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陈家骥 魏志宇(通讯作者)
(1.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3.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吉林长春 1300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的精髓与瑰宝,是历史、文化、美学、科学等价值的传统技艺和文化形态。文创类非遗会展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展中展示的非遗项目、技艺与展品均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通过会展场馆展览展示与传播非遗,可以让游客更加了解和认识非遗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同时,文创类非遗会展还是促进非遗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而文创融合非遗的新型文化创意产业则成为非遗发展的新动力。文创类非遗会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同时还为非遗逐渐向现代文化融合提供了机会和途径。“其内容、形式、功能都在不断地延续、发展、变化。其所体现出的特有的文化特点,始终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融合[1]。”
会展的特点是集中展示、大众化的形式,可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进而让更多人了解、认知、关注和喜爱非遗。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和互动体验,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非遗项目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文创类非遗会展有利于推动非遗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以多样的方式吸引人民群众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来。文创类非遗会展的主要功能不仅有利于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非遗会展的建设,推进非遗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
文创类非遗会展活动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现代产业的方式之一,其基本价值不容忽视。随着全球化发展,各国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非遗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它所具有的历史性、文化性、价值性、资源性备受学界和公众的关注[2]。文创类非遗会展将非遗带到不同的地域与人群之中,促进了不同区域内人们的文化交流与欣赏文化多样性。文创类非遗会展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我国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失去了人们的重视,而文创类非遗会展能够将非遗项目或技艺在展示中呈现开来,增强人们对于非遗的兴趣与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文创类非遗会展不仅是一种文化活动,也是一种经济或商业活动。通过将非遗与现代产业相互融合,打造出更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创产品与服务,增加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在文创类非遗会展中,不同的文化元素、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形式,都展现着非遗的魅力和价值。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民群众的精神支柱与文化根基,关乎各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和精神追求,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因此,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非遗则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它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内涵和价值理念,有助于使人拓宽思想视野,提高其人文素养和文化意识。借助非遗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可以让人民群众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
非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先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此类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加强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提高文化自觉。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性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同时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准,进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根基所在。政府通过制定相关非遗项目保护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传承、保护与发展非遗。然而,单靠政府和专业机构的保护远远不够,还需要我国人民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保护非遗,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传承活动之中。在日常生活中,可通过学习非遗知识、参加非遗活动、购买非遗产品等方式,支持和帮助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传承非遗不仅仅是保护文化遗产,更是提高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非遗所传递的不仅是传统技艺和文化特色,还包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念。
传承非遗可以增强们对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进文化交流与理解。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只有通过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非遗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加强,但我国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同样面临重大的挑战。传承、保护与发展非遗已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非遗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非遗是我们传统文化自信的表现。我国非遗项目均蕴含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代表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非遗也是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这些技艺不仅展示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现如今,非遗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发展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发展非遗的主要方式是让青年群体更加深入地了解、认识和热爱非遗。针对目前非遗传承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强非遗的普遍教育,把非遗的精髓传承给下一代。这需要我国政府或相关部门制定系列的政策与保护措施,如增加非遗教育课程的设置、加强非遗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推广等。同时,还需要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中来。非遗需要注重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而是要注重与时俱进,创新发展。非遗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良,让其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例如,可把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更具时代感的非遗产品,或者创作出适应现代社会的非遗作品等,才能让非遗在当今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任务,也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径。
“大思政”背景下,我国文创类非遗会展通过打造相关活动或非遗展示,实现人民群众思想教育的主要活动方式。目前我国文创类非遗会展活动存在思政元素融入度不高与非遗会展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非遗会展的规模和影响力也逐渐扩大。然而,在一些非遗会展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度不高,使得会展活动失去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非遗会展是展示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形式之一。通过展示非遗项目与技艺,加深人们对于非遗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但在一些非遗会展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度不高,仅仅是简单地展示非遗技艺和文化,而缺乏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的挖掘。作为非遗会展的主办方,应在展览的策划和布局中更加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例如,在展现非遗技艺的同时,通过配合图文和视频等形式,向观众传达非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既有利于增加展览的启示性和教育性,还有利于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探索。非遗会展也可以结合地域特色与时代潮流,将非遗与当前社会现实相结合,展现非遗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价值,进一步宣传和推广非遗。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得非遗会展更具时代感和生命力。综上,非遗会展应更加注重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展览中。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被纳入会展行业中。但在将非遗融入会展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创新性不足的问题。在非遗会展中,往往只是简单地展示非遗元素或非遗项目,缺乏创新设计和展示手法。这种传统的展示方式无法吸引更多观众,更无法唤起观众的文化认同,不能更加有效地引起文化共鸣。因此,非遗会展需要更多的创新思维和前沿设计手法,以更好地展示非遗的特色与魅力。非遗会展中缺乏足够的互动体验,观赏一件艺术品只是一种被动体验,而通过互动性的设计,观众可以更好地体验非遗中蕴含的精髓。比如,在非遗展览中加入虚拟现实、画面互动、动态影像等手段,可以让观众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文化展览中,从而增强观众的文化感受。非遗会展中也缺乏足够的故事性和情感共鸣。
非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可以更好地引发观众对于非遗的兴趣和关注。因此,非遗会展需要更多的故事性元素,通过引入非遗的历史、传承、背后的故事等,可以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感知非遗的内涵,从而更易于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注重观众的文化感受和情感共鸣,也可以增强观众对于非遗的认知和关注度,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大思政”背景下,我国文创类非遗会展主要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保护和传承。第一,创新思政教育,打造非遗会展实践课,使思政教育更贴近现代社会的发展;第二,活化非遗产品,增强文化会展观赏性,使传统文化更为现代化和接地气;第三,优化文化产业,完善非遗文创产业链,使非遗产业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不断改变,思政教育作为学生群体的必修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创新思政教育,打造非遗会展实践课,成为一个新的课程方向。在实践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活动中的口授解说、实物展示、现场展演等教学形式,尽可能地丰富实践活动的形式[3],非遗会展实践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形式,具有很多优点和特点。此类课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创新思政教育,打造非遗会展实践课应该注重将思政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通过非遗传承人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会非遗技艺的精髓。应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只有通过设计与完善课程内容,才能确保课程高质量。创新思政教育,打造非遗会展实践课,也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学生则应该积极参与到课程中,进行学习和实践。创新思政教育,打造非遗会展实践课程,对于学生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群体在实践中可以不断拓展综合素质能力,为将来的就业和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因此,社会各界应该积极推动思政教育的创新,开设更多的实践课程,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开拓思政教育的新境界,为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遗项目与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市场和观众,无法被更多人所传承和欣赏。创新非遗产品有利于传承与保护非遗技艺,增强文化会展观赏性。创新性原则具体指的是,文创产品包装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与其他物品包装有所区分的前提下进行创意性创新[4]。创新非遗产品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也可促使传统文化更具市场价值和现代感。大量的手工艺品、传统技艺、民间习俗等都是非遗的体现。如果此类传统文化或相关产品只是保持原貌,不加创新地呈现,很难符合时代审美。通过运用先进的科技、艺术手法或现代设计理念,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产生新的艺术品、工艺品、文创产品等,此类创新非遗产品不仅可以保护原有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和喜欢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会展观赏性,也是创新非遗产品的重要一环。
会展是现代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展示非遗产品的重要平台。为了增强文化会展观赏性,我们可以将非遗产品和现代元素相融合,创造出更富有艺术感和趣味性的展示形式,如在展览中通过多媒体、互动装置等方式,将传统文化呈现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观众更易于理解和感受。还可以在展览中设置一些趣味互动环节,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加观展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此外,举办非遗主题的活动和演出,也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增强文化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创新非遗产品和增强文化会展观赏性,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非遗,还能使传统文化更具现代感和市场价值,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和喜欢传统文化。这不仅是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产业链”和“生态圈”是指产业群落及其生存环境。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与制造业围绕中间品建立产业链不同,文创产业更加重视控制关键环节以整合产业链,促进技术转移扩散及资本优化配置。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一个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当前全球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优化文化产业,加强创意、创新、创造,提高自身竞争力,成为文化产业相关产品的重中之重。
文创产业市场主体多元、产业链条短、集群价值大、外部性强、布局自由度高,推动产业建圈强链应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产业布局明确。依托特定的空间和载体,实现文创产业发展与空间结构演进相互促进、互补共生;二是行业定位清晰。定位文创产业的主导行业,吸引与产业链、价值链适配的市场主体聚集协同,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集群;三是产业功能多元。文创产业特色突出,并与专业服务、科技服务、生活服务等配套业态融合,形成市场配置资源的产业生态圈;四是产业服务保障。政府在顶层设计、资源整合、要素供给、环境优化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优化营商环境吸附文创产业链资源[5]。非遗文创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的融合,也是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是产业链条不完善。首先,完善非遗文创产业链首先需要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只有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核心价值与精髓,才能激发出非遗的内在潜能,进一步提升其文化内涵和质量,为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夯实基础;其次,应加强文创产品的创新和设计。创新是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注重产品的品质和设计。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传统非遗与现代时尚设计的元素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拓展非遗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再次,需完善非遗文创产业的市场体系。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是非遗文创产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和措施,为非遗文创企业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同时,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营销和销售渠道,将非遗文创产品推向更广泛的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非遗,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最后,应加强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非遗文创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之间需要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才能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提高非遗文创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优化非遗文创产业链,需要加强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文创产品的创新和设计、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只有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才能让非遗文创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在“大思政”背景下,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应该为非遗会展注入红色基因,创新非遗产品,增强文化会展观赏性,促进非遗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同时,优化非遗文创产业,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注重文创产品创新和设计,完善市场体系,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这些举措不仅有益于非遗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促进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我国文化发展与思政教育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