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市金融支农研究课题组
(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吉林松原 138000)
按照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一号文件部署,为确保粮食安全,全力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日前,吉林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建设农业强省提升粮食产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为了切实掌握松原市金融支持粮食产能提高现状,我们选取了四家农联社和一家政策性银行开展了专题调查,探究当前金融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优化建议。
调查显示,2022年松原市粮食生产实现十连丰,产量高达152亿斤,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连续五年获得全省第一名,保护性耕作作业面积实现“四连增”,全市开、复工粮食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项目23个,农业农村工作整体再上新台阶,全面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加速推进“千亿斤粮食”工程。坚持藏粮于地,围绕打造国家级盐碱地改良示范市,按照“五统一”原则,开复工盐碱地改造项目67个,完成投资67.9亿元,目前已改良盐碱地30万亩,开工建设松原灌区套浩太灌片工程,新开发耕地后备资源25.5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100万亩以上,保护性耕作1000万亩以上。坚持藏粮于技,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水稻、大豆品种14个,种子总产量超过1亿斤①数据来源:松原市政府网站公开数据。。
截至2023年2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588.6亿元,同比增加104.61亿元,增速达21.61%②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松原市中心支行。,整体金融支农力度在不断增强,对助力粮食生产关注度持续提高。
1.加大对重点农机、种业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市农发行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带头发挥金融支农力量,为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推出了农机贷贴息贷款、免担保贷款等加以扶持。高度重视“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持续发挥政策性银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职能,为重点种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提高粮食产能引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三农”领域。
2.加大信贷产品创新力度。随着粮食生产经营规模、方式等不断变化,各金融机构也在不断创新相关金融产品。如辖内某农联社为满足备春耕生产和提高粮食产能资金需求,创新信贷产品,创新了“粮满仓”和“农机宝”,截至2023年2月末发放粮食种植贷款和农业机械贷款超过1.2亿元,累计投放粮食产业贷款达0.89亿元①数据来源:松原辖内某农联社。。
3.加大金融服务支持力度。辖内金融机构为优化信贷投放结构,提升贷款投放速度,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简化贷款手续,优化贷款流程。同时下放贷款审批权限给支行网点和客户经理,缩短贷款投放半径,进一步提升农户贷款投放速度。坚持网格化管理,集中分流;坚持小额分散原则,充分发挥人缘、地缘、网点多、辐射面广的优势,由基层网点负责投放管理小额农户贷款。
4.加大备春耕贷款投放力度。为保障春耕顺利进行,松原市积极通过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变现及金融对接等方式,解决群众备春耕资金缺口。其中,除农村种植主体自有资金外,银行贷款仍为重要资金来源。全市金融机构2023年计划投放春耕用途贷款总额33.28亿元,支持农户和涉农企业22万余户,其中以农行、邮储银行和地方法人机构为主力。如辖内某农联社落实加强备春耕贷款投放工作,全力解决农民春耕融资难的问题,截至2023年2月末已投放备春耕生产资金0.61亿元。切实解决村土地归集、购置农用机械、良种改造、土地改造等备春耕资金需求。
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相对于其他贷款风险较高,受自然环境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农户贷款不良率相对较高,一些种粮大户因不良贷款未结清而无法再次获得贷款支持,主要原因为部分农户信用观念淡薄,违约成本较低。此外,由于农资、租金、人工投入等价格的上涨,造成2023年农户每亩种植资金投入预计增加650元②数据来源:松原辖区部分农户。,农户种植成本上涨加大春耕资金需求,金融信贷支持资金额度也随之加大,贷款风险也相较往年有所增加。为此,受金融机构自身风险管理指标的控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导致金融机构主动参与支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农联社信贷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最突出的问题是借款主体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措施,传统小额贷款难以满足客户生产经营需求,因农户无法提供有效足值抵(质)押物,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和房屋暂时无法做抵押登记,无法提供有效抵押物,且缺失相关的抵押登记平台。
目前,农村人口流动较大,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人口的全国性流动正在逐步扩大,加之老龄化加剧,导致农村地区的农业劳动力数量普遍不足,东北地区尤为严重,更是缺乏农业种植人才和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粮食产能提质增效。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方式下,粮食产能缺少更大的上升空间,同时,化肥大量投入导致土壤有机含量下降,黑土地退化程度明显。
目前农联社的存款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同时为增加存款业务对客户的吸引力,存款结构中定期存款占比偏高,导致机构资金成本较高,加之从业人员较多开支较大,贷款利率与其他银行相比处于偏高水平,导致扶持农户种植信贷投入不足,虽然近几年一直在压降利率标准,但也仍高于其他商业银行。此外,受内部风险管控的制约,对于农村贫困户、弱势群体信贷扶持不足,市场份额占有率较低,竞争力明显不足。如辖内某县域农联社,受历史包袱和存款业务成本影响,资金成本几乎达到7%,在国有大行农户贷款利率最低可压降至4.5%左右的竞争环境中,即使拥有法人网点优势,依然难以实现对农业种植主体的低利率信贷支持。
国家层面要在政策上进行大力扶持,可以在减税让利方面给予优惠,在现有金融机构营业税率5%的基础上,下浮一定比例,来调动支农金融机构参与信贷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也能够满足多元化的粮食种植农户的资金需求,提供粮食产能,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
金融机构可以尝试多渠道推出针对粮食种植农户的贷款新品种,积极探索农地贷抵押、农机具抵押、合作社联保、林权抵押、订单抵押、具备发展潜力的优质农户信用抵押、动产抵押等,为解决其缺少有效抵押而形成融资难的问题,可以与第三方监管公司合作,推广存货质押贷款。同时,政府部门应积极搭建相关的抵押登记平台,助力赋能粮食种植农户扩大再生产。
要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基础上,提出金融支持振兴东北粮食种植产能的总体目标,在良种补贴、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补贴、残膜回收利用补贴、秸秆综合利用补贴等方面,为东北地区提供多种农业优惠政策,防止东北地区农村人口流失和农业劳动力数量的不足。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积极吸纳并留住农业粮食种植技术人才。加强黑土地有机转换金融扶持,增强土壤有机含量,为持续提升粮食产能夯实基础。
强化普惠金融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大力扶持农村贫困人群、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为种植农户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农联社改制工作,基层央行和司法部门,要高度重视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工作,开辟绿色不良贷款诉讼通道,积极协助采取多种措施处置不良贷款,缩减诉讼时间,加强内部管理,减员增效,提升涉农信贷的同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