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剧《化·蝶》的当代美学追求

2023-09-13 12:01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4期
关键词:梁祝芭蕾杂技

戴 平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精美杂技剧《化· 蝶》,因其饰演祝英台的演员吴正丹和饰演梁山伯的演员魏葆华分别获得第31 届上海白玉兰表演艺术奖主角奖和主角提名奖。6 月7 日,作为 “白玉兰获奖演员剧目展演”的压轴戏,在宛平剧场为上海观众提供了一场视听盛宴。

《化· 蝶》以“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用精美绝伦的杂技和舞蹈来表现情节、场面、情感和意象。编剧喻荣军和导演赵明为《化·蝶》找到了一种回归中国文化传统的叙事方式,为情为爱,可以生、可以死,可以生死相随,永久依恋。这部杂技剧紧紧抓住“蝶”的意象,把蝴蝶破茧化蝶的自然过程与梁祝生死爱恋的故事相结合,把杂技、芭蕾、民族舞、魔术、多媒体、影像等艺术手段和戏剧表演相结合,多层次多角度地阐述生命和爱情的意义,诗情画意、绝技迭出、浪漫唯美,令人震叹。《化·蝶》获得了完美的成功,两小时的一场表演,观众鼓掌声、喝彩声高达百余次;剧终,演员谢幕10 分钟以上,被深深震撼和感动的观众仍然舍不得离去。这是我几年来看戏经历中罕见的。

总导演赵明发现,蝴蝶生命孕育的过程,和梁山伯、祝英台的生命历程有极大的对照性—蕴育、抗争、牺牲、升华,最后破茧成蝶,化入自由境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它使“梁祝”传说中“化蝶”的意象成为冲破封建桎梏、追求纯真爱情的象征。“梁祝”这个故事已家喻户晓,复述故事情节似乎不太讨巧,也不是杂技剧之所长,因此《化· 蝶》着眼于蝶的蜕变,融入庄周梦蝶、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借这一“化”的历程,来颂扬生命和真爱的永恒力量,给梁祝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赋予了崭新的生命力。

艺术打破原有的类别界限、跨界融合,正是当代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杂技剧《化· 蝶》是赵明老师2004 年为广州军区政治部杂技团成功导演杂技芭蕾舞剧《天鹅湖》后,所创作的又一台精品力作。这些年来,《天鹅湖》《战上海》《化·蝶》等杂技剧的成功,改变了传统杂技以“技”示人、以“技”撼人的旧面貌,将“杂技”的审美层次提升为一门以技巧为核心,与戏剧、舞蹈、音乐等艺术元素互促交融、兼容传统与现代的新型艺术样式。近20 年前诞生的杂技剧《天鹅湖》,被誉为“杂技界的革命”,演了上千场,获奖无数,还走出国门,到过25 个国家。“顶上芭蕾”“肩上芭蕾”“倒跳芭蕾”“钢丝芭蕾”等颠覆传统的精美绝伦的表演,巧妙地嵌入剧中,非但不觉违和,反而增强了戏剧张力。受到原著作曲柴可夫斯基的故乡俄罗斯观众和欧美、日本观众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据悉杂技剧《化·蝶》下半年也将走向海外,已有欧洲数百场的预约演出。这是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彰显中国气派的重要贡献。

在看戏之前,许多观众有一个疑问:杂技的惊险摄魂和梁祝故事的典雅优美,两者怎样兼容?是的,杂技如何与抒情的戏剧、舞蹈剧目相融合,确是《化· 蝶》创排的一个难题。编、导、演需要将技巧融合进剧情内,通过杂技艺术的表演,传递给观众更饱满的情感表达。这不但对编导是极大的考验,对杂技演员而言,也确是一个“短板”。为此,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的艺术家们用上万次的演练,奉献了极大的智慧,逐步破解了这个难题。

“肩上芭蕾”,便是杂技的惊险和舞蹈的优美的巧妙结合。在《化· 蝶》中,除“肩上芭蕾”这一点睛之笔,全剧还有30 多项兼具难度与美感的杂技表演轮番展示,演出不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具有国际化审美层次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在舞台上,空竹、顶缸、软吊、抖杠、蹬伞、舞扇、钻箱、钻孔、男女高杆等精彩的高难度的杂技表演与舞蹈语言相得益彰。如“空竹”的精彩表演,圆圆的空竹与长长的扯线分分合合,也是爱的双方情丝连绵悠长、难分难舍的象征;“钻钱眼”“钻箱”等的表演,用来表现马文才炫富求亲的铜臭低俗,也很贴切;《情别》一幕由展现传统审美的水墨意蕴与蓝调灯光融合而成,营造烟雨弥漫的江南凄美画卷;群体蹬伞与群舞的一动一静,更刻画了梁祝二人在雨中分别的依依不舍;《梦聚》一幕,男女主角将刻骨铭心的难分难舍的爱情、亦真亦幻的梦境,用舞蹈与杂技的肢体语言细腻而极具感染力地表现了出来。

《化·蝶》由“东方天鹅”吴正丹与其搭档魏葆华领衔主演。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夫妻,数十年一直携手相依至今。编剧喻荣军笔下的“生死相随,皆缘和你永远徘徊缠绵;旷世蝶恋,只为在你肩头片刻停留”的意蕴,也是这对艺术伴侣的人生写照。从2000 年潜心首创“肩上芭蕾”起,吴正丹和魏葆华将优雅芭蕾与惊险杂技相结合,完成了足尖站肩、单脚站头转体、单足顶踹燕等高难度动作,首创了名震天下的“肩上芭蕾”。两位艺术家调侃自己是“合起来超过九十岁”的“高龄演员”,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保持着严格自律的身体管理和训练。全剧对于“肩上芭蕾”画龙点睛般地运用,更取得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作为融杂技、舞蹈、戏剧、影像于一体的当代舞台新作,《化·蝶》在多媒体、灯光、舞美、服装造型设计、音乐创排的各个方面,都有精致化的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服饰和造型是《化·蝶》的一大亮点。著名服装设计师李锐丁将中国传统服饰样式搬上了杂技剧舞台,再加入一些现代西方芭蕾舞服装元素,特别把我国传统刺绣元素提取出来,精美靓丽。由于杂技技术包罗万象,每项技术、发力、运动方式完全不一样,因此服装设计充分结合每个技术演员的动作属性,贴合于剧情的表达、人物的定位,并与舞台设计、装置浑然一体,将表演者的绝技之美与中国传统服饰风格融合得如此之好,至为难得。

杂技剧《化·蝶》

好戏是苦练出来的。据舞蹈家黄豆豆说,他20多年前就和魏葆华一起演出过,两人常在同一间化妆间换衣服。他看到魏葆华的肩上、身上,所有吴正丹在他身上站过的位置,都是深紫色,黄豆豆开始以为这是魏葆华湿气大、拔火罐拔的,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吴正丹站立、旋转过的烙印。如今,这些印记,已结成厚厚的硬硬的老茧,是永恒的爱的结晶,也是他们取得卓越的艺术成就背后备尝艰辛的有力证明。

杂技剧《化· 蝶》无疑已经站上了新时期舞台艺术的高峰,值得大大点赞!在一片赞誉声中,希望主创的专家们再静下心来审视全剧,做一点细细的打磨。建议在多媒体、视频的运用上做些减法,让舞台更加干净写意,更突出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不知编导以为然否?

猜你喜欢
梁祝芭蕾杂技
梁祝年
永恒的梁祝 永远的蝴蝶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空中杂技师
看杂技
《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祝》之比较
我爱芭蕾
冰上芭蕾
老鼠演杂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