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荠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
小学时期,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形成,班主任要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开展德育工作。目前,部分班主任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德育教育工作表面化,没有深入学生内心世界,教育内容过于狭隘,学生自主接受力不强,不能做到知行合一等。这些问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下,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目前,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激励对策存在不足,导致学生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度不高,持久度不强。久而久之,班主任在德育教学工作中唱“独角戏”,又累又苦,还不能有效地教育学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时,一定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奖惩。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进行适度的惩罚,这样才能够带动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奖惩制度不仅能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且可以产生一种正面的引导效果。
班主任要从文明礼貌、规范行为、仪容仪表、正确的价值观植入等多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通过奖惩制度,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能收到良好效果的。比如,为了让三年级学生养成穿戴整齐干净的习惯,班主任除了对学生提出着装的具体要求外,还可以举行“仪表之星”的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一周一评,由学生评选出穿着整齐卫生的学生,班主任奖励一朵小红花。在小红花的刺激下,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穿戴整齐的习惯。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度的奖惩措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不要“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德育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和逆反的心理,班主任开展德育教学时,要注意三点。一是教学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求与标准是一致的。二是通过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确定“重点人群”,早发现早纠正。三是对有不同问题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
开学初,班主任做学情调查,通过问卷、家访、电访、谈话等方式,初步划定一些“重点人群”。与此同时,常规的德育教学,教师要常讲不断,以此加深学生印象。对言行不达标的学生,班主任在约谈学生时,要从学生的性格、问题大小、家庭教育等因素推断出该学生不良言行背后的真正原因。比如,班内学生小赵不讲卫生。班主任经过了解,发现他是留守儿童,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是一个缺爱的孩子,需要用爱去改变。所以班主任没有采取硬刚的方式批评教育,避免与小赵产生直面冲突,而是在取得对方信任后,再开始纠正错误。不久,小赵不讲卫生的坏毛病就改掉了。当然,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性因素,并不代表德育要求标准的降低。
德育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与讲解,需要班主任用心、用情、用力地开展德育教学实践活动。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过程中,不要将知识概率性与理论化。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非常关键的。家校联系不密切,导致信息沟通不畅,教育目标不一致,容易造成师生冲突,班主任与家长矛盾重重。班主任会将家庭教育的力量与学校教育的力量聚合在一起,作用于学生身上,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校联系不是简单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而是一系列制度化、活动化、专业化的家校德育教育实践活动。
比如,实施“家长驻校日”制度。家长委员会选出家长代表走进校园,与师生一起学习、交流、听课、就餐等,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又比如,学校制定家校合作的实施意见条款,明确家校合作目标、阶段性任务、家长的责任与义务等,整合家校优势资源。又比如,学校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家长了解教育知识。又比如,开展“家长谈教育”“宝贝怎么啦”等一系列德育实践活动,促进多边交流。针对学生个体问题,家校合作也能发挥出作用。学生小明有网瘾,严重影响学习。班主任除了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外,还要与家长一起,调节好学生的情绪状态,避免学生走极端。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合作。只有家长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才能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善于利用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力量,形成对学生全方位的教育。
总之,在德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制定出适应学情特点的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家校的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