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晔
(中机建(上海)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1108)
国有企业是我国核心经济主体之一,一般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也包括国有资本控股的公司,如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国有企业的核心作用在于引导国民经济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杠杆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在此基础上,国有企业应需要考虑结合市场经济特点,谋求必要的经济回报,这就对其管理者提出了较高要求,客观催生了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制度[1]。我国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引导各国有企业的相关管理活动,收效良好。然而进一步分析又可发现,并非所有企业均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活动,从发挥国有企业作用、有效选用管理人员等角度出发,有必要分析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优势、困境和对策。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针对国有企业展开的审计工作之一,是指依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财经法令、法规、制度以及计划、预算、经济合同等,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组织、执行,对经济责任关系主体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监督、审查、评价和证明的一种审计方式[2]。主要审计对象包括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承包人,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等不在审计范畴之内,审计对象一般也并非企业法人,而是作为经济责任人的自然人。换言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的并非企业运营具体情况、经济状态,另外其法人代表和承包人的责任履行情况。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依据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此外,《审计法》、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也为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目的在于维护国家法度、企业的集体利益,在此基础上,具体目的可拆分为多个方面,包括保证企业经济回报、保证责任履行质量等,最终实现国家经济秩序的有效维持。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关注了解经济责任人的履职情况,如是否存在违纪行为、违法犯罪行为,是否能够兑现承包合同内各项条款等[3]。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直接价值在于提升目标企业的经济效益。截至2022年,我国国有企业共有约46万家,当年度经营收入总额为82.6万亿,其中利润4.3万亿元,企业数目以及经营收入规模均较大[4]。一方面大部分国有企业的运营需要关注经济效益,而作为法人代表、承包人的自然人,在此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法人代表、承包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可以了解其履职情况,是否能够有效进行企业发展管理的领导,是否能够实现一般意义上的经济目标等。能够满足审计要求的人员,可允许继续管理企业,反之则及时进行更换,使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保证,也使集体财产的安全获取保障。
管理人员的选用,是提升企业管理质量、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国有企业的管理活动同样如此,针对国有企业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管理人员的评价、任用,做到人尽其才。部分国有企业的重点业务在于工业生产,但其经济责任人在党建、宣传方面的能力更突出,很难契合企业经济方面的管理需要,此时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及时察觉、处理该问题,将其经济责任人配属到其他岗位发挥其作用,选用业务能力较强、熟练掌握管理技术和方法的人员,充实到企业管理层,作为经济责任人有效履职,带领企业谋求更多的经济回报[5]。
国有企业的内部责任与普通企业相似,但其外部责任更突出,既是国家组织经济宏观调控的杠杆,也是引导经济发展的核心。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发现其工作中的优势、不足,使其内部、外部责任能够更有效地得到履行。如我国军工企业基本均为国有企业或央企,此类企业的主要责任之一在于技术研究,以保证、提升我国的国防力量。对该类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其法人代表是否能够持续保证企业盈利并不作为核心指标,人员的思想水平、综合素质重要性更突出,通过审计活动可对不同人员的价值予以差异化呈现,使不同企业的内部外部责任得到更有效的履行。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互动,虽然自2019年以来均常规开展,但并非全无问题,如审计结果不够客观的情况。该问题是指审计工作关注一些表面性的经济指标,不能深入呈现审计作用,或审计结果不全面,局限于一个某少数几个方面的情况。如部分国有企业获取了国家的拨款,因而在本年度的经营中获取了较多回报,与其经济责任人领导虽有关联,但不能完全将发展归功于经济责任人。也有部分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关注营业收入额度、毛利润水平,但没有分析净利润水平和成本波动,审计结果即便精准,但仍不够全面、客观。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根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审计法》、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体开展,其执行者为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这保证了设计工作的规范性。然而由于审计工作本质上仍属于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其过程并不需要向社会公开,审计过程不够透明的问题也因此渐渐突出。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营态势不理想,但针对其法人代表、经济责任人组织的经济责任审计,却不能客观反映其经营上的问题,这导致企业内人员、社会各界对设计工作透明度的担忧,部分人员甚至认为经济责任审计存在水分、暗箱操作的问题,不利于维持政府部门、党组织的权威性,也可能影响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使内部人员的凝聚力下降。
从方式上看,我国并未明确给出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规范,该工作由审计工作执行部门具体选用。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专业、独立审计部门的主动性,使审计工作可以按其熟练掌握的方式快速进行。然而弊端也较为突出,其审计部门的工作主动权较大,其使用的审计方法可能不完全合理,不能充分反映审计对象的具体情况,但在现行管理机制下又无法得到更正、改进,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不能最大化发挥。值得注意的是,独立组织工作的审计部门一旦与国有企业经济责任人私下接触,有可能带来审计结果失真、选择性审计等情况,以致审计方法和结果均不符合实际情况。
审计责任不够明确,是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不能根据审计结果有效对经济责任人进行处理,一方面当前尚缺乏完善的管理依据对经济责任人进行表彰或惩处,经济责任审计要求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执行情况开展,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多带有动态性,难以界定其实践情况。如政府部门要求增加企业内部责任履行效果,创造更多利润,企业创造利润的数目却无明显标准,难以评估经济责任人的工作成果。另一方面很多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单一处理其经济责任人,也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如部分国有企业长期经营不善,即便更换了经济责任人,后者也很难在短时间扭转企业经营颓势,据此认定其承担过错,同样有失公允。
为保证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效果,应在未来工作中加强审计结果评析。要求审计工作涵盖国有企业经济方面的所有指标,之后采用分级模式进行评估。经济指标可细分为经营收入、毛利润水平、净利润水平、负债水平、债务结构以及上述指标的波动等,原则上可参考会计管理工作经验,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条目。
完成审计后再对审计结果进行分级,所有项目均优于往年、80%的经济指标优于往年,评定为“优秀”,表明经济责任人能够有效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实现经济方面的有效发挥。60%-79%的经济指标优于往年,评定为“良好”,表明经济责任人基本能够有效进行国有企业管理,对经济方面的管理具有一定成效,但不能达到最佳水平。40%-59%的经济指标优于往年,或所有指标均与往年水平接近,评定为“合格”,表明经济责任人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尚可,但经济方面的发展有限。其他情况为不合格,表明经济责任人的工作情况不理想,应考虑更换经济责任人。加强审计结果评析有助于发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作用,服务管理人员选用等活动。
审计过程公开透明,是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发挥其作用的可靠方法。具体工作中,强调明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确定经济责任的公开方式。
流程方面,考虑到国有企业的业务分布、管理方法各有差别,建议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由企业和负责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部门、上级管理部门共同进行商榷,确定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审计工作流程,并向企业内公开,征求企业内工作人员的意见,各方均予以认同后,可按相关模式组织经济责任审计。应用过程中也可以组织跟踪,进一步了解此流程的应用效果和不足,针对其中的不足积极寻求改进和持续优化。
公开方式方面,建议采用每日公开和结果公开并行的方法。每日公开是指在针对国有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每日向社会和企业内部均公开审计进度,包括审计对象、条目和基础结果等,借助企业内的公示栏、企业官方网站完成公示工作。当审计工作最终完成后,再一次性公开本次审计的所有信息,包括对经济责任人审计结果的定性情况,以及具体的奖惩信息等。全程接受企业内人员的监督、社会各界的监督,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公开透明。
经济责任审计方式不够科学的问题,有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结果的可靠性,使审计工作的价值无法发挥。未来工作中,建议采用统一审计和个性化审计并行的模式,统一审计是指由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党组织确定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个性化审计是指审计工作负责人和部门结合目标企业特点,对统一审计不能触及的部分做单独审计。
统一审计方面,国家管理部门和党组织应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了解企业的具体工作内容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需要,确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如经济责任人是否存在违规问题、企业经济指标的一般情况等。此类工作适用于所有国有企业,应一体化开展。在此基础上,很多企业的经济指标、经营态势比较特殊,还应做个性化审计。如上文所述的军工企业,盈利性其经济责任人的工作要点,审计工作应关注其对研发项目的指导、管理情况,研发资金的使用情况等,分析研发项目进度态势、资金使用是否合理,作为评估此类企业经济责任人履职情况的主要参考。经济责任审计方式的优化,可以保证审计工作的总体质量,以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审计责任不够明确,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能发挥最大作用,未来应关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做好责任的落实。
具体工作中,建议首先分析企业的具体情况,在本年度的年终报告中予以详细说明,尤其是各类经济指标,确定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包括工作思路、方向和标准等。该计划的分析、草拟等,应由企业经济责任人直接参与,并起到领导作用,其他人员可予以辅助。计划完成后提交企业高层进行分析,确定其合理准予应用,反之则应做出调整,避免好高骛远或原地踏步等问题。在后一个年度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根据前一年度的工作计划组织审计,了解经济责任人对前一个年度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具体酌定其工作能力、管理效果。此模式下,常规经济责任审计难以落实责任的问题得到应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人可根据其主导拟定的计划进行管理,责任更清晰,后续管理工作的开展思路也更明确。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应用价值突出,应结合其当前工作优势和不足,积极寻求改进。针对国有企业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效益、有效选用管理人员,也有助于企业履行内外部责任。目前该项工作存在一定不足,包括审计结果不够客观、过程不够透明、方式不够科学、责任不够明确等。为发挥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积极作用,未来工作中应加强审计结果评析、重视审计过程公开透明,同时保证审计方式科学合理,最后还应加强责任落实管理,应对现有工作中的不足,提升针对国有企业管理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