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告
【摘要】 目的 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 将86例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应用厄贝沙坦治疗)、B组(43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B组SBP、DBP、TC、LDL-C、LVESd、LVEDd、尿m-Alb、尿α1-MG、SCr水平较A组低,HDL-C、LVEF、eGFR水平较A组高(P<0.05);B组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33%,较A组的13.95%低(P<0.05)。结论 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在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可调节血压、血脂水平,改善心肾功能,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 高血压; 腹部肥胖; 苯磺酸氨氯地平; 血压控制; 终点事件
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7-0075-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7.025
高血压为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发病与精神紧张、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受其血管收缩影响,易出现多靶器官损伤,增加心脏、肾脏、脑组织等器官功能障礙发生风险[1]。伴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其主要特征为腹部内脂肪层较厚,更易引发多种代谢障碍性疾病,加重心、肾功能损伤,增加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等不良终点事件发生风险,因此需积极治疗[2]。厄贝沙坦为高血压患者基础治疗药物,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收缩,以减少循环阻力,改善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但对于合并腹部肥胖患者而言,单纯实施厄贝沙坦治疗效果有限。苯磺酸氨氯地平为长效钙离子通道抑制剂,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时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在高血压状态下患者心功能损伤。本次研究选取86例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探讨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东海县人民医院2021年1—12月期间86例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43例)、B组(43例)。A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1.26±4.21)岁;体质量指数(BMI)24~34 kg/m2,平均(28.97±1.64)kg/m2;腰围95~114 cm,平均(102.32±8.70)cm;病程1~15年,平均(5.62±1.02)年。B组男28例、女15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61.79±5.33)岁;BMI 25~36 kg/m2,平均(29.01±1.58)kg/m2;腰围98~120 cm,平均(103.58±7.14)cm;病程1~19年,平均(5.68±1.13)年。2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3];(2)伴腹部肥胖症状;(3)无精神性疾病,具备良好的用药依从性;(4)年龄≥50岁。排除标准:(1)难治性高血压;(2)近期心脑血管疾病史(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等);(3)严重肾脏功能障碍;(4)合并恶性肿瘤;(5)存在药物治疗禁忌证。
1.3 方法 A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给予厄贝沙坦片(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513)口服,150 mg/次,1次/d,晨起顿服。B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在A组治疗基础上,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生产厂家: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90)口服治疗,5 mg/次,1次/d,晨起顿服。2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
1.4 观察指标 (1)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治疗前后测量患者08:00~09:30期间血压水平,以右臂首次测量结果为准。(2)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3)血糖: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lns)。(4)左室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5)肾功能指标:尿微量蛋白(尿m-Alb)、尿α1-微球蛋白(尿α1-MG)、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收集患者治疗前后晨尿,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m-Alb、尿α1-MG水平;以酶联免疫法检测SCr水平,并计算eGFR水平。(6)比较2组治疗期间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肾脏功能障碍、脑卒中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水平 治疗前,2组SBP、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BP、DBP水平均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脂水平 治疗前,2组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TC、LDL-C水平较A组低,HDL-C水平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血糖水平 治疗前后,2组FPG、Fln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左室功能指标 治疗前,2组LVESd、LVEDd、LVE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LVESd、LVEDd水平均较A组低,LVEF水平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肾功能指标 治疗前,2组尿m-Alb、尿α1-MG、SCr、eG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尿m-Alb、尿α1-MG、SCr水平较A组低,eGFR水平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2.6 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 B组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为2.33%,较A组的13.9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3 讨论
腹型肥胖性高血压主要临床特征为腰围增加、腹壁及内脏脂肪增加,腹腔内脏器容积减少,会影响各器官组织血流灌注,造成多器官功能损伤,加重代谢障碍程度,增加患者血脂异常、血糖异常等情况,需积极治疗[4-5]。厄贝沙坦为高血压基础治疗药物,通过刺激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AT1)受体封闭,并刺激未封闭的AT2受体,拮抗AT1受体作用,达到抑制血管收缩、拓宽动脉内径的效果,以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改善其各器官组织循环状态,减轻组织缺血、缺氧相关功能障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代谢障碍症状,降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症状。但腹型肥胖患者脏器周围脂肪层及腹壁脂肪层较厚,常规降压治疗效果相对局限。
苯磺酸氨氯地平可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进入心肌细胞及平滑肌细胞,以保持外周动脉扩张状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压效果平稳;且通过扩张外周小动脉,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细胞缺血损伤,改善心室功能,对进一步强化患者各脏器血流灌注能力具重要意义[6]。本研究显示,治疗后,B组血压水平均较A组低,且血脂水平改善更显著(P<0.05)。考虑原因:单纯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通过抑制动脉收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血压水平,降低脂代谢异常程度,在此基础上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可通过扩张外周动脉进一步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减轻其腹腔内各器官组织缺血性损伤;在对肾脏功能影响中,肾脏血流灌注损伤减弱,可避免引发肾性高血压,因此可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在对血脂水平影响中,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可减轻肝脏细胞缺血性损伤,提升肝脏组织对脂肪利用、储存、转化作用,因此可改善患者血脂水平[7]。本研究中,治疗前后2组血糖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研究时间较短、患者数量较少有关。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B组LVESd、LVEDd水平均较A组低,LVEF水平较A组高(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考虑原因:腹腔内脂肪堆积,会增加胸腔挤压程度,造成心脏机械性损伤;腹型肥胖患者多伴血脂异常情况,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出现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周循环障碍等情况,且在高血压状态下,会进一步影响患者心功能损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可通过降低外周循环阻力、抑制动脉血管收缩,以保证心肌细胞血流灌注能力,可降低心肌耗氧量,进而可减少患者心功能损伤;腹腔内各脏器功能改善,可减少脂代谢异常情况,降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程度,使动脉内径维持理想状态,以强化患者心肌细胞血流灌注质量,进而可持续性促进心功能修复,达到改善患者心室功能的效果[8]。
本研究显示,治疗后,B组尿m-Alb、尿α1-MG、SCr水平较A组低,eGFR水平较A组高(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合可改善患者肾功能。考虑原因:腹腔脏器脂肪含量增加,会加重其各器官负荷,其中肾脏功能损伤为腹型肥胖性高血压患者常见损伤类型,出现eGFR水平下降,并出现水肿、乏力等症状。两种药物联合,可提升动脉内径控制质量,维持肾脏组织血流灌注能力,减轻肾功能损伤;同时,随着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可减轻肾脏负荷,促进肾脏组织功能修复,进而提升SCr清除质量,降低血清中SCr水平,并提升蛋白重吸收作用,降低尿蛋白含量;而随着患者肾脏功能损伤程度下降,可避免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对持续性降低血压水平、提升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义[9]。
本研究显示,B组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0.05)。考虑原因:两种药物联合可提升患者血压控制质量,减少各器官组织灌注障碍性损伤,降低血管痉挛、心肌细胞缺氧损伤引发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而患者肾脏血流灌注能力改善,可减轻肾功能损伤,达到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的效果[10]。
综上所述,腹型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在厄贝沙坦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可调节血压、血脂水平,并改善心脏、肾脏功能,降低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邹静,郑梅生.补脾法辅助治疗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20,42(4):496-498.
[2] 阴大伟,鲁晓春,惠海鹏,等.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老年男性腹型肥胖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23(7):704-707.
[3] 中华医学会.高血压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8):723-731.
[4] 杨飞,肖纯.高血压肥胖者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2):138-141.
[5] 黄鹤龄,沈逸华,蔡晓琪,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并腹型肥胖患者胫前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相关因素[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0,28(5):445-449.
[6] 吴洋洋,雷普超,李玲玲,等.正常体质量指数的中老年人腹型肥胖与糖尿病关联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2(2):340-344.
[7] 卢鑫,赵贵锋.小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9):69-72.
[8] 尹朝云.貝尼地平对比苯磺酸氨氯地平对清晨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17):2303-2306.
[9] 童海涛,谷学兰,王焕兵.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舒缩因子,外周血EPC数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0,42(6):903-906.
[10] 王硕,李明,卢艳,等.补肾益精填髓方结合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1,43(9):847-851.
(收稿日期:2023-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