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青青
(浙江省杭州市求知小学)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天黑得越来越早了,下午五点钟的教室,冷清得只剩下我和吴欣怡各自忙活。
她在忙着补作业,我在忙着批改作业。偶尔我会抬起头,看看她的进度。
她最近的表现实在有些不像话。作业字迹越来越潦草,错误率也明显高了许多,竟然到需要我放学辅导的地步了。
因为每次她当众发言声音都十分微弱,老缩着肩膀,我感觉她比较胆小、娇弱,三年来对她的教育都是采取“积极鼓励,委婉提醒,交流谈心”的策略。
但无数次的鼓励、提醒,无数天的等待,终究没等来她的“醒悟”,等来的却是放学后的“相守”。
“吴欣怡啊,我观察到你写作业的时候,常常是趴在桌子上的,整个人好像没一点儿力气,你只想赶紧完成作业交差了事,对吗?”
她看着我,没说话,表示默认。
“那你这样写出来的作业,还是要重新订正的。你为何不一开始就调整好状态呢?你想想,如果你开开心心、热情满满地写作业,是不是会写得更好呢?”(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一直想让她快乐,一直没有正经批评过她,因为我觉得批评会让人不快乐。)
她又没说话,一副在疑惑中认真思索的样子。
“那肯定是开开心心才能写得更好,对不对?”见她一直没有开口,我说。
“嗯……谁说的……”她有点腼腆地笑着说,“其实我伤心的时候作业写得更好。”
什么?这样的论调我还是头一回听到。
“啊?你是说你伤心的时候,写的字更好,作业正确率更高?”我向她确认。
她眨巴眨巴眼睛说:“是呀!我以前伤心时写的作业,我爸都说很好。”
难道这就是“化悲痛为力量”?
我停下笔细细体会,莫非这就是破译她的密码?也许一直以来我对她太过“和风细雨”,也许她需要一些“狂风暴雨”来获得洗礼。难怪三年来,她的书写能力是提升了(偶尔她会写出美观的字迹,给人昙花一现的惊喜),书写态度却没有端正起来!
对于这一点,她妈妈也百思不得其解。我了解到,欣怡是本地人,独生子女,爷爷奶奶退休了,与他们一起生活。家人都说在家里她嗓门可大了,看得出她的家庭地位不低。家里人也直言从没有要求她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希望她快乐成长。同时她妈妈也发现了她对学习很不上心,作业敷衍,颇有怨言。但是受社会上各种负面新闻的影响,妈妈不敢对她多说什么,不敢对她提要求,希望她对学习能提起兴趣,但又不知道怎么办。
我有种微妙的感受:一直以来,家里和学校的环境对她来说都过于“舒适”。心理学上讲,适度的压力能让人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激发能量,更好地调动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一定的压力,有利于集中精力、发挥潜力做好工作。
也许,一场“急风暴雨”能激发她的力量,帮助她改正散漫态度。
接下来的几天,我继续观察。吴欣怡做作业的速度、作业质量没有一点儿改观,从数学、英语老师那边反馈过来的也是这个情况。这一次,我不再“和风细雨”地提醒,而是直截了当、一语中的地指出她身上萎靡不振、态度不端的毛病,希望她好好反省自己,明确自己的身份和作为学生应有的态度。我语气强烈,面色严肃,毫不留情。
“教不严,师之惰。”连续一周,我都用这样的态度严格要求她。而她交上来的作业果然有很大改观,与之前相比,简直不像出自同一人之手。
其间我与她妈妈进行了坦诚的沟通,让她对我的教育策略有所了解。
渐渐地,我观察到吴欣怡的状态不一样了,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作业质量,都有了改变……
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原来对有的孩子来说,适当的外界刺激,适度的压力,更能激发她的活力。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界万物是这样,人也应如此。
每个孩子不同,适合的教育策略也各异。面对千人千面,突破固有认知,提高教育效率,这是我们面临的育人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