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雪凌
【摘要】从过去几十年间成就“亚洲奇迹”,到疫情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之下释放积极增长信号,亚洲经济的发展正日益成为学界研究与关注的重要议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继续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展现亚洲的韧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为了更好发挥亚洲对全球经济复苏的引领作用,可以从中国影响力、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基础设施和数字经济等四个方面认识和把握亚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在续写“亚洲奇迹”的同时,推动亚洲经济的强劲复苏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亚洲经济 内生动力 数字经济
【中图分类号】F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3.15.002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脱钩断链”、“去风险”扰乱世界经济复苏和乌克兰危机等地缘政治风险日益上升的背景下,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3年亚洲经济体整体复苏步伐持续加快,成为世界经济暗淡图景中的一大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过去几十年,亚洲地区总体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就了‘亚洲奇迹。亚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我们要继续把亚洲发展好、建设好,展现亚洲的韧性、智慧、力量,打造世界的和平稳定锚、增长动力源、合作新高地。”[1]2021年4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指出:“20年来,亚洲国家深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動亚洲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2]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通过迈向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重要论述不仅是对亚洲经济成就之世界意义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同时也为未来亚洲经济的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新冠疫情后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之际,亚洲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因此,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亚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推动亚洲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更好地成为全球可以依靠的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全球经济复苏困境下亚洲经济展现强大韧性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全球通胀难以回落等多重冲击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高度的不确定性,在经历了2020~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的显著放缓之后,2023年全球经济依然面临复苏困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预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分别增长2.8%和3%,较上一期(2023年1月)预测分别下调0.1个百分点,并且预计未来五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保持在3%左右,创下1990年以来IMF对中期经济增速预测的最低水平[3]。此外,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在2023年6月发布的《全球贸易最新动态》显示,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在经历2022年下半年的下降态势后出现轻微反弹,2023年第一季度的全球货物和服务贸易环比分别增长1.9%和2.8%,但预测2023年第二季度及下半年全球贸易的前景较为悲观[4]。
在全球经济复苏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亚洲经济整体呈现积极复苏态势,并在过去三年中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成为世界经济暗淡图景中的一大亮点。2020年,在世界经济呈现深度衰退时,亚洲经济表现好于世界其他地区,亚洲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提升至47.2%[5];2021年,亚洲在全球疫情反复中率先强劲复苏,经济增速达6.6%[6],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进一步提升至47.4%[7],保持了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地位;2022年,受到高通胀、乌克兰危机以及新冠疫情的反复等因素影响,亚洲经济增速降至4.2%[8],但仍高于全球增长水平(3.4%);2023年4月,IMF最新预测显示,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达4.4%,大约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70%,其中,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速分别高达5.2%和5.9%,中印两国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50%左右[9],为区域和全球经济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此外,全球需求不足对贸易和投资形成极大挑战,不仅削弱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动能,而且给处于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带来巨大阻力。作为最终需求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所构成的经济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消费对经济发展本身便存在基础性影响,而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严峻的当今,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与促进经济复苏的重要性愈加凸显,亚洲消费正成为全球消费市场的中坚力量。过去几十年,亚洲的崛起在推动数亿人摆脱极度贫困的同时,也不断拓宽了收入金字塔的顶层,深刻影响着不同收入家庭的消费支出,促进消费阶层的壮大与升级。其中,规模庞大的亚洲中产阶级正在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并且在西方面临中产阶级危机之际,亚洲的中产阶级正在快速崛起。据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的研究显示,从2020年到2030年,亚洲中产阶层的数量将从20亿增加至35亿,占全球中产阶层的比重也将从二分之一左右增至三分之二,对十年间全球消费增长的贡献超过50%[10],这可以视作亚洲经济发展以及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信号。
中国經济是亚洲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以及未来应对风险挑战的定力等因素,使得中国经济持续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
中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为亚洲其他国家提供经验与启示。在国民经济总体层面,中国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增长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迅速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79~2012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远超2.8%的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3~202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6%,远超2.6%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8.6%,超过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11],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建设,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生产分工。1952年~2018年中国以年均11%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崛起为世界出口大国和制造业大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业以及产业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制造业比重已超过30%[12],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同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在科技创新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加快部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教育创新,通过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创新环境以及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等措施全面创建创新生态系统,有效促进了产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已经从2012年的第34位跃迁至2022年的第11位[13],居世界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科技创新也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中国过去几十年在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现代化经验也深刻影响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那些正在推进现代化的亚洲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其中,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活力激发了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的教育改革,推动亚洲年轻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得到整体大幅提升,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且,中国涌现出的大批高科技企业有效带动了更多东南亚、南亚地区企业的转型。
中国经济的增长态势为亚洲和全球经济传递了积极信号。2020年,新冠疫情致使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负增长3.1%),但是中国实现了2.3%的经济增长[14],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这也是支撑疫情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在消费方面,2023年以来,随着中国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沉寂3年的中国消费市场加速复苏,2023年1~5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约18.8万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5月的月度数据更是同比增长12.7%[15],中国消费者需求持续回暖不仅推动贸易伙伴对华出口增加,而且激发同中国相连的所有价值链活力。
在投资方面,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振了投资,2023年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其中,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分别增长6.0%、7.5%,房地产投资在下行过程中也逐渐完成筑底。与此同时,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同比实现增长38.3%[16],随着针对专精特新等高技术制造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服务业的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中国作为外商投资兴业热土的地位未来将不断巩固。
在对外贸易方面,作为连续6年保持货物贸易世界第一的经济体,中国拥有强大的外贸韧性和活力,2020~2022年间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9%、21.4%和7.7%[17],而且在全球货物贸易处于低迷状态之际,2023年1~5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实现同比增长4.7%[18]。
总之,在社会消费、投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均显示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此,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和机构近期纷纷上调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速的预期。其中,世界银行在2023年1月、4月和6月对中国2023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分别为4.3%、5.1%和5.6%[19],这充分彰显了全球对中国经济复苏和发展前景的信心。中国的经济复苏不仅关系到自身,而且有利于提振与中国经贸关系密切的经济体共同增长,以泰国、印度尼西亚与马尔代夫等国为代表的中国周边亚洲国家将首先获益。研究指出,2023年中国将贡献亚太地区约64.2%的经济增长[20],中国经济增速每提高1%,将带动亚洲其他地区产出增加约0.3%[21]。
应对不确定时代的风险挑战,进一步提升中国对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在数字全球化时代,尽管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会产生“溢出”效应,但中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效应之强非同寻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22]。中国的政策未来将聚焦于着力破除制约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充分发挥大国优势,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此,中国未来将在更高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生机与活力;坚持推进实践和制度创新,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特别是要加强以芯片等为代表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补上中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短板弱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性;全面改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积极参与全球性数字议题探讨和规则制定,在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制度化红利的同时,也为全球贡献中国智慧;推进高水平、深层次对外开放,为中国建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同时以超大规模市场为亚洲、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创造新机遇和新动力。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亚洲经济发展的整合动力
亚洲经济的崛起是建立在亚太地区多国协同合作、凝聚强大合力和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2013年以来,全球新增的自由贸易协定中超过60%是亚洲国家之间签署的,亚洲也如同由许多大大小小板块组合在一起的一块巨大拼图,整体经济规模远大于各个部分的简单加总[23]。因此,亚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一体化不断加深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整合动力。
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击导致发达国家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去风险”不断加码,加速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大调整,但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仍逆势前行。亚洲域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金融融合与发展程度不断提升,极大增强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力。从贸易层面看,亚洲经济体对亚洲的贸易依存度较高,约60%的贸易发生在区域内[24],这主要得益于亚洲两大贸易中心——中国和东盟充满凝聚力。2020~2022年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逆势增长,迅速发展成为彼此的最大贸易伙伴,2023年1~5月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增长9.9%,占中国外贸总额比重为15.4%[25],伴随着中国与东盟进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时代,中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从直接投资看,自2017年开始,流入和流出亚洲发展中经济体的FDI均实现了增长,其中,在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亚洲的FDI流入额占全球FDI流入比重高达60%,且亚洲直接投资对自身的依存度在疫情期间显著上升,2020年一度高达65%,尽管最新数据显示这一指标已经回落至60%左右,但是依然远高于疫情前2019年的45%,而来自亚洲内部的大规模FDI流入从很大程度上支撑了亚洲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从金融市场来看,IMF资产组合协作调查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亚洲流出的组合投资配置在亚洲内部市场的比重为19.5%,其中,亚洲经济体中对区域内组合投资配置程度较高的分别是印度尼西亚(73%)、马来西亚(35%)和新加坡(29%)[26]。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亚洲区域金融市场融合将获得重要的发展推动力。
作为重塑21世纪全球多边经贸规则的重要力量,RCEP生效实施推动亚洲经济一体化进入新阶段,为亚洲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实施。一方面,RCEP的成功签署生效存在里程碑式的突破,它由东盟十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共15个成员国签署,是首个囊括中日韩三大经济体的区域贸易协定,首次在中日、日韩之间达成自贸安排,填补了亚洲尤其是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框架的“缺位”[27]。另一方面,RCEP取消签署国之间90%的商品关税,构建起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覆盖世界约三分之一的人口、经济与贸易,该协定的生效实施为区域所有成员带来更多的贸易便利和享惠红利。与此同时,其释放的积极信号推动本区域成为全球绿地投资的热土,大多数成员吸引和利用外资呈现强劲的上升态势,助力地区经济复苏和长期稳定发展。此外,RCEP带给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全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的贸易和投资开放得到空前强化,其中,在货物贸易方面,2022年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增长7.5%,占中国外贸总额的30.8%,而且中国对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与柬埔寨的贸易增速超过20%[28],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3%,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比重进一步提升至31.2%[29];在服务贸易方面,2023年1~5月,中国承接RCEP其他成员国的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同比增长21.1%,约占中国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的四分之一[30];在投资方面,2022年中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额同比增长23.1%,2023年1~4月,中国实际利用RCEP其他成员投资额同比增长超过13.7%[31]。
在全球产业链区域化和本土化发展趋势之下,亚洲积极推动域内产业链重构,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稳定性。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深刻影响了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逻辑,安全性和韧性越发受到重视,这加速了全球“三链”即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发展向区域化和本土化转变,作为全球三大供应链中心之一的亚洲地区也不例外。一方面,亚洲在疫情前便存在“三链”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和基础。早在2017年,区域内贸易占亚太地区商品贸易的比重便在50%以上,超过北美自由贸易区的40.7%[32],而且由于中国、越南等亚洲新兴经济体逐渐培育出新的工业能力并不断增加对更复杂产品的生产,亚洲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降低了对外国中间品和最终产品的依赖程度。不仅如此,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并在全球“三链”中承担新的角色,越南、印度等亚洲其他国家开始积极承接中国此前占据的利基市场,其中,越南已经建立成为新的劳动密集型出口的制造中心。另一方面,随着RCEP签署并最终生效,亚洲地区新增了推动国家之间“三链”融合的重要平台和关键力量,这通过影响亚太地区生产网络加速了价值链的区域化和本土化进程[33],并将有助于维护和提升亚洲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巩固亚洲地区作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地位。
基础设施建设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34]无论在中国、亚洲还是放眼全球,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都至关重要,关乎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而资金、技术、建设能力等是全面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多年来,亚洲各国持续加大对本国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共同为促进亚洲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发挥了重要作用,进而为地区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发展导向型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亚洲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联通作为重点领域和核心内容并将其作为构建亚洲经济增长机制的主导路径,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的亚洲提供了经济发展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可能。[35]不同于由《全面與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前文所述的RCEP等传统自由贸易区协定所构建的规则导向性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种发展导向型的新型区域合作机制,关注的是整体共同发展而非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不会导致成员国在发展上的竞争性与替代性。因此可以同业已存在的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对接融合,进而释放出更大的经贸发展红利。截至2023年4月,“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吸引了共计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累计投入项目总额超过9600亿美元,包括约5700亿美元的建筑合同与3900亿美元的非金融投资,所涉项目超过3000个,极大促进了交通设施、能源设施、信息联通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过程中创造出超过42万个就业岗位,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36],为亚洲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3~2022年的10年间,中国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从约1.0万亿美元扩大到2.1万亿美元,实现年均8.0%的高速增长,占中国外贸的比重从2013年的25%大幅提升至2022年的32.9%,不仅如此,2023年1~5月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贸易额进一步增长13.2%[37],这是亚洲经济更为积极复苏和蓬勃发展的迹象。
亚投行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巨额的建设资金供给,助力共建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与经贸交流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亚投行在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主要从技术和施工能力帮扶入手,后者则聚焦项目资金支持和投融资体制建设,进而共同帮助亚洲实现可持续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际,面临着投资不足、资金短缺的困境,但是已有的全球性金融组织如IMF、世界银行等均由发达经济体主导,不愿为亚洲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太多资本,于是,亚投行应时而生。作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倡议成立并拥有足够话语权的全球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一成立便迅速成长为后起之秀。一方面,亚投行通过将储蓄率高的亚洲国家的大量储蓄“动员”或“催化”为基础设施投资,满足了亚洲基建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截至2023年5月,亚投行的融资已经超过410亿美元,带动相关资本近1400亿美元,批准了近220个基建项目,涵盖了传统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港口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通信网络、区块链等)、社会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38],有力促进了亚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另一方面,亚投行作为金融平台促进和协调了诸多来源的融资,加快了亚洲各国之间的金融资源整合和配置优化,最大可能发挥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在提高资金收益的同时,推动了亚洲各国互惠互利和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目前,全球面临着“储蓄过剩”和基础设施投资缺口较大并存的难题,甚至是资金流动的“鸿沟”[39]。对此,亚投行具备将低回报的储蓄型资产转化为能够产生更多收益的基建投资的能力和经验,这可以成为一个潜在的经济增长点,对今后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化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是亚洲国家的共同任务。从过去几年所经历的全球性危机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的波折等各种世界之变带来的深刻启示看,亚洲经济体应当更重视团结合作与开放共享,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政策实践的重点在于高水平实施RCEP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充分发挥二者的互相促进作用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效应。“一带一路”倡议加深了RCEP成员之间的经济合作,为RCEP的成功签署与生效奠定了坚实基础,而RCEP的落实也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力。
为此,一是需要发挥亚洲地区主要经济体——中日韩和东盟的引领作用,中日韩应在RCEP框架下深化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经贸合作,促进人员往来和政策交流更加畅通,高水平、深层次建设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与此同时,东盟需要强化与中日韩的合作,提升亚洲地区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贸易连接性。二是亚洲所有国家应当充分利用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全面生效在贸易投资实践、经济规则制定方面所形成的重要红利,深化战略互信,团结协作、共谋发展,包括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绿色转型等重点合作方向和关键领域,优化产业分工体系,在全面发挥亚洲各国优势的同时,推动亚洲地区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
数字经济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在亚洲经济崛起过程中,亚洲经济体不仅实现了接力式发展,而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一次次转型和创新,坚持探索更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不断追求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未来数字经济将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亚洲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走在全球前列,为世界经济复苏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亚洲地区持续加强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不断改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已经取得丰硕的发展成果。一方面,从数字经济整体规模来看,根据《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亚洲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跻身全球前十。其中,中国、日本分别位居全球第二和第四,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其他亚洲国家的数字经济规模也较大并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40]。另一方面,亚洲拥有庞大的数字消费人群,支持着地区数字创新的蓬勃发展,并积极塑造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的未来。世界互联网统计中心(Internet World Stats)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亚洲的互联网用户已经占到全球的近60%(30亿),仅中国(10.5亿)就占据约四分之一并位居世界第一,是美国(3.1亿)的三倍之多[41]。此外,得益于亚洲网络信息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智能手机全面普及和数字消费群体日益壮大,亚洲数字贸易发展迅速,并为疫情延宕下的世界经济和贸易注入难能可贵的复苏动力。UNCTAD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至疫情前的亚洲数字贸易年均增速超过10%,2020和2021年,数字贸易增速分别为5.6%、16.5%,数字贸易额的全球占比分别为25.1%和25.6%,相较于2005年16.6%的全球占比实现显著提升,而且,中国、印度和新加坡已经位列2021年全球数字贸易出口前十,中国在2021年的数字贸易出口增长率甚至高达26.2%[42]。
在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和数字经济治理领域,亚洲各国正积极参与数字经济规则的制定,推动和引领数字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发展。虽然全球数字经济飞速发展,但是数字经济规则制定却相对滞后。截至目前,全球所形成的数字经济治理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RCEP、CPTPP等综合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其在涉及电子商务章节中说明相关条款和治理规则;二是包括《美日数字贸易协定》(UJDTA)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協定》(DEPA)在内的数字经济专项协定。其中,综合性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在数字经济治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协定的缔约国尤其是缔约主导国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相异,从而具有不同的核心诉求[43],这阻碍了规则的实际执行。而且,数据要素的复杂性使得想要达成全球高水平多边数字经济规则的难度空前,但是数字技术在贸易领域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形成统一、高标准、可执行的数字贸易规则[44]。美日于2019年达成的UJDTA是世界第一个专门针对数字贸易的协定,但是它作为美日两国数字贸易博弈的产物,主要服务于美国主导全球数字经济治理的战略目的,在国际实践中存在明显局限。2020年,新加坡、智利和新西兰共同签署了DEPA,作为首个全球数字经济单独协定,DEPA对数字经济提出重要规则安排,吸引着中国、韩国、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和秘鲁等众多国家申请加入,对全球数字经贸规则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韩国加入DEPA的实质磋商现已结束,即将成为DEPA的第4个成员[45],中国也正就数字产品、治理以及包容性等议题与成员方积极开展磋商,全面加速推进加入DEPA的进程。中国、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经济体针对数字治理的积极行动,将为亚洲整体在全球数字经济领域提供制度化便利和市场竞争力。
结语
亚洲拥有全球近60%的人口、近40%的经济总量和超过30%的国际贸易,可以视为世界经济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过去几十年间,亚洲经济体实现了整体性崛起,发展为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并在过去三年的重重危机中展现出强大韧性。展望未来,亚洲经济体应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坚定信心,起而行之。李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我们要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合作领域打造新增长极,使亚洲成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的‘动力源。要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构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生产分工体系,推动形成更加开放的区域大市场。要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和‘脱钩断链,确保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46]我们期望亚洲经济体在续写“亚洲奇迹”的同时,能够进一步推动亚洲经济的强劲复苏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蔡露露对本文亦有贡献)
注释
[1]《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2022年4月2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0682137269261638&wfr=spider&for=pc。
[2]《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视频主旨演讲(全文)》,2021年4月20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1-04/20/content_5600764.htm。
[3][9]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23年4月,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weo-database/2023/April。
[4]Global Trade Update (June 2023), https://unctad.org/publication/global-trade-update-june-2023.
[5][7]《博鳌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2年度报告》,2022年4月22日,https://m.163.com/dy/article/H5J0JKN30511B3FV.html。
[6][8][21][24][26]《博鰲亚洲论坛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3年度报告》,2023年4月26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4222307146265236&wfr=spider&for=pc。
[10]《这张图表显示出亚洲中产阶级的崛起》,2020年7月28日,https://cn.weforum.org/agenda/2020/07/zhe-zhang-tu-biao-xian-shi-chu-ya-zhou-zhong-chan-jie-ji-de-jue-qi/。
[11]《世行报告:中国经济十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G7总和》,2022年11月28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2-11/28/content_5729266.htm。
[12]黄鑫:《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全球第一》,《经济日报》,2023年3月31日,第6版。
[13]《2022年排名较2012年跃升23位——中国创新能力排名为何稳步提升》,2022年10月11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11/content_5717133.htm。
[14]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2021年10月,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WEO/weo-database/2021/October。
[15]《2023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7%》,2023年6月15日,http://www.stats.gov.cn/sj/zxfb/202306/t20230615_1940627.html。
[16]《1-5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中国信息报》,2023年6月16日,第1版。
[17]数据分别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8]《前5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4.7%》,《人民日报》,2023年6月22日,第4版。
[19]数据来自世界银行于2023年6月份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和2023年4月发布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经济半年报》。
[20]《亚洲开发银行:2023年亚洲经济一体化报告》,2023年6月2日,https://accesspath.com/report/5847513/。
[22]钟飞腾:《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与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3年第3期。
[23]帕拉格·康纳:《亚洲世纪:世界即将亚洲化》,丁喜慧、高嘉旋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9年,第113~114页。
[25]《2023年前5个月中国—东盟贸易简况》,2023年6月19日,https://www.ccpit.org/indonesia/a/20230619/20230619hvu4.html。
[27]李向阳:《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缺位”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中国社会科学》,2018年第8期。
[28]《我国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 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2023年1月14日,https://www.gov.cn/xinwen/2023-01/14/content_5736849.htm。
[29]《海关总署:一季度我国对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同比增长7.3%》,2023年4月13日,https://caijing.chinadaily.com.cn/a/202304/13/WS6437e734a3102ada8b23830e.html。
[30]《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谈2023年1-5月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2023年6月19日,http://fms.mofcom.gov.cn/article/jingjidongtai/202306/20230603417169.shtml。
[31]陈荟词:《RCEP全面生效 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强劲动力》,《中国经济导报》,2023年6月6日,第2版。
[32]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亚洲——未来已至》,2019年9月3日,https://www.sohu.com/a/338338802_651625。
[33]倪月菊:《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一个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分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
[34]张立群:《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红旗文稿》,2022年第11期。
[35]朴光姬:《“一带一路”与东亚“西扩”——从亚洲区域经济增长机制构建的视角分析》,《当代亚太》,2015年第6期。
[36]KOSTAS GOULIAMOS, "Global community coalescing," 2023-4-27, http://www.chinadaily.com.cn/a/202304/27/WS6449bd96a310b6054fad0035.html.
[37]数据来自海关总署,http://www.customs.gov.cn/customs/302249/zfxxgk/2799825/302274/302277/4899681/index.html。
[38]潘潔、谢希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让人类未来更具确定性》,《新华每日电讯》,2023年5月30日,第7版。
[39]汪建新:《国际多边开发银行与全球贸易增长:以加入亚投行为例》,《世界经济》,2022年第12期。
[4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2022年,第14页。
[41]数据来自世界互联网统计中心(Internet World Stats),https://www.internetworldstats.com/asia.htm。
[42]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数据库,https://unctad.org/statistics。
[43]谢谦:《全球数字经济规则议题特征、差异与中国应对》,《改革》,2023年第6期。
[44]沈玉良、彭羽、高疆等:《是数字贸易规则,还是数字经济规则?——新一代贸易规则的中国取向》,《管理世界》,2022年第8期。
[45]《〈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韩国加入实质磋商》,2023年6月12日,http://nz.mofcom.gov.cn/article/jingmaotongji/202306/20230603415678.shtml。
[46]李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 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人民日报》,2023年3月31日,第2版。
责 编∕肖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