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集团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2023-09-10 18:23:28施莹
广西教育·A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教学质量

【摘要】集团化办学可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但也会出现优秀师资被稀释、新进教职工较多、教研活动内容单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集团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认为可从跟岗交流、师徒结对、教研活动、盘活资源等方面着手,探索构建刚柔并济的人才交流多向循环机制,整体提升义务教育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集团化办学 教育集团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9-0014-03

集团化办学(本文指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在国内新兴的办学模式,其本质是为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校际办学水平趋于均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概念,目前业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曹美琦认为,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新兴的办学模式和学校组织管理模式,其以优质学校为核心,通过联合薄弱学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带动和促进薄弱学校发展,最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钟秉林、范勇、田汉族等认为,集团化办学其实是一种优势互补、以强带弱,通过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核心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提高集团内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继而提升整个集团的办学水平,应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目标。下面,笔者就义务教育集团整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提出一些思考,仅供业界参考。

一、集团化办学中制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集团化办学的“聚合型”样态,直接表明集团内各校区的办学水平存在差异,办学理念、师资水平、生源质量、管理风格等各不一样。为了达成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共同提升”的目标,很多教育集团成立初期,往往会以“统一”“统筹”“整体”等理念进行管理,由此或将带来一些问题,影响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优秀师资被稀释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很多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在于优质师资短缺。集团化办学后,为了均衡集团内的师资配置,常见做法是将集团的龙头校(也称领头校、核心校等,本文称龙头校)中的部分优秀教师分配到集团中的薄弱校区,从而导致优质师资被稀释。从人才成长规律来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集团内薄弱校区获得一定优质师资后,确实可以发挥带动引领作用,但想要在短期内提高薄弱校区的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困难。龙头校的优秀师资被稀释后,可能会导致龙头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下滑,如何做好应对工作,是集团化办学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二)新手教师陡然增多

成立教育集团后,要维持集团运转、推动集团各校区发展,亟需补充大量师资,新手教师增多是必然趋势。如何引领新手教师尽快“上手”、稳步成长,是集团化办学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新手教师缺乏教育教学经验,还处于适应期、磨合期,短期内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成绩。新手教师增多后,会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如果没有充足的成熟教师带领,仅靠新手教师个人摸索,短期内难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研活动缺乏针对性

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手段。成立教育集团后,更应注重做好教研工作,充分发挥教研作用,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技能。一些教育集团成立初期,急于推行“大一统”模式,对教研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步骤、统一开展”,导致集团中的薄弱校区难以跟上龙头校的步伐,容易让薄弱校区的教师出现抵触心理,导致他们参加教研活动不积极或走过场,影响教研工作质量。这种缺乏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将会制约集团中薄弱校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继而影响集团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探索义务教育集团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新模式

集团化办学不是简单的整合与聚集,而是充分发挥龙头校的优势,通过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带动各校区共同发展、共同提升。这就要求各教育集团结合实际,探索可行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努力实现集团化办学效益最大化。基于此,笔者认为可以在跟岗交流、师徒结对、教研活动、盘活资源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刚柔并济,促进集团内人才循环流动

1.刚性交流。要求集团内的骨干教师跨年级、跨学段授课或跟岗学习,让教师对各学段学情和教材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上做好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准备,提高教师的教学适应能力。例如,笔者所在的教育集团是一个九年一贯制教育集团,集团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尝试推进跨年级交流跟岗,要求初中部的教师到小学部授课一段时间,小学部的教师到初中部跟崗学习一段时间,实际体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状态,为适应不同学段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也为集团均衡配置师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柔性流动。对于集团内自愿交流的教师,采取柔性流动的形式。由集团与其签订协议,明确交流期限(中学以3年为宜,小学可以按低、中、高年段小循环的方式进行),遵循中小学教学规律,教师在同一个校区完成一个小循环或大循环的教学任务,到期可选择返回原校区,也可到其他校区或继续留在新校区工作,实现能去能回、多向循环,使新老校区师资合理配置。对于新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鼓励其先到新校区交流,至少完成一个循环(1—6年级)的教学任务,接触不同学情的学生,让这些教师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促进其形成更系统的教育教学思想,之后再视工作需要与个人需求确定任教校区,提高集团内优秀师资的适配度。

3.以老带新。深入实施“青蓝工程”,建立集团内以老带新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新手教师引好路、起好头,解决集团内新手教师多、成长慢的问题。例如,可以要求刚毕业或刚上岗的新手教师,先到集团内的龙头校或老校区跟岗学习一年,安排老教师从师德、师能、师技等方面全面带教,从备课、上课、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学习期满后再安排到新校区工作。探索建立集团内一体化考评机制,对师徒进行“捆绑考评”,督促师傅“无保留”地教、徒弟“不停歇”地学,形成良性循环。

4.定点支援。充分发挥集团内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作用,通过多校区走教、定期送教、驻点支教等方式,多接触不同校区、不同生源、不同基础的学生,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专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充分挖掘退休教师的潜力,邀请他们定点帮扶薄弱校区,通过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周一天到校听课、评课,每月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每季度指导一次集体教研,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反馈),直接指出问题、分析原因、给出方法,加大对薄弱校区、薄弱学科的指导力度,整体提高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纵横联动,加快集团内教师成长速度

1.同学科纵向结对。纵向结对即传统意义上的师徒结对,在相同学科内,以“一师一徒”或“一师多徒”的形式,由师傅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备课方法、学科教法等。在课程安排上,徒弟的课一般安排在师傅的课之后;在课程进度上,徒弟的课相较于师傅的课可以适当慢1—2个课时,可让徒弟先听师傅的课后修改完善教案再上课。师傅尽量做到对徒弟每一类课型的课都去听,针对不同课型给出指导意见,帮助徒弟形成较为清晰的教学思路和较为规范的教学范式,尽量少走弯路,尽可能缩短专业成长时间。

2.跨学科横向结对。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可以打破思维定式与学科界限,尝试进行跨学科师徒结对。可以采取“双师一徒”或“多师一徒”的形式,让更多青年教师学习不同学科的备课方式与教学思路。例如,英语教师拜语文教师为师,经常有针对性地去听语文学科的阅读课、古诗鉴赏课,学习语文教师如何深挖教材、深度解读文本、梳理文章脉络,如何开展语文朗读教学,为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打开思路、寻找方法。

3.发挥同伴互助作用。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同伴互助有利于取长补短,提高专业成长速度。集团化办学后,同一时期入校的新教师较多,为此可以引导他们互相结为学习伙伴。处于职业生涯同一阶段的教师会面临相同或相似的职业困惑,会有较为相近的专业发展需求,也可以结为学习伙伴。通过彼此听课、评课,互听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形成互相督促、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集团内同时期上岗、职业生涯同阶段发展的教师共同进步。

(三)多管齐下,激发集团内教研工作活力

1.提高跨校区教研的针对性。集团化办学后,由集团统筹开展跨校区教研活动能够体现一体化理念,有利于推动教师由“学校人”向“集团人”转变。但要注意的是,集团内开展跨校区教研应该具有针对性,切忌“一刀切”,避免集团内薄弱校区的教师跟不上步伐。建议集团针对薄弱校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跨校区教研活动方案。例如,针对薄弱校区骨干教师较少的实际,集团内整合龙头校的学科优势力量,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牵头定期到集团内的薄弱校区开展不同主题的学科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新手教师引路课等;也可以在同一学科内开展团队大练兵,以学科为单位组建5—8人研课团队,兼顾老、中、青三个年龄段,定期开展主题研课活动,以提高集团内各校区教研活动的针对性。

2.增强集团教研活动的灵活性。集团内教研活动可以兼顾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增强教研活动的灵活性。纵向维度体现自上而下的理念,由集团统一开展教研活动,统一制订教研工作管理办法,规定教研活动的参与人员、开展时间、考核方式等。横向维度体现资源共享的理念,由集团龙头校牵头,也可以由集团的某个校区牵头,两个以上校区联合开展教研活动,针对某学科的某类具体问题进行研讨,如针对小学数学不同学段学生的推理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展联合教研,逐渐缩小集团内各校区间的教学差距。

3.促进集团内教研活动精细化。传统的教研活动多以学科为单位,同一学科围绕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研课磨课等开展集体备课,以此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但在集团化办学背景下,集团内各校区、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应注重精细化,关注集团内各校区学情、生情、教情差异,通过精细化、多元化的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例如,集团内各校区、各年级组、各学科聚焦质量分析、作业设计、案例研究、片段分享、好书共享、临界生转化、目标生培养等方面,每周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研活动,达到“日积月累,逐个突破”的目的,最终提升集团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四)盘活资源,全面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再生

1.组建两级专家团队。专家引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专家通过把脉问诊,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开出良方。成立教育集团后,可以从各校区抽调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明星等,组建集团首席专家团,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各校区举办讲座、上示范课等,或进行听课评课,充分发挥首席专家团队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同时,在各校区内从各学科中挑选出不同年龄层的骨干教师,成立校区学科专家团,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定期开展日常督导、巡查等工作,督促和指导全体教师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2.建立学科资源库。信息技术是推动教育集团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为此,可探索建立集团学科资源库,上传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班会课和家长会等方面的案例,供全体教师下载参考。还可尝试建立个人资源库,鼓励集团内的每一个教师上传自己的优秀课例,敢于在聚光灯下展示自己的教学魅力,倡导人人走上舞台,成为教育教学的主角,以此实现优质资源整合共享,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3.建立多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集团管理机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鉴于教育集团管理面较宽的特点,可以尝试建立“行政领导—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科任老师”五级责任制,每一级均划分好自己的“责任田”,每一级发挥好各自职能、做好本职工作,形成联动管理机制,最终让学科教师能够安心教学,没有后顾之忧,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管理基础。

總之,集团化办学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通过关注跟岗交流、师徒结对、教研活动等多个方面,探索建立刚柔并济的人才交流多向循环机制,促使集团形成“独思—互学—共研”的浓厚氛围。通过不断盘活集团内部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循环共享,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最终整体提高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秉林.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1.

[2]范勇,田汉族.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热的冷思考:基于成本与风险视角[J].教育科学研究,2017(6):32-36.

[3]曹美琦.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8(10):9-12.

作者简介:施莹(1989— ),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生,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中学英语教学。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集团化办学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华人时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职教论坛(2016年25期)2017-01-07 19:53:55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依托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衔接贯通模式
求知导刊(2016年29期)2016-11-29 12:51:44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41期)2016-11-28 06:32:27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55:41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