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诚
关键词:风险管理;供应链企业;大宗商品;新冠肺炎疫情
中图分类号:F25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934(2023)02-0034-07
大宗商品是指在流通领域內具有较强的商品属性,主要为满足在工业及农业领域内大量生产、消费需求的实物商品,具有供需基数大、标准化程度高、容易存储及运输、价格波动相对剧烈和一般情况下市场流动性佳等5个明显特征。同时,大宗商品在自身特点的作用下产生明显的金融属性,市场可以出现锚定大宗商品的金融衍生品(如商品期货),甚至是金融衍生品的衍生品(如商品期权)。在商品属性与金融属性的共同作用下,大宗商品交易可衍生出复杂且多变的业务模式。
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以自营或代理的形式参与货物的买卖、承担货物价格波动风险并为上下游交易对手提供一定的资金与账期(部分风险可在合同条款内转嫁给交易对手)。企业在利用自有资金采购货物并存放一定时间后销售给下游客户的交易循环中,依据自身的特有优势进行获利。如通过搜集信息、数据开展分析研判后择时择机购入低价或价格即将上涨的商品形成研发优势,通过搭建自身采销渠道来获取批量贸易折扣形成价格优势,通过优质、稳定的经营获取低成本融资形成资金优势,通过对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利用形成专业与避险优势等。
由于大宗商品具有自身的特性和业务交易模式,经营企业有明显的“两大低多长高” 特点,即营业额大、资金占用规模大,净利率低,信用交易多,履约期限长,人员专业性要求高。
根据财政部出台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700号》中对风险的定义,笔者认为企业风险主要体现在经营中因内外部发生的变化对企业的战略与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不确定性。表现在:收益的不确定性和成本的不确定性,可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减少或损失。
供应链企业一般是轻资产运营,通常使用融资杠杆放大经营规模与利润,但同时也使经营风险增大。企业一旦产生大量或大额风险事件,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经营的现金流,从而进入“现金流压力增大→业绩增长速度下降→公司估值下跌→企业融资能力下降→现金流压力增大”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经营损失。
因此,没有优秀的风险管理,企业的高效、高速、高质量发展便无从谈起。企业应对风险保持良好的识别、评估、监测、计量等能力,并针对其特点施以控制、缓释、转移或规避。企业风险应控制在可承受范围,追求利润最大化,实现双向良性互动与反哺。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人员交流不畅,贸易运输受阻,金融市场动荡,关税壁垒增加,大国博弈持续,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的经营风险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经过归类识别、细分,企业的主要风险有以下四点:
市场风险在于企业持有商品(或金融衍生品)的价格/基差、汇率、利率等在市场价格产生不利变动时带来的风险。因疫情产生的生产停滞、物流中断打破原有的供需结构,市场高度紧张与动荡进一步推高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从而使市场风险升高。高波动率的商品价格将对企业的购销行为产生更大的不确定性,当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时,上游交易对手存在着为求获得更大利润而拒绝执行原价格低于现市场价合同的可能;当商品价格大幅下降时,下游交易对手则存在着为求避免损失而拒绝执行原价格高于现市场价合同的可能。
信用风险体现于交易对手在主观或客观上对企业丧失履约意愿或履约能力而带来的风险,表现为企业产生信用敞口的交易中(包括但不限于对交易对手的预付款和赊销交易、未定价货物因价格波动而产生应收款项的交易、应向交易对手收取抵押品、保证金等情况的交易)交易对手无法足额、如期完成履约。虽然在市场没有额外波动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存在交易对手因资金枯竭、经营不利等情况导致企业发生信用风险。但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正常经营受限,可能导致企业收入和现金流中断,但仍需承担融资成本、设备折旧、员工工资等固定支出,使现金流压力加大。同时,商品价格波动增大、金融市场无法预期,交易对手的经营可能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企业面临信用风险陡然增加。
增加的信用风险将加重企业的经营成本,并主要体现在:
①应收坏账增加,加大企业现金流压力,侵蚀企业经营利润;
②管理成本增加,耗费管理层时间、精力,可能的诉讼产生大量额外费用(如律师费、差旅费、证据固定费用等);
③机会成本增加,员工进行的催讨工作将大量占用原先投入正常工作的人力、物力、精力,降低资金与存货周转效率。
操作风险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操作过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而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该风险可能由内外部欺诈(如各类实物、电子档案的盗窃及未授权访问)、系统及网络风险、法律风险、不当的内部流程设置、办公场所风险等因素引起。疫情暴发以来,员工居家办公由于不受隔离政策影响、通信网络沟通联系、具有远距离不接触的特点与优势,迅速成为众多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方法和重要手段。但笔者认为,相对以前正常工作时产生操作风险的概率徒然增高,主要原因如下。
(1)远程办公自动化系统(OA)、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在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系统及网络建设投入不足,缺乏管理、更新与加固等问题,甚至容易发生内外部欺诈、擅自操作等风险。
(2)极易产生风控机制受阻,上下级监督效能减弱,操作流程中设置的各节点问题集中或者不同节点间的对接失误容易显现,造成运营操作风险。
(3)容易使工作时间与家庭生活产生冲突与重叠,影响工作效率与操作专注度;此外,居家办公环境更容易诱发对工作的懈怠感,员工更容易缺失责任心和服务意识,丧失快速、有效的企业执行力。
(4)在线办公难以与同事或交易对手进行面对面交流,容易造成沟通上误解误判,工作上比较容易产生消极、厌烦及其他有害情绪,衍生出各種法律风险。
(5)由于各地防控政策不同,人员跨地区流动需要反复的返岗检测或居家隔离,严重影响人员深入交易对手企业开展周密的尽职调查与实地核验。
(6)因疫情防控可能导致办公场所需紧急封闭,加大员工蹲守办公场所的工作、生活时间,致使增加办公场所的火灾隐患、交叉感染、监测隔离等风险。
流动性风险分为市场流动性风险和企业流动性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因市场交易量不足或缺少交易意向对手,导致企业未能在希望的时间节点完成相应买卖操作的风险。该风险可通过市场询价获得的买卖价差衡量,当价差偏离企业所监测的合理运行区间,即可判定市场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企业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无法及时获得足额资金或无法以合理价格及时筹措资金以应对到期债务或其他应付款项的风险。该风险可通过企业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进行测量。
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实施不同程度的防疫政策,人员流动趋于停滞,消费需求大幅减少,现货市场交易量降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率陡然上升,主要表现形式为价格较大幅度的下跌。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流动性风险,一方面是企业为确保自身现金流的稳定而大量销售库存货物,导致市场供给增加,货物变现能力下降,导致价格下跌;另一方面,企业授信业务多、账期长,市场价格下跌风险传递回企业,使资产价值下降,变现能力降低,陷入“商品价格下跌→触及止损(或保证金追加条款)→企业抛售(或置换)持有的大宗商品→市场供给大于需求→进一步触发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市场价格随即产生剧烈的单向波动。
1关注市场价格及企业加工利润
大宗商品贸易价格一般比较透明,当前疫情下可通过众多的市场网站、公众号获取实时品种交易价格进行参考,如有色金属有上海有色网(SMM),聚酯化工有化纤信息网(CCF),黑色金属有我的钢铁网(Mysteel),也可通过大宗商品对应期货的加权连续合约跟踪价格趋势。
企业可通过线上访问同行了解、采购第三方的行业数据、建立模型测算或其他方式获取行业加工利润情况,并长期跟踪分析。行业加工利润若长期为负,市场开工率持续向下,将先对中小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或有倒闭风险。加工利润风险还可能沿着供应链和担保链进行传递,对链条上的所有企业产生负向影响,甚至波及整个产业,引发系统性危机。图1展示了近一年A行业利润跟踪走势。
图1 A行业利润跟踪走势
2善用金融工具,加强库存管控
对于未锁定销售的库存业务应作为重点,既存在贬值风险,又存在灭失风险。因此,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目前应提升自身对市场行情基本面的研判能力,结合国家经济宏观形势预测,确定详细的经营策略和突发预案,及时调整,避免建立非必要的商品库存。同时,对于必要的商品库存应制定明确的库存监管计划和盘点计划,并尽量加快库存周转速度,避免出现盗窃、损毁、变质或货物灭失等风险。针对贬值风险可利用金融工具进行保值,将高波动的货物价格风险转换为低波动的期现价差风险。当价格发生大幅偏离时,企业应及时根据预案采取相应的措施,严格执行各项买卖交易纪律,尽量减小市场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1加强信用管控
大宗商品贸易过程中产生巨大损失的案例,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信用交易管理不善所致。因此,疫情期间企业在业务实际操作中应使用多重手段严格控制信用风险,如对客户的资信管理(包括尽职调查、客户资信情况监控与跟踪)、授信管理(包括信用担保物管理)、保险投保转嫁信用风险及账款实时管理等。对存在交易违约行为或违约可能性高的交易对手应谨慎授信,以降低信用敞口的暴露。对于信用记录较差的交易对手,应要求客户在信用交易前由其他资信情况较好的企业或个人提供相应的履约担保。同时,可以考虑使用保险公司推出的预付款/赊销信用险转嫁企业风险,提高经营质量。
2严审客户准入
疫情下企业可建立科学详细的白名单,严格审查交易对手的准入资质。如在信用交易前,委托专业资信调查机构调取交易对手的资信报告,开展实地尽职调查。对交易规模大、信用风险高的交易对手应提高尽职调查走访频次,如由每年一次增加至数次。
尽职调查是评估交易对手资信实力的重要方式,调查中应对客户的经营情况和实际控制人深入了解与掌握,避免只看企业表面现象。具体调查内容可分为:
①业务方向:如客户基础信息、股东背景、实控人和公司高管的发家史/履历、经营历史、行业口碑、负面新闻报道、与他人的关联关系等;
②财务方向:财务报表、银行征信报告、银行流水、增值税完税清单、民间借贷/对外担保情况清单等;
③法律方向:主体资格合法性及有效性、诉讼记录及其造成的责任和损失大小、治理结构及章程、评估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的价值等。
3强化动态监控
当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强化客户与行业的动态监控,实时了解客户与行业的经营情况。客户经营情况可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进行跟踪,如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全国法院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网、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海关企业进出口信用信息公示平台等。目前市面上也有大量信息技术企业将各类公开信息进行数据整合,对交易对手企业的信息变化进行跟踪,可根据定制化要求定向渠道实时推送风险信息,如天眼查、风险雷达(RiskRaider)等。
1建立风险文化,规范操作流程,完善应急机制
疫情影响下,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仍然是人,优秀的企业文化可约束业务人员在工作中谨守规章制度并铭记风险防范准则。当前,企业更应加强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与时俱进,共克时艰,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与疫情挑战。企业应根据各级岗位的职责、功能及特点,制定清晰的操作方法及流程,对风险管理责任明确划分,有章可循,权责分明。从操作层面来讲,目前企业必须建立风险防线如下。
(1)第一防线:业务防线。业务部门作为企业经营行为的执行者,应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和控制风险,制定并执行部门内控体系,规范操作准则和交易行为。科学合理的部门内控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错误和不规范行为,降低风险隐患,确保运营状况真实、可靠,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是公司经营业绩及成果的基础与保证。
(2)第二防线:公司风控防线。公司应在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内设主管风险控制的职能部门。风险管理委员会根据董事会制定的风险偏好,贯彻和落实全面风险管理,根据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与风险管理运行机制。风险控制职能部门应对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细化操作规程并加以贯彻落实,在授权下全面开展各项业务风险的监控、管理与汇报工作。
(3)第三防线:内部审计防线。公司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和专门负责内部审计的职能部门,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对财务数据、合规经营等方面开展全面管理与评估。
公司“三道防线”各司其职,当前应量化风险承受能力,明确风险底线,警示风险红线,严禁触碰风险“高压线”。特殊时期应亮明风险“指挥棒”,将风险管控水平列进年度考核指标,作为绩效评定与职务晋升的依据,奖罚分明,对隐瞒问题、忽视风险造成损失的员工给予警告、惩罚、通报批评甚至辞退开除。
疫情影响下公司应及时完善、校正应急处置机制及流程,定期开展压力测试,确保运行快速高效。
2防控网络风险
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TO)官网上发布警告信息,有关新冠病毒的诈骗电子邮件大量发生。同时,国内外多家网络安全公司重点提醒,疫情相关的网络钓鱼、恶意软件和其他针对企业邮箱、网站、系统的各类黑客攻击日益增多。在日常工作中,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面对最多的网络黑客威胁应是各类诈骗,常见模式为入侵交易对手邮箱,冒充卖家指示买家将货款支付到黑客账户,然后提取货款逃之夭夭。为避免发生此类危险与损失,首先应在交易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沟通方式,避免仅使用邮件联系,对于重要信息(如收、付款信息,货物释放信息等)应通过多重通信途径反复确认;其次应强化网络安全管理,使用高安全性的密码与加密方式,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及其附件,及时更新各类安全补丁,不随意浏览网站、下载软件,防止木马植入;再次应完善合同条款约定,载明合同中的重要信息变更需要正式签署补充协议,增加黑客造假难度;最后应密切保持合同的执行跟踪,明确交易对手、款项和货物的真实情况,杜绝黑客在中间环节有可乘之机。
3强化“数智化”建设
当前,信息系统和数智化技术对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尤显重要,在合同管理、执行跟踪和仓储物流环节特别突出。要解决信息孤岛问题,让数据多跑动,调整内外部系统的对接与集成,加大部门间、上下游客户间及其他服务行业间的信息协同,避免人为失误。在疫情常态化下,无纸化、数字化、智能化办公需求稳步提升,企业各项操作系统在性能支持、流程支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方面上容易出现瓶颈,极易在数据、流程及分析方法上出现错误而引发操作风险。
目前许多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都使用高度“数智化”工具辅助风险管控,如使用电子化文书签约平台,有效解决传统签约模式中邮寄流转时效、印章真伪辨别等问题,同时可将物流、款项、发票的数据进行共享,提高业务执行的精准度;智能无人机结合视觉扫描的“天眼系统”可实现自动化库存盘点,实现对堆、垛货物体积、重量的自动化计算;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系统可实现报表汇总、发送、提醒等简单、重复工作的高频完成。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频繁、快速、幅度大、周期长,引用“数智化”信息化手段可以快捷、實时地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既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又提升了工作效率,可实现7×24小时“全天候”运营,减轻疫情的冲击及影响,降低企业操作风险。
1设立风险观测指标
疫情下市场流动性可通过询价获取买卖价差进行衡量,企业流动性风险可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加以测量。当监控指标偏离企业所监测的合理运行区间,即可判定存在较大流动性风险。应设置专人进行每日指标动态监控,判定公司所遇到的流动性风险。
2实行有效管理方法
非常时期,企业在开展业务设计时,应优先选择货物周转快、资金占用时间短的模式。筛选市场流动性较好、容量大的现货品种,如螺纹钢、电解铜、橡胶、棉花等;避免选择经营参与者较少、市场不够活跃的品种,如早籼稻、红枣等;经营中应及时跟踪、处置逾期货物,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当前形势下的风险管理并非阻碍业务发展,而是为了减轻疫情冲击影响,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避免外耗内卷,其最终目的是扩大交易利益。未经风险评估、不受规矩管控的业务不应该成为大宗商品供应链企业的选择,而随机化的管理只能带来投机收益,企业无法持续生存和发展。只有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风险识别、管理机制与制度,才能及时、快捷、高效地纠偏纠错,让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百战不殆,稳健成长。
参考文献:
[1]董炜贸易型企业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21(12):43-48,51
[2]赵航大宗商品贸易企业风险识别及其应对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5):10-11
[3]薛鍵新形势下贸易融资风险控制[J].中国外汇,2021(16):51-53
[4]李中,杨书超居家办公为何很累:基于边界理论的解释[J].前沿,2020(6):100-106
[5]石静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J].商讯,2020(21):75,77
[6]李士媛大宗商品贸易风险管理浅析[J].经济管理文摘,2020(5):92-94,96
[7]王琦大宗商品贸易企业业务风险防范——以铬矿石现货贸易业务为例[J].中国储运,2020(3):122-123
[8]凌华关于国有企业大宗商品贸易模式与风险控制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19(16):79-80
[9]赵文霞大宗商品流动性风险与套息收益的关系研究[J].中国物价,2018(2):59-61
Discussion on Risk Management of Commodity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under Epidemic Situation
JING Cheng
(Xiamen International Trade Group Co , Ltd, Fujian, Xiamen 361000)
Abstract:Since December 2019, the COVID-19 virus epidemic has gradual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pidemic and the upgrading of COVID-19 response measures, the transaction risks in the global commodity supply chain continue to grow, and enterprises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usiness models and oper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dity supply chain companies, expounds the various risks that companies may encounter under the current epidemic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uch risks
Keyword: risk management;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commodities; 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