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庆玲
(福清市国有资产营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福建 福清 350300)
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国有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其面临的压力更大,不仅要面临国内市场竞争,而且还要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在国有企业开展项目投资时,一般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来完成投资项目,国有企业通常需要开展融资才能够为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由于近年来国内商业环境出现较大的变化,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也会对国有企业投融资产生一定的影响,导致国有企业投融资容易出现风险,从而对国有企业的稳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风险管理工作时,必须对其投融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制定应对策略,这是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及其形成原因,本文从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简要介绍出发,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成因,具体的分析内容如下。
所谓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一般是指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时所面临风险,例如,利率风险、投资对象风险、市场风险和资金风险等等。其中,利率风险一般是指金融机构的利率或高或低造成企业预期外的一系列损失所形成的风险;投资对象风险则是企业因操作不系统、不规范,在对投资对象进行选择时过于盲目,导致投资风险形成;市场风险是指因国内外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导致企业作出的一系列投资决策失误或失败,从而造成投融资风险;资金风险一般是指企业出现的资金链风险,主要是因企业在开展各项投资活动过程中,一定会使用大量现金,若未能预先安排,将会影响资金链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资金的周转,甚至会导致资金链断裂发生[1]。因此,对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进行管控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成因有多种,但归结来讲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从主观因素方面来讲,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发生与三种因素有关。
第一,因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不完善,并且责任分工也未能明确化,甚至会因企业领导个人经验而盲目地开展项目投资,导致项目投资决策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和主观色彩。同时,国有企业对投融资风险管控缺乏深刻的意识,仅仅注重效益,而忽略投融资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未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条件下,极有可能出现投融资风险[2]。
第二,国有企业的个别项目管理部门仅仅注重短期效益,并未对项目进行严格审批,导致项目建设过于盲目、重复,当项目完工之后,并未对市场效益做出预期评估,造成企业在项目运行的后期阶段出现严重亏损。
第三,国有企业对项目实施的经济可行性未能充分论证,在投资成本以及运行效益方面的测算与计量不够精准,而是一直持有盲目乐观的态度看待项目运营,导致经济决策错误尚未得知,从而容易引发风险。
从客观因素角度来看,导致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形成的原因包含以下方面:第一,国家在开展金融管理时一般会制定一些政策,但目前这些政策仍不稳定,并且政策有时会出现变动,从而容易导致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发生;第二,当前市场经济制度不够完善,市场环境变化会导致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发生的概率上升[3];第三,存在法律风险,主要是因国有企业在开展融资时,因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导致融资方案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在某一环节出现造假违规等行为,违反法律法规必然会遭到相关部门制止,使项目中断,引发投融资风险;第四,存在系统性风险,国有企业所处行业若出现严重变化,易导致国有企业面临投融资风险。
从上述内容中可知,现阶段,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的成因有很多种,导致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比较容易发生,因此,需要国有企业针对投融资风险采取必要的风险管理措施,但从当前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当前,国有企业在运营发展中,部分企业管理者并未能有效地对市场化运营进行适应,并且在投融资风险管控意识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开展项目投资时,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而对项目投资存在的高风险性有所忽略,导致项目投资具有盲目性,从而引发投融资风险,并且会因投融资风险容易造成企业出现经济损失,进而造成国有企业出现资金问题。之所以导致这一现象,是因为国有企业并未完善投融资风险评价体系,导致企业投资项目在开展中,并未对项目容易出现风险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且未能对投资风险的程度进行预测。
具体表现为:首先,国有企业在对重大项目进行投资时,风险管理活动不具备科学性,并且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不够完善,甚至严重缺失,导致国有企业的投资方向迷失,缺乏有效依据对项目投资目标进行纠正;其次,国有企业在构建风险评价体系时,其规划往往不足,且专业的人才匮乏,缺乏一定的综合素质能力,未能对金融发展情况及趋势进行分析预测,造成国有企业在项目投资方面存在短视化,战略眼光严重不足,导致投融资风险上升[4];最后,当企业项目开始投入建设之后,对项目监督过程中,并未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控制度,导致风险管控工作人员在开展风险监管工作时缺乏依据,从而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有效开展风险评价工作。
国有企业在开展运营时,其融资的主要途径是从银行中获取贷款,主要是因银行贷款与其他融资途径相比,所产生的融资成本比较低,并且银行比较愿意向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因此,通过此途径获取资金的概率相对较高,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灵活性,是银行贷款成为国有企业融资的首选途径。但是银行机构同时也对国有企业设置了一系列贷款指标,例如,财务指标、专款专用指标等等。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银行往往还会设置一定的信用指标,且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银行也会采用一定的金融监管措施加强银企之间的联系,从而便于控制国有企业能够定期还款。为了使国有企业能够实现科学、全面的发展,必须加强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调整,使资本结构不断优化,还要对融资渠道进行全面拓展,使融资成本全面降低。因当前国有企业融资对银行贷款存有较大的依赖性,造成银行贷款已经成为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主流融资模式。即便有些国有企业采取证券化融资,但产生的融资效果比较微弱,国有企业所选融资模式若存在单一化问题,将会产生融资风险[5]。
此外,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并未开展融资成本内外部影响因素分析,也未构建融资风险预警相关指标和预案,缺乏对融资风险的影响、成因以及类型进行全面掌握。主要是因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理者缺乏风险管控意识,风险管控工作往往流于形式。
投融资风险管控体系建设是实现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将该体系完善构建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控能力和效果。但是从当前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控的实际情况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并未构建完善的投融资风险管控体系。
首先,部分国有企业在开展投融资风险管控工作时,并且开展全面的调研准备,导致项目投资与市场实情未能充分结合,导致投融资风险管控体系的构建过于盲目,从而造成该体系并未与企业投融资紧密结合,无法发挥投融资风险管控的真正作用,从而容易出现投融资风险;其次,很多国有企业没有针对投融资风险管控设立专门部门,没有专人对此项工作负责,导致国有企业开展投融资风险管控时,容易出现秩序混乱的情况,使具体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最后,因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较为成熟,并且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在各行业之中应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投融资风险管控势必成为趋势,但是个别国有企业为了能够降低风险管控成本,仍采取人工的方式开展风险预测、评估和防控工作,导致这种管控方式无法将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辨别,并造成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防控能力降低。
从上述风险管理问题内容中可知,当前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控工作态势比较严峻,在风险管理方面问题百出,导致国有企业开展项目投融资时面临较大的阻碍,因此,本文针对上述风险管理问题制定如下应对策略。
为了将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控的质效得到提升,在企业运营时,应该着眼于国有企业战略规划层面,从该层面出发构建完善的投融资风险评价体系,使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投融资时,能够具备战略规划的意识,以长远眼光看待问题,对投融资风险进行准确认识,还要在国有企业内部构建优质的风险评估文化,使投融资风险评价体系逐步走向完善,并使投融资风险评价具备科学性。
首先,企业必须要将投融资风险研究和分析的时间适度延长,一般可以在之前研究分析时间的基础上延长3~5年,同时将这一周期当作企业长短期投资目标的规划期;其次,国有企业运营过程中,既要建立优质的企业文化,又要构建专业、高素质、高水平的团队组织,需要积极进行人才招聘,也要对企业内部员工开展专业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使风险防控人员的风险防控能力和专业知识技术得到全面提升,从投融资风险管控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最后,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融资活动之前,还需加强市场调研,对细分市场进行分析,通过政府披露、天眼查等平台对合作方所具备的信用资质进行调查。与时代发展的整体趋势相结合,对与时代发展趋势相吻合的产业进行投资,避免对社会淘汰的产业进行投资,从而避免投资的盲目性。此外,对于国有企业开展的一些重大项目,还可对专业的风险评估机构发出邀请,深度分析投资项目可能存在的投融资风险,保证投融资风险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国有企业在开展运营过程中,为了使投融资管理得到强化,必须与企业实况相结合,构建科学、完善的投融资决策体系,从而使融资风险得以有效规避,具体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需要对投融资风险进行防控,加强防控意识,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业务特点相结合,对企业内外部融资风险予以全方位分析,使投融资风险决策体系得以构建,并在此条件下,拓展融资渠道,对债券市场进行逐步拓展,实施债券融资和互联网金融融资,从而将融资渠道拓展,使企业融资效率得以提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减轻对信贷融资的依赖度。
其次,需要将企业融资评析程序予以完善,使企业投融资风险得到有效规避,加强企业内部融资风险预警,并构建政策、金融、税收等预警指标,如果国有企业在此方面在风险预警能力方面存在局限,则可与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对融资结构科学规划,并对投融资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法开展融资评估。
最后,应该重视内源性融资的发展,使企业将自身存量资产盘活,从而将融资风险降低。例如,国有企业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结算中心,全面掌握子公司或是下属单位对项目投融资的实际需求,将融资成本降低,使国有企业整体对融资风险进行合理规避。
投融资风险管控体系若要完善必须构建长效机制,这关系到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控的效果。因此,需要完善投融资风险管控体系,具体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国有企业在构建投融资风险管控体系前,必须做好调研工作,确保国有企业各项目投资能够符合市场环境,使相应的投融资风险管控工作也能与市场环境之间相互契合,使国有企业投融资更加安全可靠;第二,必须加大投融资风险管控力度,设立专门开展投融资风险管控的独立部门,实施专人专事,保证投融资风险管控的合理性;第三,应加强数字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搜集投融资相关数据信息,并通过该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建立投融资风险数据库,为投融资风险预警模型的搭建予以数据支持,从而实现国有企业投融资风险管控的数字信息化。
综合上述,国有企业开展投融资风险管控过程中,应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投融资风险防控能力,使国有企业资产得到增值和保值,提升国有企业项目投资的稳定性,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同时,国有企业投融资管控人员还应该深刻认清投融资风险发生的主客观因素,加强对投融资风险的认识,针对国有企业当前存在的投融资风险管理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对策,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