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除油微生物菌剂的油脂去除特性

2023-09-13 07:00:34李秀芬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油率脂肪酶菌剂

凌 玲,李秀芬*

(1. 江南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2. 江苏省 厌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无锡 214122;3. 江苏省 水处理技术与材料协同创新中心,江苏 苏州 21500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餐饮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餐厨垃圾的产生量也以每年10%的速度持续增长[1]。 餐厨垃圾含有高浓度的有机质、油脂和盐,且含水率较高,若不及时处理,易腐败酸化,滋生蚊蝇,污染周边环境[2]。 目前,餐厨垃圾的处理以生物方法为主,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两种。 与好氧堆肥技术相比,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的周期较长、启动较慢、卫生环境条件较差,且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因此餐厨垃圾好氧堆肥处理近年来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3]。 好氧堆肥过程不仅可消除餐厨垃圾带来的环境污染,所得堆肥产物还可用作土壤有机肥,实现餐厨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同时还能减少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有利于固体废物处理向碳中和模式演变,有助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油脂是餐厨垃圾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在好氧堆肥过程中较难降解/转化,添加微生物菌剂可大大提高其转化效果,有利于提高堆肥产品的腐熟度及品质。 有研究人员在25 ℃条件下,从皮革废水中筛选得到了4 株油脂降解菌,将其固定化后,该菌剂最高除油率可达86.1%[4]。王亚军等将铜绿假单胞菌以体积分数6%接种到含油脂3 g/L 的培养基中,30 ℃条件下培养3 d,发现油脂去除率达到55.37%[5]。 卢永昌等发现,莴苣不动杆菌对体积分数2%花生油的去除率可达95.7%,此后,随着油脂质量浓度的升高,油脂降解率降低[6]。 Awasthi 等将短芽芽孢杆菌、农业短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进行复配,其对油脂的去除率为65.47%[7]。肖翰等将黏至沙雷氏菌接种到病死猪堆肥的堆体中,发现接种体积分数1.0%和1.5%的效果优于0.5%,最终油脂体积分数可降低到15%[8]。

作者以所在实验室自行保藏的4 个微生物菌株为油脂降解菌,通过等比例复配获得了所用复合除油微生物菌剂,研究了温度、pH、含盐量、油脂质量浓度及接种体积分数对除油菌生长及除油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组成菌株产脂肪酶的能力,以期扩大油脂降解的菌种库资源,提高餐厨垃圾或餐厨废水中油脂的生物转化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复合除油微生物菌剂的组成菌株:均为作者所在实验室保藏菌株,编号分别为005、009、B409 和B501。 其中菌株005 细胞呈杆状,革兰氏阳性,好氧或兼性厌氧,在营养肉汤培养基(LB)上的菌落呈淡黄色,表面光滑湿润凸起,边缘光滑,易挑起;菌株009 细胞呈棒状,革兰氏阳性,产芽孢,兼性厌氧,在LB 培养基上的菌落呈乳白色,表面粗糙扩展干燥,边缘假根状,不易挑取;菌株B409 细胞呈棒状,革兰氏阳性,产芽孢,好氧,菌落呈乳白色,半透明颗粒状,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菌株B501 细胞呈短杆状,革兰氏阳性,产芽孢,好氧,菌落呈淡黄色,不透明,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凸起,易挑起。

1.2 实验方法

将上述4 个菌株分别接种至装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摇瓶中,pH 7.0、30 ℃和160 r/min 的条件下振荡培养,每隔12 h 测定一次OD600,待OD600不再变化时,即分别获得4 个菌株的种子液,将4个菌株的种子液按体积比1∶1∶1∶1 比例混合,即获得本研究用复合除油菌剂。

1.2.1 温度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取体积分数5%的上述复合除油菌剂,投加至装有100 mL 模拟含油废水的三角瓶中,在温度为25、35、45、55 ℃的条件下,研究温度对模拟含油废水的OD600、菌体质量浓度、乳化油脂能力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 模拟含油废水的组成为:(NH4)2SO42.0 g,KH2PO42.0 g,K2HPO42.0 g,MgSO4·7H2O 0.2 g,NaCl 5.0 g,酵母提取物1 g,蒸馏水1 000 mL,大豆油10 g。

1.2.2 pH 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取体积分数5%的上述复合除油菌剂,投加至装有100 mL 模拟含油废水的三角瓶中,用0.1 mol/L 的HCl 和NaOH 调节pH 分别至4、5、6、7、8、9,研究pH 对模拟废水的OD600、菌体质量浓度、乳化油脂能力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

1.2.3 NaCl 质量浓度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取体积分数5%的上述复合除油菌剂,投加至装有100 mL 模拟含油废水的三角瓶中,调整NaCl 质量浓度分别至10、30、50、70、90 g/L,研究NaCl 质量浓度对模拟废水的OD600、菌体质量浓度、乳化油脂能力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

1.2.4 油脂质量浓度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取体积分数5%上述复合除油菌剂,投加至装有100 mL 模拟含油废水的三角瓶中,用大豆油调整油脂质量浓度分别至10、20、30、40、50 g/L,研究油脂质量浓度对模拟废水的OD600、 菌体质量浓度、乳化油脂能力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

1.2.5 接种体积分数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取体积分数分别为1%、3%、5%、7%、9%的上述复合除油菌剂,接种至装有100 mL 模拟含油废水的三角瓶中,研究菌剂接种体积分数对模拟废水的OD600、菌体质量浓度、乳化油脂能力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

1.2.6 配方菌株的产酶能力研究 在上述最佳条件下,研究配方菌株所产脂肪酶活性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

1.3 分析测试项目与方法

1.3.1 模拟废水的OD600测定含菌溶液在波长为600 nm 处的吸光度。

1.3.2 菌体质量浓度 取两支无菌离心管,称质量后,加入一定体积的含菌溶液,8 000 r/min 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再次称质量后,由式(1)计算菌体质量浓度ρ(g/L):

式中:m1为无菌管质量,mg;V 为含菌溶液体积,mL;m2为离心后无菌管质量,mg; w 为离心沉淀物的含水率,%。

1.3.3 乳化油脂能力 取1 mL 含菌溶液加入大豆油质量分数为2%的发酵培养基中,30 ℃、160 r/min培养72 h 后,在10 000 r/min 条件下离心15 min,取上清液1 mL,加入磷酸钾缓冲液 (pH 7.0)5.2 mL,与0.2 mL 大豆油混合,振荡2 min 后,静置10 min,测540 nm 处的吸光度,即得菌剂的乳化油脂能力。

1.3.4 除油率 油脂质量浓度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9]。 除油率Q(%)通过式(2)计算:

式中:ρ0为初始油脂质量浓度,g/L; ρR为反应后油脂质量浓度,g/L。

1.3.5 脂肪酶的酶活 采用《脂肪酶制剂》中的检测方法测定[10]。 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由于生成的脂肪酸使酶反应液变酸,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滴定至微红色保持30 s 不褪色,记录NaOH 消耗体积[11]。酶活E(μ/mL)由式(3)计算:

式中:Vs为NaOH 初始体积,mL;Vb为NaOH 滴定后体积,mL; ρNaOH为NaOH 质量浓度,g/L; Df为稀释倍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温度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油脂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这是油脂很难被微生物降解利用的主要原因。 油脂的溶解度与温度基本呈线性关系,温度越高,溶解度越高,越有利于油脂降解[12]。 温度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如图1 所示。

图1 温度对菌体质量浓度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Fig. 1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cell concentration and oil removal rate

由图1(a)可见,随温度升高,菌体生长情况略有改善后转而下降,当温度为35 ℃时,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均最高,分别为2.71 g/L 和4.40 g/L,其中,OD600与25 ℃相比提高了5.6%,提高幅度不大。当温度继续升高时,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明显下降,到55 ℃时分别下降了84.9%和77.3%。 该结果与Ke 等的研究结果相符[13],即随着温度升高,除油菌OD600降低。

由图1(b)可以看出,油脂乳化能力和除油率与菌剂的生长情况变化一致。 随着温度的升高,复合除油菌剂的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均先升高后明显降低,35 ℃时的油脂乳化能力及除油效果最佳,分别为0.567 和82.59%,这与Nayak 等的研究结果相似[14]。 温度升高到55℃时,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分别降低了46.6%和31.46%,降幅较大,说明尽管温度升高有利于油脂溶解,高温对菌体生长的抑制是油脂降解的限制条件,同时说明复合除油菌剂的耐高温能力有一定局限,若后续将该复合除油菌剂应用到好氧堆肥中,有必要进一步提高耐高温菌的复配比例,以提高高温阶段复合除油菌剂的除油能力。

2.2 pH 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pH 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情况如图2 所示。

图2 pH 对菌体质量浓度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Fig. 2 Influence of pH on cell concentration and oil removal rate

可见,在pH 5~9 时,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分别保持在2.5 g/L 和4.0 g/L 左右,该复合菌剂对pH 的适应性范围较广,生长较为稳定。 当pH 降低至4时,OD600下降较为明显,从pH 为5 时的2.504 降低至1.997,菌体质量浓度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降低至2.5 g/L。 微生物表面电荷受pH 影响,低pH 降低了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其生长[15]。此外,低pH 条件不利于脂肪酶发挥水解作用。在堆肥发酵过程中,可采取一定措施避免体系pH 低于5.0 的情况出现,否则有可能导致酸化,影响微生物活性,甚至导致发酵停止。

从图2(b)可以看出,随着pH 升高,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升高,分别从pH 为4 时的0.300 和54.%升高到pH 为7 时的0.606 和79.41%,进一步升高pH 至9 时,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分别为0.680 和81.26%。碱性条件下,脂肪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有利于微生物对油脂的吸收利用[16],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可被碱中和,生成脂肪酸盐,使得该过程持续进行,因此pH 为9 时的乳化油脂能力最强。 综上所述,pH 为7~9 时,菌剂的除油率均在80%以上,该结果与Wu 等和Joo 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17-18],说明中性偏碱的环境有利于油脂的乳化和降解。

2.3 NaCl 质量浓度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微生物细胞壁可承受的渗透压为1×104~1×106Pa,相当于氯离子质量浓度2 g/L。 当氯离子质量浓度超过5 g/L 时,渗透压增大,细胞因失水发生质壁分离,活性降低,严重时微生物死亡。NaCl 质量浓度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如图3 所示。

图3 NaCl 质量浓度对菌体质量浓度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Fig. 3 Influence of NaCl content on cell concentration and oil removal rate

随着NaCl 质量浓度升高,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分为2 个阶段:当NaCl 质量浓度从5 g/L 升高到20 g/L 时,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逐渐下降,但变化幅度不大,分别从2.710 和4.40 g/L 降低至2.578和4.10 g/L,降低了4.9%和6.8%;其中NaCl 质量浓度为10 g/L 时,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最高,说明10 g/L 的NaCl 质量浓度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当NaCl 质量浓度逐渐升高时,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下降幅度增大,NaCl 质量浓度为30 g/L 时,OD600为2.274,菌体质量浓度为2.05 g/L,与NaCl 质量浓度为20 g/L 相比,分别下降了16.1%和53.4%;当NaCl 质量浓度增大到90 g/L 时,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分别下降了51.7%和70.5%。 可见NaCl 质量浓度或渗透压过高或过低,微生物的生长活性均受到抑制[19]。

2)在含水土体中进行隧洞施工前,地质勘探尤为重要。土质、含水(尤其是水量、水压力)状况等应作为重点指标进行勘察。对水量丰富、渗流稳定的地下水处理往往选用洞内排水措施是不明智的。

由图3(b)可以看出,NaCl 质量浓度对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的影响与菌体生长情况相近,即NaCl 质量浓度为5~20 g/L 时,乳化油脂的能力和除油率先升高后降低,并在10 g/L 时取得最大值,为0.567 和84.75%;当NaCl 质量浓度超过30 g/L 时,随着NaCl 质量浓度升高,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明显降低;当NaCl 质量浓度为90 g/L 时,乳化油脂能力和油脂去除率分别降低至0.313 和43.87%,与NaCl 质量浓度5 g/L 时相比,降低了41.7%和46.49%。 屈瑾等的研究表明当NaCl 质量浓度过高时,外界渗透压高会抑制微生物活性[20],使得微生物产酶能力下降、脂肪酶活性降低、除油效果变差。

2.4 油脂质量分数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图4 为油脂质量分数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图4 油脂质量分数对菌体质量浓度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Fig. 4 Influence of oil concentration on bacterial cell concentration and oil removal rate

可以看出,随着油脂质量分数升高,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先升高后缓慢降低。 当油脂质量分数从1%升高到2%时,菌体生长情况得到改善,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分别为2.442 和4.30 g/L,提高了15.5%和87%。 此后随着油脂质量分数升高,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逐渐降低,至5%时,分别降低了10.6%和48.8%。 该体系中,油脂是微生物生长的唯一碳源,质量分数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微生物生长,复合除油菌剂在油脂质量分数为2%的条件下,生长最好;当油脂质量分数为1%时,提供的碳源不足以满足除油菌的生长需要,当油脂质量分数高于3%时,油脂质量分数过高,其在液体表面形成油膜,阻碍了微生物生长所需氧气的传递,微生物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从图4(b)可以看出,除油菌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的变化趋势与菌剂生长特别是OD600的变化情况一致,即当油脂质量分数为2%时,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最佳,达0.567 和84.49%;油脂质量分数为1%时,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大大降低,高于2%时,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通常随着油脂质量分数升高,水中溶解氧质量浓度降低,微生物生长和活性受到抑制、产酶能力下降、乳化能力降低,不利于油脂的降解去除,该结果与柯霞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1]。

另外,当油脂质量分数升高到5%时,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分别为2.181 和2.2 g/L,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分别为0.501 和55.07%,均高于油脂质量分数为1%时的情况,说明该复合除油菌剂对油脂质量浓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可在较宽的油脂质量浓度范围内稳定生长,可用于油脂质量浓度较高的餐厨垃圾或废水的发酵过程。

2.5 接种体积分数对除油菌生长及油脂去除的影响

复合除油菌剂的接种体积分数对其生长情况及油脂去除的影响见图5。

图5 接种体积分数对菌体质量浓度和油脂去除率的影响Fig. 5 Influence of inoculation amount on cell concentration and oil removal rate

可以看出,随着菌剂接种体积分数的增加,菌体生长情况先得到改善而后转而下降,当菌剂接种体积分数为5%时,生长情况最好,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分别为2.632 和7.45 g/L。当菌剂接种体积分数低于5%时,一定培养时间内,相对较少的除油菌无法较好乳化和降解相对较多的油脂,OD600和菌体质量浓度下降明显,当菌剂接种体积分数为1%时,分别降低了7.4%和17.4%。 菌剂接种体积分数高于5%时,体系内提供碳源不足,同时前期菌体快速生长引起溶解氧不足,菌体生长情况由此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由图5(b)可以看出,该菌剂的乳化油脂能力及除油率的变化与其生长情况一致,接种体积分数为5%时,菌体质量浓度高,产生的脂肪酶多,乳化油脂能力和除油率最高,分别为0.539 和81.78%。 在菌剂接种体积分数为1%~9%时,最终油脂去除率都可以达到70%以上,当接种体积分数大于5%时,除油率下降,可能是由于可利用的总溶解氧不足及营养物质被消耗所致[22]。

2.6 单一菌株的产脂肪酶能力

微生物降解油脂的能力与脂肪酶的酶活有关,随酶活升高,油脂降解能力提高。 各除油菌株所产脂肪酶的酶活及除油率随处理时间的变化情况见图6。

图6 除油菌所产脂肪酶的酶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Fig. 6 Changes of lipase activity produced by degreasing bacteria over time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脂肪酶的酶活先升高后降低。 处理至36 h 时,菌株B501、菌株009、菌株005 和菌株B409 所产脂肪酶的酶活均达到最高,分别为6.58、6.28、5.58、4.92 U/mL,其中,菌株B501 的产脂肪酶能力最强。 处理至48 h 时,菌株009 所产脂肪酶的酶活最高,为6.18 U/mL,且远高于其他3株微生物,说明菌株009 持续产脂肪酶的能力较强。 各单菌株除油结果表明,与其他3 株微生物相比,菌株009 的除油率最高,为70.98%,这与其持续产脂肪酶能力较强有关。 菌株B501 和005 的除油率分别为63.58%和66.03%,菌株B409 的除油率最低,为44.56%。

3 结 语

所得复合除油微生物菌剂的除油效果受温度、pH、NaCl、油脂质量浓度和接种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大,较佳除油条件为:温度35 ℃,pH 9,含盐量10 g/L,油脂质量分数2%,菌体接种体积分数5%,除油率最高可达84.75%。单一菌株产脂肪酶的酶活及除油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各菌株在36 h 时的产脂肪酶能力较强,此时菌株B501 的脂肪酶酶活最高,为6.58 U/mL,而菌株009 所产脂肪酶处于高酶活的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除油率最高,达70.98%。与单一菌株相比,复合除油微生物菌剂的除油率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油率脂肪酶菌剂
基于阳离子型除油剂处理含聚采油污水的性能研究
应用化工(2021年2期)2021-03-12 10:10:42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园林科技(2020年2期)2020-01-18 03:28:26
响应面法优化葎草籽油闪式提取工艺及不同产地葎草籽得油率比较
中国油脂(2019年8期)2019-08-22 10:25:50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3 00:49:02
醇法提取小米糠油工艺优化
中国油脂(2019年3期)2019-04-29 01:28:34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中国塑料(2016年7期)2016-04-16 05:25:53
“播可润”微生物菌剂在甜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2016年5期)2016-02-28 18:42:36
油田采出水超声破乳除油反应器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