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童子功”

2023-09-09 03:46凌宗伟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3年8期
关键词:童子功研究者教学方法

教师本应该就是研究者,我们所说的“三个吃透”(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具体如何做研究?无非“听说读(看)写”几个方面。

教师需要通过倾听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思维。通过有效的听取,教师可以更好地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需要倾听同行分享他们教育教学的经验体会,获取新信息,了解新动态。在听取和收集各种信息、观点、意见的基础上,借由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获得启示,从而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观念。

教师也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清晰地向学生、同事或其他相关人员传达知识或想法。教师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使其有效地传达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讨论。在与同行的分享中,也需要以清晰、准确和有说服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研究目的、假设、方法和结果,传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取得更多有助于自我完善的反馈与支持,以及质疑与建议。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教师都要具备扎实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理解并掌握课标及教材的要求,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等相关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阅读相关文献、研究报告或其他资料,不仅可以获取其中有用的信息,还可以推动对某些问题的深度理解,思考如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生产力。

我这里所说的读,还包括读人读事,即所谓的观察。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程度以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等的观察,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予学生更多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还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性,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如果教师能够准确观察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学习动机等,就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读人读事也包括日常对同行教育教学行为的观察。通过观察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借鉴和吸取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这样的观察还可以促进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团队的整体教学质量。

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等以文字形式表达出来,需要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写作不仅可以展示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主题的理解及探索,分享经验与心得体会,更可以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写的过程也是思考如何“说明白”的过程。我主张“随手记”,不必精雕细琢,关键是要记下来,即便是正式写稿,也不要过于苛求自己。我十分认同《写作脑科学:如何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的作者莉萨·克龙的观点:“无论是第一稿还是第十五稿,都请放松心态,不要每次改稿都想着达到理想的效果,你要做的只是让你的故事一次比一次更好。故事有多个层次,其中发生的每件事都会影响到其他所有的事情,更会涉及各个细微的层面。所以,当你在修改某一个问题的时候,你很有可能牵动了其他地方的某个环节,于是,这个地方也需要改动,以此类推,牵一发而动全身。也就是说,一次改稿不可能解決所有问题,既然如此,何必强求?”虽然莉萨·克龙说的是文学写作,我以为同样适用于教育写作,包含教育叙事与教育论文。

我的个人经验是,想使自己的文字更为完美地呈现出来,不要急于投稿,先放在自己的博客或者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再发到朋友圈晒晒,你会看到来自各方的不同意见。这些意见不仅会对你接下来的修改有帮助,说不定还会触发自己的思考,写出另一篇文章。书写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更是促进完善的过程。

有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是,这些文字必须是建立在自己观察、实践与思考基础之上的,多多少少总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表达,而不是简单的搬运,哪怕是观点的搬运,也要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教育基本的原理也就那些,交代清楚来龙去脉是基本的要求,否则不写也罢。

简言之,听说读(看)写,是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童子功”。这“童子功”练到家了,何愁没有研究成果?

(凌宗伟,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特级教师。)

猜你喜欢
童子功研究者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水雉的怪怪童子功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论培养小学生钢琴弹奏的“童子功”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巧闯汉字书写关,练好语文“童子功”