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3-09-10 05:55马郡孺
商展经济 2023年15期
关键词:艺术展艺术品网红

马郡孺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1)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与自媒体时代下的各种分享类App逐渐增多,“网红现象”与“网红效应”成为大众生活中的新兴热点,因此在文化产业类项目中涌现出大量“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成都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蓝庆伟针对“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下过一个定义:以吸引非艺术行业的网民流量为目的,并直接强调与大众消费之间关系的一种展览形式[1]。最先出现的“网红展”在西方被称为快闪艺术展。“快闪艺术展”是指在商业空间内的美术馆或公共空间中举办的短期艺术展览,和艺术包装下的品牌宣传相比商业性质低,艺术和背后的主题宗旨高、文化内涵深刻。时间一般为1~3月,主旨在于拉近大众和艺术的价值,并促使泛艺术化[2]。本文的“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是基于上述条件并与时尚流行元素进行融合,多领域视角下的新型潮流独立艺术展。近些年,这类展览的数量与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让大众意识到这类更为新潮、贴合日常生活的展览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艺术产业,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时代趋势。因此对于“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未来如何发展的讨论是必要的。

1 “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的发展历程

“网红”,即网络红人,指那些在互联网上因某些行为或事件而走红的人。新媒体时代,“网红”已不单局限于人,而是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物质或精神消费符号,包含一切在互联网上走红的现象、产品、地点、行为,如“网红餐厅”“网红书店”“网红奶茶”“网红艺术展”“网红打卡地”等[3]。虽然“网红展”一经诞生就集宠爱与质疑于一身,但仍持续升温,热度不减[4]。“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在国内探索沉浸式体验初期,处于一种作“秀”状态。2004年,张艺谋导演了全国第一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成为沉浸式表演的开山之作。2013年12月15日,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展出的“草间弥生——我的一个梦”亚洲巡展,出现排队三个小时买门票、拥挤的排队一个小时进入装置展区,这种状况被人幽默地调侃“计划经济下拿饭票换粮食的节奏”。这场展览收获了将近三十万人的人流量,也被认定为我国第一个“网红艺术展”。当时还没有网红艺术展这一明确的概念,该展览通过形式与内容表达上的特别,在一出场就吸引到了许多媒体从业者在网络上大肆宣传,由此吸引更多的观众进行观看,在观展过程中,观众与艺术作品、艺术家,乃至其他沉浸其中的观众都会建立起微妙的联系,这种默契会给人带来精神的释放,并自发性地将自己参观展览的经历与体验发送到社交媒体上,从而吸引大量观众前来体验[5]。

“网红艺术展”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年轻人开始对属于自己独特文化观念进行记录的行为。在这一批展览中,开创者是美国的冰激凌博物馆。此次展览与常规展览有着十分明确的不同,展览中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冰激凌的历史或产品口味的文字说明与描述,而是采用了大量可以用作拍照的装置艺术,打造梦幻的冰激凌乐园,吸引了近50万人次进行观览,并自发性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打卡”,“网红展”的雏形也由此初具规模。2016年,全球关于人工智能问题的讨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因而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程序软件进入展览创造中,通过技术革新,可促使装置艺术的感应交互设计得以成为现实,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多重体验,达到沉浸式体验的目的。正因如此,“沉浸式”体验也成了“网红展”的必备要素。2017年,日本多媒体艺术团队TeamLab将首个沉浸式体验感的艺术展览“花舞森林”入驻北京画廊。由十五个视频、电脑程序制作模拟的虚拟花海,作为一个360度光影覆盖的全包裹式投影体验。观众们的每个动作都将影响着每一朵花的绽放、凋零、枯萎,具有十分强的互动性。展览一经展出,便吸引了许多观众,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吸引到了很多受众。自此,沉浸式体验便成了“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的一个噱头和卖点。在“花舞森林”后的一两年时间内,各种同类型的展览层出不穷,在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阵“打卡热”的浪潮。

2 “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现存问题

2.1 过分追求流量,曲解艺术品本意

自媒体时代,出于商业空间和美术馆的盈利考量,导致艺术家和策展人等相关艺术行业的从业人员会更在乎如何博得眼球、获取流量,而失去了原本创造艺术品的初心。创造出的艺术品仅考量了商业的影响因素而无暇顾及美育的功能。社会中具有历史、文化、教育等多重价值的文化与艺术品,忽视其本身文化象征与符号,进行片面的、碎片的、萌态化的解读与衍生,并不利于消费者与受众更好地解读文化艺术作品。如“梵高艺术展”一经上线,便引发了全国各地观众的打卡热潮。而各地纷纷涌现的梵高艺术展,让承办展览的机构只追求快速盈利,甚至有些仅仅是挂名艺术展,在展览中完全不涉及梵高元素,这样的展览已经违背了梵高艺术展的初衷,仅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打卡地。办展人员仅仅注重场景的布置与艺术审美,便于观众接受观看、理解艺术家想要透过艺术作品表达出的思想内涵,但过分强调追求流量,反而会弱化艺术家的作品创作的初衷,使得整个艺术品变得符号化、碎片化。如此过度地迎合大众的欣赏审美观念,虽然会迎来一个观众人流量的小高潮,但是对于是否真正提高人民群众的艺术感知、艺术认知、艺术美育却有待商榷。

2.2 观众的“朋友圈打卡热”

2016年,美国的冰激凌博物馆(The Museum of the Ice Cream)在纽约惠特妮艺术博物馆外的空地上举办的一次“快闪博物馆”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进行打卡,此次展览的主题是以梦幻少女心的低饱和度的粉色作为主色调,并设置了冰激凌乐园、粉红色车厢、巨型雪糕装置、巧克力灯、彩虹糖游泳池等相关场景,创下了五天售罄三十余万张票的纪录。而这股打卡热潮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这股热潮的原因离不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图片信息化的时代与各类短视频软件的推广下,年轻人更常态化地运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信息获取,导致许多年轻人在朋友圈“打卡热”。年轻人更加注重的不再是内容,而转变成了展览是否具有高级感,是否可以让自身获得更多的点赞和传播的一个工具,成为一个用来满足观众社交需求的展览。形成了一个艺术展的新型链条:我发现、我去过、我拍照、我分享上传朋友圈。这样的一系列流程下来,观众只进行了“走马观花”式的观看,而对艺术品是否具有深刻意义的解读和赏析的思考性全然为零。导致许多年轻人由于炫耀、攀比的心理,以达到让自己的社交平台看上去更具高级感的目的,去参加各类网红展,从而获得其他人的关注度,彰显自己充满艺术气息与个性。正是由于从众跟风的心理,观众在线上分享的照片的观览数量远远超过线下看展人数。

2.3 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由于“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是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导致没有一个行业的从业标准,对于展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监管部门,因此,整体的艺术展的艺术作品良莠不齐。艺术作品在创作之初都有它的目的和功能,但是当代艺术的意义,不是直接抛出一个答案,而是在于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代具有网红现象的独立艺术展也是如此,应该提出一个问题,需要观众通过展览得到一个答案。

苏菲·卡尔,一个法国的当代女性艺术家,在2007年完成了一个装置作品,名字是《照顾好你自己》。在《照顾好你自己》里,卡尔以自己为例,讲述了一个女人的悲伤,是一个失恋后心碎、疯狂,最后获得成长的故事。这个装置作品创作的起因是卡尔的男友给她发送了一封分手邮件,并在邮件的最后写道:“照顾好你自己。”她不理解,为什么要用邮件的方式分手?难道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吗?而她将这个邮件分享给了自己的两个好闺蜜让她们去分析。闺蜜两个从不同的视角分析过后,说出了自己分手的故事。因此,卡尔受到了启发,在之后的两年中联系了107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女性,邀请她们以自己的方式去写出体会,而在这其中,有语文教师分析邮件背后的语法错误,有舞蹈家通过邮件编排了一个新的舞蹈,有心理学家分析书写邮件的男性是一个严重的控制狂。而且卡尔让这107位女性将读邮件的过程录下来,发现每个人对于信的感悟是不同的,有的人是发笑,有的人是痛哭流涕。通过对于每个人的不同解读,而形成的一次展览,可以让观众对自身出现的问题进行一个深刻的思考,通过观看展览,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解决方式。而2018年火爆年轻人的展览——失恋博物馆,则成了一个“哗众取宠”的艺术展,迅速在全国各地举办展览,展览仅是为了展览而展览,只是为了获得门票的营收。与苏菲·卡尔的创作灵感是一致的,却呈现出两个截然不同的展览效果。一个好的作品应该呈现出作者的态度,而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复制的产品、流水线的产物。

2.4 互动性体验感强,不易于保护

艺术展策展方案较为传统,艺术展策展方案可能更注重展览品质而忽视了互动性和体验感。比如,那些沉闷、晦涩或专业的解说,过于叙述而缺乏现场的惊喜和互动。同时,展览空间设计不够丰富,特别是艺术展的空间设计可能过于简单、缺乏创意。展览布局不科学,艺术品之间没有明确区分,观众看起来感觉一团糟,无关性的内容杂乱无章地混在一起,令人难以沉浸其中。虽然受“网红现象”的持续影响,一部分艺术展开始创新,但从宏观来看,参展的艺术品可能过于保守和常规,缺乏趣味和新意。创新的艺术品可能过于前卫,容易让观众产生距离感,不易与之产生共鸣。在体验经济时代,观众与策展人将目光放置在沉浸式交互体验感视角下,沉浸式的展览可以给予观众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方面的体验,但由于展览的沉浸式要求过于严格,现场维护及安保人员无法及时进行看管,以至于展览还未结束,展品就已经发生损坏。展览对于观众的自觉约束力的要求更高,目前国内展览的受众人员的整体素质还不足以达到在没有工作人员的维护下自行进行观赏体验,因而导致形成了矛盾,未来如何发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政府导向。

3 “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的发展对策建议

虽然“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已经流行几年,但由于是刚刚兴起的艺术产业,越来越多的问题浮现出来,如没有明确的监管、内容缺乏等,这不仅影响了很多观众的观赏体验,也制约了艺术展未来的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以多种手段同步提升艺术展的质量,促进“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健康良好地发展。

3.1 政府进行监管,促进良性发展

由于具有“网红现象”的独立艺术展这一品类刚刚在艺术界兴起一股新潮流,许多艺术家沿袭行为艺术刚刚进入中国时期的方式方法,照搬为了追求艺术家迅速得到名利的模式,只注重名气,完全忽略了作品应该具有的内涵。例如,涉及校园暴力因素的艺术展,在展览作品中,有绝大部分的展品会对部分观众造成心理伤害,产生不适感。但是由于缺乏政府监管,在作品的呈现上没有一个明确限制,导致目前的一些独立艺术展在开办过程中被紧急叫停。党的二十大提出,我们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体系,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以马克思为指引,创作要以人民为核心。政府应该加强对于独立艺术展的策划与承办的监督和管理,制定相关完整的监管程序与文件,对独立艺术展进行规范,防止具有不正确引导性的展览出现在艺术市场上,进而造成不必要的危害与影响。

3.2 内容与形式上进行融合创新

展览的内核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形式。相较于传统艺术展,“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内容上的欠缺成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今流量为王的时代,大部分的“网红展览”过度重视沉浸式体验的形式上的体验,从而忽略了内容挖掘。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应当充分发挥其便捷的特点,而不是被其框架左右。不可一味地为了迎合大众审美,而策划展览只适用于拍照好看的装置艺术,失去了原本的初衷。本末倒置,徒有其表,这种产品并不能成为主流。在内容上要有内涵,讲故事,避免庸俗化、可复制化;形式上不可以喧宾夺主,避免网红展沦为影楼。因此,在展览内容上创新,要通过特别的设计、艺术表现形式、场景搭建等吸引观众的目光。更为关键的是,要能够让观众对展览内容产生共鸣,与其中的故事及情感有所联系,才能达到长期的流量效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文化建设、艺术创作带来新机遇,特别是数字艺术等新的艺术门类的产生,使文化供给更多元、文化消费更强劲[6]。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这一概念成为各个行业发展的风向标,独立艺术展应该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运用VR实景、虚拟成像等技术,在模式的呈现上进行创新,带来新的视觉听觉体验。未来应增强艺术展的互动性和体验感。一方面,策展方案要更加注重观众的体验感受,设计更丰富的互动环节;另一方面,展览空间要更具创意和科学性,艺术品之间的空间布置和参展的艺术品需要互相配合和补充,让参观者更具沉浸感。此外,艺术展还可以利用新技术手段(如VR、AR、MR等)创造更加丰富、生动的展览环境。观众可以在艺术展上通过互动装置等手段参与到展览中,并与展览内容互动,让艺术品更容易走进观众内心,增强观众的体验感。

视频与声音可以拉近展览中艺术品与观众的距离,做到与艺术家共情,身临其境地再现展品的故事或情感。在空间形式的设计上,以内容策划为出发点,细化到辅助展品道具摆放、平面的排版方式、布置展览的灯光音效道具等,考量整体的设计与局部设计的平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对于“网红现象”的独立艺术展做到展览形式上的多维度改观和创新。不应将艺术展只作为一个城市的商业空间进行考量,而是去创造一个具有文化精神层面上正确引导的文化标的物。

3.3 宣传上采取多元化的方式

“网红展”打卡是近年来城市中的一种青年时尚,它伴随着文化消费的热潮出现,借由互联网的传播效应引发了较大的流行效果[7]。相较于传统艺术展览刻板固定的宣传模式,“网红展览”可以选择的宣传方式更加多元化。和其他潮流因素相融合,互利互惠,达到共赢。例如,将嘻哈说唱与艺术品讲解进行融合,利用说唱的合仄押韵,在唱词的填写上,替换成对于艺术展览的看点与卖点,搭配合适的视频,再利用短视频媒介,如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当下受年轻人喜欢的热门软件进行播放,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一种“洗脑感”。以一种更为新潮、更适合在年轻人中传播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同时,“网红展览”可以举办各种互动活动,如签名会、分享会、座谈会、音乐会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关注,同时也有助于打造品牌形象,提高艺术展的影响力。此外,还可以选择与知名IP进行联合打造艺术展览的周边商品,通过商品的创作理念分享、制作工艺流程、讲述商品的故事等方式,在推广方式上,可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多元化推广,如社交媒体、数字媒体、电视宣传等渠道。借助线上和线下多种渠道,促进展览流量和知名度提升,当然不止局限于传统的宣传模式。在进行网络营销或者传播时,需要注意相关细节,特别是关注事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避免流传错误或不合适的信息,以免产生不好的后果,要准确掌握观众群体的需求和喜好,在营销活动中争取符合目标受众的经验和期待,从而提高推广效果。同时,更为注意的是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行销的同时不能违背国家规定和道德准则,保持一定的敏感度和谨慎性。

4 结语

近年来,观赏“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已经成了一种潮流趋势,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新媒体及网络的普及,对于大众已经有了很深的影响,导致此类展览成为一种流行趋势,但不能因此变得谨小慎微,更应该将有力地影响层面扩大,降低、杜绝具有危害引导性的展览。未来展览重视主题创新、内容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性。对于出现的问题,不能视若无睹,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因此,本文以“网红现象”独立艺术展为切入点,分析其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在未来发展中,政府应当进行监管、展览本身内容与形式上进行融合创新及采取多元化传播的方式,促进良性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独立艺术展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艺术展艺术品网红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不要上“网红”的当
网红滚滚
后移2016·当代水墨艺术展
气球艺术展
«ВаНхУН»
艺术展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