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逆向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11 03:36周月霞
新教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

周月霞

【摘 要】“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相应的诊断评估是三位一体的。为保证数学核心素养目标得以落实,需要从预期学习结果出发,以评价前置为创新点,注重学习过程体验的设计。基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评价,教师根据监测结果反馈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为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支撑,助力落实素养导向下的新课程理念,为我们的教学明晰了方向。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评”一体化 逆向教学设计

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笔者认为,在设计教学时要以核心素养为引导确定教学目标,同时思考设计怎样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达成,由此产生适合的教学行为。此时,逆向教学设计给我们提供了启发。本文以苏教版二下“分米和毫米”的教学为例进行相关实践探索。

一、“教—学—评”一体化与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及相应的诊断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形式。这种形式倡导教学目标精准化,以及学习活动具身化。“教—学—评”一体化下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为导向,通过大问题、大任务组织学生学习的实践活动。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教师不仅要设计好课堂上的评价任务,还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果,并及时调整教学进程。同时,评价也可以促进学生反思,有利于他们巩固知识和调整学习思路。这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随机监测,更是督促教学目标达成的保障。

逆向教学设计首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目标及经验基础确定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形成教学目标;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学情设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评价依据,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评价要求安排协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学习任务及体验活动。这三个阶段相互联系,在逻辑上是正向的。之所以“逆”,是相对于常规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是以始为终的。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逆推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由预期的学习结果与基本问题、评价依据及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构成的教学设计过程。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预期学习结果出发,以评价前置为创新点,注重学习过程体验的设计,有利于教师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实施逆向教学设计可以较好地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建设。

二、逆向教学设计实践

笔者在认真研读教材、梳理教材相关内容、分析学情、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实践探索,尝试建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逆向教学设计框架。

(一)确立统摄教学单元的“教—學—评”一体化目标

“分米和毫米”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要求、单元内容所隐含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要求及教材编写的逻辑顺序,再结合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水平,笔者确定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并据此确立了能统摄单元教学的教学目标。(如下表所示)

(二)确定合适的评价依据

既定的预期目标学生是否已经达成?怎样才能证明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前确定合适的评价依据。在“分米和毫米”的教学中,笔者主要通过设置表现性学习任务和预估可能的表现行为来作为评价依据,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能真实地反映能力与素养提升的表现性依据。二是其他的学习依据。

其中,表现性依据主要包含:(1)在具体情境中,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填空。(2)能将学过的长度单位正确地进行换算。(3)用自己的方式说明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其他学习依据包括:(1)关注米、分米、厘米、毫米产生的现实背景。(2)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和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3)独立并正确完成课堂、课后练习。

(三)设计包含评价的学习任务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前先考虑适当的评价方式以及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依据,考查学生的哪些行为表现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最后根据预期目标和评价依据安排教学活动,并确保学习任务的有效性和趣味性。在“分米和毫米”教学中,笔者整合资源,设计了以下单元学习任务并根据评价依据增加评价环节,即每一个学习任务都以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为评价标准。

学习任务一:初识“分米”。出示一条绿色彩带、1把米尺、10根长1分米的小棒(学生此时并不知晓这10根小棒的长度)和100根长1厘米的小棒。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利用以上学具,想办法测量出绿色彩带有多长。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实验情境,让学生体会在米和厘米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量的单位。这个单位可以通过1厘米、1厘米地累加得到。同时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和认知坡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数学学习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增设评价:学生能否对教师提供的学具作合理选择,是否对“通过测量、累加找到一个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分米”有初步认知。

学习任务二:再识“分米”。学生通过找一找、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明确1分米有多长。学生小组进行开放式的操作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参与感,增进对探索“1分米有多长”过程的理解:可以是将1厘米进行累加,10个厘米就是1分米;也可以是将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就是1分米。为后续“1毫米”的学习埋下伏笔。增设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否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到长度大约为1分米的物体,比一比谁画出的线段长度更接近1分米,小组评价验证,谁的感觉更准。

学习任务三:测量“数学书有多厚”。增设评价:学生是否能将探索“1分米有多长”的学习过程,迁移到对1毫米的学习中。同时,学生是否意识到由于数学书的厚度比1厘米小,因此要将1厘米细分,进而初步建立量感。

学习任务四:活学活用。阅读马小虎日记,找出错误并改正:早晨,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用长15米的牙刷刷完牙,坐在5米高的凳子上,拿出14毫米长的铅笔和5分米厚的练习本,开始写作业。增设评价:学生能否找出日记中的错误并改正。

在以上四个学习任务中,学生学到哪里教师就评到哪里,同时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等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结合教师的实时评价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能结合评价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为保障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素养的提升夯实了基础。

三、逆向教学设计的后续思考

“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我们将视线回归课堂主阵地。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以及师生关系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逆向教学设计就是以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强调学生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学、评三个环节都必须指向教学目标,要以核心目标的具体表现为准绳,并最终指向核心素养的达成;二是教学目标的达成要以教学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学会为标志,以评价为检测手段;三是教师在评价时应将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综上,逆向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多元评价,教师根据监测结果反馈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为有效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支撑,助力落实素养导向下的新课程理念,更为我们的教学明晰了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叶海龙.逆向教学设计简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1(04):23-26.

猜你喜欢
逆向教学设计教—学—评一体化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阅读逆向教学设计研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