学生思维方式、待人接物形式以及与人交流表达能力,增强自身心理素质,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之间的关系,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开展多种渠道进行教学融合,比如在中职学校中利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视频教学,通过视频、影像、音频以及实际生活案例,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关注程度,使学生能够及时进行思想情绪调节,以积极乐观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减少学生自杀、抑郁、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产生[2]。

(三)调整教学课程内容,增加融合教学实用性

新时期中职学校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对《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教学,增强教学实用性。教师要改变当前教学空有理论知识的情况,加强对学生进行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增强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融合教学重要性认知,积极进行思想探究,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意愿,在学校建设的优良教学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争做社会主义新青年,为能够成为根正苗红、思想正直、具有健康人格特征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四)加强教师专业能力,打造新型教师队伍

随着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盛行,人们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加强自身专业能力,积极进取,不断抓住机会进行思想政治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更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二者相互渗透与融合,从而打造专业、综合、新型的教师队伍,提高教学竞争力。另外,学校还可以招纳吸收心理学与思想教育政治学专业师范生,加强教师专业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程与心理健康课程融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保障,促使学生更好学习与发展。对教师而言,打造新型教师队伍,要能够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促使教师能够将终端性评价与课堂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更好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以及心理健康状态进行关注与深层了解,构建并完善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学互动机制,增强学生思想与心理健康交流,营造良好互动环境,从而实现学生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互动,为学生能够更好更快适应当前社会、自主调节心理情绪状态打下坚实基础。

(五)完善网络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逐步进入到信息化社会,多媒体网络技术在中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言而喻,网络技术具有双面性,既能够为教学提供便捷服务,又能够对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够正确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网络建设,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素质打造绿色健康平台。教师定期通过网络平台,更新发布最新思政与心理健康指导信息,提供丰富有效教育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中职学校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此外,教师要能够利用网络移动设备以及电子即时沟通工具,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指导,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方向疏导与安慰,引导学生能够保持心情愉悦,以乐观、积极心态实现自我价值提升。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思政中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