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研究

2023-09-12 19:37黄娟王晓丹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7期
关键词:自由体位临床效果

黄娟 王晓丹

【摘要】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胎方位异常引起的头位难产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单一组实施手转胎头方位法,联合组实施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法,比较2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    联合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3.33%,高于单一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单一组,且产后出血量少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位难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的效果良好,可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状况,并可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头位难产; 自由体位; 手转胎头;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7-0060-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7.020

头位难产是指因胎头所朝位置或胎头俯屈不良造成的分娩困难,主要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胎头先露、胎头位置出现异常,无法顺利娩出胎儿,是临床产科较为常见的难产情况[1]。头位难产在妊娠期间多无特殊表现,多数产妇在分娩时可出现宫颈口扩张缓慢、产程停滞、宫颈水肿、排尿困难等现象,导致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疲劳等症状,极易造成产妇出血及新生儿缺氧,严重危害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以往对于头位难产产妇,临床一般采取产绳、产钳等物品辅助阴道助产,或转为剖宫产来确保分娩安全,但对产妇和新生儿均会造成一定的损伤[2]。手转胎头是临床上一项较为重要的助产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胎儿头位异常现象,从而帮助产妇顺利进行分娩[3]。自由体位指的是在分娩时利用胎儿自身的重力以及产力来帮助胎体进行旋转,从而减少产道阻力,是目前临床用于解决头位难产的有效措施[4]。本研究主要探讨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胎方位异常引起的头位难产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单一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5.36±3.78)岁;孕周37~40周,平均(38.03±1.02)周;胎头位置:枕后位16例,枕横位14例。联合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6.10±3.16)岁;孕周37~40周,平均(38.82±1.05))周;胎头位置:枕后位17例,枕横位13例。2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单胎妊娠,且产检正常;(2)足月妊娠;(3)骨盆测量显示正常;(4)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项目已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排除标准:(1)胎膜破,胎先露高浮者;(2)存在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3)合并其他并发症及禁忌证;(4)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单一组实施手转胎头方位法,具体如下:指导产妇取截石位,随后对外阴和阴道进行消毒,观察宫口扩张情况,并分析产妇宫缩频率和胎儿情况,确定胎头位置。指导产妇放松,并在宫缩间歇期,将右手示指与中指缓慢伸入产妇阴道中,并紧贴胎儿头部,确定胎儿囟门位置,固定胎位;再将另一只手放置于胎儿背部位置即产妇腹部,宫缩时缓慢转动胎头。针对左侧枕横位或枕后位,指导产妇进行右侧卧位,左脚踩在脚蹬处,右腿伸直,缓慢向上推胎头,随后逆时针缓慢旋转45°~90°;针对右侧枕横位或枕后位,指导产妇进行左侧卧位,右脚踩在脚蹬处,左腿伸直,缓慢向上推胎头,随后逆时针缓慢旋转45°~90°,旋转应在宫缩期间进行,旋转成功后,等待1~2次宫缩,胎头明显下降衔接好后可抽出手。如果产妇产力不足,可遵医嘱给予催产素,如果旋转手法进行3次仍不成功,则需要转为剖宫产。期间要指导产妇宫缩时用力,同时可让助手帮助轻推其腹部,帮助胎头旋转。

联合组实施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法,具体如下:分娩时,产妇可选择舒适体位,如卧位时可选择左侧、右侧卧位或左右侧卧位以及半卧位;坐位可选择坐在床上或分娩球上,同时两腿分开,可进行上下颠动及左右摆动;蹲位时可选择双手扶住床沿,两脚张开蹲在地上;直立可选择站于床尾,双手扶住床沿进行站立,可适当左右摆动臀部;行走可借助助产车,行走时保持前倾位;趴位可借助分娩球,指导产妇抱分娩球趴在床上。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可让产妇自行选择体位,医护人员帮助完成,每个体位保持20~30 min,可互相转换。宫缩期间联合手转胎头方位法,方法同单一组,确定胎头有旋转余地后,再替换为自由体位,期间鼓励产妇多活动、放松心情,如胎儿无法进入产道,则立即转为剖宫产。

1.4    观察指标

1.4.1    分娩方式    统计2组产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例数,自然分娩率=(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分娩)/总例数×100%。

1.4.2    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    记录2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量。

1.4.3    新生儿情况    在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时,采用新生儿阿氏评分量表(Apgar)[5]评定新生儿窒息情况;在新生儿出生后1 min,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6]评估新生儿神经行为。Apgar主要对新生儿皮肤颜色、心率、刺激反应、肌张力及呼吸进行评分,每个项目2分,总分10分,≤7分提示发生窒息,分数越高提示新生儿状态越好。NBNA包含新生儿行为、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一般反应和原始反射五个方面,共20项,分数>35分即为正常,分数越高提示神经功能越好。

1.4.4    记录2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情况    产妇并发症包括产道损伤、产后尿潴留和宫颈裂伤;新生儿并发症包括新生儿宫内窘迫、头皮损伤和窒息。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    联合组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3.33%,高于单一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量对比    联合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单一组,且产后出血量少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新生儿情况对比    联合组1 min Apgar、5 min Apgar评分和NBNA评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联合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头位难产是指在分娩过程中胎头先露出,但因为胎儿、产道或产力异常所导致的难产,是异常分娩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诊断的难产。头位难产可造成产妇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产后出血、感染以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因此临床对于头位难产产妇要及时给予干预措施。传统分娩体位为平卧位,该体位极易压迫子宫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缺氧。自由体位是利用胎儿自身的重力及产力,帮助胎体旋转,从而减少生产阻力,促进自然分娩,逐渐运用于头位难产的干预中[7]。有研究表明,徒手旋转胎头调整胎头位置,可辅助产妇进行自然分娩,该方法操作简便,较为安全,可有效调整头位难产产妇胎儿的方位,帮助胎儿娩出,是临床常见的干预方法之一[8]。

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单一组(P<0.05),说明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分析其原因为,单纯的手转胎头复位法虽然可通过指检深入分析胎头的位置,从而辅助胎头进行缓慢而有效的调整,但对于协助胎头下降无直接作用;由于手转胎头的实施必须在胎头已经进入中骨盆后,达到坐骨棘以下方可进行,因此对于胎头入盆困难及衔接不良的情况无法进行改善。此时配合站立、侧卧、坐位、蹲位等自由体位,可有效增加胎头对宫颈的压迫,从而加强宫缩,加速宫口扩张和胎先露下降,两者联合可有效助产,从而提高自然分娩率[9]。

本研究发现,联合组产程时间短于单一组,且产后出血量少于单一组(P<0.05),说明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可有效缩短头位难产产妇的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与既往研究相似[10]。原因为手转胎头可对胎方位进行有效评估,在宫缩期间运用手法旋转胎头,将胎儿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旋转为枕前位,使矢状缝与盆骨出口前后径统一,使胎头在最小径线下通过骨盆。同时,在宫缩期间配合体位改变,利用重力使胎儿往产道方向移动,使胎儿重力方向与产道方向一致,从而增加产力,促进分娩,有效缩短产程;此外,二者联合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妇难产情况,且对产道损伤较少,从而降低产后出血量。本研究还发现,联合组1 min Apgar、5 min Apgar评分和NBNA评分均高于单一组(P<0.05),说明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有助于改善新生儿出生时的身体状况,降低窒息风险[11]。由于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包括宫缩乏力、骨盆狭窄、胎头俯屈异常等,胎头如果长时间受到骨盆的压力,可导致胎儿发生宫内窘迫和窒息。自由体位中,利用卧位、蹲位等体位,辅助分娩球进行上下移动和左右摇摆,使嵌顿于骨盆中的胎头松懈,并可借助外力作用,使胎头旋转下降,此时配合宫缩的不同时间段实施徒手矫正,使胎儿回归至枕前位,促进顺利分娩,降低新生儿宫内窘迫和窒息现象。本研究中,联合组产妇并发症少于单一组(P<0.05),说明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可有效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原因为手转胎头可纠正胎头位置,而自由体位是在不同产程时,根据宫口的张开情况进行体位调整,且在宫缩期间体位可随着手转胎头的实施过程做相应的调整,在重力作用下促进胎背旋转,可减轻胎头的旋转阻力,加速胎头复位,以顺利实施阴道分娩,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确保母婴安全。

综上所述,头位难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的效果良好,可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状况,并可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呼亚清.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对头位难产孕妇经阴道分娩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4):2406-2408.

[2]    李妮,李海峡,王咏梅.体位管理联合徒手矫正在头位難产孕妇分娩方式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0,44(10):1578-1579.

[3]    丁金玉,李敏,丁武华,等.产钳和胎吸术助产对头位难产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20,49(16):2694-2697.

[4]    徐朝霞,岳红,王明喜,等.自由体位分娩在头位难产待产妇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4):1627-1629.

[5]    胡敏,盛伟松.Apgar评分及脐带血pH值对足月新生儿窒息的预测价值及其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J].临床误诊误治,2021,34(1):67-70.

[6]    黄蕾,焦晓燕,李佳樾,等.扭动运动阶段全身运动评估与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结果的相关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28(3):252-255.

[7]    曹晓丹,陶洁静,林央央,等.自由体位分娩纠正胎方位异常的应用效果[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30(9):1152-1156.

[8]    孙宁,徐爱群.产程中母体体位对于纠正持续性枕后位的研究[J/CD].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20,16(3):266-271.

[9]    刘卫平,唐爱华.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治疗头位难产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7):811-813.

[10]    张华,张婵,桂紫娇,等.阴道自然分娩中自由体位对第二产程的临床意义[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3):245-248.

[11]    李日芳,刘彬,宋英,等.难产产妇处理中手旋转胎头术的应用效果及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0,29(7):80-82.

(收稿日期:2023-03-10)

猜你喜欢
自由体位临床效果
孕中期终止妊娠患者自由体位排胎的效果观察
产程中实施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研究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自由体位纠正胎位异常的临床效果
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助产对初产妇产痛、分娩控制感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