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韫
美育教育是通过偏艺术手段,借助对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美、生活美等美好事物,科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好的美育教育能帮助学生在不断发现美、品味美的过程中陶冶自身的美育品格,调动自身的求知欲,在学会美、适应美的过程中鉴赏美,提高创造美的能力。语文课堂作为美育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是培养学生美育理念和美学情感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中加强学生的美育基础,将美育逐步渗透到整个教学流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美、感悟美,增强自身对美的理解能力,系统性陶冶自身的美学情操。
落实并实践美育教育要求教师需要基于教育对象的审美观念,制定相对应的美育教学计划。因此,教师在制定美育教育计划之前应该对症下药,对学生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等有一定的了解,研究学生的审美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审美结构,把握学生审美的心理变化活动等。所谓审美,是学生在鉴赏美、欣赏美的过程中通过感官得到满足所产生的愉悦体验。[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美的欣赏能力是自古以来人们特有的一种心理感知,它不仅受审美对象的客观存在性制约,还容易被人类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所影响。因此,研究学生的审美规律,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审美活动,促进美育教育的正常进行。
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的心爱之物》的话题写作中,由于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不同,对于事物的褒贬程度或是喜爱程度都不一样,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人爱好,给予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话题写作当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鼓励学生在写作之前进行意见交流,通过沟通完善自己的美学思维。同时,在写作过程中,要有逻辑性地对个人心爱之物进行具体阐述,讲明喜爱的原因,最后也可以写自己所欣赏的物品所具有的美学特征。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交流互动以及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观察,能够对学生的审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挖掘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对于审美的不同需求和不同感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对学生的日常审美进行观察,只有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审美规律,才能针对性地制定美育教学计划。
学生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和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发展演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并认识到学生内心的审美结构和审美心理变化等规律,以便能够在课堂上更好地实行美学教育,丰富学生内心的美学世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完善学生的美学观念。
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单纯将课本知识传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倾向于模仿和学习老师,因此教师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更要感知体验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身的审美影响。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的高品位审美素质,建立自己内在修养和外在仪态的双重美学特征,严于律己,提高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乐观开朗地面对生活,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万个为什么》的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抱有“为什么”的质疑态度去阅读文章,探讨事情的本质。同时“十万个为什么”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学热情,更重要的是也可以考验教师的文化内涵和知识素养,只有教师的知识面广阔,才不会被学生的问题难住。正因为学生的年纪小,所提出的问题必然是跳跃性的,缺乏逻辑的,教师在回答学生的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质注意循序渐进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的出色发挥,离不开日常的知识积累,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思维内涵和知识广度,才能在学生面前做好榜样,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性的美学教育。
基于学生的心理特质和美学教育的需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着重培养自己的美学素质,要意识到为人师表,注重自身模范导向性,逐步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培养自己的内在自信和对外责任的双向素质。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有底气、有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美育学习。
文字的魅力是多面的。每一个独一无二的文字,都像一个充满了魔力的精灵,它们跟随着书写者的思想与情感,变幻成一块块有着温度和情绪的砖瓦,然后堆砌成一座座盛装着作者情意的建筑或风景。文字可以实现一些终生都无法达到的目标和理想,而且汉字是语文内容的基础组成部分,其表情达意的准确与细腻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语文教材是语言艺术的美学载体,学生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感悟作者撰写的文字之中独有的美学思想,从字里行间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语言深度,探讨文章内语言文字中所透露出的美学概念。[2]
在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中,第一首《从军行》的前两句基于景色的描写,气势雄浑,将戍边将士的苦寒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它不是单纯的写景描写,字里行间更是透露出戍边将士对边防的重视。尽管戍边生活艰苦,但是,他们仍然为自己承担保家卫国的责任而自豪。后两句从写景直接转向抒情,金甲已经磨破,但是,战士的意志在大漠的风沙中磨炼至“不破楼兰终不还”。第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在南宋时期,金兵侵犯中原,中原地区长期沦陷。前两句横纵结合,凸显苍莽壮丽的国家山河;后两句意境急转直下,大好山河被敌人所侵占,一个“又”字,力重千钧,穿透纸背。陆游将中原人民对南宋政府收复失地的期盼,自己对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鲜明表达出来。
透过文字表面的形式,我们可以挖掘到文字下蕴含的深意,不但可以体会到书写者的心境,还能领略到文字里暗藏的玄机,并让人从中汲取到莫名的力量。因此,教师应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文字的魅力,让学生在文字的美育熏陶中感受美、欣赏美、体会美。
兴趣来源于生活,情境是生活的实践。远离枯燥乏味的语文理论课堂,就需要教师借助情境设计,让学生基于情境感悟教育的乐趣,从而感受到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基于课堂创设美学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语文课文进行欣赏并付诸实践,在对文章的语感揣摩中,建设相关的情境,从二维抽象的文字演化到具体直观的意境体验。教师在设计美学意境的时候,可以学习气氛进行环境构造,教材内容为情景基础,通过表情范读、看图描述、情境设计手段等,从景到情,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境界,真正凸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为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以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多是与节日有关的一些文章阅读。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深入了解一下教材上所讲的一些节日内涵,通过建设相关的节日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悟节日的美学特征。例如,在《北京的春节》这一课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上所描写的北京春节的一些显著特征,通过课前购买一些与节日相关的物品进行课堂布置,或是播放一些北京春节有关的影片,引导学生进入该文章的学习,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真正体会作者笔下所描写的春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春节场景设计中体会到文章的美学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教师也不能本末倒置,让情境取代教学内容,要合理利用好情境设计这一教学手段辅助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以及学业负担,弥补学生在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判断力上的不足。小学语文教学本身所具有的难度,对学生自身的理解力和学习联想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需要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灵活地创设不同的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美学特征。
小学语文的学习大多是一个基于课本内容积累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审美能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内容和课堂时间的限制,很多语文知识讲解都不够全面,学生无法在课堂之上获得满意的审美体验。因此,语文素养的培养仅有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在以课内学习为主体,理解课内知识的基础上,也需要适当加入一些课外阅读。在课内铺垫语文理论基础上加强课外阅读的涉猎。学生通过对课外名著和文章的阅读,基于自身感悟能够获得独有的审美体验,收获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打破课堂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在课外阅读中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由学习的阅读空间。[3]
在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漫步世界名著的花园”的阅读互动中,就强调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由于第二单元整个单元都是世界名著的节选。例如《鲁滨逊漂流记》,学生仅阅读教材上的节选内容根本无法深刻了解整个名著的内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在学习完课文节选之后或是在上课之前,抽出时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对该名著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通过对整本名著的审美体验进而促进课堂上对节选的理解。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也可以摘抄好词、好句,能够大致讲述故事梗概,阅读完名著要有一个大概印象,而不是匆匆忙忙阅读完却知之甚少。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体验,能够补充课堂上所缺乏的一些知识,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深层美学特质。
课外阅读能够加强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和培养,基于课外课内双向阅读学习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在有计划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促进自身的审美素质培养,同时加强自身的思想品质建设,在书中与前人交流收获生活经验,并积极优化自己的思维方式。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达不到教学的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在课堂上教材内容的限制及学习实践和空间的制约。很多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力求面面俱到,但是,由于限制却无法落实,学生的知识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课外活动的组织便显得格外重要,不仅能够打破美育教学的时空限制,还能在趣味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在美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学素质。组织课外活动,也能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面的拓展和关键内容的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所遗漏的问题。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这一话题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利用课堂时间讲解“演讲”这一主题,忽视“演讲”所具有的极强的实践性,很容易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学生也无法深刻体验演讲的实质性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话题讲解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自发性举手进行课文朗诵。在课外也可以举办相关的朗诵演讲比赛,通过实质性的主题活动组织,并设置活动奖励,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更深入地了解演讲的本质并体会演讲的感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拓展口语交际的范围,不局限于“演讲”这个范围,在课外活动中加入“辩论”等口头表达形式的主题,让学生在辩论交流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多元活动中不断训练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外活动的组织能够补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促进美育教学。将课外组织活动的形式融入美育教学中,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弥补学生的薄弱知识点。将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并行,能够创新美育教学,拓展美学领域。
总之,美育教育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美育教学的正确实施,能够帮助学生在高尚的美学情趣中健全素质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建立正确的审美思想,增强对美的理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美学教育,能让学生拥有渗透性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拓宽并延伸学生对美的定义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