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峰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
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从长远战略角度出发,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理论创新和实践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并且越来越重视一体化的推进,呈现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发展趋势。2017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1]在此背景下,党和国家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现实需要,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生“思政一体化”的育人新模式。
“思政一体化”按照“纵向衔接、横向融合、整体思考、系统规划”的原则,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设计各学段德育目标、德育内容、途径、方法、评价等,其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内涵包括:一是在育人任务上要努力贯彻党的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二是在育人目标上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在育人内容上要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学科教学、社会实践等;四是在育人方式上要因人而异,与时俱进,展现新时代特征。[2]“思政一体化”是新时代学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指明了新方向。自2017 年以来,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以下简称区教育局)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推进中小学“思政一体化”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出了“德善”品格一体化工程,经过4 年多的一体化品格实践探索,初步形成了地方性一体化品格建设成果,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形成了《吴江区中小学德善品格课程实施方案》《苏州市吴江区中小学品格教育教材(试行)》等德育课程改革成果。它集中反映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吴江区“思政一体化”建设的探索,对于其他区域的品格提升工程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学生的成长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的,在中小学生实施全过程衔接的品格一体化工程,有利于形成品格教育的内在连贯性。“德善”品格一体化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全学段覆盖,分年级开展,从而进行全方位、多角度一体化实施。
为全面落实“思政一体化”育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学校“德善”品格工程,区教育局针对区域内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品格成长规律,从教育行政层面,科学合理地制定了一体化德育目标,根据发展目标要求又设置了一体化的品格教育内容、实施途径以及评价方式,使得品格一体化工程不但有强烈的学段意识,衔接观念,更为重要的是,一体化实现了品格工程目标的有机衔接和整体推进。
生活在一个多元而又开放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与众不同。因此,需要各级学校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开展品格工程,根据高、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不同特点,分层次开展品格工程,将“德善”品格由浅入深、由远及近传达给学生。同一区域内,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学生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在开展品格一体化工程时也必须结合学校实情,在一体化的总框架下个性化地开展品格工程,强调循序渐进的过程,确保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教育学生,将“品格”潜移默化地移植到学生的心中,在无形中实现“品格”认知的内在连贯性和一体性。
“思政一体化”需要系统思维,统筹规划,它要贯穿育人的全过程。实现中小学品格一体化工程,需要坚持学段间的纵向衔接,以及学校、家庭、社会间的横向贯通。[3]从近年来的区域实践经验看,区教育局“德善”品格一体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现实问题。
课程是德育工作实施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提升学生德育素养的重任,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4]活动和社会实践也是学校品格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级各类学校都在以学科思政来推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其主要路径仍是以学科教学来进行“品格”知识灌输。此外,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的组织和设计也存在开展时间不定期、形式单一等问题。学校课程和活动之间还缺乏品格工程有效衔接性和整体性,各学段、各校还处于各自为战,不相往来的状态中。
品格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活动则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的重要途径与载体。“德善”品格一体化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但在实际活动中,“德善”品格教育还没有转化为教师的主动行为,学段间、不同年级间的教师缺少一体化思维,大部分教师缺少主动加强学段之间衔接的一体化品格工程意识。相比于教师的主导性不足,学生的主体性更值得关注。面对考试的压力,特别是中考、高考,教师、学生往往偏重文化知识的学习,家长更加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因此,初中、高中学段对品格教育活动则更易忽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善”品格活动流于形式、应付之嫌。
近年来,“思政一体化”逐渐深入人心,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其中不乏有效的做法,但也存在评价标准不客观、不科学的现象。品格教育评价对学校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强化、信息诊断和反馈功能。[5]因此,科学地评价考核,是推进“德善”品格一体化的重要环节,也是确保品格教育工程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但是,相比学科教育,品格教育效果涉及的评价因素更多、主体范围更广,评价维度更多,这是品格教育评价中的难题。另外,科学、合理、公平的评价考核有助于“德善”品格一体化工程产生影响力和辐射作用。但是,由于缺乏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总结推广的标准和导向就难以确定。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都有责任。”[6]学生的品格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是需要从学校到家庭,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实施立体式的教育,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整体联动的机制,共同推进品格教育。为建好品格教育这段“渠”,在学生心中种好品格这一“责任田”,区教育局在做好家庭教育以外,立足学校中心工作,以“德善”品格教育为落脚点,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扛起了一体化育人的“大旗”。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德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强化区域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这不仅可以构建美好的愿景,更能指明适合本区域中小学实施的具体路径。[7]
2017 年末,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调研的基础上,区教育局结合原“三有三讲”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突出一体化品格工程的整体规划与实施,提出了“‘德善’品格教育”。根据区域内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品格成长规律,吴江区颁布了《吴江区中小学德善品格实施方案(试行)》,梳理出了区域内学生必备的18 个基本品格。2018 年,区教育局普教科、教科室、教研室又联合区域内各中小学联合编写、印发了《德善品格》(小学册和中学册)系列地方教材,为区域一体化实施“德善”品格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能让“德善”品格工程在各校更好地落地生根,区所属学校始终把关注学生成长作为品格教育的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德善”品格这一教育主线,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科育人价值渗透品格教育。[8]在此基础上,各校结合学校现有德育特色开发了一系列的品格教育相关课程。如程开甲小学围绕“开甲精神”,开发了《开甲文化品格导读手册》;莘塔小学紧抓学校足球特色,编写了《小足球 大教育》品格教育教材;黎里中学以柳亚子故里资源为依托,开发了“品格正青春——‘亚子精神’体验课程”;八坼中学以“劳动+品格”,开发和实施了“园艺+”“德善”课程;江苏省震泽中学在“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跑人”的课程目标下,开发了仁爱、求真、坚持、感恩、尽责、创意等品格系列课程。[9]区域一体化的课程和各校各具特色的品格课程开发与实施,不仅让各校明确了“德善”品格课程开发的方向,也实现了各学段间课程资源的共享,同时在共享的过程中让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其他学段的品格教育的内容和边界。
活动在中小学一体化品格工程体系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功能。学生的品格教育不是仅靠简单的“说教”和“灌输”就能解决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学生的成长面对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知识的世界,另一个是生活的世界。“知识世界”能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扩展思维;“生活世界”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力,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只有当一个人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相互融合时,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10]
教师是活动开展的主要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和合作者,为确保一体化品格活动顺利开展,区教育局专门成立了由普教科、教研室组成的品格提升活动项目小组,帮助各校破解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此外,为了确保“德善”品格一体化实施,区教育局还成立了3 个初中、4 个小学、1 个高中的德育研究中心小组和10 个德育名师工作室,以强有力的专业化团队引领、指导全区各中小学校实施“德善”品格一体化教育活动。为更好地指导一体化实践工作,2018 年,区教育局在实践基础上,成功立项了江苏省“十三五”重点规划课题,在主课题基础上,区教科室在学年课题申报中专门设立了“品格教育”专课题项,作为主课题的子课题,为各校开展“德善”一体化品格提供了智力和理论支撑。
学生的品格教育不应只停留在“知”,更应让学生在实践中“行”。为进一步推进“德善”一体化品格的实施,区级层面,区教育局每年开展“熔铸美好的品格”学生微视频、家长微课堂、学校品格教育汇编等评比活动;区“德善”主题班会评比;区级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德善”品格教育课展示活动等。在区级活动基础上,针对各校不同情况,区域各所属学校根据《方案》中的18 个品格,每学期至少选取1 ~2个品格教育内容,开展不少于3 次的校级品格教育活动。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大”品格教育格局。
德育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看重其过程,“德善”一体化的评价应该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式的评价体系。健全一体化评价体系,应该从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考虑。[11]从评价对象看,既要对学校积极投入“德善”品格一体化工程进行评价,更要对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一体化工作进行评价。从评价的主体来看,既要有学校的自评,也要有第三方的他评。从评价方式看,评价不仅要关注“德善”品格一体化的成效,更要看重其在实施过程中育人的进步度。
在“德善”品格一体化实施过程中,区教育局始终坚持“增值提效”的考核理念。在年度考核中,成立了由普教科、教研室、德育中心组的考评小组,各校先结合期初下发的《苏州市吴江区普通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考核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关于“德善”品格相关考核内容从课程开发、活动开展、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区教育局考评小组和各校德育干部组成的第三方考核小组深入对方学校对各校进行评估,三方汇总后的评估结果作为学校年度“德善”品格考核“成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参考。这种多样式、动态化的一体化评价方式,不仅让各校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要他们从互评中学到了其他学校优秀的做法,有效推动了“德善”品格一体化工作的推广与宣传。
在推进“德善”品格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吴江区立足“立德树人”这一总方针,抓好顶层设计,依循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群体特点,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整体推进,实现了区域内各中小学品格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德善”品格一体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要形成的一体化“大”品格教育格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面努力,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一体化品格教育的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