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军 姚进宏
【摘要】数字教材是一种优质、系统、科学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其规模化应用是实施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的一种有效方式,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本文通过对全区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的基本情况进行阶段性调研分析,评估当前项目应用的实效,分析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数字教材建设和应用的难点,对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提出建议,以进一步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提升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
【关键词】数字教材 规模化应用 调查研究 实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9-0066-04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举措,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数字教材是依据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研发编写,能够系统反映学科内容和中小学生认知特征,利用数字技术加工制作,能够独立打包封装,经特定流程审核,适用于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的电子出版物。目前国内多个省市正在探索数字教材的建设和应用,从实施情况来看,大多为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相对较成熟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借鉴。
广西从2020年开始实施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项目,项目的实施不仅需要从平台建设、资源配置、配套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多方面探索如何发挥和提高建设及应用的实效,还需要以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施数据为依据,从经验层面对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现状及效果进行追踪并做出综合归纳与分析,从理论层面构建推进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从实践层面提出提升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的有效对策,从而制定和调整项目整体推进的策略,以便更好地把握项目发展的方向,保障项目持续健康发展。
一、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的整体情况
2020年广西正式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资源及应用服务项目,通过两年的规模化应用,形成了“一系统、一资源、一体系”,以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抓手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沉淀形成了一个“资源库”。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搭建了服务于一线教师备课授课的“八桂教学通”数字教材平台(以下简称“八桂教学通”),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提供数字教材阅读、备课授课辅助等服务。目前,该平台已经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注册激活账号41.3万个,激活率100%。周活跃用户达到40万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的97%。周登录次数达到300万人次,周授课次数达到160万次。
二是提供了基础性、科学性、权威性的数字教材及其配套资源。该教材资源包含数字教材335册次,配套的课程教学资源10.3万多条。数字教材及资源覆盖了小学、初中主要学科和学段,数字教材覆盖率达到83%。
三是搭建了全区中小学数字资源规模化应用体系。建立了覆盖各市县的专家队伍273人,立项覆盖各市县的应用试点学校205所,审批立项自治区级专项课题226项,组建了覆盖各市县区的技术支持服务团队,构建了落地全区的数字资源应用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
四是以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为抓手,促进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共开展县区级以上培训800多场、教研活动300多场,参与教师达到50.3万人次。校本培训和教研覆盖了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
五是形成了一個广西本地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库,初步建立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教师年度上传资源数达到450万条、校本共享资源数达到250万条、平台共享资源数达到100万条。同时围绕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共征集微视频6 000多个、论文4 000余篇、典型案例100多节。围绕“三个课堂”和“基础教育精品课”建设,共征集优质课程资源2.3万多个,年度课程观看量达到65万次。
二、对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的调查研究
为全面了解我区项目实施情况,切实提升数字资源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于广西义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我们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应用效果为核心,围绕平台功能及性能、数字教材及资源、教研及应用效果、技术支持服务等四个维度(如表1),对广西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调研。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调研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数据,深度掌握项目实施情况,了解项目应用效果。
从调查问卷数据来看,参与网络问卷调查的教师覆盖全区所有市县区,共收到4.3万份网络问卷,问卷设置总分100分,问卷平均得分为77.68分。该问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项目在全区的实施和应用服务效果(如表2)。平台功能及性能、技术支持服务等2项一级指标得分高于平均值,数字教材及资源、教研及应用效果等2项一级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一级指标中教师对平台功能及性能认可度较高,但认为教研及应用效果还有所欠缺。平台功能、平台运行稳定性、用户体验、资源的完整性、资源的丰富程度、学校的工作措施、技术支持服务等7项二级指标得分高于平均值,资源的质量、教研支撑、教学效果等3项二级指标得分低于平均值;二级指标中教师对平台功能、学校的工作措施比较满意,但对资源的质量有着较大的担忧。
从实地走访情况来看,调研覆盖了全区14个设区市,累计召开座谈交流会28场,涉及学校60多所、教师1 300多人。调研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全区义务阶段教师对数字教材的日常应用情况以及对数字教材备课授课平台的关注情况,并对数字教材项目备课授课功能和其他需要补充的资源给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教师们认为,和其他备课授课系统相比,“八桂教学通”优点在于以下几项:实现了数字教材与纸质教材的结合;权威性强,提供了标准的配套教材的视频和音频;具备基础的备课授课功能和课堂活动展示功能,真正体现了现代教学信息化与现实课堂的结合;通过“八桂教学通”平台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教材知识,教师能够轻松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缺点在于以下几项:“八桂教学通”上的数字教材与部分区域所使用的教材不一致;某些科目的数字教材缺乏;配套的资源数量不足,缺乏多样化、充足的课件资源、教学资源、学科工具;平台还不具备远程教学、录屏讲解等功能。
三、对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的实效分析
项目经过两年的实施,初步实现了为广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教师提供基于人教版、统编版的数字教材及应用服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使用意愿较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了“学校全覆盖、班级全覆盖、教师全覆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提出了“周周都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要求,明确对象是使用平台已覆盖学科教材版本的教师。目前平台上已经提供统编版和人教版的数字教材164册、其他版本的数字教材171册,数字教材覆盖率达到83%。
二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平台的认可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八桂教学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统筹建设的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教学教研管理者提供阅读、备课、授课等服务。相比其他商业化的应用,政府主导的平台数据更安全、可靠。目前“八桂教学通”上提供了多种备课授课方式,广大教师正积极使用“八桂教学通”进行备课授课。调查结果显示,广大一线教师对“八桂教学通”的认可度达到85.2%,希望经常使用平台的教师达到61.9%。56.98%的教师认为“八桂教學通”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形式丰富,54.23%的教师认为借助“八桂教学通”改变了教学方式与方法,30.3%的教师认为借助“八桂教学通”减轻了教学负担,44.13%的教师认为借助“八桂教学通”提高了信息素养。
三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初步形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明确提出了“人人都有优质课例”的要求,要求教师每学期通过磨课、研课等方式上好一节优质课,鼓励各地择优将学校教师的优质课例制作成课程资源包,推送到“广西中小学云课堂”平台共享。目前,该平台已开通学校1.5万多所,认证名师500多人,认证名校200多所,注册教师数达到25.7万人,总浏览量达到1 000多万次。
四是数字化教学资源规模化应用效果日益显著。为了加强行政引领,落实工作职责,自治区政府将“八桂教学通”的使用情况纳入市县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指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评分指标。事实证明,这是全面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措施和手段。经过近两年推广应用,59.84%的教师认为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主动性,48.29%的教师认为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41%的教师认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3.66%的教师认为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64.45%的教师认为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我们也注意到,教师们对如何更好地推进项目建设和应用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八桂教学通”的定位需要认真思考,产品和配套设备仍需优化,需尽快配齐多版本数字教材,以数字教材为核心的内容体系需长期持续建设,要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力度,等等。
四、提升项目应用实效的思路和策略
通过数字教材规模化应用,各地义务教育学校及教师在积极学习和运用数字教材的过程中,对用好数字教材充满了信心。为进一步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提升数字化教学资源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未来我们还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不断探索和改进。
一是建立健全数字教材应用机制。教育部教材局已将研制关于加强数字教材建设的指导意见列入2022年工作要点,我们将跟进国家相关研制进度,及时研究制定我区数字教材建设和应用的机制,加强数字教材的监管,确保数字教材建设、使用、管理等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不断丰富数字教材的学科及版本。针对音乐、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数字教材较为欠缺的现状,将继续加大数字教材引进力度,提供更多学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同时,加大版本配齐力度,面向师生提供更多版本的数字教材,努力实现数字教材全覆盖。
三是不断充实数字教材配套资源。为更好地发挥数字教材的“基础资源、基础应用、基础连接、基础服务”作用,围绕数字教材提供丰富的配套数字化辅助教学资源、拓展教学资源以及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和数字教育产品,继续引进更多的数字教材配套资源,从而进一步充实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四是进一步提升资源平台易用性。加大“八桂教学通”的系统改造升级,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研发、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提高平台易用性,以提高教师运用平台的积极性。
五是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建立健全数字资源规模化应用宣传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让广大教师更能理解和支持自治区教育厅的相关政策和工作部署。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进一步掌握了项目的实施情况,也为项目更好的发展把好了脉。未来,我们将在数字教材建设及应用服务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努力打造以资源中枢赋能的省级教育大资源体系,建设省级资源中心和应用中心,建成服务全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全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蔡金花.中小学数字教材建设的政府规制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9):19-25.
[2]翟永勇.数字教材在数字化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数字教育,2020,6(4):28-32.
[3]宋杰青.数字教材: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兼谈中小学数字教材的研发[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3):25-26.
[4]王志刚.构建以数字教材为内容核心的服务教育新业态[J].科技与出版,2019(11):12-17.
[5]钟岑岑.中小学数字教材元数据模型构建研究[J].出版科学,2022,30(2):82-91.
[6]祝智庭,许秋璇,吴永和.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标准需求与行动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21(10):1-11.
作者简介:陈桂军(1974— ),广西桂林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教学质量评估与检测、创客教育等;姚进宏(1970— ),广西岑溪人,硕士,正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学、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责编 林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