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音乐教学支点式课堂

2023-09-13 19:27巫晨璐
江苏教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牧童铺垫律动

巫晨璐

支点是个物理学名词,在小学音乐支点式课堂中,支点是指支撑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在教师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的引导中,学生围绕学习的关键点,找到学习方法和策略。下文,笔者主要从学和教两个维度谈谈小学音乐支点式课堂的打造。

1.支点式课堂的学习过程

在小学音乐支点式课堂中,学生的音乐学习可分为铺垫性学习、针对性学习和拓展性学习三类。

铺垫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以情境为学习支点,铺垫性学习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如在苏少版《音乐》三上《牧童之歌》一课的铺垫性学习中,教师通过体态律动,创设在草原上骑马挥别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教师的挥鞭动作唤醒了学生的记忆,创设的声效“嘚儿,驾”,增加了律动的趣味性,也为后续的歌曲演唱做了铺垫。

针对性学习以核心问题和核心体验为学习支点,主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进而实现完整的音乐学习。仍以《牧童之歌》一课的教学为例,在针对性学习环节中,教师以问题“小牧童在歌曲中唱了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唱这些?”作为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对歌词、节奏、旋律、情感等音乐要素进行探究。教师围绕核心问题创设以下学习体验的内容:(1)对比聆听,感知附点八分音符在歌曲中的作用,丰富审美体验;(2)歌词理解,了解歌曲描述的内容,激发艺术表现;(3)律动演唱,感受小牧童挥鞭时的心情,鼓励创意实践;(3)情感升华,回顾学习内容,加深文化理解。

拓展性学习是音乐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升其文化理解能力。在《牧童之歌》一课的拓展性学习中,教师给学生聆听了捷克斯洛伐克民歌《牧童》,让学生感受不同国家的牧童在歌唱自己家乡时的情感是相同的,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支点式课堂的教学策略

以真实情境为支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在音乐学习中,戏剧类音乐往往不受学生喜爱,为了拉近学生与戏剧的距离,教师可以以情境为支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如教学苏少版《音乐》二下《灯官报灯名》时,教师创设情境:教师化身为京剧文化传播使者,需要在班级中寻找京剧文化传播小使者,并定制了小使者胸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京剧学习。学生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后,获得小使者胸章,这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实现了京剧学习的自主发力。

以具身体验为支点,实现学生自主体验。在音乐学习中,学生感受音乐,获得审美体验都需要依靠身体,需要多感官的参与。如在教学苏少版《音乐》三下《恰利利恰利》时,教师以“X X XX X”作为贯穿始终的节奏型,该律动形式简单,又便于随时展示,能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具身体验。课前,教师通过“走 走 手手 手”律动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课中,教师以“脚脚 手手 手”为歌词,引导学生学习声势律动的伴奏,激发学生即兴伴奏的潜能;课后,教师继续用这个节奏型,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学生在三次律动活动中具身体验,不断感受基本节奏型,在愉悦的氛围中实现了自主体验。

以已有经验为支点,实现学生自主创造。教学需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在小学音乐支点式课堂中,教师可将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其进行自主创造的支点,以问题帮助学生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在苏少版《音乐》三上《木瓜恰恰恰》一课的拓展活动中,教师创设帮助瓜农卖木瓜的情境,请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回忆自己所看到、听到的叫卖声,为卖木瓜创编适合的衬词。有了生活经验这一支点,学生创作起来就不会太难,他们创编出一首首不同版本的《卖木瓜》歌曲。

以联系为支点,实现跨学科融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音乐课程内容涵盖欣赏、表现、创造、联系四类艺术实践。联系意味着音乐要和各个领域知识有机融合,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因此,教师应建立联系支点,将音乐与生活联系、与姊妹艺术联系、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教学苏教版《音乐》二下《两只懒乌鸦》时,课后的延伸内容是“和同学合作,在音乐声中,演一演这个故事”。教师以音乐剧表演活动为联系支点,将音乐与舞蹈、话剧、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相融合。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发挥各自优势,从制作道具到绘制头饰,从舞蹈编排到旁白设计,发展了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牧童铺垫律动
牧童学画
我的年度汉字
——宅
出 气
“律动世界”展览全接触
牧童
“三个经济”律动
下雪了
寂寞的牧童
摇摆的玉石 律动的心
生命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