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分析

2023-09-12 00:50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16期
关键词:腰椎手术室康复

邢 畅

( 北票中医院手术室, 辽宁 北票 122100 )

腰椎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病症,腰椎承载了脊柱,连接胸骨和盆骨,不仅负担人的体质量,还要完成各种体力劳动,一旦发生骨折,将对脏器引发患者感觉器官出现失常,需要早期对其实施治疗[1]。 腰椎骨折的具体处理方式需根据骨折严重程度确定,腰椎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压缩程度不严重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若腰椎骨折对位对线不好、骨折块移位较为严重或爆裂性骨折,需进行手术治疗[2]。 目前治疗腰椎骨折的术式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可有效缓解患者身体疼痛,促进骨折愈合,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手术具有创伤性,容易引起并发症,影响术后恢复[3]。 患者因受缺乏手术认知、创伤等因素影响心理应激反应,导致负面情绪产生,进一步延缓术后康复。 手术室护理干预是护理人员在手术治疗期间根据患者需求,并结合临床经验与科研结论,以获得实证护理依据,从而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4]。 鉴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室护理效果。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就诊的腰椎骨折患者86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43例。 观察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20—45 岁,平均年龄为(31.41 ±5.12)岁;就诊时间2—18 小时,平均就诊时间为(9.35 ± 3.21) 小时;体质量指数18.50—28.70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72 ±2.10)kg/m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8 例,高出坠落伤13 例,重物砸伤7 例,其他5 例。 对照组男20 例,女23 例;年龄22—50 岁,平均年龄为(33.52 ±6.03)岁;就诊时间4—20 小时,平均就诊时间为(9.69 ± 4.48 ) 小时; 体质量指数 18.20—29.40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3.94 ±2.05)kg/m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 例,高出坠落伤13 例,重物砸伤6 例,其他4 例。 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纳入标准:①腰椎骨折诊断符合《外科学》[5]中相关标准;②存在活动功能障碍;③无排尿困难;④骨量症状(T >-2.5SD);⑤年龄18—50 岁;⑥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2)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脊柱手术史者;②存在精神病史;③合并恶性疾病者;④存有血液、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恶性肿瘤患者;⑥涉及交通肇事有纠纷者。

1.2 方法

1.2.1 样本量计算方法

按照《医学统计学》(第一版)中公式N(2 组合计) =(Q1-1+Q2-1) ×[(uα+uβ)σ/δ]2,进行样本量估算,Q1、Q2为样本比例,uα为检验水准α 对应所具有的U 值,uβ为第Ⅱ类错误概率β 对应的U 值,σ代表总体标准差的估值,δ 代表容许误差,检验水准α= 0.05,1 - β = 0.09,Ⅱ型错误概率β = 0.01,uα=1.94,uβ=1.28。 在查阅相关文献和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2 组样本量n=78 例,结合实际情况以及考虑到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脱落、失访等,将样本量扩充10%,最终确定样本总量为86 例,2 组样本各占50%,确定2 组样本例数:观察组43 例,对照组43 例。

1.2.2 护理方法

2 组患者在入院后实施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具体包括:(1)术前护理。 术前将患者身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并介绍手术医生、护理人员以及手术实施时间,做好患者的基础性护理等,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术前按需镇痛,根据患者主诉给予分散注意力或药物镇痛;术前常规禁食8—12 小时,禁饮4—6 小时。 (2)术中护理。 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2 ℃—24 ℃,术中液体、冲洗液等在室温下正常输入,患者非手术部分用毛棉被覆盖保温。 (3)术后护理。 术后给予PAC 自控镇痛+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术后去枕平卧,6 小时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食物,逐渐过渡至普食;术后6 小时后,患者可按照意愿自行锻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需求指导其进行床上锻炼。 引流管于引流24 小时内引流量<50 mL 时拔除,尿管于术后第2 天拔除。观察组实施综合性的手术室护理干预。 (1)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将对照患者病例资料仔细核对是否存在异常,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告知患者手术室环境、手术治疗方法及优势,可采用床头移动iPad 演示手术流程及配合方法,同时注意观察患者表情、动作等,结合患者的回答分析其心理状态,帮助患者调整出现的焦虑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并结合以往临床预后较好地成功病例鼓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从而提升治疗依从性。 手术前护理人员准备好无菌包、手臂X 光机、负压吸引器等。 术前6—8 小时,禁固体食物、蛋白质类食物,推荐食用稀粥、馒头等碳水化合物类食物,术前3—4 小时,给予富含碳水化合物的清亮液体300 mL,之后绝对禁食禁饮;术前预防性镇痛,遵医嘱给予帕瑞昔布静脉注射。 (2)术中护理:控制手术室温度在25 ℃,术中液体、冲洗液放置在保温箱中恒温加热至35 ℃,在盖被保温的基础上增加保温毯,温度调至37 ℃,避免患者出现低体温;护理人员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内,需询问患者内心感受,并再次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协助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完成设立静脉通道,术中要做到无菌操作各项要求,以至完成护理全部工作,并遵照医嘱给予患者服用感染药物,麻醉后将患者俯卧在手术床上,把头部偏于一侧,并为患者垫好软枕,预防出现压疮情况。 护理人员将各仪器摆放在准确位置,配合医生传递无菌纱布、手术刀等用品,按要求检查血液制品和体液,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在核对手术物品无误、检查正确后,缝合手术切口,待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时,将其患者送回病房,并对其术中受压的皮肤进行检查,叮嘱患者注意保暖。 (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出现疼痛症状要重视护理,应给予多模式镇痛,PAC 自控镇痛+口服镇痛药+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避免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物;患者意识清醒后,恢复吞咽反射且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情况下,给予10—30 mL 温开水饮用,观察患者有胃肠道不适反应,无明显不适可指导其进食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面条等,逐渐过渡至普食;手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经常回访,并了解患者手术切口恢复情况,密切观察术后患者的相关指标,并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案,术后每4 小时对患者进行1 次疼痛评估,疼痛评分<3 分时,可以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具体包括双足背伸、跖屈运动,双下肢伸肌、屈肌、交替屈膝屈髋运动,协助床旁站立,床边体位转移,双下肢交替直腿抬高运动, 练习行走等,20—30 min/次,2—3 次/d;在饮食生活等方面加强指导。 引流管于患者出血较少趋于停止时(管内无明显出血或血清分离)拔除,患者术后清醒无明显不适即可拔除尿管,注意尿管留置时间≤24 小时。

1.2.3 质量控制

研究开始前,所有参与研究的人员均接受统一专业的培训,包括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护患沟通技巧、护理专项技能等,研究者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病例,2 组之间除试验因素不同外,年龄、性别、就诊时间、体质量指数、致伤原因等可控制的非试验因素的分布尽量保持一致,确保2 组间的均衡性。 康复进程、并发症、椎体前缘、椎体后缘以及Cobb 角等客观指标由2 名医护人员分别统计记录,腰椎功能和生存质量量表由护理人员当场发放给患者填写,填写前使用统一指导语,填写前了解患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对于不能独立完成问卷的患者由护理人员逐项询问并按照患者的选择准确填写答案,填写完毕确认无误后回收,问卷回收率100%,所有研究数据由双人录入计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1.3 观察指标

各项观察指标如下:(1)比较2 组康复进。 包括手术固定治疗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使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2)并发症。 胸闷、腹胀、切口愈合延迟。(3)观察2 组康复情况。 包括椎体前缘、椎体后缘以及Cobb 角。 (4)腰椎功能。 术后门诊随访1 个月,采用下腰痛JOA 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包括主观症状(9 分)、直腿抬高试验(2 分)、感觉障碍(2 分)、肌力下降(2 分)、日常活动(14 分)、膀胱功能( -6 分),总分29 分,得分越低提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5)生存质量。 术前、术后1 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QualityofLifeInventory -74,GQOL -74)进行评估,包含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4 个维度,各维度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性别、致伤原因等)以百分数(%)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康复进程、康复情况、JOA 评分等)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2 组患者康复进程对比

观察组固定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开始锻炼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康复进程对比(x ±s)

2.2 2 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n=43)

2.3 2 组康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椎体前缘、椎体后缘、Cobb 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康复情况对比(±s)

表3 2 组康复情况对比(±s)

组别椎体前缘(cm)椎体后缘(cm) Cobb 角(°)观察组(n=43) 1.95 ±0.121.36 ±0.21 14.23 ±2.36对照组(n=43) 1.57 ±0.220.85 ±0.36 25.52 ±3.38 t 9.9448.02417.959 P 0.0000.0000.000

2.4 2 组腰椎功能对比

术前,观察组IOA 评分系统中主观症状为(2.61 ±0.47)分、直腿抬高为(0.43 ±0.09)分、感觉障碍为(0.83 ±0.25)分、肌力下降为(0.55 ±0.13)分、日常活动为(3.93 ± 0.68) 分、膀胱功能为( -3.03 ±0.65)分,与对照组的(2.75 ±0.83)分、(0.40 ±0.12)分、(0.88 ±0.21)分、(0.60 ±0.11)分、(4.10 ±0.97)分、( -2.89 ±0.74)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63、1.312、1.004、1.925、0.941、0.932,P=0.339、0.193、0.318、0.058、0.349、0.354);术后1 个月,观察组IOA 评分系统中主观症状为(6.94 ±1.23)分、直腿抬高为(1.35 ±0.47)分、感觉障碍为(2.26 ±0.35)分、肌力下降为(1.88 ±0.54)分、日常活动为(10.67 ±2.13)分、膀胱功能为( -1.20 ±0.45)分,高于对照组的(5.98 ±1.43)分、(1.06±0.29)分、(1.85 ±0.64)分、(1.30 ±0.47)分、(9.02±1.22)分、( -1.54±0.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37、3.443、3.686、5.313、4.408、4.290,P=0.001、0.001、0.000、0.000、0.000、0.000)。

2.5 2 组生存质量对比

术前,观察组GQOL - 74 量表中心理功能为(54.36 ±5.25)分、躯体功能为(50.59 ±6.57)分、社会功能为(59.40 ±5.12)分、物质生活为(57.83 ±6.22)分,与对照组的(55.37 ±6.65)分、(52.08 ±6.31)分、(58.34 ±5.92)分、(57.13 ±5.5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782、1.073、0.888、0.551,P=0.437、0.287、0.377、0.583);术后1 个月,观察组GQOL-74 量表中心理功能为(75.82 ±6.16)分、躯体功能为(77.34 ±5.63)分、社会功能为(74.85 ±4.27)分、物质生活为(75.31 ±6.55)分,高于对照组的(69.40 ±7.21)分、(73.12 ±5.33)分、(70.49 ±6.20)分、(71.26 ± 4.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9、3.569、3.798、3.230,P= 0.000、0.001、0.000、0.002)。

3 讨论

腰椎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直接或间接暴力、积累性劳损、骨质疏松等,患者不仅要遭受巨大的痛苦,其日常生活、工作也会受到影响,需及时接受有效治疗[6]。 腰椎骨折患者采取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有效方法是改善身体疼痛、维持腰椎稳定性,根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将腰椎脊柱发挥稳定性作用。 但在手术治疗期间,生理解剖、调整体位等因素受到较强影响,从而导致腰部神经、脊髓损伤,患者恐惧情绪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高,影响诊疗配合度,增大术后康复难度[7]。

手术治疗期间需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病理知识,并熟知各种操作器械使用方法,可帮助医生传递器械,密切观察患者体温、麻醉效果、输液以及出血量,从而减轻对患者造成的伤害[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固定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开始锻炼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椎体后缘、Cobb 角优于对照组,术后1 个月JOA评分系统和GQOL-74 量表中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效果较好,能够降低并发症率,促进患者机体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手术室护理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与医生相互配合,密切观察患者的各种反应,促使患者手术后取得良好的效果。 腰椎骨折患者术前的焦虑紧张情绪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是影响手术及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9]。护理人员借助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满足患者疾病认知,并辅以专业化心理疏导,调整患者的焦虑、紧张等情绪,提升治疗信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与治疗依从性,从而增加护理效果,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 手术刺激、术后疼痛、留置引流管或尿管、长时间禁食水等都可能引起患者躯体、精神上的应激反应,且多数患者因自身骨折原因术前即存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重[10]。 本研究通过术前镇痛减轻患者的骨折痛,可降低其应激反应,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对手术顺利完成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超前镇痛对手术引起的疼痛也能起到一定作用,可以减少术后镇静剂的使用量,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可以明显提高镇痛效果,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为患者早期活动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综合性的手术室护理改进了手术前后禁食水时间和术中保温措施,缩短术前禁食水时间能够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能量供给,提升其对手术的耐受性,缩短术后禁食水时间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等症状;术中全方位的保温措施利于维持患者体温稳定,预防围术期寒颤,并且利于机体代谢,可促进麻醉药物排泄,进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11-12]。 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活动受限,容易发生腹胀、胸闷、压疮等并发症,从而降低患者的舒适度,还会增加住院时间[13]。 本研究中护理人员通过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手术操作,帮助患者调整合适体位,避免发生压疮的情况,并指导患者行简单四肢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锻炼,以免术后卧床时间过长;同时可定时为患者进行按摩,预防肌肉萎缩,将其身心维持舒适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后续诊疗工作,从而促进术后康复,提升生存质量[14]。

综上所述,对腰椎骨折患者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能够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降低并发症风险,从而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椎手术室康复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腰椎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针推治疗腰椎骨质增生8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