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 虹 时 琳 庞 雪
( 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 辽宁 大连 116000 )
髋部骨折是所有骨折中非常常见的类型,主要在老年群体中发生,大部分患者是由于摔倒造成,由于髋部骨折致死率较高,因此患者在确诊后需及时治疗。 手术能够及时复位骨折,促进患者康复,而在手术之后由于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恢复,加上很多患者依从性差,容易在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假体脱位,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1-2]。 常规术后护理模式在对患者的护理中,难以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更加专业的临床护理,护理中容易出现患者依从性较差,满意度较低的情况,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有限,难以满足临床护理的需求。因此,临床在对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找寻更加积极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从预防交替脱位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的维度,提升临床护理的有效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此,本文以我院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70 例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综合性的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20 年1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70例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中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 例)和观察组(35 例)。 观察组中男性19 例,女性16 例;年龄最小67 岁,最大84 岁,平均年龄为(74.64 ±2.84)岁;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11—26.89 kg/m2,均值为(25.74 ±0.82) kg/m2。 对照组中男性18 例,女性17 例;年龄最小68 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75.11 ± 2.65)岁;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4.08—26.79 kg/m2,均值为(24.67 ±0.86) kg/m2。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纳入标准:①本组患者均经核磁共振、CT 检查确诊;②患者意识正常,精神状态正常;③对研究内容知情,自愿参与研究。 (2)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障碍性疾病;②中途退出研究;③无法接受回访患者;④合并其他脏器器官器质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
对照组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护理。 临床在接收到患者后,第1 时间成立患者临床护理档案,遵医嘱对患者进行药物护理,日常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对生命体征指标数据做好记录,观察患者切口恢复的情况,叮嘱患者在后期护理中适当的进行相应的活动。观察组加强术后护理。 具体措施包括:(1)术后心理护理。 首先是加强病区环境管理,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介绍环境状况、责任医师、责任护士等,从而使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得以消除;同时,要随时确保住院病房环境的清洁、干净和安静,定时开窗通风,保持良好的空气流通;护理人员积极询问、关怀患者,沟通过程中保持微笑,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了解患者的心理想法,并给予有效沟通,在对患者进行各项检查、治疗之前及时为患者讲解采取的临床措施的目的,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通过另外成功的案例劝导、安慰、鼓励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树立对临床人员的信任感。 (2)健康知识教育。 护理人员制作相应的疾病健康知识教育手册以及视频,将视频在患者病房内进行播放,将疾病健康知识手册发放给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并针对手册中的内容,将手术后护理工作的内容以及开展护理工作的必要性对患者进行明确,提升患者临床护理的依从性。 健康知识教育中,经良好预后对手术治疗成功率的重要影响进行明确,提升患者对术后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结合患者病情好转的情况,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营养饮食护理计划,将正确的饮食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明确,保障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3)假体脱位预防护理。 临床在对患者的护理中,应强化对患者的体位管理,指导患者在日常休息中尽量保持平卧位,在卧床期间,减少自主翻身的幅度和频次,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翻身。 在护理中,将患者的患肢抬高20 °左右,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牵引护理。 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强化功能康复训练,结合患者病情好转的实际情况,术后2 天开始患肢直腿抬高训练,术后2 周开始下床行走,早期可通过助行器、拐杖。 (4)牵引护理。牵引过程中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护理,保持患者身体的平衡,将患者患肢进行外展30 °,分开受伤一侧的腿,把柔软的小枕头方式患肢的两侧,保障牵引绳在直线水平上,患者术后强化体位护理,保障牵引的有效率,因此临床在对患者护理中,将患者床尾抬高15—30 cm,以保障牵引的力量和角度,牵引的重量应针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针对性的设置,牵引重量通常设置为体质量的1/8。 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患肢肿胀的情况以及毛细血管充盈的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每天采用0.5%碘伏对牵引针眼进行消毒,同时,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外,在对患者的护理中,密切观察是否存在钢针的松动、滑脱的情况,观察是否具有针道的分泌物,若出现针刀分泌物,应及时清理。 (5)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①加强患者的机体监测,特别是心肺功能等重要脏器;②协助患者开展双下肢踝泵运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间歇性充气加压泵治疗。 同时要严格执行医嘱,通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并规范控制剂量,密切监测患肢的皮肤温度和颜色,了解是否存在疼痛及肿胀现象,掌握患者的主观感受,若疼痛及肿胀持续加重需及时处理。
各项观察指标如下:(1)患者疼痛评分分析。 对2 组患者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假体脱位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3]。 疼痛判定采用国际视觉疼痛模拟量表(The International Visual Pain Simulation Scale;VAS)[4]进行,评估时间为术后24小时,总分为10 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重;满意度调查总分为10 分,分值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2)2 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假体脱位发生率对比。 对2 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假体脱位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 (3)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scale;SF-36)对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量表从躯体、情感、行为能力等维度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分析,评分维度包括1—3 分,各项分数总分为45 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4)组间遵医优良率分析。 采用本院自制《遵医优良率评分表》对患者护理后的依从性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满分为32 分,0—11 分表示不依从,12—22 分表示依从,23—32 分表示非常依从,依从率=(依从+非常依从)例数/总例数×100.00%。 (5)心理状态评分分析。 ①抑郁焦虑: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HAMD 量表包含罪恶感、早醒以及自杀等共17 项内容,总分<7 分表示患者心理状态正常;总分7—17分表示患者可能有抑郁症;总分17—24 分确诊患者有抑郁症;总分>24 分表示患者有严重抑郁症。 ②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HAMA 内容包括抑郁心境以认知功能等,总分≥29 分表示患者可能是严重焦虑;≥21 分表示患者肯定有明显焦虑;≥14 分表示患者肯定有焦虑;7—13 分说明患者可能有焦虑;<7 分表示患者心理状态正常,没有焦虑症状。
采用SPSS22.0 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卡方(x2)检验计量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表1 2 组患者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对比(±s,分)
组别例数疼痛评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352.36 ±0.239.25 ±0.72对照组356.24 ±0.787.14 ±0.68 t 24.32910.864 P 0.0000.000
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假体脱位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14%,假体脱位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假体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假体脱位发生率对比(n,%)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行为功能、情感健康、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水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n=35)
表3 2 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n=35)
组别时间躯体功能行为功能情感健康社会功能观察组护理前31.61 ±5.5328.35 ±5.6730.53 ±4.3829.38 ±3.46护理后40.53 ±3.3841.37 ±3.3441.52 ±3.2340.37 ±4.37对照组护理前31.38 ±5.9428.67 ±5.5730.97 ±5.7229.83 ±3.75护理后36.56 ±4.5336.341 ±5.2735.37 ±4.0436.27 ±3.07 t/P 对照组(护理前后)6.987/0.0017.762/0.0018.115/0.0019.328/0.001 t/P 观察组(护理前后)7.662/0.0018.624/0.0018.315/0.0018.012/0.001 t/P 组间值(护理后)7.628/0.0017.604/0.0018.071/0.0018.021/0.001
通过研究结果发现,在对照组中,不依从患者6例,占比17.14%,依从患者16 例,占比为45.71%,非常依从患者13 例,占比为37.15%,对照组中患者的遵医优良率为82.86%。 观察组中,不依从为0,依从患者15 例,占比为42.86%,非常依从20 例,占比为57.14%,观察组遵医优良率为100.00%。 2 组患者组间统计学意义成立(x2=4.321,P<0.05)。
护理前,2 组患者组间HAMA、HAMD 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 组患者组间HAMA、HAMD 评分对比(±s,分)
表4 2 组患者组间HAMA、HAMD 评分对比(±s,分)
HAMAHAMD组别 例数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 35 15.93±2.61 7.67±1.93 16.18±2.32 8.42±0.63对照组 55 15.16±2.67 10.93±1.62 16.03±2.72 13.18±1.72 t 1.3656.6471.1418.456 P 0.081<0.0010.083<0.001
随着我国逐步步入老龄化阶段,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手术方式,否则,若老年患者髋部骨折病程延长则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后果,不仅会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更可能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常情况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手术的侵入性操作,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特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和假体脱位,且由于患者对手术的担心,容易产生焦虑、恐慌心理,影响到患者的配合度,且容易采取不正确的护理措施,因此,加强患者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5-6]。 如在开展手术之前做好手术前的相关准备,详细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严格检查手术置换的假体尺寸等,对于存在的创伤情况,及时开展血常规、血沉等检查,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发生。 患者由于骨折疼痛产生的痛苦加上对手术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例如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存在抵触心理、不遵医嘱活动或用药,这些不良情绪和行为都会对手术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充分评估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以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特别是在手术之后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活动方法,遵医嘱开展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同时防止假体脱落[7-8]。
常规护理模式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难以针对患者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导致患者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预后效果改善作用不明显,难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不符合近年来临床护理中的人文关怀需求[9]。 术后护理在对患者的护理中,从患者的心理健康、疾病认知以及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等维度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使得临床护理干预工作的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且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更好的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提供患者的满意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在对髋骨骨折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术后护理能更好的关注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体位,提供针对性的牵引护理,能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患者临床中的舒适性,同时护理从心理、疾病知识以及饮食等不同维度进行护理干预,使得临床护理干预工作更具有全面性,能更好的体现人文关怀,提升患者的满意度[10]。 强化牵引护理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进一步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86%,假体脱位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7.14%,假体脱位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假体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由此表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护理对预防假体脱位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此外,研究结果中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行为功能、情感健康、躯体功能以及社会功能)水平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对照组中,不依从患者6 例, 占比17.14%, 依从患者16 例, 占比为45.71%,非常依从患者13 例,占比为37.15%,对照组中患者的遵医优良率为82.86%。 观察组中,不依从为0,依从患者15 例,占比为42.86%,非常依从20 例, 占比为57.14%, 观察组遵医优良率为100.00%(P<0.05)。 护理前2 组患者组间HAMA、HAMD 评分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究其原因,由于髋部骨折长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患者年龄较大,加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由于疼痛以及活动受限等于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患者在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为进一步保障患者护理中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临床应强化健康知识教育。 术后护理模式在对髋部骨折患者手术后护理中,强化健康知识教育,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强化心理干预,能稳定患者的情绪,避免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更优[11-12]。 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切口愈合时间更短,患者恢复自主活动能力所需的时间更短,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更高。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髋部骨折术的患者加强术后护理能有效避免或减少假体脱位、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同时在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后,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依从率以及生活质量,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更优,该护理方式值得在临床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