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分析的综合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和管理工作分析

2023-09-11 01:12张艳霞袁联雄吴晓琦
现代医院 2023年8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申报资助

张艳霞 袁联雄 林 晓 吴晓琦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 510630; 2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学系 广东广州 510080

实现基础研究创新,是确立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对科技创新专章部署,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的重要性[1]。习总书记曾提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并做出“要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把科技成果充分应用到现代化事业中去”的重要指示[2]。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理念下,基础科研水平是科研机构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下称“国自然”)是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科研机构所获得的资助数量和资助额直接反映了其基础研究体量和实力[3-4]。此外,国自然重点资助的学科,也间接反映了我国科研发展的趋势和增长点[5]。由于总经费有限,国自然的申报竞争异常激烈,随申报数的急剧增加,各学部的资助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甚至下降[6]。因此,如何提升国自然项目申报的“量”与“质”,是体现基础研究实力和精细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7-8]。其中,科研项目管理是国自然项目申报、立项和结题过程中的关键工作之一。高效优化的科研管理,将有助于国自然项目的立项实施与成果转化[9]。为此,本研究以某大型重点综合医院为例,对其逾10年的国自然申请资助数据进行系统性全面回顾,并深入分析资助情况及其主要学科方向,以明确医院的竞争优势定位。同时,对科研资助与管理进行了态势分析,为医院今后国自然项目的组织实施与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并为其他同类医院的发展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1—2022年广东某大型重点综合医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资助数据,包括资助项目类别、所属领域,以及项目负责人的年龄、性别、学位、职称等基本情况。

1.2 分析方法

本研究拟对项目及其负责人的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对主要资助学科方向进行趋势分析。其中,年龄资料如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否则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结合SWOT分析方法,从科研资助与管理的内部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等维度,全面剖析有关特点与不足,提出有效改进建议。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2011—2022年,共申请国自然项目2 791项,获资助522项,申报数年均增长速度17.61%,资助数年均增长速度6.94%,平均资助率为18.70%。资助总金额超过2.4亿元(见表1),年均经费2 061.31万元。

表1 2011—2022年国自然项目申请和资助情况 (项)

资助项目类别较广,以青年和面上项目为资助主体(见表2),青年项目资助236项(占46.64%),面上项目资助270项(占53.36%)。重点、地区科学基金等项目共16项(未体现)。青年项目占比从36%左右逐年增长到60%左右;面上项目占比虽有下降,但近年资助数基本维持在20项以上。

表2 2011—2022年国自然青年科学基金与面上项目资助数 (项)

2.2 项目负责人年龄、性别、职称等分布情况

从负责人年龄和性别差异来看,中青年科技人员是主体人群(见表3)。男性≤35岁的占比较高(125人次,占39.06%),而女性≤40岁的占比较高(155人次,占76.73%)。其中,35岁以下主要承担青年项目(男女合计207人次),项目负责人中位年龄为31.26岁。按政策条件,36~40岁女性仍可申报青年项目(共29人次)。超过66.67%的面上项目是在负责人41岁以后获得(男女合计180人次),项目负责人中位年龄达48.31岁。重点、重大项目的主要获立项年龄在46岁以后,中位年龄达49.69岁。

表3 2011—2022年国自然资助项目负责人分年龄段、分性别情况 (人次)

从项目负责人的学位职称看,取得博士学位的高级职称人员是主力军(共资助370人次),占比70.88 %。以正高职称居多,其次是副高和中级职称,详见表4。

表4 2011—2022年国自然资助项目负责人学位和职称分布 [人次(%)]

2.3 主要资助学科分布情况

近年全院共获准医学科学部项目489项(共获资助逾2.3亿元),其他学部33项(资助金额1 156万元)。医学科学部项目涵盖肿瘤学、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康复医学等医院优势学科,获资助数分别为94、69、45、38和36项,累计资助金额分别是4 240.7万元、3 317万元、2 232.5万元、1 733万元和1461万元。从趋势看,肿瘤学和消化学科的资助量与资助金额增长势头明显;康复医学等学科亦保持良好资助态势(总资助7项,经费279万元)。特别的,在生物材料、免疫学等生命科学部的资助也有所突破(总资助8项,经费345万元)。见图1。

注:其他学部包括数理科学部、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管理科学部。图1 2011—2022年医院国自然资助的学科领域(方块数字表示年资助金额,万元)

3 医院科研项目资助与管理现况的SWOT分析

3.1 优势分析

3.1.1 院内引导政策逐步完善,申报积极性较高 医院自2019年制定《国自然基金培育项目管理办法》以来,积极鼓励科研人员申报青年和面上项目,在院级和科室层面分批次做好宣讲和引导。当前,申报数的年均增长速度保持稳定,这表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较高。在院级国自然基金培育项目的支持下,资助培育率初步达到15.38%,高于未获得培育项目的总体资助率(占13.62%)。自2013年制定《护理科研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医院护理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受到充分调动,近3年已有2位护理人员获得了国自然青年项目的资助。可见,在院内选拔和定向扶持科研人才,对提升国自然项目申报质量和资助率有初步成效。在精勤严谨的管理文化下,医院于2021年细化了培育管理办法,增加了拟资助数和资助额度等,强化对标书质量和资助奖励的重视,体现以“人才为本”和“以创新为重”的发展理念。在科研项目管理的有效举措下,全院国自然资助数增长势头扎实,资助总额稳中有升。

3.1.2 医院学科优势明显,彰显人才引育和管理成效 医院在肝病、脑病、免疫病等学科群的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攀升,在学科引领作用下,高素质人才储备不断增加。从管理角度来看,人才引育和国自然培育工作是相辅相成的。例如,在国自然申报、立项、实施和结题的全过程管理中,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和判断力的科研人员往往能更好地把握学科动向,熟知政策规定与标书撰写要求等细节,这将有利医院科管工作的开展。

3.1.3 科研管理精细化初显成效 项目精细化管理体现在组织申报、立项管理和项目结题等全过程。在组织申报阶段,医院通过召开预申报和正式申报动员会(通常在每年8—10月),及时宣传最新的国自然申报规定(每年12月左右),并多次开办写作培训班(一般在正式动员后),对申报项目书的质量进行审查把关。在立项管理阶段,严格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赋予的职责和相关办法,注重规范,发挥监督和协助作用;经常性督促科研项目的推进,切实提高成果质量。在项目结题阶段,持续进行追踪管理,督促课题负责人按期完成任务,并成立结题验收专家组,对项目结题书做好仔细审查。通过管理细节的层层把关,促使负责人认真总结,为成果推广和下一步选题打基础。

3.2 劣势分析

3.2.1 针对临床医护的科研管理服务流程尚待优化 由于医院的大多数科研人员仍需从事临床医护工作,他们往往难以兼顾琐碎的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如何根据实际需求制定适合的管理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并将复杂的任务简化、简单任务流程化、流程化任务定量化以及定量化任务信息化(即所谓的“四化”),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具体来说,科研管理细化可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按国家相关文件要求[10-11],医院已初步建成科研诚信信息系统,对科研论文发表和科研数据存储进行责任把关,这体现了科管工作的信息化原则。然而,科研诚信信息化仅是科管工作的冰山一角,实际工作中还需对项目跟踪、财务审计与成果监督等环节做细化[12]。

3.2.2 医院科研奖励评价制度仍待完善 根据《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等文件精神,针对过度追求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的现象,以及学风浮躁、急功近利等问题,亟须树立正确科研评价导向,更加注重论文质量和水平,避免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奖励奖金挂钩[13]。

3.3 机遇分析

3.3.1 “放管服”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 “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刻体现管理科学“优化组织,提高效益”的思想精髓。通过给予青年科研人员更多信任、支持和帮助,不仅能充分激发其创新潜能与活力,也能够确保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按“科技部等五部门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医院必须进行职能转变和服务优化,持续深化拓展科研“放管服”工作。以此为契机,管理部门应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调动其积极性和原始创新能力[14]。

3.3.2 高水平科技自强,更重视青年人才培养 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引和倾斜,显得十分重要。为此,医院更应抓住机遇,把人才培养融入到日常科管工作中。例如,通过系统化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引、创新项目孵化,切实提高“引进来”的力度,增强“走出去”的竞争力。凸显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做好对青年人才的绩效考核和晋升管理,科研奖励制度和职称晋升制度也需与时俱进,以激发青年人才的科研潜力[15]。

3.4 威胁分析

3.4.1 学科竞争激烈,马太效应逐步显现 从医院主要受资助的消化学科和肿瘤学来看,尽管它们历年的资助数和金额较高,但这也反映了院内同学科的竞争激烈问题。此外,优势学科与薄弱学科(如呼吸、循环系统)的“贫富”分化严重,已造成明显短板,严重制约医院整体发展,削弱与外部单位的竞争实力。因此,医院应从整体布局着手,推动薄弱学科发展,做好前瞻性资源再分配。此外,应密切关注学科的前沿趋势、国家发展需求以及保障人民健康的核心要求,灵活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3.4.2 新医科发展,对科研管理提出挑战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精准医学、转化医学、智能医学等跨学科的新兴领域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持续挑战。如何完善新医科布局,寻找科研增长点,促进不同学科交流创新,是医院管理层面临的重要问题[16]。其次,跨学科交叉也提高了对科管人员的素质要求[17]。管理人员应具备多领域和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对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提供多元的指导或辅助性意见[18]。组建交叉学科平台对打破目前科研平台孤立、促进科研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9]。

4 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国自然科研管理的工作精细化,制定标准化流程

根据“四化”要求[7],医院应针对国自然项目指南制定院内流程,将动员、培训、申报、院内评审与指导、形式审查等流程标准化。每年按照科研绩效等标准筛选有潜力的科研人员名单,积极动员他们参加申请书撰写培训。在科室和医院层面,邀请专家为申请人提供一对一辅导,持续提高申请书的质量。科研管理人员应熟悉每年指南的政策要求和申报要点,准确解答科研人员的疑难问题,提升服务效果。在形式审查方面严格要求,重点审查申请者的申请资质、学科代码选择以及上传的附件(如推荐信、伦理和科技安全批件等),以确保每份申请书都符合申报要求。建议尽快推进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运用,简化流程路径,提高申请质量和工作效率[20]。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立项项目后,通过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收集当年申报项目的评审意见,邀请领域内专家对未立项的项目进行分析评述,形成共识性的建议,为来年的申报工作提供参考。

4.2 整合学科优势资源,提倡跨学科的交叉合作

在医院已有的优势学科基础上,以构建“大平台”和“大团队”为抓手,推动传统医学学科(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等)的交叉共融。提倡做好跨学科青年人才的柔性引进工作,逐步完善交叉成果的综合评价体系与机制[9, 21]。例如,该医院应通过整合优势特色学科,以学科群(肝病、脑病、免疫性疾病)为引领,持续发挥干细胞、大数据人工智能、纳米医学等3大平台的支撑作用,加强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承担能力。学科群的建立将会更好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有利于构建更多基础和临床交叉融合的科研团队[22]。

4.3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工作

营造宽松的科研环境,制定科研人员定期脱产制度,促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全身心地投入科研工作[23]。同时,坚持培引结合,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领作用,展现“大平台”优势,增强医院吸引力[24-25]。特别是,对35岁以下男性和40岁以下女性应择优给予院内扶持和配套措施,充分重视中级职称以下科研人员的发展规划,使青年人才在国自然项目申报中发挥更重要作用[3, 26]。持续为青年人才创造有利条件,完善科研奖励和绩效考核政策,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培训,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鼓励科研产出,引导青年人才向“优青”“杰青”等高层次人才的方向发展[26]。

综上,本文以广东某大型重点综合医院为对象,分析其逾10年的国自然项目申报和资助情况,以此为依据对医院的科研资助与管理现况进行SWOT分析,探讨相关的优势、不足、机遇和挑战。本研究系统的经验梳理和建议,将对其它综合医院的项目科管工作有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申报资助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治疗艾滋病,中国科研人员有了新发现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申报》与上海民国时期禁戏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