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小学体育课堂五维育人的策略与研究

2023-09-11 10:39:46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蒋秦明奕雅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五育育人体育

浙江省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蒋秦明 奕雅萍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在体育运动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形成关爱生命的意识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核心素养。体育课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如何锻炼身体,还要帮助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纪律、竞争等精神。体育到底如何育人,成为体育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普遍存在以下现象:重技能轻德育,许多教师只注重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技术,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和体育精神的培养;重体质轻能力,国家每年都会有体质健康测试,所以教师比较重视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只注重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培养,专项运动能力培养不足;重灌输轻生本,很多体育教师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低,缺乏有效的育人设计和策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施有效的设计和策略,如何充分发掘小学体育课蕴含的育人点,使体育教学发挥育体功能的同时,又能发挥育人功能,这是新时代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从体育“五育融合”教学模式出发,从水平目标、教材单元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深入发掘“五维”育人点,进行策略分析与研究。

一、“五维育人”的定义

所谓“五维育人”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以课堂为平台,创新教学方式,自然地把德智体美劳融合进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实现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是具有现代化的德育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五育融合”包含:学科认知、德性育人、健康育人、审美育人、劳动育人。体育学科“五维育人”点具体表现见表1。

表1 体育学科“五维育人”点具体表现

二、小学体育课堂“五育融合”的策略与实施研究

(一)水平目标阶梯化,因人而异重生本

教师要根据学生学情,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据此制定不同的育人目标,以生为本,育人因人而异(见表2),下面以规则意识、体能技能和团结协作为例进行介绍。

表2 水平育人目标进阶表

1.水平一(第一学段)

根据一、二年级的学生学情,主要育人点侧重以下几方面:注重课堂常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多情境,多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强化技能,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案例一:陈大宁老师曾执教水平一爬行与游戏单元第三课时“手脚并用、跪膝爬行”。场景一:在活动开始部分,当“太空战士”找不到自己基地时,其他学生都能主动帮他找。场景二:整节课通过爬行来认识太阳系中的行星,并让学生了解我国火星探测器登陆火星相关知识。

(1)育人点:互帮互助、爱国情怀。

(2)育人策略:①情境渲染。创设“太空战士”登陆行星的情境,完成各项挑战任务,在情境中学习爬行技能。②正面评价。当“太空战士”找不到自己的基地时,其他学生都主动帮他找位置,这时教师进行了及时正面的评价,肯定了主动帮助他人的行为,并指引其他受帮助的学生也能去积极帮助他人,养成互帮互助的意识。③知识渗透。通过爬行来认识太阳系的行星,让学生了解我国登陆火星的发射器相关信息,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第二个登陆火星的国家,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强大,培养学生的宇航科技梦和爱国情怀。

2.水平二(第二学段)

根据三、四年级的学生学情,主要育人点侧重以下几方面: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和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和卫生安全常识,熟悉一些动作的专业术语;努力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探讨,努力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在练习中相互观察和合作,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案例二:2022年5月,在以“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向学科全息育人途径模型的构建与研究”为主题的区域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站研讨活动中,朱彩凤老师执教了“山羊分腿腾跃的动作方法”,从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到小组练习、评价和展示,让学生勇敢尝试,勇于挑战困难。

(1)育人点:敢于尝试、相互合作。

(2)育人策略:①循序渐进。从教师讲解示范到学生模仿尝试,从跳跃练习到支撑跳跃提臀分腿练习,到最后的完整动作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敢于尝试。②分层教学。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尝试跳跃矮的山羊,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跳跃高的山羊,进行分层教学,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相互点评和展示,敢于挑战困难。

3.水平三(第三学段)

根据五、六年级的学生学情,主要育人点侧重以下几方面:掌握基础的体育知识和规则,掌握一些项目的技术要领和技巧,并乐于向同伴进行动作展示;提高学生体能,特别是发展力量和耐力素质,适当增加运动量;引导学生养成主动、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让学生参与一些游戏和比赛,形成积极向上、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等精神。

案例三:2022年5月,周妙玲老师执教了水平三“篮球:移动+传接球的练习方法”,通过小组接受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观看视频并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学习和比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1)育人点:自主探究、遵守规则、团队意识。

(2)育人策略:①现代教育技术融入。教师前期准备了很多的微课,并且通过多媒体显现出来,课堂减少了教师示范,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②探究式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一起观看视频,一起探讨练习方法,相互比赛交流评价。学生学习的兴趣较高,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材教学单元化,因材施教重课标

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划分教学单元,关注各个单元的核心素养,以标为纲,育人因材施教,见表3(以单元为例)。

表3 单元教学育人表

案例四:曾娴老师曾执教水平三技巧组合单元第二课时“前滚翻两腿交叉180°接后滚翻”。本课最大的亮点:通过“天鹅湖”舞蹈动作体会交叉转体,并通过前滚翻两腿交叉180°、转体接后滚翻和完整动作连贯练习的挑战,完成合作学习,并进行自信展示。

(1)育人点: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合作互助。

(2)育人策略:①讲解示范。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天鹅湖”舞蹈动作,让学生发现美,并进行模仿感知交叉转体练习。②分组合作。学生通过前滚翻两腿交叉180°、转体接后滚翻和完整动作连贯练习三关挑战,分组进行合作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注意保护与帮助学生,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③交流展示。最后,让学生进行前滚翻两腿交叉180°接后滚翻完整动作的学习成果展示,并进行相互评价,让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

(三)教学设计结构化,因时制宜重引导

教师要根据课的结构,关注体育课各部分的育人教学设计,以导为方,充分发挥教师在体育课育人的主导作用,育人因时制宜。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体育课可分为准备、 基本、结束三个部分。

1.结构一(准备部分)

根据“浙江省体育课堂教学的七个基本要求”,准备部分教学要求有队列队形。这个部分主要育人点:规则意识,通过规范请假制度和合理安排见习生等育人策略,做好课堂常规并组织好队列队形练习,逐步建立学生礼仪意识和规则意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2.结构二(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是整节课的核心,根据“浙江省体育课堂教学的七个基本要求”,这部分教学要求有复习成环形、学练“三个一”、精讲需多练、安全组织佳。通过创设情境、模仿想象、自主创编、合作学习、音乐配合、小组展示和游戏竞赛等育人设计,让学生在练习、游戏、展示和比赛中,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案例五:花园小学沈晓东老师执教“简单助跑跳跃运用方法2:助跑单脚起跳摸高(抢篮板)+急停跳投”,本节课能够较好地把助跑跳跃运用到篮球起跳摸高(抢篮板)中,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助跑跳跃的能力。

(1)育人点:挑战自我、方法掌握、创新思维、深度学习、团结协作。

(2)育人策略:①驱动型问题引导。本节课的重点是助跑跳跃动作协调连贯,围绕重点设计“如何在助跑摸高(抢篮板)时跳得高一点”的问题,学生在练习中会有意识地考虑助跑速度、起跳脚的选择、起跳方向、助跑和起跳协调连贯等。通过跳跃并且摸一定高度的悬挂物等练习,帮助学生树立挑战自我的精神。②学、练、赛、评。首先通过抢篮板球练习提高助跑跳跃的技能,其次通过四人小组配合、评价进行深度学习,最后通过积分比赛把单脚跳练习运用到实践中,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结构三(结束部分)

根据“浙江省体育课堂教学的七个基本要求”,这部分教学要求是放松内容化,引导学生掌握放松的方法,养成一种体育锻炼完要放松的习惯。这部分主要育人点:主动收拾器材,通过语言引导、正面评价和批评教育等育人策略,让学生能保管好自己的物品并做到主动收还器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提升劳动意识和能力。

三、学生的成长与展望

笔者对同一学校不同校区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对比,一个年级开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另一个年级采用“五育融合”的体育教学,最终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育人效果,具体如下。

(一) 享受乐趣、遵守规则

采用“五育融合”体育教学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规则意识,对体育课的兴趣度较高。他们都喜欢在公平公正的体育氛围中完成游戏和比赛。

(二)增强体质、提升能力

运用上述两种教学模式,经过一年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体能和技能测试,结果显示:运用“五育融合”体育教学的班级,学生体能和技能水平都高于开展传统的体育教学的班级。

(三)健全人格、团结协作

“五育融合”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较多,如交流展示、相互评价等,这样,学生更加愿意互动交流,性格更加开朗,乐于展示,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另外,“五育融合”体育教学经常会出现小组合作学习和比赛,促使学生互帮互助和竞争,所以他们表现出更好的团队意识。

(四)锤炼意志、吃苦耐劳

运用“五育融合”体育教学班级的学生的400米体育平均成绩较好,学生表现出更好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精神。

实践证明,运用“五育融合”体育教学班级的学生在各方面都优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学生。体育课堂中的育人点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水平、体育课结构和教材单元预设育人点,也可以根据突发事件进行临场捕捉育人点。只要教师有效地运用教学策略,一定会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产生正面影响。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思想,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优化体育育人设计,关注学生实时学情,重构体育教学单元,深入发掘“五维”育人点,以生为本、以标为纲、以导为方,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全面增强体育教学效能,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为学生体育品格的形成助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五育育人体育
五育并举,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