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对面神经炎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价值评估

2023-09-12 00:50邓玉琴沈德驹李简书戴梦园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6期
关键词:瞬目面肌神经炎

邓玉琴 沈德驹 李简书 戴梦园

面神经炎是临床常见神经疾病, 多是因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大部分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后可获得完全恢复, 但仍存在部分患者遗留不同程度的面神经功能障碍, 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1,2]。因此, 及早明确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损害情况十分必要。影像学检查技术是面神经炎患者常用检查手段, 虽可有效发现患者面部神经水肿, 但检出率相对较低, 具有一定的误诊、漏诊风险, 早期应用较为局限[3]。瞬目反射、面神经运动传导以及神经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 可有效判断患者面部神经损伤程度以及病变范围, 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等优势, 为面神经炎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提供客观支持[4,5]。鉴于此, 本研究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3 月医院收治的80 例面神经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着重分析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对面神经炎早期诊断、治疗、预后的价值, 旨在指导后续面神经病情早期确诊、早期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 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3 月福建省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面神经炎患者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与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 并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80 例面神经炎患者中男46 例,女34 例;年龄40~74 岁, 平均年龄(53.24±7.67)岁;体质量指数19~26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0.53±2.88)kg/m2;舒张压65~97 mm Hg(1 mm Hg=0.133 kPa),平均舒张压(81.26±8.21)mm Hg;收缩压96~153 mm Hg,平均收缩压(124.63±11.54)mm Hg;发病位置:左侧41 例, 右侧39 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面神经炎相关诊断标准[6], 患者表现为一侧额纹消失或减少, 眼睑闭合不全, 鼻唇沟变浅, 示齿歪向对侧, 并经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后排除颅内病变;②患者均符合检查指征, 接受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检查;③均为初治患者;④患者依从性良好, 可配合完成本研究调查;⑤患者均为单侧发病。排除标准:①患者因感染性疾病、创伤、风湿免疫性疾病等导致周围性面瘫;②既往存在免疫功能缺陷性疾病者;③合并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者;④认知功能障碍,无法维持基础交流者;⑤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组织功能障碍者;⑥既往存在面部烧伤史、创伤史或手术史者;⑦既往存在颅脑创伤史、手术史者;⑧合并淋巴系统或造血系统肿瘤者。脱落标准:①符合入选标准,但因个人原因未完成研究者;②观察随访期间因个人原因主动退出研究的患者;③观察随访期间患其他疾病需要同时接受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泼尼松片(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33023,规格:5 mg×100 片), 30 mg/次, 1 次/d(晨服), 用药7 d;口服甲钴胺(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1440, 规格:0.5 mg×48 片)0.5 mg/ 次, 3 次/d,用药14 d;口服地巴唑(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27, 规格:10 mg×100 片)10 mg/次,3 次/d, 用药14 d。同时配合面肌康复锻炼治疗, 1 次/d,30 min/次。

1.2.2 检查方法 采用丹麦维迪Keypoint9 肌电图仪器, 患者取仰卧位, 放松全身肌肉, 闭目。瞬目反射:将参考电极置于患者双侧鼻根, 刺激电极置于一侧眼眶上切迹, 记录电极置于双侧眼轮匝肌, 地线置于手腕及下颌, 将灵敏度调节为0.2 mV/D, 脉冲电流时限为2 ms, 强度调节为15~25 mA, 频波为2~10 Hz, 速度调节为10 ms/D, 选取稳定、重复性好的波形进行测量。于刺激后潜伏期10 ms 的同侧波形记录为R1、R2 波, 对侧R2′波。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采用表面电极, 将参考电极置于患者同侧鼻翼, 刺激电极置于同侧耳前,地线置于手腕, 分别记录患者眼轮匝肌、额肌、口轮匝肌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M 波)、潜伏期(ms)及波幅(μV), 刺激强度以引出波幅最大的稳定M 波为准。面神经图:双侧M 波潜伏期>3.8 ms、波幅差值>50%或潜伏期差值>0.5 ms, 符合上述3 项中任意1 项即为面神经电图异常。面肌肌电图:同心圆针电极额肌及上唇方肌记录静息、轻收缩及大力收缩时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分析瞬目反射检查结果,比较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检查异常率及不同M 波下降幅度面神经炎患者的痊愈时间。

1.3.1 异常判定标准 瞬目反射异常判定标准:参照《实用肌电图学》[7]中推荐正常值R1 波为(10.00±0.60)ms, R2 波为(29.30±1.70)ms, R2′ 波为(29.20±1.80)ms;双侧潜伏期差值为侧间差。符合以下任意1 项为异常:①各波潜伏期超过正常均值加3 个标准差的上线;②R1 波侧间差>2 ms 或R2、R2′波侧间差>4 ms。面神经运动传导:健、患侧面神经在同等距离下较M 波潜伏期>3.8 ms、波幅差值>50%或潜伏期差值>0.5 ms, 符合上述3 项中任意1 项即为异常。面神经电图:①相同距离检查, 患侧潜伏期较健侧潜伏期延长>0.5 ms;②患侧潜伏期>3.8 ms;③患侧波幅缺失率>50%。面肌电电图:静息时可见正锐波、纤颤电位、束颤电位, 运动单位动作电位平均时限延长, 并伴有电压增高, 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或无力收缩。

1.3.2 不同M 波下降幅度面神经炎患者的痊愈时间分别于1、3、6、12 个月时进行随访, 随访时对患者再次进行电生理检查及面神经功能评估及病情分级,并收集相关数据。对已达到临床治愈患者, 记录数据,随访终止。对未达到临床治愈直到随访满12 个月为止。痊愈判定标准: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评估:患者经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为35~46 分, 面部全部区域检查均显示正常, 面部相关症状基本完全消失, 能自主进行皱额、皱眉, 观察面部静止时面部情况基本对称[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 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若期望值<5, 则采用连续校正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瞬目反射检查结果分析 80 例患者全部异常, 其中18 例患者R1、R2、R2′波缺失, 23 例患者R1 波缺失,R2、R2′波潜伏期延长, 39 例患者R1、R2、R2′波潜伏期延长。患侧R1、R2 波高于健侧, R2′波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侧与患侧瞬目反射检查结果比较(±s, ms, n=80)

表1 健侧与患侧瞬目反射检查结果比较(±s, ms, n=80)

注:与健侧比较, aP<0.05

类别R1 波R2 波R2′波患侧 13.24±1.37a 31.84±4.52a 30.75±3.45a健侧10.86±0.9928.75±3.5236.56±3.43 t 12.5944.82410.682 P 0.0000.0000.000

2.2 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检查异常率比较 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检查异常率高于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图与面肌肌电图检查异常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检查异常率比较[n(%), n=80]

2.3 不同M 波下降幅度面神经炎患者的痊愈时间比较 M 波下降幅度<50%、50%~80% 以及>80%面神经炎患者的痊愈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痊愈时间随M 波下降幅度的增大而延长。见表3。

表3 不同M 波下降幅度面神经炎患者的痊愈时间比较[n(%)]

3 讨论

面神经炎是指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引发的面瘫, 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患者发病早期主要是面神经水肿, 以额、口等多个区域麻痹、表情肌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 降低患者生活质量[9,10]。及早明确病情对尽早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价值。面神经炎的传统诊断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评估, 缺乏客观的量化指标, 而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等神经电生理检查手段的广泛应用,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客观支持[11]。

瞬目反射是指由面部叩打、电刺激等多种物理刺激引发的眼部防御反射, 主要涉及面神经、脑干及三叉神经等, 是一种在面神经病变近端了解面神经情况的检查方法[12,13]。常规情况下正常的瞬目反射主要由潜伏期短、波形简单的R1 波以及双侧长潜伏期R2波两个成分组成, 其中R1 波重复性好, 且稳定性较高, 可有效体现三叉神经至面神经的通路功能状态, 而R2、R2'波变异性较大, 可有效反映神经元兴奋性、突触传递延搁时间等多个指标[14,15]。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显示, 80 例患者全部异常, 患侧R1、R2 波高于健侧,R2'波低于健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瞬目反射可反映面神经炎患者传导路径的功能状态, 分析原因可能在于:R1 是一种少突触皮肤、脑桥内的反射活动, 其反射过程主要为三叉神经-三叉神经主核-面神经核-面神经, 其潜伏期与三叉神经、面神经全程有关。而R2 是多突触的反射活动, 覆盖患者延髓外侧和脑桥, R2 和R2'反射途径是由三叉脊束下行至延髓, 与外侧网状结构内中间神经元组织进行多突触联系后, 延伸至同侧和对侧面神经核, 最终由面神经传出, 从而参与了面神经的全程反应, 当患者面神经发生病变活动时, 可表现为传出型异常[16,17]。因此, 瞬目反射可有效反映面神经炎患者的面神经损伤情况, 是面神经炎的早期敏感检查指标。

此外,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检查异常率高于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在面神经炎患者早期检查中异常率较高, 其原因可能在于: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能直观表现出患者面部神经运动纤维数量及其兴奋性, 可于侧面显示出患者面神经纤维变性, 进一步明确患者面神经炎的受损情况[18,19]。面肌肌电图在面神经炎患者的早期因为传导受到阻滞, 多表现为干扰性减弱, 且随着患者病情进展到轴索变性时可有失神经表现如纤颤电位、正锐波等异常自发电位, 有助于明确患者面部病变情况[20]。值得注意的是,面神经电图可准确获取面神经中多个分支的M 波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 进而对损伤情况进行判断, 但该检查方式仅能提示面神经炎是因面神经损伤导致, 无法判断面神经损伤的具体部位, 而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可以明确损伤部位。最后,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 M 波下降幅度<50%、50%~80%以及>80%面神经炎患者的痊愈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痊愈时间随M 波下降幅度的增大而延长。张妤婷等[21]依据M 波波幅下降比例将患者分为50%以下、50%~75%、75%以上三组, 发现50%以下组中79.3%的患者在1 个月内痊愈, 50%~75% 组中56.5% 的患者在2 个月内痊愈, 75%以上组中75%的患者在3 个月以上痊愈, 三组痊愈时间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分析原因可能在于运动潜伏期反映面神经运动传导情况, 延长则表明髓鞘受损, 而波幅则于侧面反映所测面神经运动神经纤维数量, 其下降程度反映轴索损伤, 故而可根据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 以评估面神经受损情况及其预后。但仍需注意的是, 本次研究的实施仍有一定局限, 如纳入样本量少、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短、随访时间短、仅观察对比治愈情况等, 均可能对研究结果真实性、可靠性带来一定的影响, 虽然研究实施期间已经严格控制入选标准, 结果仍可能有偏差, 对此还需要未来进一步展开大样本、长时间的研究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 瞬目反射及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检查可客观评估面神经炎患者病情, 其中瞬目反射是面神经炎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面神经运动传导测定、神经电图、面肌肌电图可提示患者异常情况, 可以提早确诊病情, 提早进行治疗干预, 利于评估面神经炎患者病情、预后。

猜你喜欢
瞬目面肌神经炎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联合聚乙烯醇滴眼液治疗儿童异常瞬目的效果分析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瞬目反射在面神经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儿童频繁眨眼为何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多联疗法治疗面神经炎39例
飞针刺入手法联合西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41例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